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酸碱度的检测与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先森 李浩然 +1 位作者 李双双 邓爱军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检测并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玻璃体酸碱度(p H)值,探究离体玻璃体暴露于室温22℃的空气环境中pH值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DR患者15例(15只... 目的检测并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玻璃体酸碱度(p H)值,探究离体玻璃体暴露于室温22℃的空气环境中pH值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DR患者15例(15只眼),为DR组;同一时期收治的IMH患者16例(16只眼),为IMH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实施标准三切口23 G玻璃体切割术。术中,采集玻璃体腔中部未被稀释及污染的玻璃体标本0. 2~0. 5 ml,立即转移至灭菌量杯中。使用已较准的pH30A笔式酸度计行pH值检测,并于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及60 min后复测。全部检测数据中,年龄和玻璃体pH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的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离体的玻璃体均呈弱碱性,DR组患者玻璃体pH值为(7. 83±0. 24),IMH组患者玻璃体pH值为(7. 66±0. 11)。DR组患者玻璃体pH值明显高于IMH组患者玻璃体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45,P <0. 05)。DR组与IMH组患者玻璃体离体后暴露于室温22℃及空气中,其p H值短时间内即明显升高,且在一定时间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结论DR患者与IMH患者玻璃体均呈弱碱性。其中,DR患者玻璃体pH值高于IMH患者玻璃体pH值;且全部患者的玻璃体离体后,其pH值在一定时间内随暴露于室温的空气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酸碱度 酸碱度
原文传递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扬 杨军兴 +1 位作者 张先森 邓爱军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第一诊断并经手术治疗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历资料,共64例64眼。全部采用玻璃体联合视网膜手术。观察...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第一诊断并经手术治疗视网膜复位成功的病历资料,共64例64眼。全部采用玻璃体联合视网膜手术。观察RRD患者的发病年龄、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脱离时间、黄斑是否脱离、手术前后视力、术后裂孔封闭及视网膜复位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脱离时间、黄斑是否脱离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36眼(56.3%),视力不变15眼(23.4%),视力下降13眼(20.3%)。不同黄斑状态、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脱离时间及年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上述因素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发现上述术前因素与术后视力关联程度从大到小为:黄斑是否脱离(rs=-0.574,P=0.000)、视网膜脱离范围(rs=-0.498,P=0.000)、视网膜脱离时间(rs=-0.489,P=0.000)、年龄(rs=-0.413,P=0.000)。结论 RRD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与术前黄斑是否脱离、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年龄有关,其中术前黄斑是否脱离、视网膜脱离范围及时间对术后视力的恢复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术后视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观察
3
作者 崔亚梅 曹永亮 +3 位作者 崔玉娇 张先森 李丛琦 刘超群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及视网膜分支静脉堵塞继发黄斑水肿后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的视网膜静脉堵塞(RVO)患者共90例(90眼),分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共58例(58眼)...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及视网膜分支静脉堵塞继发黄斑水肿后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的视网膜静脉堵塞(RVO)患者共90例(90眼),分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共58例(5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共32例(32眼),所有患者采用1+PRN的方案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IOP)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BRVO组与CRVO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与CRVO组BCVA比较,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d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与CRVO组CMT比较,两者术前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与CRVO组IOP比较,两者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对于治疗BRVO及CRVO均有效,都能促进RVO患者BCVA的提高,改善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堵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 雷珠单抗 黄班水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