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方神秘主义之光——评张军钊的心理片《孤光》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万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6-114,共9页
八十年代初,一颗神圣而又罪恶的子弹,带着它那灼热而又阴冷的呼啸,穿透了几十年丰厚的中国银幕,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诞生。张军钊以他响亮的第一枪,震撼了东方人文主义世界,在虚幻的人间天幕上划出了一道善恶同在的光环。于是,在那苍...
八十年代初,一颗神圣而又罪恶的子弹,带着它那灼热而又阴冷的呼啸,穿透了几十年丰厚的中国银幕,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诞生。张军钊以他响亮的第一枪,震撼了东方人文主义世界,在虚幻的人间天幕上划出了一道善恶同在的光环。于是,在那苍凉浩莽的戈壁滩上,当土匪大叔即将倒下去的时候,他的躯干和两条大腿冷静地组合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人”字,久久地屹立在银幕上,屹立在人类心灵的圣地上。这个真正的“人”、神秘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中国电影
影片
女性电影
现实主义
现代电影
银幕
女主人公
费里尼
哈姆雷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电影的纪念碑”——《公民凯恩》赏析
2
作者
张万晨
《当代电影》
1987年第2期114-122,共9页
一九四一年,在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由于“第一部现代美国电影”——《公民凯恩》(或简称《凯恩》)的问世,而成为举世注目的、相当重要的一年。《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的处女作。一九四一年,当他决定执导这部影片的时候,年...
一九四一年,在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由于“第一部现代美国电影”——《公民凯恩》(或简称《凯恩》)的问世,而成为举世注目的、相当重要的一年。《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的处女作。一九四一年,当他决定执导这部影片的时候,年仅二十五岁。但是,这位“来自肯诺萨的神童”,艺术天才早萌。特别是在这之前,由于他在广播界惟妙惟肖地主持了《星际战争》的广播,就已扬名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电影
影片
美国电影
世界电影
发展史
电影史
战争
西方电影
好莱坞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科学与电影的新综合
3
作者
张万晨
《当代电影》
1985年第6期24-32,共9页
大约还在电影发展的初期,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著名电影大师卓别麟,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谈话: 爱因斯坦: “人们常为我们鼓掌,我很遗憾。”卓别麟:“人们向您鼓掌,因为谁也不理解您;而人们向我鼓掌,却因为每个人都理解我。...
大约还在电影发展的初期,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著名电影大师卓别麟,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谈话: 爱因斯坦: “人们常为我们鼓掌,我很遗憾。”卓别麟:“人们向您鼓掌,因为谁也不理解您;而人们向我鼓掌,却因为每个人都理解我。”’这两位科学文化的巨匠,颇有风趣的历史性交谈,不仅生动地说明了现代科学与现代电影在起源学上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表明了当时人对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作品
爱森斯坦
电影艺术
现代电影
蒙太奇
电影发展
电影语言
苏联电影
有声电影
艺术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诗情与哲理——影坛絮语
4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电影文学》
1982年第6期88-92,共5页
人们要求文艺作品,既有诗情叩动心扉,又有哲理照亮心庭,既有哲理在思索,又有诗情在腾跃;既有哲理的冷峻,又有诗情的炽热。一句话,人们希冀诗情与哲理联姻,就如同希冀不但有绿叶,也应该有红花,不但有星空,也应该有明月一样。...
人们要求文艺作品,既有诗情叩动心扉,又有哲理照亮心庭,既有哲理在思索,又有诗情在腾跃;既有哲理的冷峻,又有诗情的炽热。一句话,人们希冀诗情与哲理联姻,就如同希冀不但有绿叶,也应该有红花,不但有星空,也应该有明月一样。人们希冀诗情与哲理联姻,这不仅因为生活充满诗情,也充满哲理,为他们的结合提供了可能,而且因为,艺术“光是振动人心是不够的,必须照亮人心”(斯达尔夫人语)。恰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艺术家应“把诗的想象跟哲学的理解以及心理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情
哲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
斯达尔夫人
文艺作品
艺术家
联姻
人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追求电影的哲理美——从国际上部分获大奖影片谈起
5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电影文学》
1981年第11期90-95,共6页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令人瞩目、多姿多彩的电影节,其获奖影片,并不象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尽是什么商业片、娱乐片,乃至黄色、恐怖片,相反,不少影片的追求与探索,也都是郑重而严肃的。这些获大奖影片,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令人瞩目、多姿多彩的电影节,其获奖影片,并不象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尽是什么商业片、娱乐片,乃至黄色、恐怖片,相反,不少影片的追求与探索,也都是郑重而严肃的。这些获大奖影片,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就是寓深刻的哲理观念于艺术形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奖影片
哲理美
电影节
国际
艺术形象
商业片
娱乐片
恐怖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精工之笔写隐微之情
6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电影文学》
1981年第2期77-80,共4页
在人的感情的大千世界里,也如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一样,蕴涵着值得人们探索的隐秘和奥妙。这里,既有飞湍瀑流,也有涓涓溪水,既有风吼雷鸣,也有丽口纤云;然而不论是粗犷外露的,还是深沉内向的;不论是美好善良的,还是卑微琐鄙...
在人的感情的大千世界里,也如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一样,蕴涵着值得人们探索的隐秘和奥妙。这里,既有飞湍瀑流,也有涓涓溪水,既有风吼雷鸣,也有丽口纤云;然而不论是粗犷外露的,还是深沉内向的;不论是美好善良的,还是卑微琐鄙的,都有它的底蕴——隐微之情。如同海一样,在它的波翻浪卷下面,埋藏着一个深海境域,那是多么神奇奥妙的境域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微
微观世界
境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期电影界的主要论争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万晨
《文艺争鸣》
1986年第3期76-79,共4页
人人都说电影进入了成年期,然而,要回答“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还相当困难。近年来,在我国影坛,正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各种议论针锋相对,争鸣之声始终不绝于耳。这说明,电影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影手段的丰富多变,电影表现可能性的包容与...
人人都说电影进入了成年期,然而,要回答“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还相当困难。近年来,在我国影坛,正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各种议论针锋相对,争鸣之声始终不绝于耳。这说明,电影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影手段的丰富多变,电影表现可能性的包容与广廷,的确使人很难蔽其于一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拐杖
电影观念
新时期电影
电影艺术
文学价值
文学性
戏剧冲突
舞台
电影发展
原文传递
诗词与电影——诗词的剧作意义初探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万晨
《电影新作》
1981年第2期100-101,92,共3页
诗词与电影,如同戏剧、小说、音乐、美术、舞蹈与电影的关系一样,也是一种较早结缘的“姊妹艺术”。苏联早期影片《养猪女与牧羊郎》,就是一部运用诗词的成功范例。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相互用诗句来谈情,甚至在喂猪的时候,偶有所感也要朗...
诗词与电影,如同戏剧、小说、音乐、美术、舞蹈与电影的关系一样,也是一种较早结缘的“姊妹艺术”。苏联早期影片《养猪女与牧羊郎》,就是一部运用诗词的成功范例。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相互用诗句来谈情,甚至在喂猪的时候,偶有所感也要朗诵诗句,由于诗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因而颇受观众的喜爱。影片《诗人莱尼斯》、《诗哲轶闻》也是国际影坛上较早表现诗人斗争生活的两部故事片。其它如有的瑞典影片也都很注意诗的运用,比较注重探索诗意的画面效果。还有的则干脆把诗篇改编成电影剧本,如美国影片《车队》、法国影片《驴皮公主》、我国影片《阿诗玛》就都是根据一首诗改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影坛
美国影片
画面效果
姊妹艺术
男女主人公
谈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物性格
《刘三姐》
拍案惊奇
原文传递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沉痛悼念丁峤同志
9
作者
张万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51,共3页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沉痛悼念丁峤同志张万晨正值大型故事影片《毛泽东在长征中》开拍在即,曾经为之日夜操劳的丁老却突然撒手人寰、与世长辞了。丢下了他往昔的辉煌,丢下了他未竟的事业,也丢下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与豪情。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沉痛悼念丁峤同志张万晨正值大型故事影片《毛泽东在长征中》开拍在即,曾经为之日夜操劳的丁老却突然撒手人寰、与世长辞了。丢下了他往昔的辉煌,丢下了他未竟的事业,也丢下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与豪情。丁峤同志的溘然长世,不仅使中国电影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师未捷
沉痛悼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故事影片
先死
艺术家
原文传递
自身机制与生存环境
10
作者
张万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22,共2页
电影制片厂如何生存下去,目前是日益严峻的问题了。观众就象一个魔方,要弄清他们的好恶确实不太容易。从这几年电影生产情况来看,有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比较繁荣,这跟多方面条件的保证有很大关系,所谓“领导出面...
电影制片厂如何生存下去,目前是日益严峻的问题了。观众就象一个魔方,要弄清他们的好恶确实不太容易。从这几年电影生产情况来看,有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比较繁荣,这跟多方面条件的保证有很大关系,所谓“领导出面,红头文件,吃着皇粮,公费观看”。相比之下,现实题材的创作则比较薄弱,比较冷清。从每年全国片目来看,现实题材的比例并不少,于敏同志说去年这类题材影片有六十部,但这高比例却没有繁荣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
革命历史题材
创作比较
电影创作
电影制片厂
高比例
生产情况
繁荣
影片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世纪末中国电影辉煌的一页──90年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回眸
11
作者
张万晨
《电影》
2000年第6期9-11,共3页
关键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
毛泽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世纪末
周恩来
艺术形象
社会主义现代化
90年代
原文传递
拥抱时代与拥抱市场——从影片《远山情》谈起
12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曾学强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8-32,共5页
中国电影在经济上面临严峻的局面,我们不可能不考虑到每部影片的经济效益,但作为社会主义的电影生产,又不能完全只考虑这个问题。那只有拍些赚钱的片子来养那些不赚钱的片子。这样做我们是有传统的。在电影厂经济窘困、娱乐片涨潮的情况...
中国电影在经济上面临严峻的局面,我们不可能不考虑到每部影片的经济效益,但作为社会主义的电影生产,又不能完全只考虑这个问题。那只有拍些赚钱的片子来养那些不赚钱的片子。这样做我们是有传统的。在电影厂经济窘困、娱乐片涨潮的情况下,厂头们敢于拍板投产《远山情》是很有胆识的,或者说是一种超前的预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片
现实题材
影片
中国电影
远山
社会主义
社会理想
电影艺术
乡镇企业家
时代精神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方神秘主义之光——评张军钊的心理片《孤光》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万晨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6-114,共9页
文摘
八十年代初,一颗神圣而又罪恶的子弹,带着它那灼热而又阴冷的呼啸,穿透了几十年丰厚的中国银幕,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诞生。张军钊以他响亮的第一枪,震撼了东方人文主义世界,在虚幻的人间天幕上划出了一道善恶同在的光环。于是,在那苍凉浩莽的戈壁滩上,当土匪大叔即将倒下去的时候,他的躯干和两条大腿冷静地组合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人”字,久久地屹立在银幕上,屹立在人类心灵的圣地上。这个真正的“人”、神秘的“人”、
关键词
八十年代
中国电影
影片
女性电影
现实主义
现代电影
银幕
女主人公
费里尼
哈姆雷特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电影的纪念碑”——《公民凯恩》赏析
2
作者
张万晨
出处
《当代电影》
1987年第2期114-122,共9页
文摘
一九四一年,在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上,由于“第一部现代美国电影”——《公民凯恩》(或简称《凯恩》)的问世,而成为举世注目的、相当重要的一年。《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的处女作。一九四一年,当他决定执导这部影片的时候,年仅二十五岁。但是,这位“来自肯诺萨的神童”,艺术天才早萌。特别是在这之前,由于他在广播界惟妙惟肖地主持了《星际战争》的广播,就已扬名美国。
关键词
现代电影
影片
美国电影
世界电影
发展史
电影史
战争
西方电影
好莱坞
人物性格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科学与电影的新综合
3
作者
张万晨
出处
《当代电影》
1985年第6期24-32,共9页
文摘
大约还在电影发展的初期,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著名电影大师卓别麟,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谈话: 爱因斯坦: “人们常为我们鼓掌,我很遗憾。”卓别麟:“人们向您鼓掌,因为谁也不理解您;而人们向我鼓掌,却因为每个人都理解我。”’这两位科学文化的巨匠,颇有风趣的历史性交谈,不仅生动地说明了现代科学与现代电影在起源学上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表明了当时人对科学。
关键词
电影作品
爱森斯坦
电影艺术
现代电影
蒙太奇
电影发展
电影语言
苏联电影
有声电影
艺术家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情与哲理——影坛絮语
4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出处
《电影文学》
1982年第6期88-92,共5页
文摘
人们要求文艺作品,既有诗情叩动心扉,又有哲理照亮心庭,既有哲理在思索,又有诗情在腾跃;既有哲理的冷峻,又有诗情的炽热。一句话,人们希冀诗情与哲理联姻,就如同希冀不但有绿叶,也应该有红花,不但有星空,也应该有明月一样。人们希冀诗情与哲理联姻,这不仅因为生活充满诗情,也充满哲理,为他们的结合提供了可能,而且因为,艺术“光是振动人心是不够的,必须照亮人心”(斯达尔夫人语)。恰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艺术家应“把诗的想象跟哲学的理解以及心理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诗情
哲理
车尔尼雪夫斯基
斯达尔夫人
文艺作品
艺术家
联姻
人心
分类号
I5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追求电影的哲理美——从国际上部分获大奖影片谈起
5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出处
《电影文学》
1981年第11期90-95,共6页
文摘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令人瞩目、多姿多彩的电影节,其获奖影片,并不象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尽是什么商业片、娱乐片,乃至黄色、恐怖片,相反,不少影片的追求与探索,也都是郑重而严肃的。这些获大奖影片,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就是寓深刻的哲理观念于艺术形象之中。
关键词
获奖影片
哲理美
电影节
国际
艺术形象
商业片
娱乐片
恐怖片
分类号
J992.7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精工之笔写隐微之情
6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出处
《电影文学》
1981年第2期77-80,共4页
文摘
在人的感情的大千世界里,也如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一样,蕴涵着值得人们探索的隐秘和奥妙。这里,既有飞湍瀑流,也有涓涓溪水,既有风吼雷鸣,也有丽口纤云;然而不论是粗犷外露的,还是深沉内向的;不论是美好善良的,还是卑微琐鄙的,都有它的底蕴——隐微之情。如同海一样,在它的波翻浪卷下面,埋藏着一个深海境域,那是多么神奇奥妙的境域呀。
关键词
隐微
微观世界
境域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电影界的主要论争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万晨
出处
《文艺争鸣》
1986年第3期76-79,共4页
文摘
人人都说电影进入了成年期,然而,要回答“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还相当困难。近年来,在我国影坛,正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各种议论针锋相对,争鸣之声始终不绝于耳。这说明,电影发展的日新月异,电影手段的丰富多变,电影表现可能性的包容与广廷,的确使人很难蔽其于一言。
关键词
电影理论
拐杖
电影观念
新时期电影
电影艺术
文学价值
文学性
戏剧冲突
舞台
电影发展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诗词与电影——诗词的剧作意义初探
被引量:
1
8
作者
张万晨
出处
《电影新作》
1981年第2期100-101,92,共3页
文摘
诗词与电影,如同戏剧、小说、音乐、美术、舞蹈与电影的关系一样,也是一种较早结缘的“姊妹艺术”。苏联早期影片《养猪女与牧羊郎》,就是一部运用诗词的成功范例。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相互用诗句来谈情,甚至在喂猪的时候,偶有所感也要朗诵诗句,由于诗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因而颇受观众的喜爱。影片《诗人莱尼斯》、《诗哲轶闻》也是国际影坛上较早表现诗人斗争生活的两部故事片。其它如有的瑞典影片也都很注意诗的运用,比较注重探索诗意的画面效果。还有的则干脆把诗篇改编成电影剧本,如美国影片《车队》、法国影片《驴皮公主》、我国影片《阿诗玛》就都是根据一首诗改编的。
关键词
国际影坛
美国影片
画面效果
姊妹艺术
男女主人公
谈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物性格
《刘三姐》
拍案惊奇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沉痛悼念丁峤同志
9
作者
张万晨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51,共3页
文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沉痛悼念丁峤同志张万晨正值大型故事影片《毛泽东在长征中》开拍在即,曾经为之日夜操劳的丁老却突然撒手人寰、与世长辞了。丢下了他往昔的辉煌,丢下了他未竟的事业,也丢下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与豪情。丁峤同志的溘然长世,不仅使中国电影界...
关键词
出师未捷
沉痛悼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故事影片
先死
艺术家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自身机制与生存环境
10
作者
张万晨
机构
广西电影制片厂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22,共2页
文摘
电影制片厂如何生存下去,目前是日益严峻的问题了。观众就象一个魔方,要弄清他们的好恶确实不太容易。从这几年电影生产情况来看,有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比较繁荣,这跟多方面条件的保证有很大关系,所谓“领导出面,红头文件,吃着皇粮,公费观看”。相比之下,现实题材的创作则比较薄弱,比较冷清。从每年全国片目来看,现实题材的比例并不少,于敏同志说去年这类题材影片有六十部,但这高比例却没有繁荣起来。
关键词
现实题材
革命历史题材
创作比较
电影创作
电影制片厂
高比例
生产情况
繁荣
影片
意识形态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世纪末中国电影辉煌的一页──90年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回眸
11
作者
张万晨
出处
《电影》
2000年第6期9-11,共3页
关键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电影创作
中国电影
毛泽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世纪末
周恩来
艺术形象
社会主义现代化
90年代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拥抱时代与拥抱市场——从影片《远山情》谈起
12
作者
赵葆华
张万晨
曾学强
机构
《中国电影周报》
广西电影制片厂 常务副总编
文学副厂长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8-32,共5页
文摘
中国电影在经济上面临严峻的局面,我们不可能不考虑到每部影片的经济效益,但作为社会主义的电影生产,又不能完全只考虑这个问题。那只有拍些赚钱的片子来养那些不赚钱的片子。这样做我们是有传统的。在电影厂经济窘困、娱乐片涨潮的情况下,厂头们敢于拍板投产《远山情》是很有胆识的,或者说是一种超前的预见。
关键词
娱乐片
现实题材
影片
中国电影
远山
社会主义
社会理想
电影艺术
乡镇企业家
时代精神
分类号
J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方神秘主义之光——评张军钊的心理片《孤光》
张万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代电影的纪念碑”——《公民凯恩》赏析
张万晨
《当代电影》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科学与电影的新综合
张万晨
《当代电影》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诗情与哲理——影坛絮语
赵葆华
张万晨
《电影文学》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追求电影的哲理美——从国际上部分获大奖影片谈起
赵葆华
张万晨
《电影文学》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运精工之笔写隐微之情
赵葆华
张万晨
《电影文学》
198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新时期电影界的主要论争
张万晨
《文艺争鸣》
1986
1
原文传递
8
诗词与电影——诗词的剧作意义初探
张万晨
《电影新作》
1981
1
原文传递
9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沉痛悼念丁峤同志
张万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10
自身机制与生存环境
张万晨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11
世纪末中国电影辉煌的一页──90年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回眸
张万晨
《电影》
2000
0
原文传递
12
拥抱时代与拥抱市场——从影片《远山情》谈起
赵葆华
张万晨
曾学强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