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伽玛刀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东宪 卫伟 +2 位作者 雷续虎 陆婉玲 党亚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90-593,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不能或不愿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15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4例,腺癌32例,其他病理类型肺癌14例。利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不能或不愿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15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4例,腺癌32例,其他病理类型肺癌14例。利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放疗150例,每次剂量4~5Gy,50%剂量线覆盖PTV为参考剂量,1次/d,共10次,总剂量40~50Gy。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43.9%、22.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Karnofsky评分(χ~2=18.82,P=0.000)、临床分期(χ~2=8.78,P=0.004)、肿瘤直径(χ~2=8.09,P=0.009)、近期疗效(χ~2=14.62,P=0.000)对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Karnofsky评分(χ~2=11.35,P=0.001)和肿瘤直径(χ~2=4.84,P=0.027)是影响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放疗前Karnofsky评分、肿瘤直径对早期NSCLC患者γ-刀放射治疗的预后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预后 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效诊疗体系的构建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兵华 谢学建 +5 位作者 谭小田 张东宪 康乐 刘小辉 宋轩 王晓坤 《医学争鸣》 CAS 2022年第S01期81-83,90,共4页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上海暴发,全国抽调大量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方舱医院。因医护人员对方舱医院运行机制不熟悉,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进入角色慢、诊疗效率降低。本文通过梳理“方舱医院”条件下医务人员的培训、班次的职责...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上海暴发,全国抽调大量医务人员支援上海方舱医院。因医护人员对方舱医院运行机制不熟悉,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进入角色慢、诊疗效率降低。本文通过梳理“方舱医院”条件下医务人员的培训、班次的职责、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以及出入院流程的建立,以期帮助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条件下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诊疗效率,同时保证自身“零感染”。三分队迅速建立一系列适合自身实际的COVID-19诊疗体系并不断修订完善,从4月10日开始收治,截至5月6日共26 d,三分队共出院4688名患者,同时准确评估26名危重、精神异常或基础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病情,迅速转运至定点医院,确保了“零死亡”目标的实现。全队150名人员工作近1个月均未被感染,保证了“零感染”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诊疗体系
下载PDF
用于人工韧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架材料的编织和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东宪 孙鹏霄 +2 位作者 黄兆松 卢旭 韩一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2期2227-223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的编织和力学性能的分析,初步探讨使用该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韧带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强度的PET单纤维通过经编法编织成支架材料;然后使用电子拉力机对编织好... 目的:通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材料的编织和力学性能的分析,初步探讨使用该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韧带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强度的PET单纤维通过经编法编织成支架材料;然后使用电子拉力机对编织好的支架材料以及消毒处理后的支架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PET编织构建的支架材料结构稳定,其极限抗张强度已达到了前交叉韧带的力学要求。辐照消毒对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无短期影响。结论:该支架材料编织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消毒后对其力学性能无短期影响,有望通过改进生物学性能后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支架材料 编织 力学性能 膝前交叉韧带
原文传递
PET微孔编织结构张力环境下诱导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4
作者 张东宪 毕龙 +2 位作者 孙鹏霄 卢旭 韩一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5期2974-2977,共4页
随着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日益提高,人工材料植入重建韧带功能是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植入后宿主细胞的趋向、黏附和迁移是人工材料在体内形成长期稳定生物连接的关键。以往研究集中于提高材料生物性,如增加材料亲水性、表面修饰、黏附适宜... 随着关节韧带损伤发生率日益提高,人工材料植入重建韧带功能是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植入后宿主细胞的趋向、黏附和迁移是人工材料在体内形成长期稳定生物连接的关键。以往研究集中于提高材料生物性,如增加材料亲水性、表面修饰、黏附适宜细胞以及复合细胞因子等,目前在张力环境下三维微孔结构对宿主细胞黏附、迁移、长入和分化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材料作为载体,探讨在张力状态下新编PET的结构、孔径大小和孔隙率对细胞迁移等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为这些研究的深入指明方向,也为PET作为人工材料修复韧带损伤的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支架材料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兆松 毕龙 +3 位作者 张振宇 张东宪 孙鹏霄 韩一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评价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纤维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对表面改性PET纤维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比较改性前后PET纤维的细胞毒性;对该表面改性PET纤维材料的浸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 目的评价表面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纤维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对表面改性PET纤维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比较改性前后PET纤维的细胞毒性;对该表面改性PET纤维材料的浸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致敏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改性前PET纤维的细胞毒性为Ⅲ~Ⅳ级(P<0.05),表面改性PET纤维无细胞毒性(P>0.05);表面改性PET纤维无全身急性毒性反应,溶血率为0.07%,<5%(P<0.05),热原反应符合规定,对豚鼠皮肤无致敏反应。结论表面改性PET纤维无毒性,生物相容性合格,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生物安全性标准,为进一步进行人工韧带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表面改性 生物相容性 药物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消毒方法对生物化PET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星 张东宪 +3 位作者 孙鹏宵 侯巍 郭海涛 韩一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2期2294-2297,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高压蒸汽、60Co照射三种消毒方法,对生物化PET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选取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表面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为材料,制备生物化PET人工韧带,分别给予环氧乙烷熏蒸、高...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高压蒸汽、60Co照射三种消毒方法,对生物化PET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影响,为选取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表面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为材料,制备生物化PET人工韧带,分别给予环氧乙烷熏蒸、高压蒸汽、60Co照射消毒处理,并设未作消毒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高压蒸汽消毒后,韧带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及第一次破裂力降低,且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Co照射消毒后,韧带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降低,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一次破裂力的差异不明显(P>0.05);环氧乙烷消毒处理后,最大拉力、第一次破裂力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压蒸汽消毒后韧带样品的生物力学性能降低比较明显;采用60Co射线消毒方法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进一步的消毒方法改进可能更为理想;环氧乙烷消毒法可作为生物化PET人工韧带的有效消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人工韧带 生物力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原文传递
壳聚糖接枝改性PET人工韧带的表面结构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鹏霄 张东宪 +3 位作者 侯巍 郭海涛 王星 韩一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7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接枝壳聚糖长链分子,对改性PET人工韧带的表面结构与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较好生物相容性的PET人工韧带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首先采用化学接枝法在聚... 目的: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接枝壳聚糖长链分子,对改性PET人工韧带的表面结构与特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较好生物相容性的PET人工韧带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首先采用化学接枝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织物表面接枝丙烯酸(PET-AAc),再与壳聚糖分子发生酰胺化反应实现PET表面的壳聚糖接枝(PET-CHI)。借助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和扫描电镜(SEM)等对PET改性效果进行分析表征。结果:壳聚糖长链分子成功接枝到PET表面,壳聚糖在PET表面的接枝厚度为2.25μm,接枝量为9.66 wt%。结论:接枝改性后PET表面亲水性有较大提高,浸润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化学接枝 壳聚糖 酰胺化
原文传递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旭 王树森 +3 位作者 付军 张东宪 孙鹏霄 韩一生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Smith-Peterson和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早期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采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9例患者22髋,其中男4例4髋,女15例18髋,平均年龄26岁(14~39岁)。术前、... 目的探讨经Smith-Peterson和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早期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采用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9例患者22髋,其中男4例4髋,女15例18髋,平均年龄26岁(14~39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患髋关节正侧位及患髋关节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的CE角(中心边缘角),AC角(髋臼臼顶倾斜角),Sharp's角,并给予患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股骨头的覆盖均得到明显改善,CE角由术前平均11.0°(-7°~22°)增加至平均24.4°(16°~38°),AC角由术前平均20.6°(7°~36°)减小至平均12.4°(4°~22°),Sharp's角由术前平均49.1°(43°~59°)减小至平均40.9°(24°~50°),患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86.0分(80~92分)改善为平均96.9分(94~99分)。平均随访1.7年(0.5-4年),19例患者(22髋)髋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能明显改善髋臼覆盖股骨头的情况,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铂类对肝癌大鼠抗癌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菁菁 江静 +2 位作者 余静 张东宪 王小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联合顺铂(cis-diamminodichloroplatinumⅡdichloride,DDP)对肝癌大鼠抗癌效果及其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联合顺铂(cis-diamminodichloroplatinumⅡdichloride,DDP)对肝癌大鼠抗癌效果及其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DDP组和联合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二乙基亚硝胺饲喂法建立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经尾静脉注射DMEM培养液,DDP组大鼠经腹腔注射DDP溶液并经尾静脉注射DMEM培养液,联合组大鼠经腹腔注射DDP溶液并经尾静脉注射BMSCs悬液。移植BMSCs两周后处死大鼠,称量肝脏质量和体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采用TUNEL技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模型组肝脏质量、肝脏质量/体质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体质量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5)。联合组肝脏质量、肝脏质量/体质量均显著显著小于模型组和DDP组,体质量显著大于模型组和DDP组(P<0.05)。(2)DDP组和联合组大鼠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大鼠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DDP组,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DDP组(P<0.05)。(3)DDP组和联合组大鼠治疗后血清VEGF和HIF-1α水平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大鼠治疗后血清VEGF和HIF-1α水平显著低于DDP组(P<0.05)。(4)联合组和DDP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且联合组也显著高于DDP组(P<0.05)。结论:BMSCs联合DDP能够显著改善肝癌大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效果优于DDP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间充质干细胞 顺铂 免疫功能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