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副产品用作废水处理固体碳源 被引量:6
1
作者 严群芳 张世其 +2 位作者 蔡秀萍 时志敏 贾培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62-464,共3页
生物脱氮除磷法处理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污水需要补充碳源,拟利用大豆秸秆、蚕豆秸秆、豇豆藤、豌豆藤、绿豆藤、花生藤、花生壳等7种农业废弃物用作固体氮源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豇豆藤、豌豆藤、绿豆藤、花生藤4种材料释碳量很少,不... 生物脱氮除磷法处理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污水需要补充碳源,拟利用大豆秸秆、蚕豆秸秆、豇豆藤、豌豆藤、绿豆藤、花生藤、花生壳等7种农业废弃物用作固体氮源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豇豆藤、豌豆藤、绿豆藤、花生藤4种材料释碳量很少,不适合作为碳源;蚕豆秸秆、大豆秸秆经一定的预处理后,可单独作为反硝化脱氮的固体碳源;大豆秸秆还可以和花生壳按等比例混合作为混合固体碳源,固体碳源材料用量为6 g/L时,直到16 d后还能持续提供足够碳源,污水中的硝态氮去除率高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废水处理 固体碳源 反硝化脱氮
下载PDF
微量金属元素对不同基质厌氧处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秀萍 张世其 苏庆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11-1113,1130,共4页
分别以葡萄糖、苯酚为基质,研究微量金属元素Fe、Co、Ni对甲烷菌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加入微量金属元素Fe、Co、Ni,能有效缩短厌氧消化反应时间,提高基质降解率和产气速率,以葡萄糖为基质比以苯酚为基质时产甲烷量多、产气速率高、COD... 分别以葡萄糖、苯酚为基质,研究微量金属元素Fe、Co、Ni对甲烷菌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加入微量金属元素Fe、Co、Ni,能有效缩短厌氧消化反应时间,提高基质降解率和产气速率,以葡萄糖为基质比以苯酚为基质时产甲烷量多、产气速率高、COD去除率高。以葡萄糖为基质,Fe、Co、Ni的最佳补充投加量分别为3.0,0.02,0.5 mg/L.d;而以苯酚为基质,Fe、Co、Ni的最佳补充投加量为0.3,0.05,0.2 mg/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微量金属元素 葡萄糖 苯酚
下载PDF
几种含氯离子废水化学需氧量分析方法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蔡秀萍 周伟 张世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215-215,225,共2页
氯离子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中会干扰测定结果,对于高氯低COD水样的干扰尤为明显,因此在测定COD时必须预先处理水样中的氯离子。针对目前测定COD时几种常用的处理氯离子的方法,从去除原理、效果、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 氯离子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中会干扰测定结果,对于高氯低COD水样的干扰尤为明显,因此在测定COD时必须预先处理水样中的氯离子。针对目前测定COD时几种常用的处理氯离子的方法,从去除原理、效果、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废水 COD 干扰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农用化工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设计
4
作者 严群芳 蔡秀萍 张世其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203-203,207,共2页
农用化工生产废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用"絮凝沉淀+Fenton氧化+ICEAS"组合工艺处理,使废水的污染物含量、色度、pH值等达到排... 农用化工生产废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用"絮凝沉淀+Fenton氧化+ICEAS"组合工艺处理,使废水的污染物含量、色度、pH值等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化工废水 组合工艺 达标排放
下载PDF
一种悬浮填料在处理PTA废水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世其 《污染防治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4-6,43,共4页
通过生产实验及工程实例的运行分析,所开发的梅花形多孔面悬浮填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以该填料为主体的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能力强、抗冲击性好、挂膜快等优点,在生产实验和PTA(精对苯二甲酸)废水预处理的实际应用中,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通过生产实验及工程实例的运行分析,所开发的梅花形多孔面悬浮填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以该填料为主体的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能力强、抗冲击性好、挂膜快等优点,在生产实验和PTA(精对苯二甲酸)废水预处理的实际应用中,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0%和40%,满足了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 PTA废水 CODCR去除率 废水预处理 挂膜 接触氧化法 精对苯二甲酸 抗冲击性 开发 性能
下载PDF
稳定性亚氯酸钠溶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蔡秀萍 张世其 苏庆珍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3年第5期49-53,共5页
将不同的稳定剂添加到亚氯酸钠溶液中,配得7个样品,然后跟踪测量7个样品中的氯气、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含量以评价其稳定性。实验结果发现,实验32天后,样品6的剩余ClO2-含量最高,为初始值的59.79%,说明样品6的稳定性表现最佳,即8-羧基喹... 将不同的稳定剂添加到亚氯酸钠溶液中,配得7个样品,然后跟踪测量7个样品中的氯气、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含量以评价其稳定性。实验结果发现,实验32天后,样品6的剩余ClO2-含量最高,为初始值的59.79%,说明样品6的稳定性表现最佳,即8-羧基喹啉、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和过氧化氢的加入能有效增加亚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为配制稳定性亚氯酸钠溶液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气 二氧化氯 ClO2-含量 稳定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