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相加模型在R软件中的实现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云权 朱耀辉 +2 位作者 李存禄 冯仁杰 马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广义相加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污染流行病学的一个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mgcv包实现广义相关模型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可在R软件中方便实现。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广义相加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污染流行病学的一个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mgcv包实现广义相关模型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可在R软件中方便实现。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方便地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在实际研究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相加模型 空气污染流行病学 R软件
下载PDF
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分析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27
2
作者 罗丽莎 宇传华 +5 位作者 孟润堂 鲍俊哲 张云权 崔芳芳 张干深 王璐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5,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的现状及趋势。方法采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3)数据,利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反映我国不同年份、年龄、性别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 目的分析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的现状及趋势。方法采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3)数据,利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反映我国不同年份、年龄、性别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统计地图反映不同省份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我国脑卒中DALY率仍有上升,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群,男性DALY率远高于女性,西藏、贵州等地高于浙江、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高血压、水果摄入不足、高盐饮食,吸烟以及室外PM_(2.5)是前五位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在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急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小脑卒中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论“三个代表”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
作者 张云权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伟大思想 ,既与邓小平理论相一致 ,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
关键词 “三个代表”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继承 发展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武汉市江岸区2006—2013年肿瘤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邓芷晴 冯仁杰 +4 位作者 张云权 吴凯 朱慈华 谭晓东 马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6-800,共5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岸区2006—2013年肿瘤发病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和调整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3年武汉市江岸区发病统计资料,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和平均发病年龄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和相关...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岸区2006—2013年肿瘤发病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和调整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3年武汉市江岸区发病统计资料,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和平均发病年龄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武汉市江岸区男女肿瘤的发病顺位明显不同;其中男性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为34.58%(P<0.001);女性甲状腺恶性肿瘤和宫颈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5.93%(P<0.001)和8.65%(P=0.004);且男性甲状腺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提前9.75岁,女性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延后2.29岁。结论武汉市江岸区2006—2013年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顺位提前,甲状腺恶性肿瘤、宫颈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因此甲状腺恶性肿瘤和宫颈癌应成为未来武汉市江岸区恶性肿瘤防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发病率 分析
下载PDF
基于J2EE的网上书店系统——设计和订单管理子系统
5
作者 张云权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年第9期164-164,163,共2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反战,网络资源和网上交易已经逐步融入人们社会生活中。网上书店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网上书店 MYECLIPSE MYSQL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人格力量和意志魅力
6
作者 张云权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邓小平作为世纪伟人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 ,对祖国无限的爱和对人民无限的忠诚 ,构成了他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独特的意志魅力。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认真研究学习邓小... 邓小平作为世纪伟人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 ,对祖国无限的爱和对人民无限的忠诚 ,构成了他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独特的意志魅力。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 ,认真研究学习邓小平的人格力量和意志魅力 ,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人格力量 意志魅力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蜂蜜鉴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相倩倩 张云权 +2 位作者 王小花 张晓甜 黄文耀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32-40,共9页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然而,当前市售蜂蜜的真实性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外源糖浆掺假和低价杂花蜜的冒充。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蜂蜜的掺假及溯...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然而,当前市售蜂蜜的真实性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外源糖浆掺假和低价杂花蜜的冒充。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蜂蜜的掺假及溯源等研究中。通过详细介绍红外、核磁共振等常见的分析技术、谱图数据的提取和预处理以及模式识别方法的使用,系统地疏理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蜂蜜鉴伪中的应用。该研究可为食品领域从业人员进行蜂蜜品质鉴定,及监管部门制定蜂蜜检测新标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鉴伪 分析技术 模式识别 化学计量学 应用
下载PDF
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必须是爱国者
8
作者 张云权 《思想理论教育》 1994年第4期9-10,共2页
世界各国的历史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只有了解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历史,才能树立起对自己祖国山水、同胞和亲人的依恋感,对自己民族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光荣历史、建设成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对祖国生存发展、繁荣富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世界各国的历史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只有了解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历史,才能树立起对自己祖国山水、同胞和亲人的依恋感,对自己民族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光荣历史、建设成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对祖国生存发展、繁荣富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并把报国之志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者 合格人才 跨世纪 爱国主义精神 报效祖国 社会主义中国 青年一代 建设成就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民族
下载PDF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问题的思考
9
作者 张云权 《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3-16,29,共5页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分配体制中“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旧格局已打破,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新格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又出现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本文对当前分配差距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分配体制中“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旧格局已打破,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新格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又出现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问题.本文对当前分配差距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当前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市场竞争 宏观调控 法律法规 对策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全文增补中
季节和温度在颗粒物暴露对死亡率影响中的修饰效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云权 马露 +3 位作者 朱耀辉 龙璇 李锐 王素青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0,共4页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浓度升高会引起人群死亡率的增加。另外,不少研究也发现,季节和温度在颗粒物暴露与死亡率的关系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修饰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季节和温度的修...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浓度升高会引起人群死亡率的增加。另外,不少研究也发现,季节和温度在颗粒物暴露与死亡率的关系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修饰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季节和温度的修饰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死亡率 修饰效应 季节 温度
原文传递
2001-2011年武汉市寒潮天气对江岸区居民死亡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云权 钟佩瑢 +4 位作者 吴然 叶波 田晓佳 朱慈华 马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分析2001—2011年武汉市寒潮天气对江岸区居民死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2001至2010年每年12月和2002至2011年每年1—3月的居民死亡监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将死亡居民以不同死因进行分类,提取其中非意外死亡... 目的:分析2001—2011年武汉市寒潮天气对江岸区居民死亡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2001至2010年每年12月和2002至2011年每年1—3月的居民死亡监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将死亡居民以不同死因进行分类,提取其中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呼吸系统死亡例数,并收集研究时期内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因素以及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将寒潮定义为日均气温不高于研究时间内日均气温的P5(2.58℃),且持续不少于5 d。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价寒潮天气对居民死亡的急性影响。结果研究期间,非意外死亡人数共17119例,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7968例(占46.5%),65岁以上老年人9403例(占75.5%)。研究期内共发生13次寒潮事件,寒潮持续时间合计111 d。非寒潮日、2008年寒潮和其他年份寒潮期间的日均气温分别为(8.2±4.5)、(-0.7±1.4)和(0.8±1.2)℃;日均死亡例数分别为(14.0±4.2)、(18.2±4.5)、(14.9±4.9)例。DLN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寒潮会增加全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与非寒潮日相比,2008年寒潮累积滞后0~27 d的死亡风险较高[RR=1.56(95%CI:1.36~1.79)],且高于其他年份寒潮日(RR=1.23,95%CI:1.08~1.41)。2008年寒潮期间,心血管疾病死亡和≥65岁人群发生死亡风险的RR (95%CI)值分别为1.96(1.62~2.37)、1.67(1.43~1.95),男性和女性发生死亡风险的RR(95%CI)值分别为1.60(1.33~1.92)、1.50(1.23~1.84)。结论寒潮天气增加了武汉市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且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群可能对寒潮的影响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 死亡原因 寒潮 非意外死亡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武汉市江岸区大气污染与脑卒中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云权 吴凯 +3 位作者 朱慈华 冯仁杰 李存禄 马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分析2003—2010年武汉市江岸区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CDC自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 目的:分析2003—2010年武汉市江岸区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武汉市江岸区CDC自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应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量评价大气污染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和NO2与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关系。结果2003—2010年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分别为(115.0±60.0)、(50.2±33.7)和(57.6±25.3)μg/m3,脑卒中总死亡人数为9204例,其中女性4495例,≥65岁人群占7628例。PM10、SO2和NO2滞后1 d的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分别增加0.67%(95%CI:0.25%~1.10%)、0.87%(95%CI:0.13%~1.63%)和2.07%(95%CI:1.08%~3.07%)。在调整了其他污染物后的多污染物模型中,仅NO2与脑卒中死亡仍存在统计学关联(β=2.07,95%CI:1.08~3.07,P〈0.001)。其中,调整了PM10、SO2、PM10+SO2后,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在滞后1 d的情况下,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分别增加1.77%(95%CI:0.54%~3.01%)、2.27%(95%CI:0.98%~3.57%)和2.00%(95%CI:0.59%~3.43%)。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分层分析发现,大气污染对女性和≥6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影响较大[滞后1 d时,PM10、SO2、NO2对女性脑卒中死亡率增加的β(95%CI)值分别为0.97%(0.37%~1.57%)、1.73%(0.69%~2.78%)、2.98%(1.59%~4.39%),对年龄≥65岁老人的死亡率增加的β(95%CI)值分别为0.94%(0.47%~1.42%)、1.06%(0.23%~1.90%)、2.50%(1.40%~3.62%)]。结论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与人群脑卒中死亡有关,且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的敏感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卒中 死亡率 时间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武汉大气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关系季节差异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云权 吴凯 +3 位作者 朱慈华 邓芷晴 谭晓东 马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26-929,共4页
目的评价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季节差异。方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应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 目的评价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季节差异。方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应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别构建全季节模型和分季节模型,定量评价大气污染对居民IHD死亡的影响。结果 4个季节中,大气污染水平和IHD死亡人数均在冬季达到最高,冬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和NO2年均浓度分别为(143.8±70.9)、(71.0±42.4)和(66.5±25.6)μg/m^3,IHD日均死亡1.64人。全季节模型中,1 d滞后(Lag1)的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IHD死亡率增加0.86%(95%CI=0.22%~1.51%),其他气态污染物SO2、NO2与全季节IHD死亡无统计学关联;分季节建模后,PM10、SO2和NO2对IHD死亡的影响均出现在冬季,其他季节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 d滞后的PM10、SO2和N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冬季IHD死亡率分别增加1.40%(95%CI=0.58%~2.23%)、1.65%(95%CI=0.28%~3.05%)和3.05%(95%CI=0.92%~5.23%)。结论武汉市大气污染的短期暴露会引起IHD死亡风险增加,且大气污染对IHD死亡的作用效应呈现一定的季节差异,冬季的影响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缺血性心脏病 死亡率 季节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冬季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1s最大呼气量及呼吸道症状的急性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云权 马露 +5 位作者 朱耀辉 龙璇 李锐 王素青 田村宪治 岛正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研究冬季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1 s最大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2... 目的:研究冬季室内外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1 s最大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12月23日—2010年1月5日连续14 d,测定其早晚FEV1,并记录每日是否出现咳嗽、咳痰、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同时监测室内外PM2.5、PM10浓度和温湿度变化。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定量评价颗粒物暴露对学生呼吸道症状以及FEV1的影响。结果调查期间室内、外PM2.5日均浓度分别为(110.6±42.3)、(143.5±51.2)μg/m3,PM10日均浓度分别为(148.2±43.2)、(239.1±71.3)μg/m3。研究未发现当日(lag 0 d)室外PM2.5的暴露对晚上FEV1有急性影响,室外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其滞后1 d(lag 1 d)、滞后0~1 d(lag 0~1 d)、滞后0~2 d(lag 0~2 d)的FEV1分别改变-0.28%(95%CI:-0.52%~-0.03%)、-0.45%(95%CI:-0.81%~-0.08%)和-0.63%(95%CI:-1.15%~-0.11%)。在出现的咳嗽、咳痰和流鼻涕等症状中,咳痰的发生风险随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升高而增加,其中,室内、室外当日PM2.5浓度升高10μg/m3,咳痰症状发生的风险分别增加为1.18(95%CI:1.02~1.36)、1.08(95%CI:0.97~1.19)。并且,随着室内外PM2.5、PM10滞后时间和累积时间的增加,发生咳痰症状的风险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武汉市冬季颗粒物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呼吸道症状和FEV1存在急性影响,并伴随滞后和累积的天数增加其影响呈现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呼吸功能试验 呼吸道症状 大学生
原文传递
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云权 宇传华 鲍俊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 分析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12个区(县)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寒... 目的 分析平均气温、寒潮和热浪对湖北省12个区(县)居民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脑卒中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寒潮和热浪与脑卒中死亡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Meta分析合并12个区(县)的温度-脑卒中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及寒潮和热浪对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滞后反应关系。结果 2009-2012年共观察670.2万人,纳入的脑卒中死亡人数为42 739例,各区(县)脑卒中日均死亡2.7(0.5~6.0)例,年均气温为16.6(14.7~17.4)℃。DLNM分析显示,日均气温与脑卒中死亡间呈反“J”形关系。寒潮对脑卒中死亡的影响存在2~3 d滞后,持续近10 d;热浪的效应则发生急促,持续时间较短。12个区(县)寒潮日滞后3~14 d,脑卒中累积死亡风险为0.968~1.523,合并风险RR=1.180(95%CI:1.043~1.336);热浪日滞后0~2 d,脑卒中累积死亡风险为0.675~2.066,合并风险RR=1.114(95%CI:1.012~1.227)。结论 日均气温与湖北省居民脑卒中死亡呈反“J”形关系,寒潮和热浪均明显增加脑卒中死亡风险,但其死亡效应的滞后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温 死亡率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多元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模型回归系数的合并分析在R软件metafor包中的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云权 马露 +2 位作者 冯仁杰 朱耀辉 李存禄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通过R软件metafor包实现模型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一个Meta分析为研究实例,介绍利用R软件metafor包实现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结果利用R软件metafor包进行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与发表... 目的通过R软件metafor包实现模型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一个Meta分析为研究实例,介绍利用R软件metafor包实现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结果利用R软件metafor包进行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与发表文献一致。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准确地实现模型回归系数合并的Meta分析,在Meta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R软件 metafor包 回归系数
原文传递
湖北省12区县日平均气温对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急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云权 宇传华 鲍俊哲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0-995,共6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12区县日均气温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与IHD死亡之间的... 目的分析湖北省12区县日均气温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的的急性影响。方法收集湖北省12个区县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IHD死亡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评估各区县日均温度与IHD死亡之间的关系,后利用多元Meta分析合并12区县的温度.死亡关系及冷效应和热效应对IHD死亡的影响。结果2009--2012年,纳入的IHD死亡人数为19688例,各区县IHD日均死亡1.2例,年均气温为16.6℃。DLN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日均气温在不同累积滞后日对IHD死亡均呈现非线性影响。热效应发生急促,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小于2d,冷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持续时间达14d以上。以研究期间日平均温度的P2,作为参照,温度为P10时,累积滞后0~14d和0-21d的IHD冷效应的RR(95%CI)值分别为1.084(1.008—1.167)、1.149(1.053—1.253);当低温设定温度为P1后,相应IHD的艘(95% CI)值分别为1.116(0.975—1.276)和1.220(1.042~1.428)。热效应对IHD死亡的影响在不同滞后天数下影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会增加湖北省居民IHD急性死亡风险,且其影响会持续数天,未发现高温对IHD死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死亡率 缺血性心脏病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多元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武汉市春秋季室外不同粒径颗粒物暴露对大学生1秒用力呼气量的急性影响
18
作者 张云权 马露 +4 位作者 冯仁杰 李存禄 朱耀辉 田村宪治 岛正之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春、秋季室外颗粒物PM10、PM2.5及PM2.5-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秋季(10月29日—11月11日,连续14 d)和201... 目的研究春、秋季室外颗粒物PM10、PM2.5及PM2.5-10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大学2年级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群组追踪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秋季(10月29日—11月11日,连续14 d)和2010年春季(3月24日—4月6日,连续14 d)两个时段内分别测定其早、晚FEV1,同时监测室外PM10、PM2.5浓度和温湿度变化。构建广义估计方程定量评价颗粒物暴露对学生FEV1的影响。结果春季PM10、PM2.5和PM2.5-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当晚FEV1分别下降0.20%(β的95%CI:-0.37%^-0.04%),0.48%(β的95%CI:-0.88%^-0.07%)和0.29%(β的95%CI:-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滞后和累积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暴露与晚上FEV1无统计学关联(P>0.05),PM2.5-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滞后3 d的早上FEV1下降0.41%(95%CI:-0.8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市春、秋季室外颗粒物的短期暴露对大学生FEV1存在急性影响,其中PM2.5-10暴露对肺功能的影响亦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肺功能 急性影响 大学生
原文传递
武汉市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耀辉 李存禄 +3 位作者 冯仁杰 张云权 朱慈华 马露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0-673,共4页
目的分析武汉市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的季节差异。方法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方法,分析武汉市中心城区江岸区2002—2010年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的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率关系的季节差异。结果研究... 目的分析武汉市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的季节差异。方法采用基于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方法,分析武汉市中心城区江岸区2002—2010年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的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率关系的季节差异。结果研究期间,大气PM10、SO2、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8.7、49.3、58.3μg/m3,每日平均非意外死亡数为11.1例。大气污染对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以夏季最低,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滞后2 d平均(lag0-1)的冬、春、夏、秋季非意外死亡分别增加0.28%(95%CI:0.01%-0.56%),0.28%(95%CI:-0.05%-0.61%),0.11%(95%CI:-0.38%-0.59%)和0.31%(95%CI:-0.03%-0.6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61%(95%CI:0.23%-1.00%),0.82%(95%CI:0.35%-1.29%),-0.12%(95%CI:-0.83%-0.59%)和0.42%(95%CI:-0.06%-0.91%)。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以冬季最高,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lag0-1的冬、春、夏、秋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1.46%(95%CI:0.72%-2.21%),0.36%(95%CI:-0.63%-1.35%),-0.03%(95%CI:-1.61%-1.58%)和-0.35%(95%CI:-1.41%-0.73%)。气态污染物SO2、NO2对死亡率影响的季节差异与大气PM10相同。结论武汉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死亡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且对不同死因死亡率的影响存在不同的季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死亡率 季节差异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妊娠窗口期大气颗粒物暴露对早产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仁杰 邓芷晴 +2 位作者 龙璇 张云权 马露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综合以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妊娠窗口期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暴露对早产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大气颗粒物暴露对早产影响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 目的综合以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妊娠窗口期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暴露对早产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1日—2015年10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大气颗粒物暴露对早产影响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6篇,采用R 3.1.1软件的metafor统计包对入选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相应的效应值合并,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和校正,评价妊娠窗口期颗粒物暴露对早产的影响。结果通过建立各妊娠窗口期大气颗粒物与早产的暴露-反应关系,发现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妊娠早、中、晚期及整个妊娠期早产发生的合并OR(95%CI)分别为1.10(1.01~1.21),1.07(0.79~1.45),1.04(0.97~1.10),1.05(0.97~1.13);大气PM10浓度每升高10μg/m^3,妊娠早、中、晚期及整个妊娠期早产发生的合并OR(95%CI)分别为0.98(0.97~1.00),0.99(0.98~1.01),1.01(0.99~1.04)和1.00(1.00~1.00)。结论不同妊娠窗口期的大气颗粒物暴露所致早产发生风险存在差异,妊娠早期大气PM_(2.5)的暴露可明显增加早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窗口期 颗粒物 早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