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1
作者 张元亚 郑文 +1 位作者 张上仕 廖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并探究其对患者血管炎症反应、心肌重塑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随机...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并探究其对患者血管炎症反应、心肌重塑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治疗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检测指标[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肌重塑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sCD40L、Chemerin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 CD40L、Chemerin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LVEF显著高于常规组,LVEDD与LVESD均显著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T、CGRP及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ET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CGRP及NO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逆转心肌重塑,纠正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可溶性CD40配体 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
下载PDF
血HMGB1、UA及MHR与老年冠心病PCI术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2
作者 蔡雄 方鹏 +2 位作者 李楠 张上仕 邹金荣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尿酸(Uric acid,UA)及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与老... 目的:探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尿酸(Uric acid,UA)及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与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PCI术的老年CHD患者为CHD组,并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出院均接受6 m的随访调查,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CHD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HMGB1、UA及MHR对老年冠心病PCI术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CHD组血HMGB1、UA及M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ACE组血HMGB1、UA及MHR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且血HMGB1、UA及MHR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G)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HMGB1、UA及MHR水平与老年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HMGB1 MHR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上仕 朱红艳 +1 位作者 李楠 陈鹰熙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缺血及钙化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80例。根据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缺血及钙化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80例。根据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n a homeostasis model,HOMA-IR)将患者分为两组:HOMA-IR>2.69为A组(n=42)、HOMA-IR≤2.69为B组(n=38),并比较两组靶血管钙化长度、靶血管钙化弧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架覆盖病变长度及Gensini积分的差异性,以及HOMA-IR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靶血管钙化长度较长、靶血管钙化弧度较大、冠状动脉病变数目较多、支架覆盖病变长度较长、Gensini积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靶血管钙化长度、靶血管钙化弧度、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支架覆盖病变长度、Gensini积分与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51、0.43、0.38、0.59,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缺血及钙化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2型 冠状动脉钙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AMI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张上仕 朱红艳 +2 位作者 李楠 刘旖 张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相关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p-PLA2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AMI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抑制心室重构,在疾病的整体治疗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贝那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鹰熙 张上仕 万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3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稳定)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探究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2022年6月我院就诊的3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类型分成稳定性心绞痛(稳定)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组,各15例,均实施IVUS检查和支架介入术治疗,对比IVUS特征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并分析IVUS检查结果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稳定组患者的外弹力膜面积(External elastic membrane area,EEM CSA)、斑块负荷、脂核尺寸、重构指数、破裂斑块、易损斑块均低于不稳定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稳定组中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inimal lumen cross-sectional area,MLA CSA)、纤维帽厚度和稳定斑块均明显高于不稳定组(P<0.05)。稳定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IVUS检查均对不良心血管事件造成影响(P<0.05)。结论:IVUS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支架介入术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U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支架介入术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左心室壁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
6
作者 李楠 郭永梅 +2 位作者 蔡雄 张上仕 邹金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7-93,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壁瘤(LVA)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LVA形成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壁瘤(LVA)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LVA形成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CI后是否发生LVA分为无LVA组(76例)和LVA组(3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初步构建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A形成预测模型预测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价值。结果 LVA组女性占比、饮酒率、C反应蛋白(CCRP)、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均高于无LVA组(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LVA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VEF、CRP、BNP、MMP-9预测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60、0.868和0.803,预测LVA形成的临界值分别为49.478%、27.905 mg/L、389.798 pg/mL、279.807 pg/mL。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589(95%CI:1.428,7.215)]、饮酒[OR=2.694(95%CI:1.437,5.482)]、LVEF≤49.478%[OR=3.978(95%CI:0.537,1.176)]、CRP≥27.905 mg/L [OR=4.959(95%CI:2.003,19.350)]、BNP≥389.798 pg/mL [OR=2.739(95%CI:1.455,5.712)]、MMP-9≥279.807 pg/mL [OR=5.105(95%CI:1.684,14.178)]是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将临床相关指标LVEF、CRP、BNP、MMP-9纳入LVA形成预测模型,Logit(P)=-31.584+1.381_(XLVEF)+1.601_(XCRP)+1.007_(XBNP)+1.630_(XMMP-9)。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临界值为31.580,AUC为0.941,敏感性为92.1%(95%CI:0.846,0.988),特异性为88.2%(95%CI:0.754,0.934)。LVA形成预测模型的敏感性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女性、饮酒及LVEF、CRP、BNP、MMP-9水平是STEMI患者PCI后LVA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存在该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尽早发现LVA的发生,以便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室壁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稳定期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GDF-15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楠 郭永梅 +2 位作者 张上仕 蔡雄 邹金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3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稳定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影响稳定期NSTE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4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稳定期...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稳定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影响稳定期NSTE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4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稳定期NSTEMI患者100例,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预后情况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5对稳定期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过程中2例脱落。MACE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梗死面积、发病至治疗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DF-1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梗死面积、发病至治疗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和GDF-15是影响NSTE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GDF-15预测NSTEMI患者MACE曲线下面积为0.825(P<0.05)。结论:GDF-15与稳定期NSTEMI患者PCI后MACE有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梗死面积、发病至治疗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和GDF-15也是影响NSTEMI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上仕 崔翰斌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的“头号杀手”,而动脉粥样硬化(AS)正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目前治疗AS的有效药物不多。因此,进一步探索治疗AS的药物是当务之急。当类固醇激素、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相继...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的“头号杀手”,而动脉粥样硬化(AS)正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目前治疗AS的有效药物不多。因此,进一步探索治疗AS的药物是当务之急。当类固醇激素、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相继被证实无效之后[1-3],秋水仙碱(Col)正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现将Col对AS的作用机制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秋水仙碱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 非甾体抗炎药 有效药物 类固醇激素 COL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对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荣 张上仕 +6 位作者 刘裕忠 鄢飞奔 夏子荣 李楠 贺骞 余旭芳 崔翰斌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选择入院后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PCI手术前血清中GDF-15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GDF-15<1 200 ng&...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选择入院后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PCI手术前血清中GDF-15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GDF-15<1 200 ng·L^(-1),GDF-15 1 200~1 800 ng·L^(-1)和GDF-15>1 800 ng·L^(-1),比较各组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 Tn I)、冠脉TIMI血流分级、冠脉病变支数以及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性,以及GDF-15与上述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DF-15<1 200 ng·L^(-1),GDF-151 200~1 800 ng·L^(-1),GDF-15>1 800 ng·L^(-1)各组间LVEF值、c Tn I、冠脉TIMI血流分级、冠脉病变支数以及发病后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DF-15水平与LVEF值、冠脉血流TIMI分级呈负相关性(P<0.05);GDF-15水平与a Tn I、冠脉病变支数以及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GDF-15对评估STEMI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价值,且GDF-15水平越高可能预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心肌梗死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介入治疗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上仕 朱红艳 +4 位作者 赵若池 郑小军 陆琦 刘善湖 崔翰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 荟萃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4年6月发表的NLR与STEMI患者预后相关的文献... 目的 荟萃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4年6月发表的NLR与STEMI患者预后相关的文献,并追踪获取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标准,用标准表格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荟萃分析共纳入6篇临床试验文献,1 953例患者.与NLR> 3.30患者相比,NLR≤3.30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和远期(≥12个月)全因死亡(住院期间RR:0.29,95% CI:0.19 ~ 0.46,P<0.001;远期RR:0.33,95% CI:0.23 ~0.45,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住院期间RR:0.38,95% CI:0.31 ~0.46,P<0.001;远期RR:0.27,95% CI:0.20 ~0.35,P<0.001)的风险均较低;此外,NLR≤3.30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RR:0.43,95% CI:0.28 ~0.67,P<0.001)、支架内血栓形成(RR:0.32,95% CI:0.19 ~0.53,P<0.001)和术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RR:0.34,95% CI:0.14 ~0.86,P=0.020)的风险亦较低.结论 荟萃分析表明,NLR对PCI术后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有预测价值,但需要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