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被猎杀而生——《小鹿斑比》的原作与迪士尼的演绎
1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近年来,《小鹿斑比》的中文翻译以及连环画本已在中国有了多种译本。1加之此前的迪士尼的动画片影响2,中国读者,特别是少儿群体,可以说很熟悉甚至热爱这个故事。小鹿斑比的形象,跟迪士尼所创作的一些其他故事形象,如米老鼠、白雪公主、... 近年来,《小鹿斑比》的中文翻译以及连环画本已在中国有了多种译本。1加之此前的迪士尼的动画片影响2,中国读者,特别是少儿群体,可以说很熟悉甚至热爱这个故事。小鹿斑比的形象,跟迪士尼所创作的一些其他故事形象,如米老鼠、白雪公主、狮子王等一样,在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广为流传。其无论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也好,作为一则儿童故事也好,相关的儿童文学研究则显得不成比例。虽然各种中文译本的出现为研究提供了一些文本资料,但是,从不同学科视角的理论研究仍寥寥无几。鉴于此,本译文旨在译介最新的有关《小鹿斑比》的研究,以期引发更深入的探讨,并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审视近年来中国的童话创作、儿童故事的影像出版以及理论发展。尽管费利克斯·萨尔腾(Felix Salten)的《小鹿斑比》(1923年)德文原著3早在1928年就有了英文译本,并配有插图4,但其中的翻译错误较明显。于是同一出版社又在1939年出版了一个新的配有插图的译本1,可是,其中的问题仍然不少。鉴于此,杰克·齐普斯(Jack Zipes)于2022年重新把它从德文翻译成英文,而且特别突出了原作中富有哲理的警世话语,并写下了这篇前言(即本译文),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2原著是有25章的含有哲理和深刻寓意的小说,而不是一个简短的儿童故事。齐普斯将原著的书名作为副标题,即《真实的小鹿斑比:森林里的一个生命的故事》,以此强调小鹿斑比故事的本真性,提醒人们迪士尼改造的动画片,尽管极其流行,但与原著在思想上已相去甚远,而原著对当今人类生活的现代化与动物权利的保护等问题仍意义深刻。有关国际著名童话研究学者杰克·齐普斯及其论著,国内已经有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译介。3本文是他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复杂的社会问题之际,以重新阐释一个有关森林动物世界的童话来反思当下人类社会的处境与问题,也展示了他的最新思考。他在翻译费利克斯·萨尔腾这部著作的同时,也完成和出版了他对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以其对“希望”和“童话”研究而著名)研究的一部著作4。可见,他在本文中的一些观点和评述也是他处在“哲学”与“童话”的思考状态下所提出的,值得读者和学者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大学 迪士尼 儿童文学研究 森林动物 儿童故事 动物权利 童话创作 英文译本
下载PDF
传统的七股力量:论传统在美国民俗学中的多重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丹·本-阿默思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5期33-54,共22页
本文(The Seven Strands of Tradition:Varieties in Its Meaning in American Folklore Studies)发表于1984年的《民俗研究学刊》(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21 (2-3):97-131。该期是1984年3月召开的"文化、传统、认同会议&qu... 本文(The Seven Strands of Tradition:Varieties in Its Meaning in American Folklore Studies)发表于1984年的《民俗研究学刊》(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21 (2-3):97-131。该期是1984年3月召开的"文化、传统、认同会议"的专刊。此后,此文受到学界的重视,并已成为民俗学经典文章之一。此文不仅梳理了美国民俗学史上对传统的不同界定,也展示了对世界民俗学史上这一重要概念的解析方法,对理解民俗学中"传统"的意义有着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传承 民俗 美国民俗学
下载PDF
想象公共民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15-31,共17页
当民俗成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时,一个根本的问题被忽略了:有什么民俗不是公共的?通过对美国公共民俗学在半个世纪中的形成与发展的回顾和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没有那些积极从事公共民俗事业的先驱,美国社会中的阶级与意识形态等矛盾... 当民俗成为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时,一个根本的问题被忽略了:有什么民俗不是公共的?通过对美国公共民俗学在半个世纪中的形成与发展的回顾和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没有那些积极从事公共民俗事业的先驱,美国社会中的阶级与意识形态等矛盾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改善。因此,对公共民俗的关注,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对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等问题的回应,也是民俗研究对政治与原则、多元文化,以及群体关系等问题的必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民俗 应用民俗 参与 社区 社会不公正 社会不公平
下载PDF
民俗的承启关系:暗示与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第3期41-49,共9页
这是作者对民俗的承启关系(context;或译"语境")的三篇重要文章之一。~①丹·本-阿默思在1969年界定的"民俗是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这个概念之后,又以此文进一步分析了民俗的承启关系的内涵,发表于威廉·... 这是作者对民俗的承启关系(context;或译"语境")的三篇重要文章之一。~①丹·本-阿默思在1969年界定的"民俗是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这个概念之后,又以此文进一步分析了民俗的承启关系的内涵,发表于威廉·巴斯科主编的《民俗学前沿》(1977)。巴斯科姆在该文集的前言中高度赞扬了作者的这篇文章。这是作者对承启关系研究的重要贡献,开拓了民俗学研究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启关系 描述性民俗学 民间文学 有序与无序 新观念
下载PDF
欧美谚语的起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举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5期14-22,共9页
文章对欧美谚语研究史做了多角度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谚语历史起源到当代新谚语的创作的剖析,强调了谚语的个人创作特性与集体运用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有关谚语研究的反用谚语、戏用谚语、伪谚语、假谚语等概念。同时文章也梳理了谚语学... 文章对欧美谚语研究史做了多角度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谚语历史起源到当代新谚语的创作的剖析,强调了谚语的个人创作特性与集体运用之间的关系,阐释了有关谚语研究的反用谚语、戏用谚语、伪谚语、假谚语等概念。同时文章也梳理了谚语学研究中的不同理论观点和方法,有助于其他学科对谚语学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的起源 反用谚语 戏用谚语 新谚语
下载PDF
作为文化单元或民俗事象的谚语
6
作者 沃尔夫冈·米德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6-55,共10页
谚语是人类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精炼表达,更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表达方式之一。谚语不仅是语言事象,也是文化单元或民俗事象。谚语的定义取决于特定的语境。谚语的意义必须依据其独特的语境予以分析。谚语研究是多学科的、多视... 谚语是人类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精炼表达,更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表达方式之一。谚语不仅是语言事象,也是文化单元或民俗事象。谚语的定义取决于特定的语境。谚语的意义必须依据其独特的语境予以分析。谚语研究是多学科的、多视角的,建立谚语学基础知识库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类型 谚语 谚语学 反用谚语 戏用谚语 儿童民俗记录
下载PDF
后人类民俗:概述、探索与对未来研究的呼吁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举文()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78,共25页
文章从民俗学的视角参与对后人类主义的哲学和美学探讨,提出后人类民俗概念,并以人工智能和动物转向等现象和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概述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呼吁民俗学者重视后人类民俗现象,也认为民俗学能为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 文章从民俗学的视角参与对后人类主义的哲学和美学探讨,提出后人类民俗概念,并以人工智能和动物转向等现象和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概述民俗学的相关研究,呼吁民俗学者重视后人类民俗现象,也认为民俗学能为这个新的研究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人类与非人类的其他生命物种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动物转向”的概念,强调了非人类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文章的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人工智能和聊天机器人正在如何改变人类文化;最后,将民俗学置于人类世的社会科学地位,提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民俗 后人类主义 人工智能 非人类语言 人类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