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Si合金的储热性能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仁元 孙建强 +1 位作者 柯秀芳 周晓霞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对 Si 含量为10%~13%的 Al-Si 合金进行了加速氧化、热循环和掺 Fe 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热循环条件下的相变储热性能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经几百 h 的高温氧化后,氧化率小于0.01%,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经过0,4,23,60, 100,200,... 对 Si 含量为10%~13%的 Al-Si 合金进行了加速氧化、热循环和掺 Fe 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热循环条件下的相变储热性能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经几百 h 的高温氧化后,氧化率小于0.01%,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经过0,4,23,60, 100,200,300,400,500,600,700次熔化-凝固循环后,相变温度的变化为3.8~11.8℃,相变潜热从484.86 kJ/kg下降到432.62 kJ/kg.当 Al-Si 合金的掺铁量为0.5%时,相变潜热下降6.5%;对于缓冷的储能过程,偏析较小并在循环多次后趋于缓和和稳定.Al-Si 合金成份和结构的变化对材料的储热性能影响较小,在长期的热循环过程中有良好和稳定的储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铝硅合金 相变材料(PCMs) 潜热
下载PDF
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仁元 柯秀芳 李爱菊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研究了Na2CO3-BaCO3/MgO和Na2SO4/SiO2两种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的性能、 稳定性及无机盐在多孔陶瓷体微结构内的容积份额与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以及添加 剂的性质等因素的关系,得到... 研究了Na2CO3-BaCO3/MgO和Na2SO4/SiO2两种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的性能、 稳定性及无机盐在多孔陶瓷体微结构内的容积份额与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以及添加 剂的性质等因素的关系,得到了材料的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陶瓷 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相变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仁元 柯秀芳 秦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1-24,共4页
介绍几种相变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中的应用,进行相变蓄能电采暖装置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认为电热相变蓄热装置体积小,寿命周期成本低,投资回收年限短,应为蓄热式电采暖的首选形式。实行谷期电价是峰期电价的1/4,对电力供求方都是有利的。
关键词 相变储能技术 电力调峰 经济分析 电网
下载PDF
共晶铝-镁-锌储能合金的热稳定性和液态腐蚀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仁元 孙建强 卢国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4,18,共5页
研究了潜热储蓄材料Al-34%Mg-6%Zn合金加入铍后,在不同熔化/凝固热循环次数下的热稳定性及对SS304L不锈钢和C20碳钢的腐蚀性。结果表明:在1000次热循环后,合金熔化温度下降了3.06℃,熔化潜热减少1.95%,该合金作为潜热储能材料有... 研究了潜热储蓄材料Al-34%Mg-6%Zn合金加入铍后,在不同熔化/凝固热循环次数下的热稳定性及对SS304L不锈钢和C20碳钢的腐蚀性。结果表明:在1000次热循环后,合金熔化温度下降了3.06℃,熔化潜热减少1.95%,该合金作为潜热储能材料有着很好的热稳定性;对于长期的储能应用,SS304L钢(腐蚀率为0.10 mm/a)比C20钢(0.18 mm/a)更能耐该合金的腐蚀,可作为容器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熔化温度 熔化潜热 腐蚀性
下载PDF
新型相变材料与电热相变储能热水热风联供装置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仁元 柯秀芳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2年第6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热水热风联供装置 经济性分析 电热相变储能 工业锅炉
下载PDF
基于硅结构的微混合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仁元 黄金 +1 位作者 李昌明 柯秀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7-69,共3页
阐述了微混合器的一般概念,从不同角度对微混合器进行分类,综述了微混合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和多相流等3个方面分析了微混合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就微混合器在生物芯片和微小型化学化工机械系... 阐述了微混合器的一般概念,从不同角度对微混合器进行分类,综述了微混合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和多相流等3个方面分析了微混合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就微混合器在生物芯片和微小型化学化工机械系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说明,展望了微混合器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器 尺度效应 表面效应 微机电系统 硅结构 微流体控制系统
下载PDF
无机盐/微结构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仁元 黄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0-1024,1036,共6页
本文讨论了微结构陶瓷/无机盐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热物理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将NaNO2-NaNO3,Na2SO4,Na-BaCO3等无机盐嵌入多孔陶瓷体内的微米级多孔网络中,从而形成显热和潜热复合储能的新型储能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蓄热量大... 本文讨论了微结构陶瓷/无机盐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热物理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将NaNO2-NaNO3,Na2SO4,Na-BaCO3等无机盐嵌入多孔陶瓷体内的微米级多孔网络中,从而形成显热和潜热复合储能的新型储能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蓄热量大,可以定形且可与流体直接接触换热。文章介绍了混合烧结和熔盐自浸渗两种制备工艺,详细分析了各制备工艺对微结构陶瓷/无机盐复合储能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材料进行了TW、DSC热分析和XRD、SEM显微结构分析,得出不同制备工艺下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其最大值可达:相变潜热92.67 J/g,比热1.54 J/g.℃,蓄热密度240 J/g(ΔT=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微结构陶瓷 储能材料 制备方法 热物理性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揭开临床多学科中不明病因症状和疾病的奥秘——枢椎旋转半脱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仁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0-66,共7页
In clinical practice,there are many symptoms with unidentified origin,such as dizziness,headache,nausea,vomiting,papitation,short breath,unstable walking,weakness of four limbs,aching pain of limb muscles,burning pain... In clinical practice,there are many symptoms with unidentified origin,such as dizziness,headache,nausea,vomiting,papitation,short breath,unstable walking,weakness of four limbs,aching pain of limb muscles,burning pain,numbness,dysphagia,tinnitus,deafness,cataplexy,amaurosis,diplopia,hallucination,and retrograde amnesia.We can also encounter many diseases of unknown causes. For example,migraine,neurathenia,neurosis,menopausal syndrome,Meniere’s syndrome,cerebral concussion,cervical spondylopathy,learning disability Hyperactivity,Attention deficite,spasmodic jerk in children,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 syndrome,high blood pressure,low blood pressure,tachycardia,bradycardia,arrhythmia,premature beat,diabetes mellitus or diabetes insipidus,anorexia,frequent micturition,constipation and fever of unidentified origin are among them. Patients with above symptoms or diseases often for years go to see doctor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such as neurology,neurosurgery,cardiology,endocrinology,orthopedics,otolaryngology,stomatology,gynecology,and pediatrics and their disorder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treat. In recent 20 years,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anual reposition on the sequelae of brain trauma. During this research we unexpectedly disclosed the mystery of many symptoms and diseases of unknown causes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common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is \!rotatory axial subluxation (RAS)\",which causes the above symptoms by inducing blood insufficiency of vertibrobasilar arteries. After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ousands of these cases,the mechanism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S have been systemically studied and well understood.Now it can be easily diagnosed only based on the X-ray film (including the 1 st and 2 nd cervical vertebrae in an anterioposterior mouth-open position). In stead of taking medicines or receiving operations,patients with this disorder can be treated only using manual reposition, a very simple,economical,but magic and effective therapy.This therapy has been accepted and praised by most patients.It is a new method of treatment and is result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挥鞭运动 不明病因疾病 枢椎旋转半脱位 枢椎侧方半脱位 固定型枢椎旋转半脱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相变储热体释热强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仁元 柯秀芳 张鼎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9-821,共3页
对相变储热体以导热为主的释热过程,可以应用一维相变导热模型描述。当进一步简化,认为散热表面的温度低于相变温度且保持不变,不考虑液相区的自然对流和固液两相有明确的分界面,利用Neuman解法求解出释热过程的热强度,并通过实验进行... 对相变储热体以导热为主的释热过程,可以应用一维相变导热模型描述。当进一步简化,认为散热表面的温度低于相变温度且保持不变,不考虑液相区的自然对流和固液两相有明确的分界面,利用Neuman解法求解出释热过程的热强度,并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理论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其相对误差不大于5%,从而证明这种方法可作为这类储热体的设计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体 释热强度 Neuman解法
下载PDF
骨纤维结构不良8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仁元 朱雄增 谢秀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3-76,共4页
报告80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临床和病理改变。男性43例,女性37侧,发病年龄3~57岁(中位年龄22多),最常见累及部位为肋骨、胫骨、颌骨和股骨。绝大多数为单骨性,仅5例为多骨性,无1例伴内分泌障碍,最常见症状为畸形。病理上以存在增生的纤... 报告80例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临床和病理改变。男性43例,女性37侧,发病年龄3~57岁(中位年龄22多),最常见累及部位为肋骨、胫骨、颌骨和股骨。绝大多数为单骨性,仅5例为多骨性,无1例伴内分泌障碍,最常见症状为畸形。病理上以存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和不成熟骨为特征。讨论了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与骨化性纤维瘤的关系以及恶性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构不良 骨瘤样病变 病理
下载PDF
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仁元 柯秀芳 《新能源》 2000年第12期29-31,共3页
描述了Na2CO3-BaCo3/MgO和Na2SO4/SiO2这两种无机盐/陶瓷体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的配方、制备工艺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讨论了无机盐在多孔陶瓷体微结构内的容积份额与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以及不同的添加剂的朴素... 描述了Na2CO3-BaCo3/MgO和Na2SO4/SiO2这两种无机盐/陶瓷体显热/潜热复合储能材料的配方、制备工艺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讨论了无机盐在多孔陶瓷体微结构内的容积份额与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升温速度,保温时间以及不同的添加剂的朴素关系,测试结果表明,研制材料的性能达到了预期的结果,给出了可行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陶瓷体 显热 潜热 复合储能材料
下载PDF
两相双向热二极管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仁元 刘良德 《新能源》 2000年第6期9-12,38,共5页
介绍了两种双向热二级管的概念、原理及其特性。研究表明,它不仅在小温差下具有极大的传热能力,而且只要改变倾角,便可控制传热热流的方向和大小,并具有热流通断开关的功能。
关键词 两相热二极管 双向热二极管 传热 太阳能热利用
下载PDF
介绍几种新型的软组织肿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仁元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6,共3页
自从Eazinger教授主编的“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类型”(Histological Typing of SoftTissue Tumors)于1969年出版以来,在这一段时期内已发现40多种新型的良性及恶性软组织肿瘤,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邀请了11位软组织肿瘤病理专家组成了... 自从Eazinger教授主编的“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类型”(Histological Typing of SoftTissue Tumors)于1969年出版以来,在这一段时期内已发现40多种新型的良性及恶性软组织肿瘤,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邀请了11位软组织肿瘤病理专家组成了新的委员会编辑新的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一书,即将出版,此书有软组织肿瘤约200种。现仅将近年来新发现的十六种简要介绍如下。一、侵袭性血管粘液癌(aggressive angiomgxoma)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盆腔及会阴,容易复发的良性肿瘤,由疏松散在的梭形及星形细胞构成,背景为丰富的粘液样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下载PDF
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系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仁元 柯秀芳 《新能源》 2000年第3期19-22,共4页
介绍了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系统在箩岗食品站牲畜屠宰和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的组合方式和性能、整个过程的能量平衡、经济分析和存在的问题。现场试验和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在农村的食品加工站,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系... 介绍了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系统在箩岗食品站牲畜屠宰和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的组合方式和性能、整个过程的能量平衡、经济分析和存在的问题。现场试验和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在农村的食品加工站,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联合系统来完全或部分代替常规能源,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同时是解决能源问题和处理牲畜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生物质能 联合系统 食品加工 肉类加工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的两种形貌Sn薄膜锂离子嵌入电极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昌明 黄启明 +3 位作者 张仁元 李伟善 赵灵智 胡社军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用电沉积方法在Cu集流体上分别制备出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密集细粒状(<0.5μm)和分散粗粒状(≈3μm)两种Sn薄膜电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及充、放电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电极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氟硼酸盐溶液... 用电沉积方法在Cu集流体上分别制备出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密集细粒状(<0.5μm)和分散粗粒状(≈3μm)两种Sn薄膜电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及充、放电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电极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氟硼酸盐溶液中使用以醛类为主的复合添加剂,在静止条件下可制得细粒Sn薄膜电极,在搅拌条件下可制得粗粒Sn薄膜电极;细粒Sn薄膜电极比粗粒Sn薄膜电极具有较优的初始嵌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细粒Sn薄膜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787 mA·h/g,40次循环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630 mA·h/g;而粗粒Sn薄膜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只有576 mA·h/g,至2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降至15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SN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储热材料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石栋 张仁元 +2 位作者 李风 陈观生 刘效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1-55,共5页
储热系统是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介绍了熔盐、高温混凝土、金属合金等高温储热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各种储热材料的优缺点,从储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热稳定性、传热关系式等方面展望... 储热系统是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介绍了熔盐、高温混凝土、金属合金等高温储热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各种储热材料的优缺点,从储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热稳定性、传热关系式等方面展望了储热材料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储热材料 熔盐 高温混凝土 金属合金
下载PDF
纳米流体太阳集热器的光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毛凌波 张仁元 +1 位作者 柯秀芳 刘宗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7-1652,共6页
采用直流碳弧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nm的碳包铜纳米颗粒,包覆的碳层有效避免了周围环境对铜纳米粒子的影响。采用超声波振荡和添加分散剂的方法,将碳包铜纳米颗粒均匀稳定的分散在体积比为1:1的乙二醇水溶液中,获得了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 采用直流碳弧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nm的碳包铜纳米颗粒,包覆的碳层有效避免了周围环境对铜纳米粒子的影响。采用超声波振荡和添加分散剂的方法,将碳包铜纳米颗粒均匀稳定的分散在体积比为1:1的乙二醇水溶液中,获得了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集热器的循环工质—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闷晒实验,研究了碳包铜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通过对集热器热效率的测试,研究了碳包铜纳米流体太阳集热器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颗粒后,碳包铜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明显优于基液和涂有黑漆的铜管表面。直接吸收式的碳包铜纳米流体太阳集热器显著提高了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实验中的最高集热效率可达74.688%,比传统平板型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提高了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铜纳米颗粒 纳米流体 太阳集热器 光热性能
下载PDF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秦红 沈辉 +4 位作者 张仁元 史保新 梁振南 陈维 邓晨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7-453,共7页
根据太阳电池温度特性,研究通过工程热物理途径来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开发出新型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夜间大气自然冷量吸收太阳电池热量,降低其工作温度。室外试验于07年10月~08年11月在广州地区进行,测试分析了... 根据太阳电池温度特性,研究通过工程热物理途径来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开发出新型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利用夜间大气自然冷量吸收太阳电池热量,降低其工作温度。室外试验于07年10月~08年11月在广州地区进行,测试分析了该组件及对照组平板式太阳电池组件的温度—电能输出及转换效率特性。结果表明:与平板式组件相比,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工作温度大大降低,效率相应提高。蓄冷降温式组件最大温降达26.5℃,瞬时电能输出相对提高18%,全天电能输出增长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 转换效率 电能输出特性 冷却 温度
下载PDF
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9
作者 毛凌波 张仁元 +1 位作者 柯秀芳 陈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15,23,共5页
对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及其所用集热介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集热介质主要有黑色液体、气-固或液-固悬浮体系、熔盐及其三者的相互混合物。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由于集热介质既是吸热... 对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及其所用集热介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用于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集热介质主要有黑色液体、气-固或液-固悬浮体系、熔盐及其三者的相互混合物。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由于集热介质既是吸热材料也是传热材料,因此,要求集热介质应具有吸收率高、稳定性好、热导率高、与容器相容性好等性能,但是目前传统的集热介质都存在较多的不足,难以推广应用。提出了使用纳米流体作为新一代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介质,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吸收 黑液 悬浮体 熔盐 纳米流体
下载PDF
恶性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坚 盛伟琪 +2 位作者 朱雄增 张仁元 侯文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0-122,I019,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组织学起源。方法:对3例恶性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49岁。部位分别为颈部1例,右大腿2例。其中2例... 目的:探讨恶性颗粒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组织学起源。方法:对3例恶性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49岁。部位分别为颈部1例,右大腿2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2年半及7年复发,并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上3例与良性颗粒细胞瘤十分相似,局部区域出现梭形瘤细胞,空泡状核及明显的核仁,其中1例在肿瘤的周边部可见到瘤细胞与外周神经束支之间有直接移行关系。免疫酶标结果显示瘤细胞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例电镜检测显示胞浆内充满膜包被复合性溶酶体。结论:对临床明显恶性而组织学上却极似良性的恶性颗粒细胞瘤,以下几点能提示恶性诊断:(1)肿瘤超过4cm;(2)核分裂象超过2个/10HPF;(3)核呈空泡状并有明显的核仁;(4)出现梭形瘤细胞;(5)有肿瘤性坏死。此外,免疫组化标记及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及揭示组织学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恶性肿瘤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