1
|
高校优质资源与社会公共艺术服务的转换 |
李杰
弓淼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2
|
立场与方法:中国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纲论 |
李杰
弓淼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7 |
0 |
|
3
|
感觉的意义:中式图绘西学释读的反思 |
李杰
弓淼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7 |
0 |
|
4
|
唐代人物画审美风尚的转变探析 |
李杰
弓淼
|
《新西部(中旬·理论)》
|
2016 |
0 |
|
5
|
视觉经验的转换——敦煌早期壁画的风格定位 |
李杰
弓淼
|
《陕西教育(高教版)》
|
2016 |
0 |
|
6
|
丝路遐思——唐墓壁画中的丝路画语 |
弓淼
李杰
|
《陕西教育(高教版)》
|
2017 |
0 |
|
7
|
手绘平面动画的影像表现、语言与融合:京都动画创作评述 |
弓淼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8
|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风格谱系——以汉唐之间平面图像为中心 |
李杰
弓淼
|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四川阆中唐吴道子稿《白衣观音像》线刻真伪考 |
李杰
弓淼
|
《荣宝斋》
|
2014 |
0 |
|
10
|
丝绸之路显性文化背景下的大明宫IP文创理论模型 |
李杰
弓淼
|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
2018 |
0 |
|
11
|
从“列女图”到“士女画”——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属性转化 |
李杰
弓淼
|
《荣宝斋》
|
2015 |
0 |
|
12
|
大明宫文创开发的IP构架 |
弓淼
|
《各界》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