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LC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对照组):以高年资麻醉医生根据经...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LC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对照组):以高年资麻醉医生根据经验(临床生命体征变化)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丙泊酚的用量。B组44例(试验组):依据BIS监测动态数据判断术中麻醉深度并随时调整丙泊酚输注的血浆浓度。A组维持收缩压(SBP)110-150 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DBP)70-100 mm Hg(含气腹因素);B组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后、插管后、手术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后各时间点的SBP/DBP、心率(HR)、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时间,并在术后评定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B组在BIS监测下,各时段SBP、DBP、HR相对平稳,组内无显著变化,而A组各时段SBP、DBP、HR波动较大,组内差异明显。B组SBP、DBP、HR在多时点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LC,术中应用BIS监测,可避免麻醉深度过深,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使丙泊酚的用药量显著减少,加快术后麻醉恢复,防止术中知晓。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晚期癌痛患者应用综合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7例,先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48 h,而后采用多种不同受体药物及不同给药途径的综合治疗,分别对2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镇痛效果、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综合治疗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24 h 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晚期癌痛患者可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增强镇痛效果,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文摘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LC患者7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A组32例(对照组):以高年资麻醉医生根据经验(临床生命体征变化)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丙泊酚的用量。B组44例(试验组):依据BIS监测动态数据判断术中麻醉深度并随时调整丙泊酚输注的血浆浓度。A组维持收缩压(SBP)110-150 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DBP)70-100 mm Hg(含气腹因素);B组维持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两组诱导前后、插管后、手术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后各时间点的SBP/DBP、心率(HR)、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时间,并在术后评定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B组在BIS监测下,各时段SBP、DBP、HR相对平稳,组内无显著变化,而A组各时段SBP、DBP、HR波动较大,组内差异明显。B组SBP、DBP、HR在多时点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LC,术中应用BIS监测,可避免麻醉深度过深,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使丙泊酚的用药量显著减少,加快术后麻醉恢复,防止术中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