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尼氏小体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俊川 吴新贵 +3 位作者 曹香玲 梁欣 周丽芳 刘建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损伤侧的脑组织病理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手术组(54只),手术组用改良Longa线栓法闭塞右侧...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损伤侧的脑组织病理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手术组(54只),手术组用改良Longa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4只。电针组穴取双侧"曲池""足三里"电针刺激,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7d、14d、28d,采用Bederson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采用错步实验评估大鼠的前肢运动功能。Nissl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术前1d和术后3d,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28d,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术前1d和术后3d错步实验中的错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d、14d、28d,电针组错步率较术后3d及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术后3d电针组局灶梗死区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较模型组轻,术后7d、14d、28d电针组较模型组神经元逐渐增多,细胞排列趋于紧密,缺血明显改善。Nissl染色显示:术后3d时,模型组损伤侧神经细胞肿胀破碎,数量减少,尼氏小体肿胀破碎,7d尼氏小体溶解破碎,14d、28d细胞减少,胞体尼氏小体消失;电针组14d细胞胞浆深染,尼氏小体有所增加,28d细胞皱缩,尼氏小体增加明显。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可能通过增加尼氏小体的数量来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维持其细胞稳态,进而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曲池 足三里 尼氏小体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梗死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俊川 吴新贵 +1 位作者 梁欣 刘建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脑部血管内血容量异常,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约占全部卒中的80%。大部分CI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脑部血管内血容量异常,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约占全部卒中的80%。大部分CI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和感觉减退等临床表现,为患者日常生活及回归社会带来困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精神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脑梗死 预后评估
下载PDF
牙源性咽旁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口内外联合切开对口引流治疗(附4例报告)
3
作者 张俊川 李成森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本文报告了我们收治的4例由不同原因引起咽旁间隙感染病例,按病因,早期诊断,并发症进行讨论,认为牙源性咽旁间隙感染虽多因智齿冠周炎引起,但拔牙、颌面部感染也是发生咽旁间隙感染不容忽视的原因;咽旁间隙感染漏诊的原因往往是人们忽... 本文报告了我们收治的4例由不同原因引起咽旁间隙感染病例,按病因,早期诊断,并发症进行讨论,认为牙源性咽旁间隙感染虽多因智齿冠周炎引起,但拔牙、颌面部感染也是发生咽旁间隙感染不容忽视的原因;咽旁间隙感染漏诊的原因往往是人们忽视其临床症状体征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多因切开引流不及时和引流不畅。提出口内外联合切开对口引流的治疗方法、介绍国外用锁骨下动脉—大脑中动脉行血管旁路移植替代颈动脉结扎术治疗颈动脉破裂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 咽旁感染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非手术方法治疗60例下颌骨折的体会
4
作者 张俊川 王笑茹 刘善忠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158-159,共2页
6年来,我们用单颌结扎加头颏弹力带或颌间牵引、颌间结扎、头颏弹力绷带功能位固定的综合疗法,非手术治疗下颌骨折60例。治疗结果除1例因骨断瑞缺损遗有永久性错(牙各)外,其余59例(牙各)关系及开闭口运动均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我们体会... 6年来,我们用单颌结扎加头颏弹力带或颌间牵引、颌间结扎、头颏弹力绷带功能位固定的综合疗法,非手术治疗下颌骨折60例。治疗结果除1例因骨断瑞缺损遗有永久性错(牙各)外,其余59例(牙各)关系及开闭口运动均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我们体会,单颌结扎加头颏弹力吊颌绷带固定单发骨折行之有效。多发骨折或髁突骨折采用颌间牵引、颌间结扎,头颏弹力绷带固定的综合疗法,不但能使骨折复位、(牙各)关系恢复正常,而且缩短了骨折固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应用体外固定器治疗颧骨上颌骨粉碎性凹陷骨折
5
作者 张俊川 刘桂珍 谢福成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113-113,118,110,共3页
闭合性颧骨、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颌面外伤,一般多采用内固定的方法整复,但因其缺乏支持难以做到将多发性骨折线对位固定,故术后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根据模型外科原理,我们用自凝塑胶制成面部体外固定器治疗颧骨合... 闭合性颧骨、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颌面外伤,一般多采用内固定的方法整复,但因其缺乏支持难以做到将多发性骨折线对位固定,故术后仍遗留有不同程度的面部畸形。根据模型外科原理,我们用自凝塑胶制成面部体外固定器治疗颧骨合并上颌窦前壁粉碎性凹陷骨折面部塌陷畸形,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粉碎性 颧骨 面骨
下载PDF
治疗牙源性咽旁间隙感染4例体会
6
作者 张俊川 王笑茹 李成森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0-31,共2页
本文报告了4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咽旁间隙感染的病人,就其病因、早期诊断、并发症进行了讨论。提出口内外联合切开对口引流的治疗方法,并证明该方法是治疗牙源性咽旁间隙感染十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咽旁间隙 感染 切开 引流
下载PDF
涎腺恶性混合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张俊川 刘善忠 +2 位作者 陈启新 王笑茹 张淑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55-158,共4页
观察7例涎腺恶性混合瘤的临床病理,发现涎腺恶性混合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原发性恶性混合瘤与病期无关,良性混合瘤恶变则与病期有关。涎腺恶性混合瘤的组织来源可分为:①原发恶性混合瘤;②良性混合瘤恶性变;③混合瘤复发恶变。在... 观察7例涎腺恶性混合瘤的临床病理,发现涎腺恶性混合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原发性恶性混合瘤与病期无关,良性混合瘤恶变则与病期有关。涎腺恶性混合瘤的组织来源可分为:①原发恶性混合瘤;②良性混合瘤恶性变;③混合瘤复发恶变。在良性混合瘤恶变的病例中发现了良恶移行状态。恶性混合瘤对放疗、冷冻不敏感,宜手术彻底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软腭瓣咽瓣与三瓣法联合应用修复5例双侧腭裂
8
作者 张俊川 刘善忠 陈启新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31-232,共2页
应用软腭瓣、咽瓣与三瓣法联合手术的方法,修复腭盖高拱、裂隙过宽而犁骨及鼻中隔发育严重不足的双侧腭裂5例。并就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腭裂 手术 修复
下载PDF
上颌窦软骨肉瘤1例
9
作者 张俊川 张淑英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35-135,共1页
鼻窦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多,此外为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及淋巴肉瘤等。发生在上颌窦的软骨肉瘤十分少见,我科收治1例。病历摘要男,47岁,农民,住院号82—6292。
关键词 软骨肉瘤 鼻窦恶性肿瘤 腺样囊性癌 恶性黑色素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肉瘤 软骨瘤 软骨粘液纤维瘤 上皮瘤 良性骨肿瘤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MCAO大鼠运动功能及梗死对侧大脑皮层GAP-43、MA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曹香玲 吴新贵 +3 位作者 张俊川 梁欣 周丽芳 刘建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对侧皮层不同时期生长相关蛋白GAP-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及微管相关蛋白MAP-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电针调节GAP-43和MAP-2表达与神经可塑性及大鼠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对侧皮层不同时期生长相关蛋白GAP-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及微管相关蛋白MAP-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电针调节GAP-43和MAP-2表达与神经可塑性及大鼠运动功能改善的可能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再随机分为3d、7d、14d、28d等4个亚组(剔除耗损或死亡,n=6)。运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取双侧"曲池""足三里"针灸治疗,余两组同一时间捆绑,不做治疗。采用Bederson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对侧皮层GAP-43、MAP-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术后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术后第7、14、28天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电针组术后第3天GAP-43、MAP-2阳性细胞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14天GAP-43、MAP-2阳性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术后第28天GAP-43阳性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增加梗死对侧皮层MAP-2、GAP-43的表达,改善了大鼠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可能与加快启动梗死对侧皮层的保护机制、减少病灶对侧的远隔继发性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治疗 运动功能 远隔损害 神经可塑性 GAP-43 MAP-2
下载PDF
N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葛志华 王春艳 +2 位作者 刘红艳 张俊川 高福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 ksj 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 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 ksj 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 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 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图像分析 ,统计N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 结果 随着糖尿病发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细胞缩小 ,形态不规则 ,排列不整齐。不同月龄糖尿病小鼠NGF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P <0 0 1) ,且逐渐减少 ,呈下降趋势。 结论 NGF阳性细胞数的减少说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功能降低 ,而NGF缺乏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自发性糖尿病 小鼠 颌下腺 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黄思玉 张俊川 +1 位作者 李广红 杨宗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行溶栓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行溶栓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用4周。比较两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患者ST-T的改变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23.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判定ST-T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6.7%,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老年人
下载PDF
静脉全麻复合骶管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俊川 寇建涛 +4 位作者 马瑞玲 杨祯琴 刘斌 王桂兵 申云龙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骶管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术中接受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麻醉,B组患者术中接受喉罩-七...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骶管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阑尾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术中接受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麻醉,B组患者术中接受喉罩-七氟醚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各观测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氯胺酮的用量明显高于B组患儿,且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ACU)停留时间均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七氟醚麻醉可作为小儿阑尾炎手术首选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麻复合骶管 喉罩-七氟醚麻醉 小儿阑尾炎
下载PDF
VE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葛志华 王春艳 +3 位作者 张俊川 马宏伟 刘红艳 高福禄 《河北医学》 CAS 2001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 ,VE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旨在说明糖尿病时颌下腺功能损害与上述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引进日... 目的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 ,VE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旨在说明糖尿病时颌下腺功能损害与上述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ksj—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年龄段的db/ +m正常小鼠 (对照组 )颌下腺 ,常规固定包埋 ,切片 ,行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 ,图象分析仪计数颌下腺内VEGF免疫阳性的细胞数。结果 :随着糖尿病进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但间质增生 ,可见血管增多。在db/db糖尿病小鼠VEGF阳性细胞数随着糖尿病进展有一明显增多趋势 ,且与各同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 (p <0 .0 5 )。结论 :VEGF在糖尿病颌下腺表达增强,可能与缺氧有关 ,进而导致间质血管增生 ,新血管形成 ,这也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颌下腺表达 免疫组化 VEGF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改良Noble小肠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俊川 《山西临床医药》 2000年第11期887-888,共2页
关键词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改良Noble小肠排列术 术式
下载PDF
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SIR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思玉 张俊川 +1 位作者 李广红 杨宗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SIRS评分并检测血...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SIRS评分并检测血清hs-CRP,探讨二者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着SIRS评分的升高,患者死亡率、hs-CRP水平显著升高,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逐渐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aO2、PaCO2及SaO2与SIR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SIRS评分及hs-CRP水平与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评分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肾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丽芳 吴新贵 +2 位作者 张俊川 曹香玲 刘建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4h,电针组大鼠取双侧内关(PC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24h,电针组大鼠取双侧内关(PC6)、足三里(ST36)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2周。分别于手术后第1、第3、第7和第14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采用脚步错误实验测定运动功能评分,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水平,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第7、第14天,电针组大鼠脚步错误评分及血清Cr、BUN、CysC浓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术后第1、第3天,两组脚步错误评分及血清Cr、BUN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术后第7、第14天肾间质可见明显胶原沉淀,且电针组明显少于模型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电针组、模型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变化与肾功能改变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和内关穴在改善ACI大鼠运动功能的同时还可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肾功能 运动功能 电针
下载PDF
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肾功能的动态观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香玲 吴新贵 +2 位作者 张俊川 周丽芳 刘建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肾脏形态及其功能的改变。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 d、3 d、7 d、14 d 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肾脏形态及其功能的改变。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 d、3 d、7 d、14 d 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在1 d、3 d、7 d、14 d测两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的含量,并取肾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脑梗死后模型组在3 d、7 d、14 d时血清Cr、BUN、Cys C浓度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Cr含量在第14天最高,BUN含量在第7天最高,Cys C含量在第3天时最高;光镜观察发现脑梗死大鼠的肾组织细胞在1 d、3 d时有轻微肿胀,至7 d时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刷状缘消失,第14天时损伤持续加重。结论大鼠急性脑梗死后其肾脏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一定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肾功能 肌酐 尿素氮 胱抑素C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腮腺腺泡细胞缺血再灌注Bcl-2、Bax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宏伟 宋晓晨 +6 位作者 刘红艳 高福禄 王春燕 葛志华 张俊川 孟庆莉 陈育松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Bcl- 2、Bax在实验性大鼠腮腺腺泡细胞的表达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总动脉结扎建立腮腺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光镜、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腮腺腺泡细胞形态学改变及Bcl- 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 目的 探讨Bcl- 2、Bax在实验性大鼠腮腺腺泡细胞的表达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总动脉结扎建立腮腺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光镜、免疫组化的方法 ,观察腮腺腺泡细胞形态学改变及Bcl- 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开始出现形态学改变 ,中期明显 ,后期渐修复。缺血时间相同时 ,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Bcl- 2与Bax的表达均先升高后降低。而再灌注时间相同 ,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Bcl- 2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Bax在早期增高 ,中晚期无变化。结论 ①实验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腮腺腺泡细胞有形态学改变。②Bcl- 2主要在腺泡上皮细胞内表达 ,早期表达升高 ,不是影响腺泡细胞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③Bax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 ,可能是促进缺血性损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大鼠 腮腺缺血 再灌注损伤 BCL-2 BAX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汉前中国古代解剖学对于肺脏之认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雨 张俊川 董尚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4-244,共1页
通过查阅国内汉前各类著作中有关肺脏解剖方面的文献资料,参阅后人的有关论述,并与当时的中医学理论相联系、对照,可以推断:早在两汉之前中国古代解剖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对于中医学有关肺脏理论的形成具重要影响作用。
关键词 汉前解剖学 肺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