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 C H型胃肠起搏器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体外胃肠起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直肠阻塞感、排便频率及胃肠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困难、粪...目的探讨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 C H型胃肠起搏器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体外胃肠起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直肠阻塞感、排便频率及胃肠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直肠阻塞感、排便频率均明显改善。疗效好和很好者占35%,有效率70%。治疗后胃电节律紊乱纠正率为68.4%。结论胃肠起搏对功能性便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展开更多
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同时测定了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尿液中的两种标志物:具有电活性的苯丙酮酸及非电活性的苯乙酸。考察了运行液添加剂、SDS浓度、工作电极电位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同时测定了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尿液中的两种标志物:具有电活性的苯丙酮酸及非电活性的苯乙酸。考察了运行液添加剂、SDS浓度、工作电极电位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两种标志物在15 m 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苯丙酮酸和苯乙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50、0.92 mg/L。苯丙酮酸、苯乙酸浓度与峰高分别在3.0~1.0×103mg/L、2.0~5.0×103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峰高与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3.2%(苯丙酮酸)和2.2%、4.3%(苯乙酸)。该方法已成功用于PKU患儿尿液中两种标志物的测定,且完全避免了尿液中尿酸对标志物测定的干扰,有望用于PKU患儿的早期无创诊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胃肠起搏器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 C H型胃肠起搏器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体外胃肠起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直肠阻塞感、排便频率及胃肠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直肠阻塞感、排便频率均明显改善。疗效好和很好者占35%,有效率70%。治疗后胃电节律紊乱纠正率为68.4%。结论胃肠起搏对功能性便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文摘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同时测定了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尿液中的两种标志物:具有电活性的苯丙酮酸及非电活性的苯乙酸。考察了运行液添加剂、SDS浓度、工作电极电位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两种标志物在15 m 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苯丙酮酸和苯乙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50、0.92 mg/L。苯丙酮酸、苯乙酸浓度与峰高分别在3.0~1.0×103mg/L、2.0~5.0×103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峰高与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3.2%(苯丙酮酸)和2.2%、4.3%(苯乙酸)。该方法已成功用于PKU患儿尿液中两种标志物的测定,且完全避免了尿液中尿酸对标志物测定的干扰,有望用于PKU患儿的早期无创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