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级玉米遥感估产实验及其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养贞 张树文 +2 位作者 常丽萍 张柏 陈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本文采用遥感方法提取梨树县不同长势玉米地信息并进行面积量算,通过植物指数的计算进行长势监测和长势分区.用遥感调查法和建立遥感估产模型进行估产,与实际产量非常接近.
关键词 遥感 玉米 估产 梨树县 产量估计
下载PDF
陆地卫星图象在三江平原沼泽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养贞 华润葵 李玉勤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6,共8页
从分析各种类型的光谱特征、生态特征入手,对三江平原地区的沼泽进行研究.通过遥感信息的光学和计算机处理与分析,确定了沼泽类型的分布范围和面积。为我国大范围沼泽调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征。
关键词 三江平原 遥感 沼泽 调查 卫星图象
下载PDF
大、小兴安岭山地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沼泽土壤资源及其利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养贞 《资源科学》 1983年第4期32-40,共9页
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地处我国东北部,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湿度大,是我国沼泽土壤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该地区沼泽土壤总面积约1700万亩,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各河中、上游谷地及其与支流交汇处,... 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地处我国东北部,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湿度大,是我国沼泽土壤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统计,该地区沼泽土壤总面积约1700万亩,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各河中、上游谷地及其与支流交汇处,平缓的山麓坡地,一些阴坡和地势平缓的分水岭顶部,呼伦贝尔高原各河的河漫滩、旧河道和牛轭湖。其中大兴安岭北段的沼泽率达9%,小兴安岭的沼泽率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土壤 小兴安岭 淤泥沼泽土 呼伦贝尔 泥炭土 泥炭层 泥炭沼泽土 贫营养型 高原 草甸沼泽土
下载PDF
1900年以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机理分析 被引量:115
4
作者 匡文慧 张树文 +1 位作者 张养贞 盛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1-850,共10页
综合集成TM、SPOT遥感影像,地形图、历史地图及其它空间数据提取长春市1900年、1930年、1954年、1976年、1990年、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信息。利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与城市土地—人口异速增长模型分析长春市100年... 综合集成TM、SPOT遥感影像,地形图、历史地图及其它空间数据提取长春市1900年、1930年、1954年、1976年、1990年、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信息。利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与城市土地—人口异速增长模型分析长春市10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的空间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扩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1900年到2004年城市土地面积扩张56.77倍,其中1990 ̄2004年扩张速度最快;1900年以伊通河左岸的宽城子和现在的南关区北部的内城作为城市的雏形。1900 ̄1930年日俄为进行资源掠夺修筑铁路并在周围建立商埠用地将宽城子与内城连为一体。1930 ̄1954年城市主要沿铁路沿线的西南扩张,1954 ̄1976年国家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向南北方向填充,1976 ̄2004年城市受高新技术开发、旅游业等的影响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张。除1976 ̄1990年外城市向外扩张的不规则程度逐渐提高,稳定性降低。1976 ̄1990年以边缘区填充为主,其他时段以边缘区扩张为主。1900 ̄2004年人口增加87.57倍,人均城市用地面积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城市土地利用面积与人口二次幂拟合曲线优于乘幂拟合曲线,从百年尺度上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两大社会背景的长春城市土地-人口异速增长模型并非规则变化,说明长春100年来城市演变过程中城市建设在历史时期具有不合理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空间扩张 人口 100年 长春市 城市土地利用 扩张速度 利用空间 机理分析 长春市 空间变化特征 高新技术开发 模型分析 土地面积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评价研究 被引量:98
5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张养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由于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 ,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 ,其土地利用呈现农牧业交错的过渡特征 ,是全球和我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的典型区和首选区。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本评价因素的数字环... 由于自然条件的边缘性和过渡性 ,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显著 ,其土地利用呈现农牧业交错的过渡特征 ,是全球和我国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的典型区和首选区。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本评价因素的数字环境模型。应用主成分综合分析方法 ,提出了生态脆弱态势指数模型 ,获取了吉林省西部近 1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 ,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脆弱态势评价 空间主成分分析 吉林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下载PDF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50年代以来湿地退缩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8
6
作者 侯伟 张树文 +1 位作者 张养贞 匡文慧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5-731,共7页
以小尺度的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湿地的空间和时间退缩过程及其驱动力,重建了自1954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地面积由1954年的1149878hm2下降到2000年的277691.25hm2,由占总面积的... 以小尺度的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湿地的空间和时间退缩过程及其驱动力,重建了自1954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地面积由1954年的1149878hm2下降到2000年的277691.25hm2,由占总面积的45.85%下降到11.07%,仅仅是原来面积的1/4不到;而耕地面积由206003.5hm2增加到1440260.25hm2,由占总面积的8.21%增加到57.43%。同时指出,人类农垦活动是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退缩 景观空间格局 耕地 驱动力
下载PDF
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地区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 被引量:18
7
作者 侯伟 张树文 +3 位作者 卜坤 张养贞 李颖 常丽萍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12,i0001,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北部的浓江、别拉洪河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同时耕地面积迅速扩大,湿地环境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分析1954、1967、1976、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北部的浓江、别拉洪河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同时耕地面积迅速扩大,湿地环境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分析1954、1967、1976、1986以及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揭示研究区50年来的土地开发和湿地退缩过程。着重进行1954年与2000年、1976年与1986年景观的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湿地面积退缩的原因分析,指出1954年以来人类开发活动是该地区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退缩 空间格局 耕地 湿地面积 三江平原 退缩 洪河 20世纪50年代 景观生态学 2000年 1954年 成因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松嫩沙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1 位作者 张养贞 赵红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利用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资料,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定量分析了松嫩沙地典型区近15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从土地利用斑块特征、斑块空间邻接关系变化和主导变化类型角度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进行了清晰的空间描述。结果表明,研... 利用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资料,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定量分析了松嫩沙地典型区近15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从土地利用斑块特征、斑块空间邻接关系变化和主导变化类型角度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进行了清晰的空间描述。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该区土地利用量变和质变活跃。耕地面状成片、条带状延伸和斑块状空间扩展,从整体上呈现集中化特征。较大面积的草地和林地被分割、破碎化,小块盐碱化草地空间聚集与扩张。耕地与草地、草地与盐碱地空间相邻度变大,草地开垦强度增大、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空间变化上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相互转化,以草地、林地-旱地,草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旱地、水田及旱地-水田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松嫩沙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时空格局 TM影像资料 耕地 草地 土地盐碱化 沙地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山区近50年森林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匡文慧 张树文 +2 位作者 张养贞 李颖 侯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5,共8页
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遥感影像(TM、MSS)与地形图在专家知识的参与下重建吉林省东部山区1954、1976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研究区森林景观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从森林变化的自然因素、空间区位作用... 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遥感影像(TM、MSS)与地形图在专家知识的参与下重建吉林省东部山区1954、1976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研究区森林景观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从森林变化的自然因素、空间区位作用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分析森林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东部山区森林变化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形趋势.由于1976年前的毁林开荒与1976年后“封山育林”的影响,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研究区以林地—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要转换类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集中变化区域;林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坡度较缓、高程较小、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低山或平原区;林地的变化随距离城乡居民地和道路的距离呈指数衰减.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区建设对森林景观的生态保育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林地变化主要包括3个层次的驱动因素,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林业政策的失误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森林生态保育政策的引导是林地增加的最主要的驱动力;自然因素、距离城乡居民用地和道路的距离是林地变化空间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生态学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吉林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08
10
作者 李颖 张养贞 张树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7-682,共6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主要景观及其相关土地覆盖类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沼泽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三江平原沼泽景观的动态变化,结...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主要景观及其相关土地覆盖类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沼泽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三江平原沼泽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5年来,三江平原沼泽的面积正在日益缩小,沼泽正在大幅度地转化为耕地,沼泽已经到了完全破碎化的边缘。最后分析了沼泽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三江平原 数据库 沼泽湿地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2 位作者 叶宝莹 张树文 张养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基于 1 986年和 2 0 0 0年 2期TM影像资料 ,在空间图形库系统支持下 ,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空间组成变化、空间邻接关系变化和变化主导类型 ,揭示了 1 986~ 2 0 0 0年间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 基于 1 986年和 2 0 0 0年 2期TM影像资料 ,在空间图形库系统支持下 ,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空间组成变化、空间邻接关系变化和变化主导类型 ,揭示了 1 986~ 2 0 0 0年间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此间林地、草地不断破碎化 ,耕地、盐碱地从整体上呈现集中化特征 .耕地与草地、草地与盐碱地空间相邻度增大 ,草地开垦过快和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内在过程基本以旱地 -水田 ,草地 -旱地 ,草地 -未利用地相互转化为主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西部 生态脆弱区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空间图形库系统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研究——以嫩江中上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宝莹 黄方 +2 位作者 刘湘南 张树文 张养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嫩江中上游地区 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图及其变化图 ,在GIS支持下 ,生成两个时段该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图 ,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选取的自然因子主要为高程 (e)、坡度(s)、人口 (Δp)、... 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嫩江中上游地区 1 995年和 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图及其变化图 ,在GIS支持下 ,生成两个时段该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图 ,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驱动力 .选取的自然因子主要为高程 (e)、坡度(s)、人口 (Δp)、大牲畜头数 (Δl)、农业机械力投入量、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区距嫩江干流和居民点的最短距离等 ,利用空间相关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为高程、坡度、人口、大牲畜头数 .利用空间多元线性回归函数求得本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ΔLa=1 1 .0 3 7-4 .51 2 e -0 .2 98 s + 0 .2 92 Δp + 2 .596 Δ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力模型 嫩江中上游地区 土壤覆被 GIS 遥感 空间相关分析
下载PDF
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匡文慧 张树文 +1 位作者 张养贞 李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6-179,共4页
综合集成SPOT5、TM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现状图、城市规划图、历史地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一种"面向对象分割"的信息提取方法重建长春1905年、1932年、1954年、1976年、1990年和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类信息.... 综合集成SPOT5、TM遥感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图、城市现状图、城市规划图、历史地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一种"面向对象分割"的信息提取方法重建长春1905年、1932年、1954年、1976年、1990年和2004年共6期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类信息.利用分形模型、空间集聚模型、空间圈层结构模型分析长春百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割"的多源源空间信息集成下的系列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在提高信息提取效率、分类精度以及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定位精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空间结构 空间分析 百年 长春市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分布100年数字重建——以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33
14
作者 白淑英 张树文 张养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是开展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等各项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早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特别是卫星遥感数据出现之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通常很难获取。利用TM、MSS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 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是开展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等各项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早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特别是卫星遥感数据出现之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通常很难获取。利用TM、MSS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环境背景图件以及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选择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作为典型案例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字重建模型,再现了典型研究区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分布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对土地利用数字重建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并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采用逐个图斑跟踪记录的方法对研究区各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规律;②在定量、定位分析环境背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布及其变化的影响基础上,综合判断各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布概率,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数字重建提供依据;③对1:10万地形图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可行性与可信度分析表明,地形图中土地利用信息完全能够达到一级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同时疏林地、灌木林、沼泽地、盐碱地、沙地等二级分类信息也能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历史时期 数字重建 大庆
下载PDF
嫩江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颖 田竹君 +1 位作者 叶宝莹 张养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6-691,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嫩江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湿润度逐渐下降、降水量减少、年径流减少等原因导致了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沼泽湿地减少的面积距主要公路和铁路的最短距离成幂指数关系;与主要城市最短距离的e指数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嫩江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湿润度逐渐下降、降水量减少、年径流减少等原因导致了沼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沼泽湿地减少的面积距主要公路和铁路的最短距离成幂指数关系;与主要城市最短距离的e指数关系并不显著。人口增长、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对眼前利益的追逐是沼泽开垦为耕地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下游 沼泽湿地变化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近50年来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侯伟 匡文慧 +2 位作者 张树文 张养贞 李颖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2-756,共5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的开发过程。结果表明1954年到2000年期间,以湿地、草地和林地转换成耕地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形式,耕地面积由占总面积的5.29%上升到51.81%,同时湿地占总面积的52.49%下降到15.71%,并指出人类的农垦活动是湿地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北部 耕地 湿地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岳书平 张树文 +1 位作者 闫业超 张养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166,共6页
不同的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选取1975年Landsat/MSS影像数据和1986年、1996年和2000年Landsat/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 不同的景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选取1975年Landsat/MSS影像数据和1986年、1996年和2000年Landsat/TM标准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指数来反映LUCC变化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近30年来公主岭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显著。1975年~1986年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尤为明显,到1996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明显减慢。从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可以看出,土地利用分布空间变化主要是由耕地的变化引起的。景观生态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公主岭市1975年~1986年间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造成的生态风险不断增加,随后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别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趋势呈高度相关,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景观生态指数 公主岭市
下载PDF
近50年来挠力河流域居民地、耕地和沼泽地动态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运军 张树文 +2 位作者 侯伟 张养贞 包春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3,共6页
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源地,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本文结合居民地信息,从空间上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挠力河流域湿地退缩和耕地扩展这一主要景观演化的影响机制。在各个时期,居民地面积数量都远小于耕地和湿地面积数量,但居... 居民地是人类活动的源地,是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表现。本文结合居民地信息,从空间上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挠力河流域湿地退缩和耕地扩展这一主要景观演化的影响机制。在各个时期,居民地面积数量都远小于耕地和湿地面积数量,但居民地对耕地和湿地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耕地和湿地年变化率随居民地年变化率大小变化而变化。各期间三类地物都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但主要转换模式是湿地-耕地和耕地-居民地。基于居民地、耕地扩张及湿地退缩强度空间动态变化分析发现,居民地扩张强度大小不仅影响后两者的强度大小,同时居民地扩张强度空间格局也规定了后两者的动态变化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居民地 耕地 湿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嫩江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叶宝莹 张养贞 +2 位作者 张树文 李颖 常丽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泥鳅河和科洛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森林覆被变化导致了流域用水量的减少,而这部分并没有形成地表径流,而是存储在了森林和草地转变成的沼泽湿地中。科洛河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增加了地表径... 以泥鳅河和科洛河流域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河流径流量的关系。森林覆被变化导致了流域用水量的减少,而这部分并没有形成地表径流,而是存储在了森林和草地转变成的沼泽湿地中。科洛河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而且林地变化的影响大于耕地的变化。流域土地覆被变化与流域河流径流量的关系复杂,并非单一的覆被类型变化起主导作用,而是各种变化耦合作用影响了河流径流,但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沼泽湿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土地覆被变化 径流量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2 位作者 王平 张树文 张养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7,共4页
利用1986年和2000年两期TM影像资料,在空间图形库系统支持下全面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揭示了近15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耕地、盐碱地从整体上呈现集中化,林地、草地不... 利用1986年和2000年两期TM影像资料,在空间图形库系统支持下全面分析了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揭示了近15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耕地、盐碱地从整体上呈现集中化,林地、草地不断破碎化。耕地与草地、草地与盐碱地空间相邻度增大,草地开垦和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对不同经济类型区即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表明,人口的压力、落后的畜牧业和经济利益驱动是近15年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西部地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