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力耦合磨削表层残余应力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修铭 刘莉娟 +1 位作者 修世超 白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58-1762,共5页
为研究磨削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需要先进行磨削区温度场的分析.通过建立磨削区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传热模型,应用ANSYS分析不同磨削参数对磨削区温度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最大.结合磨削过程中产生的... 为研究磨削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需要先进行磨削区温度场的分析.通过建立磨削区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传热模型,应用ANSYS分析不同磨削参数对磨削区温度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最高温度的影响最大.结合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磨削力,用APDL程序对磨削区的热-力耦合场进行ANSYS分析,获得工件在恢复室温时磨削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状态,揭示热-力耦合情况下对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形成的影响机制.通过残余应力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温度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热力耦合 预测
下载PDF
小切深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硬化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修铭 于永涛 +1 位作者 白斌 修世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9-954,共6页
以位错运动造成塑性变形的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力机械作用硬化机理和材料热相变硬化机理。通过不同磨削参数的小切深磨削硬化试验,分析磨削硬化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对工件表面强化层形成的影响及其金相组织转变的... 以位错运动造成塑性变形的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力机械作用硬化机理和材料热相变硬化机理。通过不同磨削参数的小切深磨削硬化试验,分析磨削硬化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对工件表面强化层形成的影响及其金相组织转变的情况,深入研究磨削强化层组织的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加工试件表面的硬化主要以位错运动而产生的强化层为主,提高磨削深度和降低工件进给速度会增大工件表面显微残余应力,增强试件表层硬化层的形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机理 硬化 温度场 位错硬化 预测
下载PDF
磨削液参数对磨削强化表面微结构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王雨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1-1495,共5页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液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场的影响,建立非调质45钢的磨削强化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液参数对工件表面温度场及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选择不同磨削液参数对45钢工件进行平面磨削强化试验,研究加工后工件...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液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场的影响,建立非调质45钢的磨削强化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液参数对工件表面温度场及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选择不同磨削液参数对45钢工件进行平面磨削强化试验,研究加工后工件表面硬度值及其表面完整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与磨削深度有密切的联系,在磨削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磨削液能有效降低表面微结构损伤,但削弱了在工件表面上由磨削热产生的强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强化 磨削液 表面残余应力 硬度 微结构损伤
下载PDF
磨削液供给参数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修铭 姜昂 +1 位作者 史小亮 修世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6-461,共6页
针对不同磨削液供给参数,通过CFD软件构建磨削过程中磨削区处气-液两相的磨削液喷射模型,并对喷嘴的喷射参数进行仿真与计算。通过比较不同喷射速度、喷射方位和喷射角度对磨削液流场的质量流量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喷射过程中磨削液在整... 针对不同磨削液供给参数,通过CFD软件构建磨削过程中磨削区处气-液两相的磨削液喷射模型,并对喷嘴的喷射参数进行仿真与计算。通过比较不同喷射速度、喷射方位和喷射角度对磨削液流场的质量流量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喷射过程中磨削液在整个磨削区的体积分数的影响,来确定合理的喷嘴喷射方位。最后通过磨削液喷射角度对工件表面完整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为确定相对合适的喷嘴方位提供试验依据,验证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液供给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液 气流 供给参数 喷嘴 表面完整性
下载PDF
小切深磨削表面微结构损伤机理及影响
5
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1 位作者 史小亮 刘明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0-1014,共5页
针对小切深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理论分析了磨削残余应力与磨削微裂纹之间的关系;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法,获得不同磨削条件下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其分布云图,并分析不同磨削深度和冷却条件对其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最... 针对小切深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理论分析了磨削残余应力与磨削微裂纹之间的关系;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法,获得不同磨削条件下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其分布云图,并分析不同磨削深度和冷却条件对其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基于不同的磨削条件,对45钢试件进行磨削试验,通过测量不同试件的表面残余应力,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通过观测不同磨削参数下的试件表面SEM图,研究不同磨削表面的微结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磨削参数和条件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磨削表面微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表面微结构损伤 残余应力 微裂纹 烧伤
下载PDF
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表层硬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修世超 白斌 +1 位作者 张修铭 刘明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融合了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方法.以工件淬硬层组织形貌、分布特征、厚度、硬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磨削淬硬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预... 融合了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方法.以工件淬硬层组织形貌、分布特征、厚度、硬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磨削淬硬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表面在宏观上具有与磨削淬硬加工表面相同的金相组织形貌与分布,组织为亚温淬火组织.与磨削淬硬工艺相比,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对磨削热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预应力淬硬磨削试件的淬硬层硬度、厚度略小于磨削淬硬试件,但表面硬度可以达到常规完全淬火硬度;该研究工作可为开发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及工件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磨削 复合加工 淬硬层 金相组织
下载PDF
预应力干磨削加工40Cr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 被引量:6
7
作者 关宏博 陈磊 +2 位作者 张修铭 张天乐 修世超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表面残余应力、表面烧伤、磨削裂纹等表面微结构损伤是评价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造成零件失效。为研究预应力干磨削加工零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特征及规律,以40Cr材料为载体,开展预应力磨削加工试验研究,... 表面残余应力、表面烧伤、磨削裂纹等表面微结构损伤是评价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造成零件失效。为研究预应力干磨削加工零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特征及规律,以40Cr材料为载体,开展预应力磨削加工试验研究,检测残余应力、硬度,并采用SEM、EDS等方法分析表面层形貌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试件加工表面存在淬硬现象,预应力对工件表层残余应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层残余拉应力随磨削深度增大而增大,随预应力增大而减小。磨削深度对熔融涂覆及表面微裂纹损伤影响程度较大,磨削烧伤表面形成氧化膜会影响零件使用性能。预拉应力通过改变残余应力状态而对表面磨削微裂纹损伤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干磨削 40Cr 残余应力 微损伤 表面裂纹
下载PDF
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加工表面的温度场及表面完整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贺 韦建很 +1 位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4-1478,共5页
基于矩形热源模型对小切深磨削加工表面温度场进行了建模及数值仿真.采用45钢作为工件材料,研究了磨削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下工件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表层金相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区的最高温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 基于矩形热源模型对小切深磨削加工表面温度场进行了建模及数值仿真.采用45钢作为工件材料,研究了磨削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下工件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表层金相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区的最高温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者工件速度的降低而增大,磨削深度对表层最高温度的影响大于工件速度的影响;工件速度对表层温度梯度的影响大于磨削深度的影响,磨削区温度并未完全达到相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深 磨削 温度场 表面完整性 硬度
下载PDF
预应力淬硬磨削工件表面层质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白斌 修世超 张修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79-1584,1590,共7页
从抗疲劳制造与绿色制造的观念出发,融合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了将残余应力控制、表面淬火及磨削三者集成于一体的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理论与方法。对45钢试件进行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试验,以工件淬硬层表面残余应力、硬... 从抗疲劳制造与绿色制造的观念出发,融合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了将残余应力控制、表面淬火及磨削三者集成于一体的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理论与方法。对45钢试件进行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试验,以工件淬硬层表面残余应力、硬度及粗糙度为研究对象,与相同条件下的磨削淬硬工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可增大工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减小拉应力,其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状态优于磨削淬硬工艺;预应力淬硬磨削工件表面硬度可以达到基体硬度的3倍左右,而工件表面粗糙度小于磨削淬硬工艺工件表面粗糙度。因此,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比磨削淬硬工艺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耐腐蚀性及表面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淬硬磨削 表面层质量 复合加工
下载PDF
基于冲击原理的磨削接触区及磨削力建模 被引量:1
10
作者 修世超 刘明贺 +1 位作者 张修铭 白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磨削力是滑擦、耕犁及切削三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对切削阶段进行研究通常造成切削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因此本文考虑磨削接触区冲击效应对整个平面磨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将接触区划分为冲击区和切削区两部分.通过分析磨粒在冲... 磨削力是滑擦、耕犁及切削三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对切削阶段进行研究通常造成切削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因此本文考虑磨削接触区冲击效应对整个平面磨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将接触区划分为冲击区和切削区两部分.通过分析磨粒在冲击区内对工件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变化情况,建立了单颗磨粒的冲击载荷模型及参与冲击的磨粒数目模型,并结合磨削力在切削区的变化情况,构建磨削力理论计算模型及总磨削力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接触区 磨削力建模 冲击载荷
下载PDF
基于预应力加载的淬硬表面强化层厚度预测
11
作者 马良 董乐 +1 位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为评估预应力磨削加工中,预应力参量对工件表面磨削强化层厚度的影响,对未调质45钢试件施加0~100 MPa不同预应力并进行表面磨削淬硬.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用热-力顺序加载的办法模拟磨削加工淬硬过程,分析热相变和加工硬化对加工硬化层... 为评估预应力磨削加工中,预应力参量对工件表面磨削强化层厚度的影响,对未调质45钢试件施加0~100 MPa不同预应力并进行表面磨削淬硬.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用热-力顺序加载的办法模拟磨削加工淬硬过程,分析热相变和加工硬化对加工硬化层厚度的影响,探讨距切入点不同位置的加工硬化层厚度分布.硬化层厚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误差小于6%.同时,加载预应力导致磨削表面强化层厚度出现小幅减薄(<10%)的结果,证实加载预应力加剧材料组织重分布,抑制了淬火碳化物的弥散,但可能并非是利于硬化层厚度增加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磨削淬硬 热相变 针状马氏体 加工硬化 磨削深度 进给速度
下载PDF
预应力淬硬磨削下强化层金相组织的转变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小亮 刘明贺 +1 位作者 张修铭 修世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为了研究预应力淬硬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强化层特征及金相组织形成变化机理,以45#钢为对象,进行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实验.获得了残余应力较小的表面强化层,测量得到了其表面硬度.通过观察表面强化层的金相组织特征,结合磨削温度场仿真,研究... 为了研究预应力淬硬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强化层特征及金相组织形成变化机理,以45#钢为对象,进行了预应力淬硬磨削实验.获得了残余应力较小的表面强化层,测量得到了其表面硬度.通过观察表面强化层的金相组织特征,结合磨削温度场仿真,研究了磨削强化条件下预应力对马氏体等金相组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磨削淬硬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45#钢的屈服强度大大降低,施加较小预应力会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由于塑性应变导致的母相强化和应变诱导相变两者的综合作用,该状态下预应力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是先抑制再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硬磨削 温度场 仿真 预应力 相变机理
下载PDF
牡丹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甜甜 郭大龙 +4 位作者 侯小改 刘改秀 王丽娜 张修铭 李双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牡丹基因组为模板,利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编码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基因)的序列,测序后所得序列长度为240 bp,包含2个开放读码框,共编码63个氨基酸。经NCBI中BLAST比对结果显示,洛阳红牡丹RT基因与枸杞、甜菜... 以牡丹基因组为模板,利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编码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基因)的序列,测序后所得序列长度为240 bp,包含2个开放读码框,共编码63个氨基酸。经NCBI中BLAST比对结果显示,洛阳红牡丹RT基因与枸杞、甜菜等RT基因的同源性均在70%以上。经MEGA和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该片段在进化上与梅、杨、茶和苹果等落叶木本植物的同源性序列存在更高的同源性和更近的亲缘关系,与枸杞、鹰嘴豆、番茄、草莓等草本植物的同源性序列亲缘性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反转录转座子 RT基因 克隆
下载PDF
40Cr零件预应力淬硬磨削表面粗糙度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盛超 王彦东 +2 位作者 王雨时 张修铭 修世超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表面粗糙度值是重要的表面完整性指标之一,其数值及分布特征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影响显著。为研究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值特征及影响机理,以40Cr材料为载体,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分别测量加工后试件表面切入... 表面粗糙度值是重要的表面完整性指标之一,其数值及分布特征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影响显著。为研究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值特征及影响机理,以40Cr材料为载体,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分别测量加工后试件表面切入段、中间段、切出段的表面粗糙度值,分析表面粗糙度值及分布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试件表面粗糙度值沿表面分布不均匀,从切入段到切出段表面粗糙度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预应力一定时,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试件表面粗糙度值逐渐增加;磨削深度不变,预应力增大时试件表面粗糙度值降低,表面完整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淬硬磨削 磨削深度 表面粗糙度值 40Cr
下载PDF
导流板对海底管线下沉自埋及涡振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文全 姜昊君 +2 位作者 杨帆 张修铭 邓子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为研究导流板对海底管线的下沉、自埋及涡振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流固双向耦合数值模拟方式分别对无导流板、30°、60°、90°夹角安装导流板的海底管线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现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模拟分... 为研究导流板对海底管线的下沉、自埋及涡振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流固双向耦合数值模拟方式分别对无导流板、30°、60°、90°夹角安装导流板的海底管线进行模拟计算,并通过现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模拟分析得到不同方式安装导流板的海底管线附近压力分布云图、流场分布云图、管线所受升力、拽力曲线、应力变化曲线及下沉变形量曲线。结果表明:海底管线上安装导流板,使得管线上下表面的海流区域形成压力差,压力差随导流板的夹角增大而增大;但传统90°夹角安装导流板的海底管线后侧压力产生波动,使管线产生涡激振动,存在疲劳破坏隐患;60°安装导流板海底管线,下沉变形量出现趋恒现象;管线下方流速最大,冲刷海床形成凹陷,为管线下沉创造条件,同时管线后方回流带起的泥沙对管线形成自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板 海底管线 耦合 自埋 振动
下载PDF
汽轮机叶片阻尼涂层减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修铭 陈盛军 +3 位作者 邓子龙 姜文全 杨帆 杜广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7-62,共6页
研究了汽轮机叶片镀金属薄膜后叶片的阻尼减振性能,将汽轮机叶轮合理简化后通过ug软件建模,运用ANSYS软件,对相同厚度的铝、钛、铝钛薄膜叶片试件及不镀膜的叶片试件等4种模型的整体叶盘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振型图和固有振动频率,从整体... 研究了汽轮机叶片镀金属薄膜后叶片的阻尼减振性能,将汽轮机叶轮合理简化后通过ug软件建模,运用ANSYS软件,对相同厚度的铝、钛、铝钛薄膜叶片试件及不镀膜的叶片试件等4种模型的整体叶盘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振型图和固有振动频率,从整体上观察叶轮的易损部位;对单个叶片进行谐响应分析,进一步分析4种叶片在外加同一载荷情况下的形变量,讨论其阻尼减振效果。结合实验结果,利用动态机械热分析仪(DMA),对镀铝、镀钛、先镀铝后镀钛处理的试件及不镀膜试件进行分析,检测涂层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镀膜后的叶片各阶模态的形变量均小于未镀膜叶片,对叶片镀膜具有一定的减震阻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薄膜 阻尼 模态 镀膜
下载PDF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克罗恩病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修铭 蔡东滨 刘凤斌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0期1563-1565,1578,共4页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方面。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较隐匿,病程进展缓慢,且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将...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方面。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较隐匿,病程进展缓慢,且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指导克罗恩病的防治工作,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特色疗法,早期预防,积极治疗,长期调理,突显中医治疗优势,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肠炎 上工治未病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晶体形态对金属涂层阻尼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姜文全 张修铭 +2 位作者 杜广煜 巴德纯 邓子龙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研究了金属涂层阻尼性能的微观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Al、Ti、TiAl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了金属涂层的物相、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分析了涂层的阻尼性... 研究了金属涂层阻尼性能的微观机理。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Al、Ti、TiAl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了金属涂层的物相、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分析了涂层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单靶磁控溅射制备Al涂层为典型的片状晶体结构,而Ti涂层为柱状微晶结构;双靶共溅射制备的TiAl合金涂层为Al晶体为核心包裹微晶Ti的合金微团结构。在金属涂层和基体结构阻尼性能测试实验中,频率为31~35 Hz区间Al、Ti、TiAl合金和不锈钢基体四种试样均出现阻尼品质因子倒数(Q^(-1))峰;然而在频率为57 Hz时, Al、Ti及TiAl合金涂层的试件出现明显Q^(-1)峰,其峰值约为0.016,未镀膜的不锈钢基体试样未出现峰值;在57 Hz频率下的应变幅与Q^(-1)关系曲线中,微团状晶态TiAl合金涂层阻尼性能最强,柱状晶态Ti涂层阻尼性次之、相对而言片状晶态Al涂层最弱。由此可见,晶体结构对金属涂层的阻尼性能的影响存在直接相关性,乱序晶体结构弛豫和晶界纳米缝隙的内摩擦是金属涂层产生阻尼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形态 金属涂层 阻尼特性 显微结构 内耗
下载PDF
中国野生毛葡萄VqTLP15基因的克隆与抗病性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雅 闫筱筱 +2 位作者 张修铭 李智 王西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38,共12页
该研究以抗病品种中国野生毛葡萄‘商-24’和感病品种欧洲葡萄‘红地球’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TLP15基因,分别命名为VqTLP15和VvTLP15(GSVIVT0101876900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化拟南芥,并接种不同病原菌观察... 该研究以抗病品种中国野生毛葡萄‘商-24’和感病品种欧洲葡萄‘红地球’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TLP15基因,分别命名为VqTLP15和VvTLP15(GSVIVT0101876900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化拟南芥,并接种不同病原菌观察分析转基因株系的抗性,采用qRT-PCR检测SA和JA/Eth信号途径以及调控气孔运动的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VqTLP15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VqTLP15基因与葡萄基因组网站欧洲葡萄‘黑比诺’VvTLP15和‘红地球’克隆的VvTLP15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和99.66%。(2)亚细胞定位表明,VqTLP15定位于细胞质。(3)成功获得VqTLP15转基因拟南芥株系(L1、L2、L3)。(4)接种观察发现:白粉菌处理7 d后转基因株系对白粉菌的抗性较野生型(Col-0)提高,且其叶片的白粉菌孢子浓度显著低于Col-0;灰霉菌诱导的叶片坏死性损伤在转基因株系(L1、L2和L3病斑面积>40%的比例分别为71%、62%和67%)中显著大于Col-0(43%);接种PstDC3000后转基因株系叶片的病害表型没有Col-0明显,叶片孔径减小程度大于Col-0,且细菌浓度低于Col-0。(5)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白粉菌处理后转基因株系叶片胼胝质沉积、细胞死亡率和O2^-·水平都显著大于Col-0;灰霉菌处理后转基因株系的细胞死亡率、H2O2和O2^-·水平均高于Col-0;PstDC3000处理后细胞死亡率和O2^-·积累水平都高于Col-0。(6)qRT-PCR检测显示:接种白粉菌后,转基因株系中PR1和ICS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R1表达在接种72 h时达到峰值,而ICS1在接种120 h时达到峰值,LOX3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于接种120 h时降至最低水平,但仍高于Col-0;接种灰霉菌后,转基因株系中PR1、NPR1和PDF1.2基因的表达均上调,并在接种48 h时达到峰值,LOX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但仍高于Col-0;接种PstDC3000后,转基因株系中PR1、PDF1.2和NHL10的表达均高于Col-0,但WRKY53的表达低于Col-0,L1中COI1、FRK1、ATPPC2、FLS2、OST1的表达水平高于Col-0;接种flg22或LPS后,L1中COI1基因的表达低于Col-0,但ATPPC2、FLS2、OST1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Col-0。研究表明,过量表达VqTLP15基因降低了对白粉菌和PstDC3000的敏感性,增加了对灰霉菌的敏感性。VqTLP15基因可能通过介导水杨酸(SA)和茉莉酸/乙烯(JA/Eth)信号转导途径以及气孔免疫反应来参与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为葡萄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qTLP15 白粉病 灰霉病菌 PstDC3000 气孔 中国野生毛葡萄
下载PDF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修铭 《经贸实践》 2016年第21期222-,226,共2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企业工会如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工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所以要想使工会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对当前和未来的形势有...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企业工会如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工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所以要想使工会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对当前和未来的形势有着清晰的认知,发展问题及其他诸多问题。而在此基础上,开拓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效率,以此为企业的整体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工会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