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本维莫德乳膏不同频次给药治疗甲银屑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1
作者 李薇 梁景耀 +4 位作者 罗权 甘奕传 李倩 薛如君 张三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1%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甲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起效时间,评估不同频次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皮肤病医院诊治的20例甲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右手指甲)和B组(左手指甲)。A组每日2次外... 目的:观察1%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甲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起效时间,评估不同频次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皮肤病医院诊治的20例甲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右手指甲)和B组(左手指甲)。A组每日2次外用1%本维莫德乳膏,B组为每日1次,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了16、20及24周后2组的甲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NAPSI)评分,A组均低于B组(均P<0.05)。治疗了16、20及24周达到NAPSI50/75患者的比例、甲银屑病医生整体评估(f-PGA)评分有效下降患者的比例,A组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本维莫德乳膏治疗甲银屑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接触性皮炎。结论:1%本维莫德乳膏是治疗甲银屑病的一种高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新型非甾体外用药物,与每日1次用药比较,每日2次用药的起效时间更快,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维莫德 甲银屑病
下载PDF
动物实验对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三泉 曾抗 +4 位作者 李国锋 李建华 颉玉胜 朱晓亮 曾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8-190,共3页
目的:评价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的安全性。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载药量0.5%),对照组大鼠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涂药后1、2、4、6、8、10、12和24h心脏采血,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血中鬼臼毒素浓度。2周后心脏取... 目的:评价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的安全性。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载药量0.5%),对照组大鼠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涂药后1、2、4、6、8、10、12和24h心脏采血,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血中鬼臼毒素浓度。2周后心脏取血测肝肾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浓度曲线下面积是观察组的2.3倍。观察组鬼臼毒素的峰值浓度犤(166.39±14.63)ng/mL犦,与对照组犤(378.60±26.11)ng/mL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大鼠的肝肾功能与对照组及空白相比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外用后,全身吸收明显低于外用鬼臼毒素酊剂,并且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表明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后能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鬼臼毒素 药代动力学 肝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人鼻咽癌组织及细胞株KIAA117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三泉 彭宏 +4 位作者 宋兰英 李先茂 蒋会勇 姚开泰 赵彤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22-1326,共5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致病的分子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染色体3p21~22区域存在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KIAA1173基因是定位于3p22.1的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其与NPC发病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致病的分子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已有研究表明,染色体3p21~22区域存在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KIAA1173基因是定位于3p22.1的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其与NPC发病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KIAA1173基因特异性原位杂交探针,检测其在NPC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KIAA1173基因与NPC发病的关系。方法:克隆KIAA1173基因片段(354bp),并制备cDNA探针;采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原位杂交检测73例鼻咽部不同组织标本(41例NPC、18例鼻咽非典型增生上皮、14例正常鼻咽粘膜上皮)和6种NPC细胞株(CNE1、CNE2、HNE1、HNE2、6-10B、5-8F)中KIAA11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KIAA1173基因在NPC细胞、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鼻咽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21.9%(9/41)、83.3%(15/18)、92.8%(13/14),而6种NPC细胞株均未见表达;在正常鼻咽粘膜上皮和非典型增生上皮中强阳性率分别是64.3%(9/14)和38.9%(7/18),而NPC中无强阳性,在鼻咽部不同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38例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NPC组织中,癌细胞与浸润淋巴细胞之间KIAA1173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6),并且呈明显负相关(κ=-0.337,P=0.020)。结论:KIAA1173基因在鼻咽部不同组织中表达不同,正常鼻咽上皮强表达,而NPC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NPC演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MRNA 鼻咽癌/病理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629株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三泉 朱晓亮 +1 位作者 曾抗 李健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尿道炎 非淋菌性 支原体 解脲 耐药性
下载PDF
毛囊皮脂腺在脂质体鬼臼毒素透皮吸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三泉 曾抗 +3 位作者 李建华 朱晓亮 李国锋 马晓冬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透皮的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涂抹 0 .5%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 ,分别在涂药 1、2、3、4、6、8、12、16、2 4及 48h时取皮肤标本 ,常规石蜡切片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 (CLSM )扫描 ,观察毛囊皮脂腺部... 目的 探讨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透皮的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涂抹 0 .5%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 ,分别在涂药 1、2、3、4、6、8、12、16、2 4及 48h时取皮肤标本 ,常规石蜡切片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仪 (CLSM )扫描 ,观察毛囊皮脂腺部位和非毛囊、皮脂腺部位单位面积鬼臼毒素的荧光量。结果 毛囊皮脂腺部位单位面积的荧光值在涂药后 8h达到高峰 ,而非毛囊皮脂腺部位达到高峰的时间是涂药后 12h ,并且毛囊皮脂腺部位的荧光值在各个时间点上均高于非毛囊皮脂腺部位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鬼臼毒素 48h荧光值曲线下面积 (AUC) ,毛囊皮脂腺部位是非毛囊皮脂腺部位的 1.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皮脂腺 脂质体 鬼臼毒素 透皮吸收 大鼠
下载PDF
口服泛昔洛韦肌注金葡菌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三泉 曾抗 王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6-267,共2页
目的 评价泛昔洛韦联合金葡菌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口服泛昔洛韦的同时肌注金葡菌素。结果 治疗后观察3、6、9、12个月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9.9%、17.3%、14.3%和13.3%。结论 泛... 目的 评价泛昔洛韦联合金葡菌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口服泛昔洛韦的同时肌注金葡菌素。结果 治疗后观察3、6、9、12个月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9.9%、17.3%、14.3%和13.3%。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金葡菌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泛昔洛韦 金葡菌素 复方 治疗
下载PDF
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后血液中鬼臼毒素浓度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三泉 曾抗 +4 位作者 江彬彬 李建华 颉玉胜 朱晓亮 李国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82-783,787,共3页
目的评价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后经时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载药量0.5%),对照组大鼠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涂药后1、2、4、6、8.10、12和24h心脏采血,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血中... 目的评价大鼠外用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后经时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方法观察组大鼠涂抹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载药量0.5%),对照组大鼠涂抹0.5%鬼臼毒素酊剂。涂药后1、2、4、6、8.10、12和24h心脏采血,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血中鬼臼毒素浓度。结果对照组浓度曲线下面积是观察组的2.3倍。观察组用药8h后鬼臼毒素血药浓度达峰值[(166.395±14.634)ng/ml],而对照组用药后2h即达峰值[(378.603±26.105)ng/ml]。观察组鬼臼毒素的峰值浓度较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脂质体鬼臼毒素混悬液外用后,全身吸收明显低于外用鬼臼毒素酊剂,表明脂质体鬼臼毒素外用后能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鬼臼毒素 荧光光度法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79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三泉 曾抗 朱晓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皮肌炎 合并症 恶性肿瘤 种类 多发性肌炎 误诊
下载PDF
HPV-16E6/E7在宫颈癌发生机制及疫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三泉 曾抗 赵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55-957,共3页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机制 疫苗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亚群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三泉 钟道清 锡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特应性皮炎(A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在急性期以Th2细胞免疫应答为主,慢性湿疹期则有Th1细胞参与。AD患者皮肤和血液中有2种树突状细胞,即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炎性表皮树突状细胞表面均有高表达的IgE高亲... 特应性皮炎(A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在急性期以Th2细胞免疫应答为主,慢性湿疹期则有Th1细胞参与。AD患者皮肤和血液中有2种树突状细胞,即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炎性表皮树突状细胞表面均有高表达的IgE高亲和力受体,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防御病毒感染中起保护作用。2种树突状细胞在AD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树突状细胞 髓样 树突状细胞 浆细胞样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三泉 林仕英 +8 位作者 许建中 戴向农 何玉清 罗育武 钟道清 李仰琪 林玲 文君 黄振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79-280,共2页
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采用华西SNK/CZ181型多功能超声治疗仪对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进行聚焦超声治疗,每周1次,期间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组只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于治... 评价聚焦超声治疗系统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组采用华西SNK/CZ181型多功能超声治疗仪对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进行聚焦超声治疗,每周1次,期间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组只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每日2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对皮损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聚焦超声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6%、35.1%和91.1%、39.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聚焦超声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超声 慢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
下载PDF
629株耐药支原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三泉 朱晓亮 +1 位作者 曾抗 李健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耐药支原体 临床资料 支原体培养 耐药菌株
下载PDF
MR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神经精神损害诊断的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三泉 王劲 +1 位作者 曾抗 李健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2,共2页
对 4 6例确诊为NPSLE患者的头颅MRI和脑脊液 (CSF)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SF异常者 93.5 % ,MRI异常者 76 .1%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的检查结果差异无显... 对 4 6例确诊为NPSLE患者的头颅MRI和脑脊液 (CSF)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SF异常者 93.5 % ,MRI异常者 76 .1%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的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活动期SLE患者如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MRI对NPSLE的定位、定性诊断可能有帮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脑病 神经精神损害 诊断 并发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SPINK5基因突变分析及LEKTI蛋白检测对Netherton综合征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三泉 何玉清 +3 位作者 罗育武 林玲 黄振明 锡宝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05-407,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INK5基因编码的LEKTI蛋白在表皮中的活性,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法检测SPINK5基因33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区的突变。25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作为对照。分析SPINK5基因突变及其产物活性检测在诊断Netherton综合...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INK5基因编码的LEKTI蛋白在表皮中的活性,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法检测SPINK5基因33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区的突变。25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作为对照。分析SPINK5基因突变及其产物活性检测在诊断Netherton综合征中的应用。患者SPINK5基因第5外显子发现318 G>A的新的错义突变,且表皮LEKTI蛋白表达缺失。表皮中LEKTI蛋白表达缺失和SPINK5基因突变是Netherton综合征的两种特异性遗传性特征,可作为诊断临床症状非典型Netherton综合征的主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herton综合征 SPINK5基因 LEKTI 点突变
下载PDF
人KIAA1173基因的克隆、转染及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三泉 彭宏 +4 位作者 将会勇 胡海 进华 姚开泰 赵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建立表达KIAA1173基因的鼻咽癌6-10B细胞模型,并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从新鲜肌肉组织中提取总RNA,采取逆转录PCR得到人KIAA1173基因cDNA。获得的人KIAA117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进行酶切和序列鉴定。将重... 目的建立表达KIAA1173基因的鼻咽癌6-10B细胞模型,并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从新鲜肌肉组织中提取总RNA,采取逆转录PCR得到人KIAA1173基因cDNA。获得的人KIAA117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进行酶切和序列鉴定。将重组质粒pcDNA3.1(+)-KIAA1173和空载体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入鼻咽癌6-10B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RT-PCR、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KIAA1173基因在6-10B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并通过MTT法、肿瘤细胞侵袭实验及裸鼠体内成瘤性实验方法,检测KIAA1173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成瘤能力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作为对照。结果在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KIAA1173基因的高表达,表明细胞可表达人KIAA1173基因。6-10B在转染了pcDNA3.1(+)-KIAA1173后,较转染空载体pcDNA3.1(+),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结果提示KIAA1173基因可能是一鼻咽癌肿瘤抑制基因。获得生物学活性稳定的KIAA1173基因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AA1173基因 鼻咽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GM1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pLVX-siTGM1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三泉 高歆婧 +8 位作者 丘文苑 陈荃 周欣 田歆 唐志平 赵恬 李薇 锡宝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构建针对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的shRNA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进行HaCaT细胞内转染,筛选出最显著抑制TGM1的shRNA干扰载体。方法:构建三个针对TGM1基因的RNA干扰质粒:pLVX-543shRNAi、pLVX-1265shRNAi和pLVX-16... 目的:构建针对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的shRNA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进行HaCaT细胞内转染,筛选出最显著抑制TGM1的shRNA干扰载体。方法:构建三个针对TGM1基因的RNA干扰质粒:pLVX-543shRNAi、pLVX-1265shRNAi和pLVX-1649shRNAi。通过双酶切、PCR鉴定及基因片段测序分析验证构建效果。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HaCaT细胞。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M1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构建的三个干扰载体经PCR分析及插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三对碱基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序列完全一致。转染三个重组干扰表达载体72小时后,RT-PCR检测TGM1基因沉默的效率,pLVX-543shRNAi、pLVX-1265shRNAi和pLVX-1649shRNAi分别为62.4%、73.5%和91.3%;Western blot检测TGM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pLVX-1649shRNAi干扰载体降低最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TGM1 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且筛选出最有效抑制TGM1表达的干扰载体pLVX-1649shRNA,为进一步研究TGM1基因在鱼鳞病发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VX-shRNA1系统 RNA干扰 TGM1基因 HACAT细胞
下载PDF
TGM1基因表达沉默对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及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张三泉 高歆婧 +8 位作者 丘文苑 梁景耀 周欣 田歆 唐志平 赵恬 李薇 锡宝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观察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表达沉默前、后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及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TGM1基因表达前、后角质形成细胞分... 目的观察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transglutaminase 1,TGM1)表达沉默前、后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及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TGM1基因表达前、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标志物K10、内披蛋白、丝聚蛋白及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的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small proline-rich proteins,SPRRs)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TGM1沉默后细胞K10、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呈弱阳性表达或阴性表达,而内披蛋白和丝聚蛋白呈中等阳性表达或强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TGM1沉默后K10、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的蛋白条带亮度明显降低,而内披蛋白和丝聚蛋白条带亮度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TGM1基因沉默可能通过抑制K10的表达影响表皮细胞分化;通过抑制角质化包膜形成相关蛋白兜甲蛋白和富含脯氨酸的小蛋白的表达影响表皮细胞角质化包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 板层状 细胞分化 角质化包膜蛋白类 RNA干扰 基因 转谷氨酰胺酶1
下载PDF
表达人KIAA1173基因的鼻咽癌6-10B细胞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张三泉 蒋会勇 +4 位作者 韩西群 胡海 进华 姚开泰 赵彤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建立表达人KIAA1173基因的鼻咽癌6-10B细胞模型,为探究人KIAA1173基因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从新鲜肌肉组织中提取总RNA,采取逆转录PCR(RT-PCR)得到人KI-AA1173基因cDNA,纯化PCR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目的建立表达人KIAA1173基因的鼻咽癌6-10B细胞模型,为探究人KIAA1173基因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从新鲜肌肉组织中提取总RNA,采取逆转录PCR(RT-PCR)得到人KI-AA1173基因cDNA,纯化PCR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转化,铺板,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pcDNA3.1(+)-KIAA1173和空载体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入鼻咽癌6-10B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RT-PCR、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KIAA1173基因在6-10B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作为对照。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KIAA1173经酶切和DNA测序分析显示与GenBank所公布的相应序列相符,插入方向正确,阅读框架完整。转染KIAA1173基因的6-10B细胞阳性克隆在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该基因高表达,表明细胞可表达人KIAA1173基因。结论成功获得了人KIAA1173基因全长cDNA的基因克隆,将该基因导入鼻咽癌6-10B细胞后,获得生物学活性稳定的KIAA1173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AA1173基因 鼻咽肿瘤 转染 细胞模型
下载PDF
HPVE6癌基因诱导宫颈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三泉 赵彤 曾抗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4期315-318,共4页
HPVE6和E7癌基因与宫颈癌 密切相关,其中E6癌基因在宫颈癌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PV 16E6 蛋白能诱导端粒酶的表达,增加角质形成 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的活性在 细胞永生化和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 粒酶的激... HPVE6和E7癌基因与宫颈癌 密切相关,其中E6癌基因在宫颈癌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PV 16E6 蛋白能诱导端粒酶的表达,增加角质形成 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的活性在 细胞永生化和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 粒酶的激活是细胞转化的起始步骤 HPVE6癌基因增加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机 制是激活了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转 录活性。但HPV癌基因突变导致染色体 改变、杂合子丢失、原癌基因的激活在宫颈 致癌作用中同样起重要作用。针对E6癌 基因诱导宫颈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综述近年来E6癌基因与宫颈癌关系方面 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因学 乳头状瘤病毒属 肿瘤病毒/感染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三泉 王劲 曾抗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第6期677-680,共4页
脂质体的应用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脂质体抗癌剂 ,可使药物具有靶向性和缓释性 ,使药物特异地集中作用于肿瘤组织而提高治疗指数和药物疗效 ,减少药物毒性。
关键词 脂质体 抗肿瘤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