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庸》哲学意义溯源——学术界《四书注释》中修改《中庸》版本之误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之权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9-78,共10页
鉴于学术界《四书注释》群中修改《中庸》版本之风日见滋长,经反复研读《中庸》原文及对照朱熹与众多学者的注释,发现这些注释对于"中庸"二字的解释和原文完全不同,朱熹的"中庸之道"更是无稽之谈。"中庸"...
鉴于学术界《四书注释》群中修改《中庸》版本之风日见滋长,经反复研读《中庸》原文及对照朱熹与众多学者的注释,发现这些注释对于"中庸"二字的解释和原文完全不同,朱熹的"中庸之道"更是无稽之谈。"中庸"二字里面没有中庸之道,但《中庸》全书确实存在另外一个"中庸之道",那就是求真求实之道。《中庸》要求修身必须做到"诚身",这是在社会立足的根本。认为诚者,真也,实也。而求取真实的最高行为准则是"择善而固执之",其具体方法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整套"用中以求实"之道才是正宗的"中庸之道"。它从哲学的高度证明了"诚身"的重要性,也正由此,《中庸》发出了闪亮的唯物主义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大本
诚之
中庸之道
求实之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正确解读——兼及《论语》利、仁、命、与四字使用状况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之权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历代学者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有各种解读。经过对《论语》的详细分析和比对,认定句中的"与"肯定不是连词,而只是表示"认同"和"赞许"之义的动词。句中的"罕言"和"与"...
历代学者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有各种解读。经过对《论语》的详细分析和比对,认定句中的"与"肯定不是连词,而只是表示"认同"和"赞许"之义的动词。句中的"罕言"和"与"表达的是孔子的两种不同态度。句中的"罕言利"符合孔子态度,"罕言命与仁"则严重失实。由于孔子是认同"命"与"仁"的,则本句正确标点应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由于两"与"字同义,第二个"与"字在现代译文中也可作为连词"和"使用,因此,该句唯一合理的译文应是:"孔子很少谈论私利,赞许命运和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句读
解读
“仁”
“命”
“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庸》断句,千古一憾
3
作者
张之权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49-52,共4页
近两千年来,对于《中庸》第20章的一处文字,学者们都是这样断句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此种断句将"圣人也"断入上句,并入"...
近两千年来,对于《中庸》第20章的一处文字,学者们都是这样断句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此种断句将"圣人也"断入上句,并入"天道"里去了,百般解释都不通。如将这三字断入下句,变成"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内容合理,但是破坏了原文复句排比的格式,也欠妥当,陷入了两难境地。这可能是由于错简和漏简造成的,只要补齐和调整几个字,矛盾就解决了。做法是将原文中"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挪移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后面,而在原处补上"诚之者"三字,下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那一段,矛盾就合情合理地解决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断句
两难
调整
错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之权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9-20,共2页
“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张之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它是孔子提倡的为人子者对父母克尽孝道的内容之一。这段话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显豁,现实意义也不大,没有讨论的必要。本文主要...
“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张之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它是孔子提倡的为人子者对父母克尽孝道的内容之一。这段话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显豁,现实意义也不大,没有讨论的必要。本文主要讨论“方”的含意和“游必有方”的社会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原文的社会意义
本义
《四书集注》
《十三经注疏》
朱熹
社会生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孔子
杨伯峻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庸》哲学意义溯源——学术界《四书注释》中修改《中庸》版本之误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之权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
出处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9-78,共10页
文摘
鉴于学术界《四书注释》群中修改《中庸》版本之风日见滋长,经反复研读《中庸》原文及对照朱熹与众多学者的注释,发现这些注释对于"中庸"二字的解释和原文完全不同,朱熹的"中庸之道"更是无稽之谈。"中庸"二字里面没有中庸之道,但《中庸》全书确实存在另外一个"中庸之道",那就是求真求实之道。《中庸》要求修身必须做到"诚身",这是在社会立足的根本。认为诚者,真也,实也。而求取真实的最高行为准则是"择善而固执之",其具体方法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整套"用中以求实"之道才是正宗的"中庸之道"。它从哲学的高度证明了"诚身"的重要性,也正由此,《中庸》发出了闪亮的唯物主义光芒。
关键词
中庸
大本
诚之
中庸之道
求实之道
Keywords
moderation
foundation
honesty
The golden mean
the way to truth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正确解读——兼及《论语》利、仁、命、与四字使用状况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之权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
出处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文摘
历代学者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有各种解读。经过对《论语》的详细分析和比对,认定句中的"与"肯定不是连词,而只是表示"认同"和"赞许"之义的动词。句中的"罕言"和"与"表达的是孔子的两种不同态度。句中的"罕言利"符合孔子态度,"罕言命与仁"则严重失实。由于孔子是认同"命"与"仁"的,则本句正确标点应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由于两"与"字同义,第二个"与"字在现代译文中也可作为连词"和"使用,因此,该句唯一合理的译文应是:"孔子很少谈论私利,赞许命运和仁德"。
关键词
论语
句读
解读
“仁”
“命”
“与”
Keywords
Confucius, Analects of Confucius punctuation, interpretation “ming” “ren” “yu”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庸》断句,千古一憾
3
作者
张之权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
出处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49-52,共4页
文摘
近两千年来,对于《中庸》第20章的一处文字,学者们都是这样断句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此种断句将"圣人也"断入上句,并入"天道"里去了,百般解释都不通。如将这三字断入下句,变成"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内容合理,但是破坏了原文复句排比的格式,也欠妥当,陷入了两难境地。这可能是由于错简和漏简造成的,只要补齐和调整几个字,矛盾就解决了。做法是将原文中"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挪移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后面,而在原处补上"诚之者"三字,下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那一段,矛盾就合情合理地解决了。
关键词
中庸
断句
两难
调整
错简
Keywords
Zhongyong
punctuation
dilemma
adjustment
misplaced bamboo strips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
3
4
作者
张之权
机构
湖北工学院社科系
出处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9-20,共2页
文摘
“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张之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它是孔子提倡的为人子者对父母克尽孝道的内容之一。这段话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意思显豁,现实意义也不大,没有讨论的必要。本文主要讨论“方”的含意和“游必有方”的社会意...
关键词
《论语》
原文的社会意义
本义
《四书集注》
《十三经注疏》
朱熹
社会生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孔子
杨伯峻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庸》哲学意义溯源——学术界《四书注释》中修改《中庸》版本之误探析
张之权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析“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正确解读——兼及《论语》利、仁、命、与四字使用状况
张之权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庸》断句,千古一憾
张之权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游必有方”的本义及其社会意义
张之权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7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