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食心虫滞育期间体内代谢酶对温度诱导的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东坡 韩岚岚 +5 位作者 张旭霞 赵奎军 张文霖 高云雷 邓世群 张傲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5-423,共9页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在未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过程的代谢变化,准确测报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掌握防治时机,进而达到减少使用农药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经4,13,18,23,25℃及室外自然温度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在未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过程的代谢变化,准确测报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掌握防治时机,进而达到减少使用农药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经4,13,18,23,25℃及室外自然温度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滞育前及进入滞育后,不同阶段其体内抗冻、滞育主要代谢酶-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进入滞育的大豆食心虫体内上述4种代谢酶的活力与未滞育时这4种代谢酶的活力均差异显著,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分别下降0.99,2.85和7.86U·mg^(-1),过氧化物酶活力升高1.58 U·mg^(-1);与室外自然条件相比,4℃诱导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初期,其体内海藻糖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而山梨醇脱氢酶活力在各诱导温度下保持平稳;不同滞育诱导温度处理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后,在滞育初期(11月)、滞育中期(2月)、滞育解除(6月)代谢酶活力变化明显,其中23℃诱导的处理组在这3个滞育阶段的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均达到峰值,2月是大豆食心虫由滞育向滞育解除转折的关键期。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测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育 大豆食心虫 诱导温度 代谢酶 酶活
下载PDF
大豆蚜对不同浓度吡虫啉药剂胁迫的适应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傲楠 韩岚岚 +4 位作者 赵奎军 张雯林 肖建飞 陈娟 高丽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6-68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大豆蚜对半致死浓度LC50、亚致死浓度LC30吡虫啉的适应性,掌握吡虫啉对大豆蚜种群在田间发生趋势、进化及分布的影响,从而指导田间精准施药,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浸渍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大豆蚜对半致死浓度LC50、亚致死浓度LC30吡虫啉的适应性,掌握吡虫啉对大豆蚜种群在田间发生趋势、进化及分布的影响,从而指导田间精准施药,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浸渍法,用大豆蚜初孵若虫亚致死浓度LC30及半致死浓度LC50的吡虫啉胁迫大豆蚜初孵若虫,监测大豆蚜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力变化趋势,组建种群生命表。另用4龄若虫亚致死浓度LC30及半致死浓度LC50的吡虫啉胁迫大豆蚜,分析连续5代大豆蚜对吡虫啉的抗性。【结果】受LC50、LC30吡虫啉药剂胁迫的大豆蚜种群的存活率均经历了急剧下降期、平缓下降期和次急速下降期3个时期,根据Deevey种群存活曲线两个处理均为凹曲线;日产蚜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LC30(处理组Ⅰ)、对照组、LC50(处理组Ⅱ);受LC30、LC50和对照组吡虫啉药剂胁迫的大豆蚜世代平均历期的比值是0.929∶1.068∶1;净增值率(R0)的比值是0.297∶0.141∶1;周限增长率(λ)的比值是0.892∶0.798∶1;倍增时间(Td)的比值是1.4∶2.35∶1;吡虫啉药剂胁迫大豆蚜种群产生的抗性在第2-3代差异显著,分别为1.78倍和2.23倍;LC30(处理组Ⅰ)吡虫啉药剂胁迫大豆蚜种群产生的抗性在第4-5代差异显著,分别为1.61倍和1.90倍。【结论】大豆蚜对不同浓度吡虫啉胁迫的适应性存在差异。应针对施药浓度、方法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降低大豆蚜产生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吡虫啉 生命表 抗性 精准施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