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中抗酸菌L型检出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世馥 姚敏 +3 位作者 汪万英 何杰 周文鼎 张家驹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57-59,共3页
本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20例恶性肿瘤(乳腺癌112例肠腺癌100例、恶性淋巴病54例、子宫颈癌70例、绒毛膜癌84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20例恶性肿瘤中47例(11.2%),1K抗酸染... 本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对420例恶性肿瘤(乳腺癌112例肠腺癌100例、恶性淋巴病54例、子宫颈癌70例、绒毛膜癌84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20例恶性肿瘤中47例(11.2%),1K抗酸染色阳性和49例(1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44.4%)绒毛膜癌最低(2.4%),抗酸菌L型主要(85%)分布于癌巢或肿瘤实质内该区51.1%癌细胞呈增生活跃状态,34%癌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病毒感染的凹空细胞,2.1%的瘤细胞发生坏死。结合文献复习,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抗酸菌L型 IK抗酸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细菌L型感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世馥 姚敏 +3 位作者 王萍 林特夫 夏佩莹 李明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30-33,共4页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876例子宫内膜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1.子宫内膜细菌 L 型感染病例中,32.5%的内膜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或伴有浆细胞浸润。尚有部分病例虽有感染,但无慢性炎细胞浸润。2....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876例子宫内膜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1.子宫内膜细菌 L 型感染病例中,32.5%的内膜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或伴有浆细胞浸润。尚有部分病例虽有感染,但无慢性炎细胞浸润。2.细菌学检查阴性病例,内膜间质无慢性炎细胞浸润。3.病原微生物培养显示70.8%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L 型感染。4.免疫组织化学证明子宫内膜间质细菌型和 L 型的检出率高于腺体。作者提出子宫内膜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滤泡形成系细菌 L 型感染的病变特征。故也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细菌L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葡萄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世馥 何杰 +1 位作者 姚敏 王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文应用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110例葡萄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8.2%葡萄胎中能检出L型。26/31例免疫组化染色证明葡萄胎组织内亦有L型抗原存在。第1次清宫前有不规则性阴道流血者,其水肿绒毛或蜕膜组织中L型检出率明显高于... 本文应用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对110例葡萄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8.2%葡萄胎中能检出L型。26/31例免疫组化染色证明葡萄胎组织内亦有L型抗原存在。第1次清宫前有不规则性阴道流血者,其水肿绒毛或蜕膜组织中L型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流血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并讨论了宫腔L型感与葡萄胎发生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L型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世馥 姚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47-349,F003,共4页
本文报道62例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尤其是51例发生在同一系统、同一器官或对称性器官,且组织结构相似的MPMN,颇难定原发或继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EA、HCG和K_(12))研究发现:MPMN的不同癌灶中,3种免... 本文报道62例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尤其是51例发生在同一系统、同一器官或对称性器官,且组织结构相似的MPMN,颇难定原发或继发。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EA、HCG和K_(12))研究发现:MPMN的不同癌灶中,3种免疫组化染色常不相同。而对照组中,原发灶和继发灶两者反应基本一致。研究结果提示,MPMN灶可能具有各自的代谢和功能特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可能有助于与继发性癌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MN 免疫组织化学 继发性癌瘤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中抗酸菌L型检出及其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世馥 姚敏 +1 位作者 承泽龙 李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48,50,共3页
本文用IK抗酸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49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9例前列腺增生症中,30例(612%)抗酸菌L型阳性,其中前列腺增生症I型中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833%);60%抗酸菌L型主要... 本文用IK抗酸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49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49例前列腺增生症中,30例(612%)抗酸菌L型阳性,其中前列腺增生症I型中抗酸菌L型检出率最高(833%);60%抗酸菌L型主要分布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浆内,其中433%腺上皮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颇似凹空样细胞;抗酸菌L型阳性病例中前列腺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明显高于L型阴性病例,P<0025。提示抗酸菌L型感染不仅是引起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炎症过程中可产生的活性物质可能也是导致前列腺增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L型 抗酸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与细菌 L 型感染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世馥 熊世刚 +5 位作者 谢群 林特夫 李明君 夏佩莹 于举华 李传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报道41例宫腔刮出物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其中子宫异常出血和早孕胎盘组织各15例,月经紊乱6例和不孕症5例。19例细菌培养为阳性(46.35),19例中之7例为细菌兼有 L 型感染,8例为单纯 L 型感染,3例为解脲脲原体和1例 G^+厌氧球菌感染。L ... 本文报道41例宫腔刮出物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其中子宫异常出血和早孕胎盘组织各15例,月经紊乱6例和不孕症5例。19例细菌培养为阳性(46.35),19例中之7例为细菌兼有 L 型感染,8例为单纯 L 型感染,3例为解脲脲原体和1例 G^+厌氧球菌感染。L 型菌落呈典型“油煎蛋”样或颗粒样。子宫内膜和胎盘组织切片的细菌学检查发现大量 L 型巨形体、圆球体和长丝体。作者认为在妇产科范围内,细菌 L 型和解脲脲原体感染并非少见,可能是子宫异常出血、月经紊乱、不孕症和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L 型的形成与抗生素治疗及体内因素的诱导有关。在治疗 L 型感染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感染 细菌L型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新型HMBA衍生物对红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世馥 王华力 +2 位作者 周建平 狄凯军 章静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 寻找新的、更有效、低毒的六亚甲基双乙酰胺 (HMBA)衍生物。 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细胞(K5 6 2 ) ,小鼠红白血病细胞 (MEL)及其亚株MELDS19为靶细胞 ,筛选并比较新合成的HMBA衍生物———HMBPA[N ,N’六亚甲基双 (3吡啶 )酰胺 ]与 ... 目的 寻找新的、更有效、低毒的六亚甲基双乙酰胺 (HMBA)衍生物。 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细胞(K5 6 2 ) ,小鼠红白血病细胞 (MEL)及其亚株MELDS19为靶细胞 ,筛选并比较新合成的HMBA衍生物———HMBPA[N ,N’六亚甲基双 (3吡啶 )酰胺 ]与 1,6乙二胺四乙酸钴 (Co HDTA)的诱导分化活性。 结果 MELDS19细胞株对HMBA最敏感 ,联苯胺染色阳性率 (B+ )可达 76 %。Co HDTA有一定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及微弱的诱导分化活性(B+ 2 %~ 4 5 % ) ,有效浓度为 0 5mmol L ,HMBPA在 0 0 2~ 5 μmol L的浓度范围内也有较低的诱导活性 (B+ 3%~8% ) ,低浓度HMBPA与HMBA(2mmol L)联合应用 ,则可明显提高诱导分化活性 (B+ 72 % ) ,其诱导活性与 5mmol LHMBA及 1 6 %DMSO接近。 结论 HMBPA与Co HDTA对MEL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六亚甲基双乙酰胺 MEL细胞 红白血病 分化诱导剂
下载PDF
侵蚀性葡萄胎的组织病理学及β-HCG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世馥 谢群 +3 位作者 姚敏 王萍 熊世钢 刘森桂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49例侵蚀性葡萄胎的组织病理学和β-HCG含量。根据滋养细胞增生程度,将其分为退变型和增生型。后者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增生。7例退变型随访5~11年无1例死亡。42例增生型中,4例在术后2年内死亡。 研究发现侵蚀性葡... 本文研究了49例侵蚀性葡萄胎的组织病理学和β-HCG含量。根据滋养细胞增生程度,将其分为退变型和增生型。后者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增生。7例退变型随访5~11年无1例死亡。42例增生型中,4例在术后2年内死亡。 研究发现侵蚀性葡萄胎以合体滋养细胞为主者较以细胞滋养细胞为主者预后好(P<0.005),而β-HCG含量仅与侵蚀性葡萄胎的分型(P<0.002)和滋养细胞增生程度有关(r分别为0.993和0.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组织病理学 Β-HCG 计量学
下载PDF
滋养细胞肿瘤β-HCG定量与半定量比较研究
9
作者 张世馥 姚敏 +2 位作者 王萍 谢群 刘森桂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0-12,共3页
本文对134例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内的β-HCG进行了半定量与定量比较研究。发现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的滋养细胞内β-HCG半定量与定量之间有高度一致性。结果提示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的β-HCG半定量测定是可信的。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Β-HCG 定量 半定量
下载PDF
胃肠道多原发性癌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0
作者 张世馥 曹光群 +2 位作者 汪万英 王萍 姚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报道12例胃肠道多原发性癌和癌旁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发现多原发性癌的组织学类型可不同或近似,但却具有各不相同的免疫组化反应。其癌旁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界于正常粘膜和癌之间。研究结果提示多原发... 本文报道12例胃肠道多原发性癌和癌旁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发现多原发性癌的组织学类型可不同或近似,但却具有各不相同的免疫组化反应。其癌旁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界于正常粘膜和癌之间。研究结果提示多原发性癌可能具有各自的代谢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转移性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多原发性癌 病理
下载PDF
滋养细胞肿瘤β—HCG计量学研究
11
作者 张世馥 谢群 +3 位作者 姚敏 王萍 熊世钢 刘森桂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应用显微图象分析和免疫组化法定量测定52例绒癌、49例侵蚀性葡萄胎、30例葡萄胎和15例正常绒毛的ST及CT内B-HCG含量。发现(1)以ST增生为主型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以CT为主型(P<0.005)。(2)绒癌两种滋养细胞的β-HCG含量高于侵蚀性... 本文应用显微图象分析和免疫组化法定量测定52例绒癌、49例侵蚀性葡萄胎、30例葡萄胎和15例正常绒毛的ST及CT内B-HCG含量。发现(1)以ST增生为主型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以CT为主型(P<0.005)。(2)绒癌两种滋养细胞的β-HCG含量高于侵蚀性葡萄胎、葡萄胎和正常绒毛(P<0.001)。(3)侵蚀性葡萄胎增生型的β-HCG含量高于退变型(P<0.002)。(4)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中,滋养细胞内β-HCG含量与其滋养细胞增生程度呈正相关。(5)葡萄胎和正常绒毛的两种滋养细胞β-HCG量基本相同(P>0.05)。滋养细胞内β-UCG量的变化反映了肿瘤灶内存活的瘤细胞数量、滋养细胞的增生能力及其增生程度。因此可借此以判断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Β-HCG 计量学
下载PDF
侵蚀性葡萄胎ER及β-HCG表达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张世馥 姚敏 +2 位作者 王萍 汪万英 洪先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4期230-232,共3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40例侵蚀性葡萄胎雌激素受体(ER)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R与和β-HCG表达有高度一致性(P<0.001)。ER^+组病死率低于ER^-组(P=0.018)。生存组与病死组的β-HCG量差异无...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40例侵蚀性葡萄胎雌激素受体(ER)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进行研究。结果发现ER与和β-HCG表达有高度一致性(P<0.001)。ER^+组病死率低于ER^-组(P=0.018)。生存组与病死组的β-HCG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认为侵蚀性葡萄胎ER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可能更优于β-HCG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 葡萄胎 雌激素受体 激素
下载PDF
停服棉酚后恢复的大鼠精母细胞DNA合成的研究
13
作者 张世馥 叶百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66,共4页
用细胞淘析分离技术分离出经棉酚处理后的大鼠粗线期精母细胞,用^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检测棉酚对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服棉酚3、4、6、7和8周后,大鼠粗线期精母细胞的DNA合成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14%... 用细胞淘析分离技术分离出经棉酚处理后的大鼠粗线期精母细胞,用^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检测棉酚对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服棉酚3、4、6、7和8周后,大鼠粗线期精母细胞的DNA合成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14%、26%、40%、42%和40%。本文对棉酚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合成 ^3H-TDR掺入 精母细胞 棉酚
下载PDF
一种大量制备小鼠不同分化阶段成红细胞的简单方法
14
作者 张世馥 王鑫 +1 位作者 刘彤 薛社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4年第3期64-64,63,共2页
一种大量制备小鼠不同分化阶段成红细胞的简单方法张世馥,王鑫,刘彤,薛社普(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室,北京100005)在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和某些药物诱导分化原理的研究中,哺乳类红细胞一向被人们作为一... 一种大量制备小鼠不同分化阶段成红细胞的简单方法张世馥,王鑫,刘彤,薛社普(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室,北京100005)在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和某些药物诱导分化原理的研究中,哺乳类红细胞一向被人们作为一种理想的分化模型,它们在分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分化阶段 成红细胞
下载PDF
细胞转印技术(Cell-Blotting)
15
作者 张世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303,共1页
细胞转印技术(Cell-Blotting)(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室,北京100005张世馥)自1975年SouthernEM首先建立了Southern转印技术用于DNA的研究之后,相继建立了用于RN... 细胞转印技术(Cell-Blotting)(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室,北京100005张世馥)自1975年SouthernEM首先建立了Southern转印技术用于DNA的研究之后,相继建立了用于RNA研究的Northern转印以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印技术 BLOTTING 蛋白分子 培养的细胞 聚丙烯酰胺 基因克隆 蛋白带 单克隆抗体 膜蛋白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细菌L型致病性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世馥 马筱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报道了细菌L型的致病特征—主要引起内脏器官的间质性炎症,与病毒、支原体等缺壁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病变相似。这可能是细菌L型感染的共同特征。细菌L型感染往往缺乏其原菌的典型病变特点:如结核病灶虽有干酪样坏死,...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报道了细菌L型的致病特征—主要引起内脏器官的间质性炎症,与病毒、支原体等缺壁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病变相似。这可能是细菌L型感染的共同特征。细菌L型感染往往缺乏其原菌的典型病变特点:如结核病灶虽有干酪样坏死,但无结核结节形成;伤寒病灶虽证明有伤寒菌L型抗原存在,但缺乏伤寒性肉芽肿。这些可能是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间质性炎症 缺壁微生物 L型
全文增补中
地塞米松诱导红系细胞凋亡的观察(英文)
17
作者 张世馥 沈江波 章静波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997年第2期47-52,共6页
正常机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诱导红系细胞分化,并阻止其凋亡,使其维持机体所需足够的数量。本文采用诱发贫血病毒(FVA)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所形成的红细胞为实验系统,研究了外界因子??地塞米松(Dex)对E... 正常机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诱导红系细胞分化,并阻止其凋亡,使其维持机体所需足够的数量。本文采用诱发贫血病毒(FVA)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所形成的红细胞为实验系统,研究了外界因子??地塞米松(Dex)对EPO作用的影响。取68周雌性BALB/c小鼠,尾部静脉注射含FVA的小鼠血清。15天后,断颈处死。取脾于IMDM中漂洗、剪碎、过滤、离心、制成单细胞悬液,在EPO存在下,于平皿中培养至不同的时期后,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Dex处理。取细胞进行:(1)台盼蓝染色计数死细胞数;(2)观察DNA电泳图谱;(3)电镜检察细胞学变化。Fig.1表明:随着Dex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细胞死亡率也增加。Fig.2表明:10-4浓度Dex处理,即可使早(12h)、中(24h)幼期红细胞凋亡,DNA断裂成多聚核小体,产生明显DNA梯形带。Fig.3表明:高浓度Dex可以使早幼期红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表明:与对照(Fig.4)比较,Dex处理后,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沿核膜内面周边凝聚,核周间隙扩张,胞质内出现空泡(Fig.5);随后细胞破碎,出现大量凋亡小体(Fig.6)。Dex拮抗EPO,诱导红系细胞凋亡的现象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系细胞凋亡 药物诱导 EPO 地塞米松
下载PDF
红景天对慢性高原心脏病大鼠心肺组织中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隋岫兰 陈荣华 +5 位作者 杨锋 闫慧 郑俊 汪林勇 噶布 张世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VEGF受体与慢性高原心脏病发病的关系以及红景天治疗高原心脏病的机理。方法建立慢性高原心脏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吸烟运动刺激组、拟高原心脏病组和治疗组。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内皮抑素...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VEGF受体与慢性高原心脏病发病的关系以及红景天治疗高原心脏病的机理。方法建立慢性高原心脏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吸烟运动刺激组、拟高原心脏病组和治疗组。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内皮抑素和VEGF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刺激组心肺组织与对照组相比,VEGF受体表达水平升高,而内皮抑素下降。治疗组与拟高原心脏病组相比VEGF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而内皮抑素升高。结论慢性高原心脏病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红景天可以减少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心脏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红景天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半定量RT-PCR 大鼠
下载PDF
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宫颈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DNA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何杰 张世馥 +3 位作者 姚敏 李明君 汪万英 崔怀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1-44,共4页
应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改良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核酸杂交等方法,对5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病原微生物培养细菌及其L型阳性感染率为58%(29/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 应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改良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核酸杂交等方法,对5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病原微生物培养细菌及其L型阳性感染率为58%(29/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多见(13/29例);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66%和45.5%;免疫组化染色(ABC法)金葡菌L型抗原阳性率各为68%和48.5%。L型主要分布于癌间质、癌巢及宫颈上皮下结缔组织内。12例宫颈癌金葡菌L型DNA探针原位杂交显示,10/12例癌细胞核内有金葡菌L型DNA杂交阳性信号,表明金葡菌L型DNA已进入宫颈癌细胞内,可能会在基因水平上影响宫颈上皮恶变,提示宫颈癌发生与金葡菌L型感染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原位核酸杂交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荷瘤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汪万英 何杰 +2 位作者 张世馥 姚敏 唐素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8-39,49,共3页
本文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L型分别感染肿瘤和非肿瘤C_(57)BL/6N小鼠,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测发现细菌及L型感染种植肿瘤的小鼠组,肿瘤转移率和诱癌能力均显著提高。此外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还可引起小鼠多器官间质性炎,尤以... 本文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L型分别感染肿瘤和非肿瘤C_(57)BL/6N小鼠,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测发现细菌及L型感染种植肿瘤的小鼠组,肿瘤转移率和诱癌能力均显著提高。此外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还可引起小鼠多器官间质性炎,尤以肺、肝、肾、脑及生殖器官等为著。结果表明细菌及L型感染与肿瘤转移和肿瘤的发生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金葡菌L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