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触发的极向边界点亮事件的观测研究
1
作者 赵变龙 邢赞扬 +7 位作者 张清和 马羽璋 王勇 胡泽骏 张佼佼 王翔宇 陆盛 张端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电子密度比背景高出2倍及以上的高密度不均匀体,极向边界点亮是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亮度显著增强的极光结构。探究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与极向边界点亮现象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是电子密度比背景高出2倍及以上的高密度不均匀体,极向边界点亮是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亮度显著增强的极光结构。探究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与极向边界点亮现象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极黄河站全天空极光成像仪、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EISCAT)、SuperDARN雷达和GPS TEC等多手段观测数据,揭示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运动到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进而触发极向边界点亮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块从极盖区运动到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时,极向边界附近的极光强度明显增加,即出现了极向边界点亮现象。(2)极光亚暴发生后,极光卵极向膨胀,极向边界到达EISCAT Svalbard 42 m雷达观测视野。该雷达观测到了高密度、高电子和离子温度的结构,并伴随着电子密度峰值高度下降和离子上行等现象,这与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块的输运和当地的极光粒子沉降密切相关。(3)从日侧向夜侧输运的等离子体云块到达夜侧极光卵极向边界附近时可能触发极向边界点亮,并且影响等离子体云块和极光粒子沉降接触区域的等离子体特征,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夜侧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盖区等离子体云块 极向边界点亮 极光亚暴 电离层对流 北极
下载PDF
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应用选择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佼佼 王冬青 +1 位作者 王志强 翟立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467-5470,共4页
背景:软骨损伤后几乎不可能完全修复,近年来采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软骨复合组织已成为软骨修复方面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支架材料在软骨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架材料的选择也就影响着整个修复过程。目的:全面了解组织工程软骨... 背景:软骨损伤后几乎不可能完全修复,近年来采用组织工程学方法构建软骨复合组织已成为软骨修复方面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支架材料在软骨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架材料的选择也就影响着整个修复过程。目的:全面了解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的优缺点,并对其选择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0-11在CBM、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及google学术网检索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方面的内容,检索时限为1990/2010,英文检索词为"cartilage,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 material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中文检索词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185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及内容重复的研究1142篇,共保留其中的43篇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引入文献29篇。结果提示,目前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支架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体内降解速度过快或过慢,生物相容性不佳、引起炎症等问题。最重要的是组织工程软骨支架距临床应用仍有很大差距,而未来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重点是改进现有材料和制备工艺,研制复合材料、仿生材料、纳米材料及改性天然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修复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SP-1、TGF-β、APP、VEGF、ColⅠ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冯英 胡昭 张佼佼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8期5-8,112,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组织中血小板反应因子1(TS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氨基肽酶P(AP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原Ⅰ(ColⅠ)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6只...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肾组织中血小板反应因子1(TS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氨基肽酶P(AP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原Ⅰ(ColⅠ)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KD,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10 mg/(kg.d)依那普利灌胃,模型组仅予等量缓冲液灌胃;对照组仅尾静脉注射等量缓冲液。给药后20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糖、MAP、24 h尿蛋白、肾质量/体质量,并留取肾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对肾组织中TSP-1、TGF-β、APP、VEGF、ColⅠ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及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间质TSP-1、肾小管TGF-β及肾间质ColⅠ表达均上调(P均<0.01),三者间表达量呈正相关(P均<0.01)。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间质APP表达下调(P<0.01),且与TSP-1、Col I表达量呈负相关(P均<0.01);肾小管VEGF表达上调(P<0.01),表达量与APP呈负相关(P<0.01),与TGF-β呈正相关(P<0.01)。③模型组大鼠肾小球VEGF、TGF-β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均<0.01)。结论 TSP-1-TGF-β轴表达增强,及与TSP-1相关的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丢失,均可能参与DKD肾间质纤维化。未观察到依那普利对DKD大鼠模型微血管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小板反应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 氨基肽酶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原Ⅰ
下载PDF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冯英 张佼佼 刘春燕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2012年,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38例,应用α-硫辛酸治疗14d,治疗前后对病人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进行评分。结果病人应用α-硫辛酸治疗后,TS...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2012年,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38例,应用α-硫辛酸治疗14d,治疗前后对病人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进行评分。结果病人应用α-硫辛酸治疗后,T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t=17.41,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糖尿病神经病变 TSS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欠佳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颖 王瑾 +2 位作者 刘元昉 张佼佼 聂瑞敏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3期1998-1999,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PLT)减少。目前,对于初治ITP的治疗,首选使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PLT)减少。目前,对于初治ITP的治疗,首选使用糖皮质激素,若有严重的出血症状可同时加用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甚至免疫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等治疗,但发现我院对初治疗效欠佳。选取初发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激素 规范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高糖高脂处理的原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及NO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菊红 王楠 +2 位作者 李京艳 张佼佼 冯凭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高脂培养人原代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表达及胰岛素刺激的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0.1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4h后,以高糖(33.3mmol/L葡萄糖)+高脂(棕榈酸0.5mmol/L...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高脂培养人原代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mRNA表达及胰岛素刺激的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0.1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4h后,以高糖(33.3mmol/L葡萄糖)+高脂(棕榈酸0.5mmol/L)DMEM培养基培养24h,以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部分细胞经100nmol/L胰岛素刺激25min后,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上清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表达升高,同时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降低。而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并明显促进胰岛素对内皮细胞NO分泌的刺激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刺激的NO分泌作用,并可降低E-选择素表达,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能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E-选择素 高糖 高脂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空间物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7
作者 王赤 汪毓明 +12 位作者 田晖 李晖 倪彬彬 符慧山 雷久侯 薛向辉 崔峻 尧中华 罗冰显 张效信 张爱兵 张佼佼 李文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2,共34页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其将太阳和太阳风控制的日球层空间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太阳/太阳风与行星/彗星的上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物理学从...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其将太阳和太阳风控制的日球层空间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太阳/太阳风与行星/彗星的上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空间物理探测是空间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进入新世纪,随着空间基础设施和人类高技术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调科学与应用的密切结合。近年来,空间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宜居地球-地球系统科学”的顶层战略设计,梳理总结近年来空间物理各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凝练中国空间物理学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推进空间物理各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物理 发展动态 战略规划
下载PDF
新型抗肿瘤药治疗血液肿瘤的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糜坚青 张佼佼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S02期202-213,共12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液肿瘤领域的治疗方式上实现了跨时代的革新与突破。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于2001年经FDA批准上市,就此血液肿瘤的治疗开启了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时代。在过去20年里,血液肿瘤治疗迈入了个性化精...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液肿瘤领域的治疗方式上实现了跨时代的革新与突破。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于2001年经FDA批准上市,就此血液肿瘤的治疗开启了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时代。在过去20年里,血液肿瘤治疗迈入了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新时代。除了小分子药物以外,免疫治疗也使血液肿瘤治疗的模式产生了巨大变化。这类药物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将化疗主导血液肿瘤治疗的传统格局打破,化疗时代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患者的耐受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免疫治疗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患者。新型药物间联合应用等新的治疗策略不断涌现,使我们的临床患者获得了更优异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小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愈强 张佼佼 翟立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8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前、术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评价该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作用。方法以46例鼻中隔偏曲伴不同程度鼻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8周进行评估,主观方面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前、术后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评价该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作用。方法以46例鼻中隔偏曲伴不同程度鼻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8周进行评估,主观方面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客观方面应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计,记录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及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NR),应用配对t检验对各主、客观指标及其之间有无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在VAS、NCV及NR中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MCA中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与NMCA,NCV,NR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有效改善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塞症状。鼻腔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可以直观并量化的说明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鼻腔结构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参数且不与患者的主观感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 气道阻力 鼻腔 鼻中隔偏曲 鼻腔容积 鼻腔最小截面积
下载PDF
审计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
作者 张佼佼 《科技视界》 2012年第6期37-38,共2页
本文从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和审计行业内部五个方面对审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应不同方面分别提出要减少政府干预、明确法律责任、加强社会监管、规范审计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审计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审计独立性 社会监督 市场竞争秩序 法律责任
下载PDF
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对行星际激波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青梅 孙天然 +2 位作者 张佼佼 李传起 王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6-493,共8页
行星际激波是导致地球磁层-电离层系统发生扰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可以通过对磁层-电离层系统电流体系的改变来影响地磁变化.本文采用全球三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行星际激波作用下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的即时响应.模拟结果表明... 行星际激波是导致地球磁层-电离层系统发生扰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可以通过对磁层-电离层系统电流体系的改变来影响地磁变化.本文采用全球三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行星际激波作用下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的即时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激波作用下伴随着异常场向电流对的产生,电离层在午前午后出现一对反向的等效电流涡.这对涡旋一边向极侧和夜侧运动,一边经历强度增强和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激波过后等效电流体系图像逐渐演化为激波下游行星际条件控制的典型图像.这个响应过程与行星际激波强度有关,激波强度越强,则反向的等效电流涡旋强度越大,寿命也就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力学模拟 行星际激波 电离层等效电流
下载PDF
地磁扰动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统计和模拟研究
12
作者 李雨淙 於益群 +2 位作者 员昊辰 张佼佼 龚渝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91-3609,共19页
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 GICs)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一种空间天气现象,对石油管道、电缆等长距离地面基础设施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GICs的产生原因及其与太阳风驱动条件的关系对于预报灾害性空间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 GICs)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一种空间天气现象,对石油管道、电缆等长距离地面基础设施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GICs的产生原因及其与太阳风驱动条件的关系对于预报灾害性空间天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GICs的产生与地磁场扰动紧密相关,本文利用北半球100多个地磁台站的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地磁扰动及其时间变化率(磁扰率)与各种太阳风参数/地磁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以2013年3月17日的磁暴事件为例,采用全球空间天气模型框架(space weather modeling framework, SWMF)模拟了磁暴期间地磁场扰动在北半球的分布以及日地空间中各电流体系对地磁扰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中低纬度的地磁扰动北向分量Bx与表征环电流强度的SYM-H指数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CC=0.75),高于它与亚暴AE指数以及其他太阳风参数的相关性,说明磁暴期间环电流是导致中低纬度北向磁场减弱的主因,而在平静期间东向的磁层顶电流是中低纬度北向磁场增强的原因;(2)地磁扰动率与太阳风动压、行星际磁场IMF Bz、亚暴AE指数或者磁暴SYM-H指数均没有强相关性;(3)高纬地区的磁扰率通常大于低纬地区,而较强的磁扰率倾向于出现在中等磁暴或者中等-强亚暴期间的中高纬地区;(4)SWMF模型能较好地反演地磁平静时的北向地磁扰动和磁暴时的东向地磁扰动;(5)磁暴期间,磁层电流对中低纬度北向地磁扰动的贡献最大,而电离层霍尔电流对高纬地区的北向地磁扰动有着很强的支配地位;另外,高纬地区的东向地磁扰动主要由霍尔电流控制,而中低纬地区则受制于场向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感应电流 磁暴 地磁扰动
下载PDF
基于佳木斯雷达与北海道东雷达观测的F层不规则体回波发生率
13
作者 王玮 张佼佼 +3 位作者 王赤 邓翔 蓝爱兰 阎敬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9-617,共9页
利用佳木斯和北海道东高频相干散射雷达的观测数据,对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两部雷达观测到的F层高度的不规则体回波信号发生率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在地磁平静期(Kp<3)和地磁扰动期(Kp>3)的不规则体回波发生率... 利用佳木斯和北海道东高频相干散射雷达的观测数据,对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两部雷达观测到的F层高度的不规则体回波信号发生率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在地磁平静期(Kp<3)和地磁扰动期(Kp>3)的不规则体回波发生率变化特征,分析了回波发生率在昏侧与晨侧增强的现象和纬度变化特征。昏侧回波发生率增强现象在45°-64°MLAT范围内普遍存在,其中55°-64°MLAT的回波发生率在地磁扰动期明显增强。而晨侧回波发生率增强现象主要分布在45°-54°MLAT的地区,除了春秋分季外,地磁扰动的增强对其影响较弱。中纬日侧回波发生率受地磁活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纬度电离层F层 电离层不规则体 地磁活动 回波发生率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Richter综合征治疗进展
14
作者 张佼佼 罗菁 糜坚青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Richter综合征是一种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基础上发展的侵袭性淋巴瘤。目前大部分转化患者预后极差,特别是与CLL/SLL存在克隆相关的转化患者对传统化... Richter综合征是一种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基础上发展的侵袭性淋巴瘤。目前大部分转化患者预后极差,特别是与CLL/SLL存在克隆相关的转化患者对传统化学免疫治疗疗效不理想。通过联合应用新型靶向药物以及细胞免疫治疗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同时也为年龄适合的患者创造了获得移植的机会。本文我们主要阐述了CLL/SLL转化为Richter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ER综合征 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 移植 治疗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多仪器观测的中国中纬区域MSTID长距离传播事件研究
15
作者 罗吉 徐寄遥 +3 位作者 吴坤 袁伟 王玮 张佼佼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1-912,共12页
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通常会影响星地卫星的通信、导航及定位等,因此研究不规则体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是一种常发于F层的电离层扰动,其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利... 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通常会影响星地卫星的通信、导航及定位等,因此研究不规则体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是一种常发于F层的电离层扰动,其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利用伊春和兴隆台站全天空气辉成像仪、Swarm卫星、佳木斯高频雷达以及漠河和十三陵台站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对2018年10月17日夜间出现在中国东北区域上空的MSTID事件进行分析。该MSTID事件传播时间较长,在气辉观测中持续时间超过4 h(12:02-16:23 UT),其波长范围为176.3~322.5 km,波速范围为67.0~154.1 m·s^(–1)。研究结果显示,该MSTID可能产生于较高的纬度,自东北向西南往中纬传播,依次经过伊春和兴隆台站的气辉观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 全天空气辉成像仪 高频雷达 SWARM 卫星 数字测高仪
下载PDF
糖脂毒性和胰岛素原前体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佼佼 冯凭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年第6期386-388,共3页
胰岛素原前体基因几乎只在胰岛β细胞表达,对维持胰岛素的分泌至关重要。葡萄糖是该基因的主要生理性调节剂。长期慢性高血糖(糖毒性)和高血脂(脂毒性)可通过抑制胰岛素原前体基因表达,促进2型糖尿病中β细胞的损伤。糖毒性涉及... 胰岛素原前体基因几乎只在胰岛β细胞表达,对维持胰岛素的分泌至关重要。葡萄糖是该基因的主要生理性调节剂。长期慢性高血糖(糖毒性)和高血脂(脂毒性)可通过抑制胰岛素原前体基因表达,促进2型糖尿病中β细胞的损伤。糖毒性涉及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PDX-1)及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核A(MafA)结合活性的降低以及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βP)β活性的增强;脂毒性涉及PDX-1核转运及MafA基因表达的抑制。糖毒性与脂毒性有共同的作用靶位,联合作用对胰岛素原前体基因表达及β细胞功能损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Β细胞 胰岛素 基因
原文传递
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佼佼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证实与正常浓度葡萄糖培养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相比,存高浓度葡萄糖环境F,VSMCs的凋亡减少,增殖过度,并探讨其与凋亡相关基闪bcl-2表达变化之间的笑系。方法体外组织岫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5m... 目的证实与正常浓度葡萄糖培养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相比,存高浓度葡萄糖环境F,VSMCs的凋亡减少,增殖过度,并探讨其与凋亡相关基闪bcl-2表达变化之间的笑系。方法体外组织岫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组(5mmol/L葡萄糖)、甘露醇高渗对照组(即5mmol/L葡萄糖+20mmol/L甘露醇)和高浓度葡萄糖组(25mmol/L葡萄糖),分别用文时定量荧光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3种培养环境下VSMCs巾表达的情况;MTT比色法检测3种不同培养环境下VSMCs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经AnnexiYi—V/PI双染的VSMCs的凋广率。结果上j10嚣浓吱葡萄糖组(NG)相比,高浓度葡萄糖(HG)环境培养的VSMCs,其bcl-2表达增强,MTT比色法显示其细胞增殖率增加,流式细胞仪显示其细胞早期凋亡比率降低,甘露醇对照组与NG组无统计学篾异。结论在高浓度葡萄糖的作用下,VSMCs的抗凋亡基因6cf一2的表达增强,导致VSMCs的凋亡减少,增殖增加,从而引起糖尿病血管l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葡萄糖 血管平滑肌 BCL-2 凋亡 增殖
原文传递
微小残留病灶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张佼佼 糜坚青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6期391-396,共6页
目的:评价微小残留病灶(MRD)在判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预后中的作用,同时比较不同时期治疗方案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34例CLL患者,比较不同时期各方案组的疗效和MRD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L... 目的:评价微小残留病灶(MRD)在判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预后中的作用,同时比较不同时期治疗方案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34例CLL患者,比较不同时期各方案组的疗效和MRD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LL患者经治疗3个疗程后获MRD阴性(≤0.01%)患者的7年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0%和55.6%,MRD阳性(>0.01%)患者的7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65.7%和37.2%,MRD阴性患者PFS率较阳性患者更好(P=0.049),而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3个疗程内获得MRD阴性、6个疗程内获得MRD阴性、大于6个疗程仍未获得MRD阴性的患者7年PFS率分别为55.6%、42.8%、31.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MRD阴性患者PFS较阳性患者为好,且越早获得MRD阴性患者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灶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高脂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SIRT1表达、eNOS活性及NO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菊红 王楠 +2 位作者 李京艳 张佼佼 冯凭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将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及高脂+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培养2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将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及高脂+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培养2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中SIR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以硝酸还原酶法、化学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的NO分泌量和eNOS活性。结果:与高脂组比较,白藜芦醇可增强SIR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O分泌量及增强eNOS活性(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增强SIRT1表达及促进NO分泌而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免受高脂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高脂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IL-2、TNF-α和VEGF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颖 王瑾 +2 位作者 刘元昉 陈丽 张佼佼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0期3892-3894,39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化疗治疗的53例AL患者(AL组),并同期抽选我院47例...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2010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化疗治疗的53例AL患者(AL组),并同期抽选我院4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以及酶联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2、TNF-α和VEGF水平,并探讨A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IL-2、TNF-α、VEGF水平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AL组化疗前外周血TNF-α、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L组化疗6个月后外周血IL-2、TNF-α和VEGF含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化疗6个月后长期缓解未复发者42例、复发者11例;复发患者的外周血TNF-α、VEGF水平较未复发组高,IL-2较未复发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AL患者的外周血IL-2、TNF-α、VEGF含量可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外周血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