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1
- 1
-
-
作者
冯俊生
张俏晨
-
机构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61-1867,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E2012640)
-
文摘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是指不经挖掘,直接在污染场地就地修复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投资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主要有淋洗,气相抽提(SVE),多相抽提(MPVE),气相喷射(IAS),生物降解,原位化学氧化(ISCO),原位化学还原,污染物固定,植物修复等。淋洗法主要用于治理高渗透性土壤中的重金属和难挥发降解的有机物。土壤气相抽提和喷射技术适用于处理土壤中的易挥发污染物,并有常与加热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联用,可以起到促进污染物挥发,增氧促分解的作用。多相抽提法主要用于治理存在大量非水相流体的污染场地,可将土壤中有机相污染物直接抽出。生物降解有生物好氧降解、生物厌氧降解、生物还原降解多种,降解方式由污染物种类和地质条件决定。化学方法可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低毒无毒物质,周期一般较短。固定污染物可以直接加入药剂反应生成沉淀,也可制造合适条件使微生物生成可沉淀重金属的离子。植物修复主要用于富集重金属,成本低廉,但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体的有效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土壤原位修复需要因地制宜,灵活结合工期、污染情况、地质条件、地面设施等,得出最经济实用的修复方法,并在辅助提高技术上展开更多研究,使原位修复技术更经济有效。
-
关键词
场地污染
土壤治理
原位修复
工程应用
工业场地
-
Keywords
contaminated sites
soil remediation
situ remedi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dustrial site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吞噬细胞吞噬实验的改进
- 2
-
-
作者
张俏晨
-
机构
江苏省江阴临港科创实验学校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5期43-44,共2页
-
基金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活动策略研究”,No.2017JK12-L035。
-
文摘
采用蚯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蚯蚓体腔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墨汁中的炭粒,以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该实验简单易行,安全经济,实验结果呈现快,且更符合动物伦理,是一种适合用于中学教学中观察吞噬细胞吞噬异物现象的实验方法。
-
关键词
蚯蚓体腔
吞噬细胞
体内吞噬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