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编码表分为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缬沙坦8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晨起给药组(Ⅰ组)、睡前服药组(Ⅱ组)各40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动态血压、血浆NO、ET-1水平、CIMT的监测。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白昼SBPV、白昼DBPV、夜间SBPV、夜间DBPV较用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Ⅰ组)=8.61、9.84、14.270、12.840、13.820、12.890、12.350、13.020,P<0.01;tⅡ组=8.040、10.350、15.110、11.790、14.860、13.050、14.810、14.230,P<0.01);治疗2周后,2组血浆ET-1较用药前下降,NO较用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Ⅰ组)=13.402,13.573,P<0.01;t_(Ⅱ组)=14.291,14.941,P<0.01);2组患者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夜间SBPV、夜间DBPV的改善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3.843,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BPV,降低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睡前服用可更为有效改善夜间SBPV、DBPV。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编码表分为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含缬沙坦80 mg及氢氯噻嗪12.5 mg)晨起给药组(Ⅰ组)、睡前服药组(Ⅱ组)各40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动态血压、血浆NO、ET-1水平、CIMT的监测。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白昼SBPV、白昼DBPV、夜间SBPV、夜间DBPV较用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Ⅰ组)=8.61、9.84、14.270、12.840、13.820、12.890、12.350、13.020,P<0.01;tⅡ组=8.040、10.350、15.110、11.790、14.860、13.050、14.810、14.230,P<0.01);治疗2周后,2组血浆ET-1较用药前下降,NO较用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Ⅰ组)=13.402,13.573,P<0.01;t_(Ⅱ组)=14.291,14.941,P<0.01);2组患者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夜间SBPV、夜间DBPV的改善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3.843,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BPV,降低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浆NO水平,睡前服用可更为有效改善夜间SBPV、DB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