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小平 胡五生 +4 位作者 于洪丽 徐梓浩 张佩光 杨程亮 宣丽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39,共6页
为了定量研究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phase diversity technique,PD)对波前探测和图像重建的精度,本文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及相关实验。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分别为0.1λ~0.5λ的五组随机畸变波前,获得其退化的... 为了定量研究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phase diversity technique,PD)对波前探测和图像重建的精度,本文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及相关实验。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分别为0.1λ~0.5λ的五组随机畸变波前,获得其退化的焦面图像和相应的离焦图像信息,利用PD技术对其进行波前探测和图像重建,波前探测的残余误差RMS值均达到了10^(-5)λ水平,重建图像在分辨率和对比度上有明显提升。搭建了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实验系统,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来定量施加随机的波前像差,可以有效解决湍流屏数据难以量化的问题。同样将PD技术应用于本实验所采集到的退化焦面图像和相应离焦图像,对于RMS值为0.306λ的随机波前像差,探测波前的残余误差为0.091λ,图像重建结果与模拟结果高度一致,本文列举并分析了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多种因素,同时为该技术应用于液晶系统积累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差探测技术 波前探测 图像重建
下载PDF
开环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进展和结果(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召良 穆全全 +3 位作者 徐焕宇 张佩光 姚丽双 宣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2,共8页
对于自适应光学系统,液晶波前校正器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波前校正器件。传统的向列相液晶波前校正器的主要缺点是偏振依赖和工作波段窄。采用了基于偏振分束器的开环光路设计和优化的能量分割方法来分别解决上述问题。结果显示,开环光路... 对于自适应光学系统,液晶波前校正器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波前校正器件。传统的向列相液晶波前校正器的主要缺点是偏振依赖和工作波段窄。采用了基于偏振分束器的开环光路设计和优化的能量分割方法来分别解决上述问题。结果显示,开环光路非常适合于液晶波前校正器,且新颖的能量分割方法显著提高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 自适应光学 液晶波前校正器
下载PDF
改进WENO格式及其在爆轰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佩光 王健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8-663,798,共6页
对已有的一种改进型WENO-M格式进行了理论上的修正,得到了新的WENO权函数。与原WENO-M格式相比,新得到的WENO-M-P格式减少了约9%的CPU计算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在一阶极值点处不降低精度(经典的WENO格式在一阶极值点处精度下降),仍然保持5... 对已有的一种改进型WENO-M格式进行了理论上的修正,得到了新的WENO权函数。与原WENO-M格式相比,新得到的WENO-M-P格式减少了约9%的CPU计算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在一阶极值点处不降低精度(经典的WENO格式在一阶极值点处精度下降),仍然保持5阶精度。为了验证修正后的格式,采用二步反应模型数值模拟了几组一维和二维爆轰:在一维爆轰模拟中,对比了WENO-M格式和WENO-M-P格式在一定温度下的最低起爆压强以及一定压强下的最低起爆温度;在二维旋转爆轰的模拟中,对比了WENO-M格式和WENO-M-P格式的计算效果。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起爆温度下,WENO-M格式和WENO-M-P格式的最低起爆压强均高于WENO格式,但WENO-M-P格式比WENO-M格式的最低起爆压强低;三种格式在不同压强下的最低起爆温度相同;WENO-M-P格式具有和WENO-M格式一样的计算效果,优势是节省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O格式 WENO-M格式 数值模拟 爆轰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超连续激光光谱的水稻种子活力无损分级检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金文玲 曹乃亮 +7 位作者 朱明东 陈伟 张佩光 赵庆磊 梁静秋 余应弘 吕金光 阚瑞峰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2-1043,共12页
针对目前农业种植选种应用对于带稃壳水稻种子活力分级检测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通用的糙米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超连续激光光谱的水稻种子活力透射光谱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种子活力近红外吸收光谱检测系统,测量... 针对目前农业种植选种应用对于带稃壳水稻种子活力分级检测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通用的糙米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超连续激光光谱的水稻种子活力透射光谱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种子活力近红外吸收光谱检测系统,测量了3种不同年份的带稃壳的水稻种子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结果显示,水稻种子的活力梯度与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吸收峰值相关。然后,采用归一化、二阶导数校正法和正交信号校正相结合优化了种子光谱的预处理算法。最后,建立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对光谱进行降维,确定最佳主成分数目,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水稻种子活力分析鉴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透射式吸收光谱检测系统结合PLS-DA判别模型可对不同活力的水稻种子进行分类,校正集和验证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4.44%和95.92%,筛选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可达97.17%。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近红外光谱信息实现水稻种子活力无损分级的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种子活力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丰波 田维庆 +3 位作者 邹英财 张佩光 张澜 林立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15-221,共7页
背景:Lapidus及其改良手术通过稳定足的内侧序列,可有效纠正伴有第1跖楔关节(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但存在技术更难掌握、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比其他手术更多等问题。目的:评价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的... 背景:Lapidus及其改良手术通过稳定足的内侧序列,可有效纠正伴有第1跖楔关节(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但存在技术更难掌握、恢复时间较长、并发症比其他手术更多等问题。目的:评价Lapidus手术治疗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应用Lapidus手术治疗的中、重度外翻患者24例,共28足。其中4例患者共5足采用传统Lapidus术,20例23足采用改良Lapidus术。13例共15足采用2枚空心螺钉交叉固定,11例共13足采用1枚螺钉联合锁定接骨板固定。测量或评估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评价跖趾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0±8.3)个月。末次随访时HVA角、IMA角、TSP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18足(85.7%)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消失;2枚交叉螺钉与螺钉联合接骨板这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AOFA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跖趾关节功能为优20足,良5足,可3足,差0足,优良率89.3%(25/28)。结论:对于合并TMTJ1不稳定的中、重度外翻畸形,正确选用Lapidus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第1跖楔关节 Lapidus手术
下载PDF
无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丰波 邹英财 +2 位作者 林立功 张佩光 代光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929-935,953,共8页
目的:评价无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Scarf截骨术的中、重度外翻畸形患者38例共40足。其中采用无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17例18足,两枚枚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 目的:评价无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Scarf截骨术的中、重度外翻畸形患者38例共40足。其中采用无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17例18足,两枚枚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治疗21例22足。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负重正位X线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M1)头外侧缘圆弧征、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RolesMaudsley评分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随访(13.5±2.9)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HVA、IMA、DMAA、TSP、M1圆弧征、AOFAS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枚螺钉固定组患者比较,无螺钉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患者满意率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截骨固定方法均可很好地矫正中、重度外翻畸形。无螺钉固定Scarf截骨术因不需考虑内固定位置,可以更好地进行移位,最大限度纠正外翻畸形,愈合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患者依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Scarf截骨术 无螺钉固定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天文观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胡立发 刘超 +13 位作者 申文 李大禹 徐焕宇 杨程亮 张佩光 张杏云 王玉坤 王少鑫 穆全全 曹召良 鲁兴海 朱华新 苏宙平 宣丽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1,共10页
自适应光学技术克服大气湍流的干扰,使大口径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不再受限于大气相干长度,成像接近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波前探测、校正和提高成像视场等方面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目前,天文观测中的自... 自适应光学技术克服大气湍流的干扰,使大口径光学望远镜的角分辨率不再受限于大气相干长度,成像接近光学系统的衍射极限.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波前探测、校正和提高成像视场等方面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目前,天文观测中的自适应光学技术按应用主要分为三类:传统的大视场高分辨率天文观测、系外行星观测和太阳观测等.它们对自适应光学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本文分别对自适应光学技术在这三方面的应用和其他关键单元技术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展望,这些对未来我国发展大口径自适应光学望远镜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激光导星 天文 波前探测
原文传递
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丰波 邹英财 +3 位作者 张澜 王永军 张佩光 田维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8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采用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7...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8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采用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27±4)(23~45)岁,左侧8例,右侧11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12例,电击伤、烧伤6例,外伤瘢痕挛缩1例;修复部位:示指7例,中指3例,手指并手背6例,手掌、背侧2例,虎口区1例;合并掌骨、指骨骨折10例,伸、屈肌腱断裂12例,急诊予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断裂肌腱断端吻合,缺损面积:2.0 cm×4.0 cm~5.0 cm×9.5 cm。6~9 d后,予皮瓣修复,皮瓣大小:3.5 cm×5.5 cm~7.0 cm×11.0 cm。术后密切观察皮瓣颜色、温度、肿胀及毛细血管返流情况,予常规抗炎、抗凝、解痉治疗、石膏固定3周,开始功能康复,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3~17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3例,良2例,S3+9例,S35例,S21例,两点辨别觉6~13 mm,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供区除1例植皮外均直接缝合,无明显并发症,肢体活动无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操作简便,皮瓣厚薄适中,感觉恢复良好,外形较美观,供区创伤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15.0 cm)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副动脉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张佩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179-180,共2页
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58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和治疗组(采纳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各29例... 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58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和治疗组(采纳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各29例,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就临床疗效优良率而言,治疗组患者有96.5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86%,χ2=10.024,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治疗组有6.9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7.59%,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7,P=0.000);就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和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而言,治疗组均短于参照组,t=9.898,12.037,14.254;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非常确切,可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修复术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