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式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成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俊秾 杨伯炜 +3 位作者 杨国栋 郭平 刘茜茜 罗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为实验组患者应用腰麻-硬模外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为实验组患者应用腰麻-硬模外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硬模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但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均能获得较佳的麻醉效果,但前者麻醉起效时间更短,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俊秾 杨伯炜 +2 位作者 杨国栋 郭平 刘倩倩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6期30-30,共1页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对照组50例行全麻术,观察两组麻醉前后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术后观察...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对照组50例行全麻术,观察两组麻醉前后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术后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率以及血压相对于对照组更稳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均非常可靠,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优于全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术 全身麻醉 髋关节置换 关节炎
下载PDF
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俊秾 杨伯炜 +2 位作者 杨国栋 郭平 刘倩倩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39-39,共1页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局部麻醉或者脊椎麻醉下接受膝关节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其中脊椎麻醉患者50例,局部麻醉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情况以及术...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局部麻醉或者脊椎麻醉下接受膝关节镜检查的100例患者,其中脊椎麻醉患者50例,局部麻醉患者5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情况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满意度。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接受镇痛的患者比例(9.0%)明显低于脊椎麻醉组患者(16.0%)(P<0.05)有统计学意义,局部麻醉组患者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脊椎麻醉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镜手术局部麻醉相比脊椎麻醉更可靠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局部麻醉 脊椎麻醉 关节镜术
下载PDF
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伯炜 王树德 +3 位作者 王君 张俊秾 徐海文 郭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6例,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A组33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PCEA);B组33例,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6例,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A组33例,腰硬联合麻醉(CSEA),经硬膜外间隙自控镇痛(PCEA);B组33例,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LPB),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血压、心率、麻醉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方法都能很好的满足手术需求,对阻断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都较强。与A组比较,B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无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术后12hVAS、12h和24h肌力恢复评分均优于A组(P<0.055),总体镇痛满意度均可达Ⅱ~Ⅳ级,但达到Ⅳ级(优)A组15例、B组51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管留置延长、低血压等副作用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均发生因镇痛不满意、导管脱落改为PCIA或者伍用氟比洛芬酯止痛病例。结论:连续腰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作为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选择,定位准确、成功率高、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恶心呕吐、镇静过度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发生,尤其适用于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或多系统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造成经典麻醉方式选择管理困难的老年患者,并能较好的应用于围术期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外科手术 神经根麻醉 麻醉 脊尾 镇痛 老年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改良前路法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杨伯炜 杨国栋 +4 位作者 张俊秾 王树德 侯文林 李劲松 刘润琴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改良前路法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将123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改良前路穿刺置管法组(简称改良前路法组,38例)、颈内静脉穿刺前路置管法组(简称经典前路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改良前路法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将123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改良前路穿刺置管法组(简称改良前路法组,38例)、颈内静脉穿刺前路置管法组(简称经典前路法组,49例)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路法组(简称中路法组,36例)。比较各组之间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改良前路法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7%,高于经经典前路法组(65.3%)和中路法组(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前路法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高于经典前路法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前路法组总成功率与中路法组相近;改良前路法组无并发症发生,与经典前路法组并发症发生率(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路法组(11.1%)差异不明显;经典前路法组失败率(13.3%)显著高于改良前路法组(0),与中路法组(2.8%)比较差异不明显;改良前路法组穿刺时间为(6.22±1.12)min,显著低于经典前路法组[(9.87±1.81)min]和中路法组[(8.24±1.5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改良前路法穿刺置管术成功率更高,所需时间较少,对患者损伤、并发症少,降低了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颈内静脉 改良前路法 穿刺置管术
下载PDF
颈内静脉改良前路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国栋 杨伯炜 +3 位作者 侯文林 张俊秾 徐海文 李梅霞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1156-1157,共2页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者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为建立静脉营养和长期输液提供莺要途径,但是深静脉操作是经体表盲日性的操作,颈内静脉穿刺易引起气胸,误穿动脉引起血...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者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为建立静脉营养和长期输液提供莺要途径,但是深静脉操作是经体表盲日性的操作,颈内静脉穿刺易引起气胸,误穿动脉引起血肿、堵管、导管脱落、导管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有报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为l%~2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改良前路法 穿刺
下载PDF
SpO2检测在颅脑急症患者足背动脉有创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伯炜 杨国栋 +4 位作者 沈千贺 徐海文 张俊秾 罗刚 郭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32-634,共3页
目的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oximetry,SpO2)监测在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监测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意识障碍的颅脑急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床实验组和SpO2+实验组,分别通过甲床颜色和SpO2波形及数值的变化评估足背侧支循环... 目的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oximetry,SpO2)监测在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监测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意识障碍的颅脑急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床实验组和SpO2+实验组,分别通过甲床颜色和SpO2波形及数值的变化评估足背侧支循环功能,对比实验结果。结果甲床实验组30例患者,阳性8例,SpO2+实验组30例患者,2例为阳性(P〈0.05)。28例患者SpO2+实验前后SpO2值无统计学差异,拔出足背动脉穿刺导管后24h,两组患者侧支循环功能评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肿,动脉血栓,肢体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SpO2+实验是对足背动脉有创监测前甲床实验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对血氧饱和度数值及波形恢复时间的观察,可以排除部分人为因素干扰,对患者配合度的要求低、准确客观,可以很好的替代晦指甲床实验。临床工作中,更适合不能准确检测甲床实验的颅脑急症危重患者,并对于甲床实验可疑病例也可以应用此方法来快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急症患者 足背动脉压迫 甲床实验 脉搏血氧饱和度 有创血压监测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国栋 杨伯炜 +3 位作者 张俊秾 徐海文 罗刚 郭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7期2619-2621,共3页
目的评价晚期癌痛患者应用综合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7例,先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48 h,而后采用多种不同受体药物及不同给药途径的综合治疗,... 目的评价晚期癌痛患者应用综合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7例,先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48 h,而后采用多种不同受体药物及不同给药途径的综合治疗,分别对2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镇痛效果、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综合治疗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24 h 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晚期癌痛患者可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增强镇痛效果,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疼痛 综合疗法 镇痛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反馈调控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伯炜 杨国栋 +4 位作者 沈千贺 侯文林 王君 徐海文 张俊秾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LC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对照组):以高年资麻醉医生根据经...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LC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对照组):以高年资麻醉医生根据经验(临床生命体征变化)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丙泊酚的用量。B组44例(试验组):依据BIS监测动态数据判断术中麻醉深度并随时调整丙泊酚输注的血浆浓度。A组维持收缩压(SBP)110-150 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DBP)70-100 mm Hg(含气腹因素);B组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后、插管后、手术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后各时间点的SBP/DBP、心率(HR)、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时间,并在术后评定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B组在BIS监测下,各时段SBP、DBP、HR相对平稳,组内无显著变化,而A组各时段SBP、DBP、HR波动较大,组内差异明显。B组SBP、DBP、HR在多时点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LC,术中应用BIS监测,可避免麻醉深度过深,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使丙泊酚的用药量显著减少,加快术后麻醉恢复,防止术中知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下载PDF
单纯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敬勇君 张俊秾 +5 位作者 姬桂荣 邹昌骝 张原 邓超 石浩文 陈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6期869-870,共2页
下肢骨折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术后疼痛的因素包括手术切口以及患肢的肿胀、肌筋膜的紧张、骨间的摩擦、骨膜的刺激等,手术后给予加压包扎也是增加疼痛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患者术后疼痛比较剧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目前临床多采用0.2%罗... 下肢骨折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术后疼痛的因素包括手术切口以及患肢的肿胀、肌筋膜的紧张、骨间的摩擦、骨膜的刺激等,手术后给予加压包扎也是增加疼痛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患者术后疼痛比较剧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目前临床多采用0.2%罗哌卡因+0.005 %吗啡配伍进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但由于使用吗啡,多有一定程度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本文观察不同浓度单纯罗哌卡因应用于患者的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同罗哌卡因和吗啡配伍组相比较,以此来探讨单纯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的最佳浓度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镇痛效果 自控镇痛 运动神经阻滞 下肢骨折 患者
原文传递
胃复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国栋 杨伯炜 +3 位作者 田亚丽 潘娟 孟琛 张俊秾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5年第5期71-74,共4页
目的评价胃复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以下简称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西安高陵泾河工业园长庆油田职工医院妇产科138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受术者资料,按照不同麻醉用药分为两组,70例受术者采用胃复安+复合丙泊... 目的评价胃复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以下简称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西安高陵泾河工业园长庆油田职工医院妇产科138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受术者资料,按照不同麻醉用药分为两组,70例受术者采用胃复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纳入A组,68例受术者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纳入B组。分别对两组受术者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受术者在意识恢复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意识消失时的HR和定向力恢复期间的SBP均较B组低(均P<0.05);A组镇痛效果优良率92.9%(65/70)优于B组82.3%(55/68),A组人流综合征1.4%(1/70)、术后呕吐(0)、术中躁动发生率7.1%(5/7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1.8%(8/68)、5.9%(4/68)、19.1%(13/68)](P<0.05);丙泊酚总剂量、患者意识、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宫缩痛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安联合丙泊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可以增强镇静、镇痛效果,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复安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