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俄洛村岩画田野调查
1
作者 张亚莎 张傅城 张晓霞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3-19,共7页
众所周知,藏区岩画主要属于前佛教文化时期,即苯教文化时期,当我们这些年岩画调查与研究的范围逐渐向川、滇、青等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扩展时,也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雍仲"符号,似乎与四川省甘孜州的丹巴有着很特... 众所周知,藏区岩画主要属于前佛教文化时期,即苯教文化时期,当我们这些年岩画调查与研究的范围逐渐向川、滇、青等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扩展时,也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雍仲"符号,似乎与四川省甘孜州的丹巴有着很特殊的关系。在2017年9月27到10月2日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岩画田野调查中,我们共记录整理了55个岩画图像,以雍仲符号为主,占俄洛村岩画图像总量的61.8%,对其文化和历史的双重考察可知丹巴地区是雍仲苯教核心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巴 岩画 考察 雍仲
下载PDF
西南地区蹲式人形岩画的形式与意涵回溯
2
作者 张傅城 黄亚琪 《民族艺林》 2017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文章将"蹲式人形"岩画置于"原始艺术"的形式起源和族群文化象征意涵的两种范畴之中,以蛙、人、蹲式人形岩画符号之间的隐秘联结为逻辑起点,对蹲式人形岩画符号的生物性视觉起源、形式发展规律和象征意涵进行理论探... 文章将"蹲式人形"岩画置于"原始艺术"的形式起源和族群文化象征意涵的两种范畴之中,以蛙、人、蹲式人形岩画符号之间的隐秘联结为逻辑起点,对蹲式人形岩画符号的生物性视觉起源、形式发展规律和象征意涵进行理论探讨。蛙是"蹲式人形"岩画的视觉来源,其间图像经历了从生物拟态到抽象符号化的过程,最终确立了程式化的"蹲式人形"岩画符号。蛙独特的生物属性使其与人的生产、生活象征性地联结在一起,通过对蛙神话这一族群信仰表达方式的结构主义神话分析,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壮族先民思维世界的真实性,即在良好的神人沟通所奠定的秩序下取得丰产和族裔壮大,而"蹲式人形"岩画符号正是这一思维隐喻的外在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蹲式人形岩画 符号起源 结构主义 思维隐喻
下载PDF
英雄史诗与图像攀附——作为族群记忆载体的大王岩岩画
3
作者 张傅城 黄亚琪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2-36,共5页
通过对"侬智高身影投射说"的再思考,发现现象背后潜隐的"地方性知识",由此出发探讨大王岩岩画作为族群记忆载体的可能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与地方文化整体表述之间的密切关联,并对地方共同体"书写自身""... 通过对"侬智高身影投射说"的再思考,发现现象背后潜隐的"地方性知识",由此出发探讨大王岩岩画作为族群记忆载体的可能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与地方文化整体表述之间的密切关联,并对地方共同体"书写自身""表达自我"的文化自觉作出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侬智高 大王岩岩画 族群记忆
下载PDF
试论中国中西部地区连珠纹装饰的起源与文化特征
4
作者 谭嫄嫄 张傅城 《河北画报》 2020年第22期17-19,共3页
本文从中国中西部地区原始陶器和青铜制品上的连珠纹装饰展开,讨论该地区的连珠纹装饰的起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发现连珠纹在中国起源于马家窑文化时期。由太阳的崇拜,引发了尚圆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 中西部 连珠纹 源流
下载PDF
地方的图像--文山州蹲式人形岩画的区域间可比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傅城 黄亚琪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本文基于格尔茨对"地方性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认知立场,提出蹲式人形岩画图像的可比性问题,通过将云南、广西两地蹲式人形岩画横向对比限定在一定的时空文化接触范围之内,寻找两地蹲式人形岩画的相同与差异,追问图像异同... 本文基于格尔茨对"地方性知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认知立场,提出蹲式人形岩画图像的可比性问题,通过将云南、广西两地蹲式人形岩画横向对比限定在一定的时空文化接触范围之内,寻找两地蹲式人形岩画的相同与差异,追问图像异同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地方文化意涵及可能的源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蹲式人形 文化接触 图像对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