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空间·节点——“关于李炳训“艺e触即发”展的对话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2
|
“象由心生”,潜藏在象变之下的心性修炼——谈陈红汗水墨艺术的心象之路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3
|
人之彼岸——人工智能、艺术与人性之爱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9 |
1
|
|
4
|
发现,对话,如何成长?——由“常青藤计划”年展项目谈青年艺术推广平台的机制建构与运行发展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5
|
由“常青藤计划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谈青年艺术项目的良性发展与运行机制 |
张予津
|
《当代美术家》
|
2015 |
0 |
|
6
|
永生:从古代艺术到人工智能——常青藤计划2018学术论坛综述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7
|
成为青年策展人,你准备好了吗?——“常青藤计划2016青年策展人项目”背后的操作逻辑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8
|
艺术的幻象还是社会的微缩?——评“UTOPIA艺术理想国”青年艺术家年展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9
|
青年艺术“创客”背后的文化逻辑思考——评“创客创客:第二届CAFAM未来展”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0
|
重建一场展览的实践——“AMNUA策展研究计划第一回:策展身份”项目评述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1
|
由“常青藤计划”试论青年艺术项目引发的深层思考 |
张予津
|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2
|
一张包装纸改变了西方绘画 |
张予津
|
《中国收藏》
|
2018 |
0 |
|
13
|
安迪·沃霍尔的美国丽人 |
张予津
|
《中国收藏》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