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片《刘少奇的四十四天》导演创作琐谈
1
作者 张今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7,共5页
我想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影片创作中的几个关系把握以及有关艺术上的处理谈一点体会。还是在拍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影片的后期,厂里就酝酿着拍摄一部以1961年刘少奇回故乡为题材的影片。从前,我看过一些材料,对这个题材很有兴趣... 我想就《刘少奇的四十四天》影片创作中的几个关系把握以及有关艺术上的处理谈一点体会。还是在拍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影片的后期,厂里就酝酿着拍摄一部以1961年刘少奇回故乡为题材的影片。从前,我看过一些材料,对这个题材很有兴趣。所以当我还没看到剧本的时候,就把拍这部影片的任务承担下来。拍摄历史题材的影片不能为拍历史而拍历史。它总要有些现实意义,总要给今天以启示。而我深深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刘少奇 领导人 犯错误 影片 湖南农村 现实意义 性格 心情 剧本创作
下载PDF
对《毛泽东在1925》的思考
2
作者 张今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共3页
关键词 《毛泽东在1925》 电影艺术 电影评论 艺术作品 历史题材
下载PDF
导演的话:我所理解的毛泽东
3
作者 张今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3,共1页
在这部影片里我不是着眼表现其伟大,而主要表现其平凡。中国有句老话,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少年丧父,人生之至悲也。毛泽东知道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对他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强忍悲痛,
关键词 强忍悲痛 本二
下载PDF
用历史的尺度反思历史——影片《刘少奇的四十四天》座谈纪要
4
作者 陈播 陈荒煤 +11 位作者 丁峤 李兴叶 谭仲池 张今标 郭法曾 刘扬体 刘怀舜 奚姗姗 戴光晰 俞虹 彭成樑 黄献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22,132,共9页
1992年12月29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影片《刘少奇的四十四天》首映式。影片放映后,本刊编辑部和《中国电影周报》邀请部分著名文艺理论家、影评家与影片主创人员进行座谈。会议由《当代电影》主... 1992年12月29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影片《刘少奇的四十四天》首映式。影片放映后,本刊编辑部和《中国电影周报》邀请部分著名文艺理论家、影评家与影片主创人员进行座谈。会议由《当代电影》主编陈播和《中国电影周报》总编李文斌主持。与会同志充分肯定了影片所取得的成绩,并就影片发表了许多感想。现将座谈会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大会堂 毛泽东 领袖人物 刘少奇 国家主席 座谈会 国家领导 普通人 省政府 影片
下载PDF
湘风湘韵火辣歌
5
作者 张今标 李约拿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5,共4页
关键词 张今标 电影导演 人物访谈 革命历史题材 领袖题材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 《毛泽东在1925》 电影市场
原文传递
拍《梦》有感——《一个女演员的梦》导演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今标 《电影艺术》 1986年第1期29-34,共6页
《一个女演员的梦》(以下简称《梦》)的文学剧本是胡冰同志根据苏立群的小说《死亡湖》改编的。它描写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影视女演员,盲目向往海外,经不起名利的诱惑,滑向犯罪泥潭,导致死亡的故事。这是一部侦探推理样式的情节戏。我说... 《一个女演员的梦》(以下简称《梦》)的文学剧本是胡冰同志根据苏立群的小说《死亡湖》改编的。它描写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影视女演员,盲目向往海外,经不起名利的诱惑,滑向犯罪泥潭,导致死亡的故事。这是一部侦探推理样式的情节戏。我说不清什么原因,这种样式在评论家的心目中,属于声誉不太好的样式。甚至有人不看影片,一听是侦探片,便感慨地说:这是单纯卖钱的片子!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部不容易讨评论家们好的影片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演员 影片 公安人员 情节 文学剧本 样式 内心世界 小说 性格冲突 矛盾冲突
原文传递
琐谈导演《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今标 《电影》 1991年第10期4-8,共5页
前几年,我就想拍摄一部以毛泽东为题材的影片。1987年,抓了《统帅在这里诞生》(写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的剧本。折腾了将近一年,因剧本等原因没有搞成。当时,我想拍摄这类题材影片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当时艺术界思想非常活... 前几年,我就想拍摄一部以毛泽东为题材的影片。1987年,抓了《统帅在这里诞生》(写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的剧本。折腾了将近一年,因剧本等原因没有搞成。当时,我想拍摄这类题材影片的想法很简单,因为当时艺术界思想非常活跃,不少人在探索如何写“领袖”,如何写“伟人”这一课题。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在领袖的头上,笼罩着神的光环。我想拍摄这类影片,实际上是想利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参与这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 辅线 艺术形式 毛岸英 琐谈 “领袖” 李银桥 人物动作 战争场面 杨开慧
原文传递
关于《刘少奇的四十四天》的创作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今标 《电影》 1993年第1期10-12,共3页
还是在剧本的写作过程中,就听到了对这个题材的各种各样的意见。比较集中的有这样几个:第一、认为这是一个敏感题材,特别是毛泽东与刘少奇两位主席的关系不好处理。弄不好,就让人产生刘少奇下乡是纠正毛泽东失误的错觉。第二、认为刘少... 还是在剧本的写作过程中,就听到了对这个题材的各种各样的意见。比较集中的有这样几个:第一、认为这是一个敏感题材,特别是毛泽东与刘少奇两位主席的关系不好处理。弄不好,就让人产生刘少奇下乡是纠正毛泽东失误的错觉。第二、认为刘少奇在没有否定“三面红旗”的前提下,去纠正“三面红旗”所造成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过程 干部形象 基层干部 直接经济利益 艺术形象 独自一人 石方禹 领导责任 人物命运 王光美
原文传递
民族魂魄的艺术再现——电视剧《铁色高原》导演札记
9
作者 张今标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电视连续剧《铁色高原》讲述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铁道兵修建大西南战备铁路的故事。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丁四十年,铁道兵的建制也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的故事,仍令我们震撼。在那样一个物质产品匮乏、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铁道兵创造了... 电视连续剧《铁色高原》讲述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铁道兵修建大西南战备铁路的故事。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丁四十年,铁道兵的建制也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的故事,仍令我们震撼。在那样一个物质产品匮乏、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铁道兵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铁道建设史上的奇迹。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创造了这人间的辉煌?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按当时的话说,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铁道兵的“魂”,也是我们的“民族魂”,同时也是电视剧《铁色高原》的“剧魂”。我被这种精神所打动,这也是我对这个剧本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铁路 高原 艺术再现 民族 札记 导演 六十年代 铁道兵 电视连续剧
原文传递
关于电视剧《大姐》的一些思考
10
作者 张今标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74,共3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电视剧创作也出现了异常繁荣的局面。应该说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样式的电视剧都有它的观众群体。但是从我在艺术实践的切身感触中体会,重构人间真情,讲述百姓故事,是社会和广大电视观众所期盼的。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电视剧创作也出现了异常繁荣的局面。应该说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样式的电视剧都有它的观众群体。但是从我在艺术实践的切身感触中体会,重构人间真情,讲述百姓故事,是社会和广大电视观众所期盼的。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表现最普通老百姓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所谓亲情戏,有着更大的观众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大姐》 《大哥》 人物塑造 思想感情 家庭生活 文化冲突
原文传递
电视连续剧《解放云南》导演阐述
11
作者 张今标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43-43,共1页
本阐述不想面面俱到,只想阐明一下该戏的风格,以求得各部门有一个共同认识。 连续剧《解放云南》是一部革命的历史画卷,是一首革命战争的史诗。由于剧作决定了它的正剧风格。 编剧在剧作上注明为“革命历史纪实电视片”,这就说明它在史... 本阐述不想面面俱到,只想阐明一下该戏的风格,以求得各部门有一个共同认识。 连续剧《解放云南》是一部革命的历史画卷,是一首革命战争的史诗。由于剧作决定了它的正剧风格。 编剧在剧作上注明为“革命历史纪实电视片”,这就说明它在史实上能经得起“史”的推敲。它有历史教科书的成份。现在搞艺术的人很反感把自己的艺术作品称之为“教材”或“教科书”,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解放云南》拍摄成一部非常吸引观众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阐述 历史教科书 艺术作品 革命历史 历史真实 艺术历史 力迫 三个作用 英明领导 业务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