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北高山/亚高山区6种典型土壤类型水文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欢 程一伦 +6 位作者 宫渊波 熊仕臣 张亚贝 刘江山 刘良松 吴强 孙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1,共7页
通过测定川西北高山/亚高山区6种典型土壤类型(亚高山草甸土、高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褐土)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容重、孔隙度、持水蓄水及渗透性能,揭示6种土壤类型孔隙度及水文效应差异及在垂直空间的变化规律,建立6... 通过测定川西北高山/亚高山区6种典型土壤类型(亚高山草甸土、高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褐土)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容重、孔隙度、持水蓄水及渗透性能,揭示6种土壤类型孔隙度及水文效应差异及在垂直空间的变化规律,建立6种土壤类型渗透速率与时间关系的渗透模型.结果显示:(1)0-100 cm土层6种土壤类型有机碳含量均值表现为高原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褐土>棕壤>黄棕壤>暗棕壤;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含量在相同土层差异显著(P <0.05),同一土壤类型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容重在0.87-1.79 g/cm^3之间,随土层加深容重增加;总孔隙度为37.6%-55.81%.(2)0-100 cm土层自然贮水量、最大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平均值亚高山草甸土最高;田间持水量、涵蓄降水量黄棕壤最高;随土层加深,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水量、田间持水量、涵蓄降水量增加.(3)6种土壤类型均表现为初渗速率大于稳渗速率,土壤类型间差异显著,渗透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接近于考斯加柯夫公式.上述研究表明土壤类型的差异对孔隙特征和水文效应的作用显著,主要集中在土壤最大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及渗透速率方面;结果可为川西北地区不同土壤类型背景下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图2表5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水文效应 孔隙度 持水量 渗透率 川西北高山/亚高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