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在囧途》台词语言艺术分析——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书克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9期59-60,共2页
毋庸置疑,从艺术角度看,《人在囧途》是2010年最成功的喜剧电影;从商业角度看,《人在囧途》是2010年最赚钱的小成本电影。造就它巨大成功的因素除了它诙谐幽默的方式和"爆笑"之后带给人们的反思之外,精彩的台词也为该剧的成... 毋庸置疑,从艺术角度看,《人在囧途》是2010年最成功的喜剧电影;从商业角度看,《人在囧途》是2010年最赚钱的小成本电影。造就它巨大成功的因素除了它诙谐幽默的方式和"爆笑"之后带给人们的反思之外,精彩的台词也为该剧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是成就该剧台词精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在囧途》 修辞 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谁之容忍?何种自由?——胡适“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观念之我见
2
作者 张书克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2期189-197,共9页
该文认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是胡适的一个特别见解,未见别人有类似的表述;胡适之所以极端强调容忍的价值,有其个人生活经验的影响,也有哲学上知识论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受到时代环境的刺激。在胡适看来,容忍是每一个人应当... 该文认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是胡适的一个特别见解,未见别人有类似的表述;胡适之所以极端强调容忍的价值,有其个人生活经验的影响,也有哲学上知识论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受到时代环境的刺激。在胡适看来,容忍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和克己功夫;由容忍所达致的自由,是一种精神层次的自由,一种比法治下的自由更高标准的自由。胡适强调容忍的价值虽然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少深度,不过,其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容忍 自由
下载PDF
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内在紧张——对席云舒先生的一点回应
3
作者 张书克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席云舒先生认为":胡适认为‘应该承认苏俄有做这种政治试验的权利’却是与自由主义的观点并不相悖的。"就此,该文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实验主义使得胡适严重背离了自由主义的立场。实验主义(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存在一定... 席云舒先生认为":胡适认为‘应该承认苏俄有做这种政治试验的权利’却是与自由主义的观点并不相悖的。"就此,该文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实验主义使得胡适严重背离了自由主义的立场。实验主义(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实验主义 自由主义
下载PDF
胡适和约翰·密尔的《论自由》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书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6,共7页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来冲击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中晚年的胡适则极力强调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不可否认,胡适不同时期的思想中都存在《论自由》的影子,都受到《论自由》的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论自由》 “健全的个人主义” “容忍与自由”
下载PDF
胡适与《微音》杂志
5
作者 张书克 《江淮文史》 2019年第6期145-147,共3页
从《竹叶青》诗说起1923年9月26日,胡适与高梦旦、陶行知、曹珮声等人同游杭州花坞。他们看见河两岸的"竹叶青"(当地俗名"靛青花")开得很盛,风致绝佳,胡适不由感慨:如此小花,竟然有如此动人的风致。10月6日,忆及此... 从《竹叶青》诗说起1923年9月26日,胡适与高梦旦、陶行知、曹珮声等人同游杭州花坞。他们看见河两岸的"竹叶青"(当地俗名"靛青花")开得很盛,风致绝佳,胡适不由感慨:如此小花,竟然有如此动人的风致。10月6日,忆及此前见过的动人小花,胡适在上海旅馆中写诗一首。全诗如下:在赤山埠附近一座竹林的南边,忽然我们都站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 胡适 陶行知
下载PDF
“服务行政”理论批判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书克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4-69,共6页
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提出的服务行政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 ,服务行政的范围不清 ;其次 ,对服务行政存在的弊端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 ,必须对服务行政的理论进行批判。“服务行政”理论使政... 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提出的服务行政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 ,服务行政的范围不清 ;其次 ,对服务行政存在的弊端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 ,必须对服务行政的理论进行批判。“服务行政”理论使政府获得了过大的权力 ,这必然导致个人自由的萎缩 ;另外 ,在缺乏充分竞争的情况下 ,由政府提供服务的做法必然是低效率的。必须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的改造 ,引入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行政 批判
原文传递
胡适与善后会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书克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1,221,共7页
很多人都对胡适参加段祺瑞主导召集的善后会议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胡适很快就退出了善后会议。但笔者的研究表明,胡适一直没有正式退出善后会议。本文还对胡适在善后会议上的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在1925年中国政治社会大环境下对胡... 很多人都对胡适参加段祺瑞主导召集的善后会议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胡适很快就退出了善后会议。但笔者的研究表明,胡适一直没有正式退出善后会议。本文还对胡适在善后会议上的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在1925年中国政治社会大环境下对胡适参加善后会议的行为作出新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善后会议 和平 制宪
原文传递
胡适的一封退稿信
8
作者 张书克 《各界》 2024年第2期37-37,共1页
中华书局版《胡适来往书信选》中收有胡适1934年9月11日致企霞的一封信(稿)。根据该信,我们知道了以下事实:这位名叫“企霞”的文学青年给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投了一篇名为《莲花谷》的文章,该文章没有被胡适采用。胡适退稿的原因有... 中华书局版《胡适来往书信选》中收有胡适1934年9月11日致企霞的一封信(稿)。根据该信,我们知道了以下事实:这位名叫“企霞”的文学青年给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投了一篇名为《莲花谷》的文章,该文章没有被胡适采用。胡适退稿的原因有二:一是《独立评论》是时事评论周刊,“向不登文学作品”;二是认为企霞写的文字不曾经过“说老实话、说平常话”的训练,使人读了起unreal(不真实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时事评论 中华书局版 文学青年 一封信 退稿信 文学作品 胡适
原文传递
胡适日记中的“米桑”是谁
9
作者 张书克 《各界》 2024年第11期45-45,共1页
胡适1949年2月25日的日记中这样说道:“下午,米桑来,十一年半没相见了!”(《胡适日记全集》第八册,第388页)“米桑”显然是人名,但对大家来说却极为陌生;作为人名,它在胡适日记中似乎也只出现了这一次。我不禁有点好奇:“米桑”究竟是谁?
关键词 胡适 日记 人名 相见 陌生
原文传递
钱锺书挖苦胡适之
10
作者 张书克 《各界》 2024年第1期2-2,共1页
钱锺书才高,调皮(或者说刻薄),不放过任何机会,来调侃任何对象。许多人觉得讨厌得很。其实才高的人必然如此。所以对才高的人的刻薄,不妨多一份宽恕。利用小说进行讽刺挖苦当然不是钱锺书的发明,不过对于钱书来说,却是如何也免不了的事... 钱锺书才高,调皮(或者说刻薄),不放过任何机会,来调侃任何对象。许多人觉得讨厌得很。其实才高的人必然如此。所以对才高的人的刻薄,不妨多一份宽恕。利用小说进行讽刺挖苦当然不是钱锺书的发明,不过对于钱书来说,却是如何也免不了的事情,正所谓“不能免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之 钱锺书 调侃
原文传递
李大钊对《论自由》的误读
11
作者 张书克 《粤海风》 2015年第1期68-73,共6页
很多学者都注意到,李大钊阅读过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并且认为,李大钊早期自由思想主要源自密尔。[1]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李大钊对约翰·密尔的思想有着浓厚而持久的兴趣。[2]但遗憾的是,学者们仅仅是泛泛提及这一点... 很多学者都注意到,李大钊阅读过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并且认为,李大钊早期自由思想主要源自密尔。[1]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李大钊对约翰·密尔的思想有着浓厚而持久的兴趣。[2]但遗憾的是,学者们仅仅是泛泛提及这一点,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因此,《论自由》到底对李大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李氏是否正确地理解了该书的原意,李氏是否真的如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受到密尔思想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自由》 密尔 群己权界论 言论自由 民彝 革命道路 中心意思 穆勒 二段 不揣浅陋
原文传递
政客张继受窘清华大学
12
作者 张书克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第12期62-62,共1页
1931年4月20日,吴南轩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举行就职仪式时,中央大员、国民党中央委员张继监誓(注意,这里说的是政客张继,不是写《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张继委员首先上台,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清华建校已有二十年了,有如此考究的... 1931年4月20日,吴南轩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举行就职仪式时,中央大员、国民党中央委员张继监誓(注意,这里说的是政客张继,不是写《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张继委员首先上台,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清华建校已有二十年了,有如此考究的房子,如此良好的设备,一年花了这么多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继 清华大学校长 枫桥夜泊 十年 使人 吴南 就职典礼 万般皆下品 自我感觉 彦直
原文传递
大使书生: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的读书生活
13
作者 张书克 《粤海风》 2017年第2期75-84,共10页
1938年9月至1942年9月,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对于胡适来说,这四年是一段相对完整的生命阶段。有关此段时期胡适外交活动、演讲活动的研究成果颇多。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繁忙的公务活动和演讲活动之余,胡适仍然勤于读书;而且,更... 1938年9月至1942年9月,胡适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对于胡适来说,这四年是一段相对完整的生命阶段。有关此段时期胡适外交活动、演讲活动的研究成果颇多。不过,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繁忙的公务活动和演讲活动之余,胡适仍然勤于读书;而且,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胡适此段时期内的阅读经历对于他当时的外交活动以及他后来的政治观念、政治选择颇有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根据胡适的藏书和日记等资料,试图对胡适任驻美国大使期间的读书情况进行梳理,并且分析这段时期内的阅读经历对其外交活动和政治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使 读书生活 胡适 外交活动 演讲活动 政治观念 研究成果 公务活动
原文传递
胡适与约翰·莫利的《论妥协》
14
作者 张书克 《粤海风》 2016年第4期36-44,共9页
在胡适的生命历程中,有一本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就是约翰·莫利的《论妥协》。对于这本书,胡适多次致意,表达自己的欣赏与赞誉。胡适甚至将莫利视为西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将《论妥协》视为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推荐给中国青... 在胡适的生命历程中,有一本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就是约翰·莫利的《论妥协》。对于这本书,胡适多次致意,表达自己的欣赏与赞誉。胡适甚至将莫利视为西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将《论妥协》视为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推荐给中国青年。遗憾的是,虽然很多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却往往就此止步,未能深入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妥协 约翰 西方自由主义 生命历程 代表人物 中国青年 经典名著
原文传递
胡适的为己与为人
15
作者 张书克 《各界》 2014年第8期2-2,共1页
1921年,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译所所长的高梦旦多次向胡适提出,希望胡适从北京大学辞职,到商务印书馆去工作。高梦旦很诚恳,他说:“我们那边缺少一个眼睛,我们盼望你来做我们的眼睛。”胡适当然知道商务印书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 1921年,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译所所长的高梦旦多次向胡适提出,希望胡适从北京大学辞职,到商务印书馆去工作。高梦旦很诚恳,他说:“我们那边缺少一个眼睛,我们盼望你来做我们的眼睛。”胡适当然知道商务印书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任何学校都更重要: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也的确是一个很要紧的教育机构,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势力。但胡适还是婉言谢绝了高梦旦的好意。胡适的想法是:自己还年轻(当时胡适30岁),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至少还应当再做10年、20年自己的事业;至于编译所的事业,则是“完全为人”的事;他不应当放弃自己的事情,去办那完全为人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商务印书馆 教育机构 1921年 高梦旦 北京大学 编译 眼睛
原文传递
胡适赞赏的三个工人
16
作者 张书克 《IT经理世界》 2010年第10期115-115,共1页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三个外国工人的道德水准和宗教情感,远远高于所谓的"礼仪之邦"。在胡适一生当中,有三个工人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他留学美国时期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管楼工人,用中国的说法就是学校的工友。1912年,在康...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三个外国工人的道德水准和宗教情感,远远高于所谓的"礼仪之邦"。在胡适一生当中,有三个工人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他留学美国时期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管楼工人,用中国的说法就是学校的工友。1912年,在康大所在地绮色佳城举行的一次政治集会上,胡适看到许多康大教授都参加了这次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工人 胡适 赞赏 康奈尔大学 宗教情感 道德水准 礼仪之邦 伦理学
原文传递
胡适和蒋硕杰
17
作者 张书克 《IT经理世界》 2010年第5期111-111,共1页
有好事者对世界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做了一个排名,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刘大中、蒋硕杰、邹至庄、张五常、黄有光、杨小凯。其他五位我们不去说,这里单说蒋硕杰。蒋硕杰(1919-1993),湖北应城人,辛亥革命元老蒋作宾之子。
关键词 蒋硕杰 胡适 经济学家 辛亥革命 张五常 黄有光 杨小凯
原文传递
胡适在美国的公民训练
18
作者 张书克 《IT经理世界》 2010年第11期127-127,共1页
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想要得到真正的民主,不妨像胡适那样,就从学习如何选举、如何开会开始。
关键词 中国公民 胡适 训练 美国 民主 选举
原文传递
少年胡适的公民训练
19
作者 张书克 《IT经理世界》 2010年第3期127-127,共1页
胡适于1905年(光绪乙巳年)进入上海澄衷学堂求学,第二年夏天离开,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澄衷共有12个班,课堂分东西两排,最高一班称为东一斋,第二班为西一斋.以下直到西六斋。那时候还没有严格的学制,用现在的名称来分,前六班可... 胡适于1905年(光绪乙巳年)进入上海澄衷学堂求学,第二年夏天离开,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澄衷共有12个班,课堂分东西两排,最高一班称为东一斋,第二班为西一斋.以下直到西六斋。那时候还没有严格的学制,用现在的名称来分,前六班可算为中学,其余六班为小学。一开始,胡适进的是东三斋,相当于初二,下半年升人东二斋,相当于高一,第二年又升人西一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训练 公民 少年 高一
原文传递
胡适的自警
20
作者 张书克 《学习博览》 2009年第11期23-23,共1页
胡适家订有《字林西报》,一般7点以前送到。 一天,已经8点半了,还没有见到《字林西报》。胡适于是设想了三种可能:一、送报的人遗漏了:二、报费满期了;三、今日本无报。胡适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字林西报》是英国报,可... 胡适家订有《字林西报》,一般7点以前送到。 一天,已经8点半了,还没有见到《字林西报》。胡适于是设想了三种可能:一、送报的人遗漏了:二、报费满期了;三、今日本无报。胡适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字林西报》是英国报,可能循例放“银行假期”。胡适细检日历和大字典,“银行假期”果然在八月第一个月曜日(星期一),而昨日正是八月第一个月曜日。“昨日放假,今日无报”的假设遂证实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自警 星期一 假期 银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