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指标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期及病程的关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
作者 吴子轩 孙诗艺 +3 位作者 张程 张光熠 杨统杰 何海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65-5871,共7页
背景:目前尚无关于血液实验室检查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期及病程关系的文献,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分析以便更好地明确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目的:分析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病程之... 背景:目前尚无关于血液实验室检查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分期及病程关系的文献,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分析以便更好地明确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目的:分析血液实验室检查指标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病程之间的关系,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的血液实验室指标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数据库调取共210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了1075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血液实验室指标结果,血液实验室指标包含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β、载脂蛋白α1、尿酸、总蛋白定量、碱性磷酸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凝结时间、D-二聚体、总铁结合力、血小板计数。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ARCO分期患者的相关指标,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①青年组的总胆固醇、尿酸、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在ARCO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青年组ARCOⅡ期患者在总胆固醇水平上高于ARCOⅢ期患者(P<0.05),ARCOⅣ期的尿酸水平高于ARCOⅡ、Ⅲ期患者(P<0.05),ARCOⅡ、Ⅳ期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少于ARCOⅢ期患者(P<0.05),ARCOⅢ、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高于ARCOⅡ患者(P<0.05);②中年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凝血酶凝结时间、D-二聚体的ARCO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年组ARCOⅣ期患者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高于ARCOⅡ、Ⅲ期患者(P<0.05),ARCOⅣ期凝血酶凝结时间短于ARCOⅢ期(P<0.05),ARCO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ARCOⅡ、Ⅲ期患者(P<0.05);③老年组的尿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组ARCOⅣ期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ARCOⅡ、Ⅲ期患者(P<0.05),ARCOⅡ期患者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短于ARCOⅢ期(P<0.05),ARCOⅢ、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ARCOⅡ期患者(P<0.05),ARCOⅣ期的血小板计数要低于ARCOⅢ期患者(P<0.05);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和血小板计数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的保护性因素,D-二聚体、尿酸、超重、中青年年龄段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的危险因素;⑤提示不同ARCO分期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尿酸、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存在统计学差异,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的保护性因素,D-二聚体、尿酸、超重、中青年年龄段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实验室检查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凝血功能 血脂 尿酸
下载PDF
可视化针刀对股骨头坏死疼痛触发点比格犬模型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孙诗艺 颜炎 +3 位作者 何海军 吴子轩 张程 张光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1-107,F0003,共8页
目的采用可视化针刀松解股骨头坏死(ONFH)疼痛触发点比格犬模型髋关节周围病变软组织,观察可视化针刀对股骨头坏死疼痛触发点模型比格犬神经递质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可视化针刀改善股骨头坏死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比格犬随机分为假模(Sh... 目的采用可视化针刀松解股骨头坏死(ONFH)疼痛触发点比格犬模型髋关节周围病变软组织,观察可视化针刀对股骨头坏死疼痛触发点模型比格犬神经递质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可视化针刀改善股骨头坏死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比格犬随机分为假模(Sham)组、模型组、传统针刀组及可视化针刀组,每组6只。采用液氮冷冻方法及离心运动法建立ONFH疼痛触发点比格犬模型。假模组与模型组动物正常饲养、活动。可视化针刀组与传统针刀组均于第13周实施相应治疗,1周1次,共3周。采用HE染色法对比格犬患侧髋关节周围组织进行观察,采用血清中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F2α(PGF2α)、速激肽(TK)、缓激肽(BK)、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探索针刀疗法的镇痛机制。结果与Sham组对比,治疗前模型组、传统针刀组、可视化针刀组的5-HT、PGF2α、BK、NPY及CGRP1含量均降低(P<0.05);传统针刀组治疗后7 d及治疗后21 d的5-HT、SP、PGF2α、TK、BK、NPY及CGRP1含量均下降(P<0.05),可视化针刀组治疗后7 d及治疗后21 d的5-HT、PGF2α、BK、NPY及CGRP1含量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可视化针刀组5-HT、SP、PGF2α、TK、BK、NPY及CGRP1含量均低于传统针刀组,除CGRP1外,其他神经递质差异均降低(P<0.05)。结论针刀疗法可以降低股骨头坏死模型比格犬周围静脉血中疼痛神经递质的表达水平,且可视化针刀效果优于传统针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可视化针刀 镇痛机制 神经递质 疗效
下载PDF
抗凝剂预防膝关节镜术后血栓发生的Meta分析
3
作者 张程 何海军 +4 位作者 张光熠 熊冰朗 田天照 孙诗艺 吴子轩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40-347,共8页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是否运用抗凝剂对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5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所有对比膝关节镜术后是... 目的评价膝关节镜术后是否运用抗凝剂对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5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所有对比膝关节镜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排除对照组使用抗凝药物,或试验组使用非药物抗凝的相关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选取肺栓塞(PE)发生率、有症状DVT发生率、下肢无症状近端DVT发生率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严重出血率、轻微出血率作为安全性观察指标。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均为RCT,共4302例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预防性抗凝组与不抗凝组P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36,95%置信区间(CI)(0.37,4.97),P=0.64];预防性抗凝组术后症状性DVT发生率低于不抗凝组[RR=0.32,95%CI(0.16,0.63),P=0.001];预防性抗凝组下肢无症状近端DVT发生率低于不抗凝组[RR=0.17,95%CI(0.06,0.48),P=0.0007];两组间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4,95%CI(0.25,8.14),P=0.68];预防性抗凝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不抗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47,95%CI(1.11,1.94),P=0.006]。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预防性使用抗凝剂可有效降低症状性DVT和无症状近端DVT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但无论是否抗凝,膝关节镜术后PE、症状性DVT、无症状近端DVT的发生率均较低,临床医生在抉择是否抗凝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抗凝药 静脉血栓形成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