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舍勒与康德,殊途同归:道德的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M.S.弗林斯
张任之(译)
邱鹤飞(译)
-
机构
不详
中山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1,共7页
-
文摘
尽管康德和舍勒的伦理学形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二者在根本上都属于自律伦理学。康德在人的意愿中探讨道德自律,而舍勒则在人的爱的秩序中探讨道德自律。但是与康德的理性自律不同,舍勒强调的是人格自律。对于舍勒来说,人格是道德的善的载体,人格的本质在于一种绝对时间化,而绝对时间化又是在其通过行为并在行为中持续的生成中进行的,因此道德的善必须具有绝对时间的特征。无论康德和舍勒伦理学之间的差异有多大,他们最终关注的都是道德的善的问题。
-
关键词
道德的善
人格
绝对时间
康德
舍勒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胡塞尔的范畴直观概念
- 2
-
-
作者
迪特·洛玛尔
张任之(译)
-
机构
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
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0年第2期229-260,共32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7ZDA03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一、什么充实了思考的范畴因素?胡塞尔试图用他的范畴直观理论表达的问题可以用例子很容易地说明。比如说,我断言"书在桌上"或"桌子是绿色的"。在这些表达中出现了在感性感知中很容易就能充实的因素,如书、桌子和绿色。但是,是什么将充实给予了"在桌上"或书的"是绿色"?对那些指向"事态"(Sachverhalte)的意向来说,它们可以仅仅被感性感知充实似乎是不可能的。
-
关键词
胡塞尔
主题化
发生现象学
意向对象
-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