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俺”的来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俊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宋元时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古音[ηa])经历了复杂的音变过程:“我”字韵头η-脱略,同时由于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我”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又发生了鼻音音变,即“我”音发生了由[ηa]→[a]→[an]的连续变化,因而借用... 宋元时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古音[ηa])经历了复杂的音变过程:“我”字韵头η-脱略,同时由于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我”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又发生了鼻音音变,即“我”音发生了由[ηa]→[a]→[an]的连续变化,因而借用“俺”作为音变后的第一人称代词。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俺”仍在一些方言中使用,如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音变 语言接触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与排除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俊阁 《兰州学刊》 2007年第8期207-208,87,共3页
明清山东方言中表示第一人称复数的代词有"咱(偺/喒)"、"咱们"、"俺"、"俺们"、"我"和"我们"。"咱(偺/喒)"、"咱们"主要用于包括式;"俺"、... 明清山东方言中表示第一人称复数的代词有"咱(偺/喒)"、"咱们"、"俺"、"俺们"、"我"和"我们"。"咱(偺/喒)"、"咱们"主要用于包括式;"俺"、"俺们"主要用于排除式;"我"和"我们"排除式的用例多于包括式的用例。"咱(偺/喒)"、"咱们"与"俺"、"俺们"之间这种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对立在北宋末期就已经形成,它是汉语自身包括和排除观念表达的需要,是汉语自身词汇和语法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金、元时期阿尔泰语对汉语包括式和排除式这一对立的语法范畴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催化和巩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包括式 排除式 语言接触
下载PDF
近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您(恁)”的来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俊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宋金元时期是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融合的时期,其间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你"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发生了鼻音音变,即"你"由[ni]→[nin],因而出现了借音字"恁"和新造字"您&q... 宋金元时期是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融合的时期,其间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你"在领属格的位置上,受阿尔泰语领属格辅音词尾-n的影响发生了鼻音音变,即"你"由[ni]→[nin],因而出现了借音字"恁"和新造字"您"。"您(恁)"与"你"功能的侧重点虽不相同,但二者还是有叠床架屋之嫌。元代以后,随着汉语受阿尔泰语影响的减弱,"您(恁)"作为第二人称代词其使用的区域范围逐渐缩小。现代汉语中,"您(恁)"没有能够进入到通语中去,只沉积在个别方言区,如山东鄄城、郓城、阳谷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音变 语言接触
下载PDF
“这”、“那”与时间词“早晚”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俊阁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明清时期是“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组合发展较为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因而,以这一时期山东方言材料为基础,对“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的组合形式进行共... 明清时期是“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组合发展较为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因而,以这一时期山东方言材料为基础,对“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的组合形式进行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指出其在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从使用频率、语境、语用及相关语言现象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 咱(昝 、偺、 喒)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指示代词“这”、“那”单独表处所略说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俊阁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3-94,共2页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中出现了指示代词“这”、“那”单独表处所的用例,这种语法现象不是沿着“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的顺序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是与“这”、“那”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古代汉语中就有指...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中出现了指示代词“这”、“那”单独表处所的用例,这种语法现象不是沿着“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的顺序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是与“这”、“那”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古代汉语中就有指示代词单独表处所的传统。现代汉语中“这”、“那”单独表处所是其自身功能和“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那”两种现象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处所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人称代词的换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8-81,共4页
在实际应用中,汉语人称代词的功能并不像一般语法书上定义的那样规整,而是呈现出大量的换用情况。笔者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为材料,对其中人称代词换用情况进行分类描述,指出在... 在实际应用中,汉语人称代词的功能并不像一般语法书上定义的那样规整,而是呈现出大量的换用情况。笔者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为材料,对其中人称代词换用情况进行分类描述,指出在特定的语境中人称代词的临时换用是表现说话人或叙述者的立场、态度、情感等主观意向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话语语境赋予了该代词特有的语义内涵,收到了特殊的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语义 语用 换用
下载PDF
浅析“拿”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俊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4-71,共8页
"拿"字的异体字"拏"虽在《说文解字》中就已有注解,但"拿"字出现较晚。近代汉语时期,"拿"字的使用渐趋普遍。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文献语料"拿"字句的调查,归纳出其用法主要有动词、... "拿"字的异体字"拏"虽在《说文解字》中就已有注解,但"拿"字出现较晚。近代汉语时期,"拿"字的使用渐趋普遍。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文献语料"拿"字句的调查,归纳出其用法主要有动词、介词、构词语素三种,并对"拿"由动词到介词和由动词到构词语素的演变机制及过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拿” 语法化 用法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三身代词的组合式称谓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俊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13,33,共4页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谓形式组合使用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偿性手段,这种手段可准确地表明人的社会地位、充分展现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三身代词 组合式称谓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与复数词尾“们”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俊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辽、金、元时期是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最为广泛的时期,汉语受阿尔泰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复数词尾"们"用于指示代词"这(的)/那(的)"之后、指物名词之后、与确定数目并用等即是受阿尔泰语的影响而出现的新情况,... 辽、金、元时期是汉语与阿尔泰语接触最为广泛的时期,汉语受阿尔泰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复数词尾"们"用于指示代词"这(的)/那(的)"之后、指物名词之后、与确定数目并用等即是受阿尔泰语的影响而出现的新情况,而这些新用法在汉语中的发展又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阿尔泰语 汉语 复数词尾“们”
下载PDF
近代汉语疑问词“那”“、那里”的语义特征与源流考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俊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9-76,共8页
近代汉语时期,疑问代词"那"、"那里"及其复合形式都较为常见。根据明清山东方言材料来看,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是其主要的语义功能,其中虚指和任指用法都是由询问用法发展而来。疑问词"那里"的反诘用... 近代汉语时期,疑问代词"那"、"那里"及其复合形式都较为常见。根据明清山东方言材料来看,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是其主要的语义功能,其中虚指和任指用法都是由询问用法发展而来。疑问词"那里"的反诘用法也源于询问用法,而"那"反诘用法的来源则略显复杂:一部分是汉魏六朝时反诘用法的延续,一部分则是从询问处所的用法发展演变而来。随着"那里"的"里"音的弱化、磨损,出现了"那儿","那儿"的"儿"语音又进一步磨损和脱略而出现了"那"。据此推断,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那"是原有疑问代词"那"和"那里"———"那儿"———"那"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里 语义 语法化
下载PDF
《马氏文通·受动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俊阁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受动字是《马氏文通》中动字的一个次类。实际上受动字只是外动字的用法问题,具体地说是被动句问题,所以不应把受动字单独列为一类。《马氏文通》"受动字"节所概括的被动句"六式",与后来语法学家对被动句的认识相比... 受动字是《马氏文通》中动字的一个次类。实际上受动字只是外动字的用法问题,具体地说是被动句问题,所以不应把受动字单独列为一类。《马氏文通》"受动字"节所概括的被动句"六式",与后来语法学家对被动句的认识相比,更加符合古汉语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受动字 被动句
下载PDF
试析明清山东方言代词重叠和同义代词并列连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俊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3-126,共4页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反映出这一时期汉语发展过程中代词重叠或并列连用现象,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其用例主要是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用例较少,人...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反映出这一时期汉语发展过程中代词重叠或并列连用现象,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其用例主要是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用例较少,人称代词没有重叠或连用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重叠 连用 语义 语用 语法化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指示词“这”“那”与“这么”“那么”及其连词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俊阁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7-62,共6页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这"与"那""那么"发展出连词用法,而"这么"还没有形成这种用法;而且"这""那""那么"在语法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多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文章从句法位置、语言环境、语义变化、语法化过程等方面对指示词的连词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么 那么 连词化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疑问代词“嗄(煞)”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俊阁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清代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聊斋俚曲集》中出现了合音式疑问代词“嗄”,偶又写作“煞”,用来询问人、事物及事因等,其功能主要有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反诘用法的疑问代词“嗄(煞)”具有多种句法和语义功能... 清代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白话文献《聊斋俚曲集》中出现了合音式疑问代词“嗄”,偶又写作“煞”,用来询问人、事物及事因等,其功能主要有询问、虚指、任指和反诘。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反诘用法的疑问代词“嗄(煞)”具有多种句法和语义功能:表示纯粹的否定;否定兼虚指;否定兼任指。而且语境不同,反诘用法的疑问代词“嗄(煞)”表现出的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疑问代词 嗄(煞)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复数词尾“们(每)”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俊阁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8-111,115,共5页
明清山东方言中复数词尾“们(每)”的用法比较多样化,就用于指人名词(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后的“们”而言,其意义有四种:真性复数;连类复数;总括两个有关系的名词,跟一个连词异曲同工;不表复数义,只构成一个音缀。连类复数义显示了“们... 明清山东方言中复数词尾“们(每)”的用法比较多样化,就用于指人名词(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后的“们”而言,其意义有四种:真性复数;连类复数;总括两个有关系的名词,跟一个连词异曲同工;不表复数义,只构成一个音缀。连类复数义显示了“们”尾与“辈”之间的语源关系;“们”尾与表示数量的词语并用与现代汉语也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复数词尾 们(每)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指示代词回指的特殊句法位置及其功能
16
作者 张俊阁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5-98,111,共5页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来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来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宾-动关系。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约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指示代词 回指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中“(S)+VP+也+怎的”选择复句的语义特征及来源考证
17
作者 张俊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5-67,共3页
明中叶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不少由疑问代词"怎的"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S)+VP+也+怎的"。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下,此句法结构中"怎的"表现出多样性的语义特征:(1)询问;(2)虚指;(3)与... 明中叶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不少由疑问代词"怎的"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S)+VP+也+怎的"。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下,此句法结构中"怎的"表现出多样性的语义特征:(1)询问;(2)虚指;(3)与"(S)+VP"相反的意义。作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近现代汉语赣方言中"怎"系疑问词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可能是由汉语自身发展而来;而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这类句式则是蒙古语和汉语相互融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怎的 选择复句 语义 语言接触
下载PDF
《马氏文通·内动字与转词》研究
18
作者 张俊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4-77,共4页
《马氏文通》认为内动字不能带止词,但可以带转词,并根据内动字与转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把内动字所带转词分为四类:记处,记效,记行之缘起,记行之所同发。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内动字 转词
下载PDF
《聊斋俚曲集》指示代词“乜”
19
作者 张俊阁 《蒲松龄研究》 2007年第2期89-93,共5页
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俚曲集》中有一指示代词“乜”。这一指示代词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兼表近指和远指的独特性,而且在使用范围上也只限于俚曲所反映的鲁中淄川一带的方言区域,是一典型的方言指示代词。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乜个 乜样 乜么样
下载PDF
高校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张俊阁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汉语语法教学是高校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也一直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仍主要依据现有教材或语法著作教授语法。汉语是复杂多变的,已有语法观点并不一定完全科学、合理。基于此... 汉语语法教学是高校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也一直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仍主要依据现有教材或语法著作教授语法。汉语是复杂多变的,已有语法观点并不一定完全科学、合理。基于此,我们从几个常见的语法现象入手,说明高校教师要做好教授语法的工作,就既要熟悉已有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观点,又要注意观察汉语实际,把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 教学 理论 语言事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