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对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伊柳 卢伟 许念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7-729,共13页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寻找新的有效的ICH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丁苯酞(butyphthalide,NBP)对ICH后继发性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寻找新的有效的ICH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丁苯酞(butyphthalide,NBP)对ICH后继发性损伤和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24 h组、假手术72 h组、ICH24 h组、ICH 72 h组、ICH+NBP 24 h组、ICH+NBP 72 h组。术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紧密连接蛋白、小胶质细胞不同表型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ICH组中血肿周围脑组织TLR4(24 h:P<0.05;72 h:P<0.01)、NF-κB(均P<0.01)、Nrf2(均P<0.01)表达均增加,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均P<0.01),血肿周围组织的促炎症因子IL-6(24 h:P<0.05;72 h:P<0.01)、TNF-α(均P<0.01)表达均增加,而抗炎因子IL-4表达均减少(均P<0.01),同时AQP4表达均增加(均P<0.01),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与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均下降(均P<0.01),大鼠的神经功能均受损(均P<0.01)。2)与ICH组相比,ICH+NBP组的血肿周围组织TLR4(均P<0.05)及NF-κB(均P<0.01)表达均下降,Nrf2表达上升(均P<0.05),M1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86表达均下降(均P<0.05),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表达均上升(均P<0.01)。3)在炎症反应方面,与ICH组同时间点相比,ICH+NBP组IL-4表达均增加(24 h:P<0.05;72 h:P<0.01);ICH+NBP 72 h组IL-6较ICH 72 h组下降(P<0.01);ICH+NBP 24 h组的AQP4表达较ICH 24 h组明显下降(P<0.05),ICH+NBP 72 h组其表达与ICH 72 h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ICH+NBP组ZO-1表达较ICH组上升(24 h:P<0.05;72 h:P<0.01);与ICH组相比,ICH+NBP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最终得到了改善(均P<0.05)。结论:ICH后TLR4/NF-κB通路活化,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及促炎因子释放增加,抗炎因子表达减少,AQP4表达上调,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破坏,大鼠神经功能受损。NBP能够通过抑制TLR4/NF-κB、增加Nrf2表达而逆转ICH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神经炎症、血脑屏障的变化,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小胶质细胞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