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缘佘氏蠊在中国阿拉山口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尹小平 刘戈 +2 位作者 白岑 张兆冠 岳巧云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2018年9和10月,在对我国新疆口岸地区医学媒介生物进行查询和调查中,在阿拉山口口岸首次采获侧缘佘氏蠊Shelfordella lateralis 13只(3♂♂,2♀♀,8若虫)。随后至2019年7月分别在新疆阜康、乌鲁木齐、阿勒泰等地调查,但均未监测到该虫... 2018年9和10月,在对我国新疆口岸地区医学媒介生物进行查询和调查中,在阿拉山口口岸首次采获侧缘佘氏蠊Shelfordella lateralis 13只(3♂♂,2♀♀,8若虫)。随后至2019年7月分别在新疆阜康、乌鲁木齐、阿勒泰等地调查,但均未监测到该虫种。侧缘佘氏蠊在中国新疆阿拉山口首次发现,具有新种入侵的流行病学意义,是我国境内的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缘佘氏蠊 外来物种 新疆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蚤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小平 刘戈 +6 位作者 王安东 颜彬 白岑 田延河 张兆冠 赵姗姗 王远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以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地区常见蚤种为研究对象,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2017年5月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地区采集鼠体表寄生蚤,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使用PCR方法... 目的以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地区常见蚤种为研究对象,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2017年5月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地区采集鼠体表寄生蚤,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使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COⅠ并测序。将测序结果利用BLAST分析,使用MAGE 6.0软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长吻角头蚤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100%相符,并首次在国际上报道臀突客蚤和秃病蚤指名亚种的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4种蚤类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相吻合,中哈边境地区的4种蚤类与国外的蚤类有着高度相似性。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蚤类进行有效的种类鉴定,为口岸快速准确地识别宿主和外来医学媒介生物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 种类鉴定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原文传递
中哈边境病媒生物及携带病原体入侵的监控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小平 刘戈 +9 位作者 郑常东 白岑 张兆冠 李焱 刘勇 伍江 程天立 杨树兵 巴特尔 王远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掌握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中哈边境)病媒生物种类及携带病原体入侵状况,为识别和防范外来物种及疫情跨境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8年,在中哈边境创建5道病媒生物监控防线,在口岸通道中截获、采集宿主动物及体表游离的病媒生... 目的掌握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中哈边境)病媒生物种类及携带病原体入侵状况,为识别和防范外来物种及疫情跨境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8年,在中哈边境创建5道病媒生物监控防线,在口岸通道中截获、采集宿主动物及体表游离的病媒生物,经形态学、血清学、PCR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及病原体检测筛查,对阳性产物克隆后测序、DNAMan与BLAST分析。结果在口岸出入境通道第1道监控防线中截获入侵病媒生物及动物尸体66批27种,其中鼠类11批2科3属5种11只,蚤类4批2科3属3种265匹,蜱类3批2科3属3种241只,蜚蠊类2批2种14只,野生动物类普通蝙蝠1批1只、沙狐1批1只,禽类(鸡、鸭、鸽子)及小型动物类等37批39只;大型动物类羊、骆驼及其牛骨、动物皮、脏器、尸体类7批7种。在第1、2、3道防线中,监测到病媒生物跨境入侵后形成入侵新种、形成种群、构成威胁、造成经济损失。在第4道中哈边境线采获两国间共有的小型哺乳动物、蚤、蜱27种,已分别从6种鼠类中检出8种病原体,5种蚤中检出4种病原体,2种蜱类中检出3种病原体,共计在4种宿主中检出13种病原体546份阳性样品。结论掌握了中哈两国边境地区共有的媒介种类及携带的病原体,为进一步监控其跨境传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病原体 入侵传播 监控 边境口岸
原文传递
准噶尔中蒙边境区首次发现长尾黄鼠皮蝇蛆及寄生蝇预警监控
4
作者 刘戈 张晖 +7 位作者 尹小平 吉格尔·卡买勒 库君涛 孟永文 张兆冠 白岑 马超军 张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了解准噶尔中国-蒙古国(中蒙)边境区鼠类皮蝇蛆感染特点,为防控人兽共患蝇蛆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0年在准噶尔中蒙口岸边境线区用一日弓形夹法捕鼠,检查并采集体内外寄生虫,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皮蝇蛆幼虫,分析长尾黄鼠皮蝇... 目的了解准噶尔中国-蒙古国(中蒙)边境区鼠类皮蝇蛆感染特点,为防控人兽共患蝇蛆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0年在准噶尔中蒙口岸边境线区用一日弓形夹法捕鼠,检查并采集体内外寄生虫,用形态学方法鉴定皮蝇蛆幼虫,分析长尾黄鼠皮蝇蛆病流行特点及风险预警。结果在中蒙红山嘴、塔克什肯边境线区,339只鼠类中有49只感染皮蝇蛆,其中21只红背?中有2只感染皮蝇1龄幼虫,感染率为9.52%;318只长尾黄鼠中有47只感染皮蝇蛆,感染率为14.78%。在长尾黄鼠体表采集各期蝇幼虫102只,感染强度为2.17。皮蝇蛆在6月出现,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皮蝇蛆主要寄生于宿主腹部和四肢根部,少数在背部皮下。感染长尾黄鼠蝇蛆病原鉴定为双翅目皮蝇科狂皮蝇属平颜狂皮蝇(Oestroderma schubini)的3龄幼虫。结论在准噶尔中蒙边境线区首次发现长尾黄鼠皮蝇蛆病,对监控人兽共患蝇蛆病及致病蝇种传播风险预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尾黄鼠 皮蝇蛆病 平颜狂皮蝇 红山嘴 塔克什肯 中国-蒙古国边境
原文传递
中蒙红山嘴边境灰旱獭肠道寄生虫初探
5
作者 刘戈 张晖 +7 位作者 吉格尔·卡买勒 白岑 张兆冠 孟永文 贾丽 王东胜 尹达 尹小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目的为了解和防控灰旱獭导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中国-蒙古国边境(中蒙边境)两国间的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9年在中蒙红山嘴口岸边境线区用巡查、布套等方法采集灰旱獭,研究其消化道寄生虫的分布、流行特点。取虫体用苏木素染色、... 目的为了解和防控灰旱獭导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中国-蒙古国边境(中蒙边境)两国间的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9年在中蒙红山嘴口岸边境线区用巡查、布套等方法采集灰旱獭,研究其消化道寄生虫的分布、流行特点。取虫体用苏木素染色、脱水、二甲苯透明固定石蜡包埋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在50只灰旱獭肠道中发现立式副裸头绦虫、光滑贝蛔虫2种虫体,总感染率为84.00%,检出虫体321条,感染强度为2~80,并观察到灰旱獭排出绦虫节片及粪便中检出虫卵的现象,其感染范围分布于中蒙红山嘴整个边境区。结论首次在中蒙红山嘴边境区灰旱獭肠道发现立式副裸头绦虫和光滑贝蛔虫2种寄生虫病原体,为防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中蒙边境区国际间的扩散传播及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旱獭 立式副裸头绦虫 光滑贝蛔虫 混合感染 中蒙红山嘴边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