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季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海湾或河口对环境的适应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杰青 陈渊戈 +3 位作者 张冬融 周进 晁敏 史赟荣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0-468,共9页
为探究南黄海和东海不同海域春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分布主要受何种环境因子影响及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2020年春季南黄海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和东海长江口海域、三门湾邻近海域、福建中部近岸海域调查数据,基于广... 为探究南黄海和东海不同海域春季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分布主要受何种环境因子影响及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利用2020年春季南黄海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和东海长江口海域、三门湾邻近海域、福建中部近岸海域调查数据,基于广义可加非线性模型(GAMs)分析了中华哲水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至长江口以北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温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hl a、pH和氨氮的影响。其密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温度在14℃时密度最低;随着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呈一个波谷曲线变动,溶解氧含量在10 mg/L时中华哲水蚤密度最低;随化学需氧量增加其密度波动变化;随着Chl a浓度的增加其密度先下降再呈波动上升;随着pH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降低;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中华哲水蚤密度逐渐增加。长江口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水深、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影响,随盐度和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三门湾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盐度、pH和透明度影响,随盐度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pH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先降低后增加,透明度在1.2 m左右其密度最低。福建中部近岸海域中华哲水蚤主要受水深、透明度、温度和溶解氧影响,随水深的增加,其密度逐渐增加;随透明度的增加其密度波动增加;随温度和溶解氧的增加其密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浮游动物 春季 中华哲水蚤 环境因子 南黄海 东海
下载PDF
福建北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季节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冬融 彭玲 +3 位作者 郝喆 丰卫华 王志富 钱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1332,共12页
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 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是:夏季(479.51 mg/m^3)>秋季(257.37 mg/m^3)>春季(241.86 mg/m^3)>冬季(84.05 mg/m^3),平均丰度依次是:夏季(156.36 ind./m^3)>春季(91.57 ind./m^3)>秋季(40.34 ind./m^3)>冬季(21.82 ind./m^3),生物量和丰度均值都呈现出夏季、秋季到冬季依次减少,春季增多的趋势,不同的是秋季生物量均值高于春季,而丰度均值低于春季。在夏、冬和春三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总体较为一致;而在秋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几乎相反。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微剌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是影响夏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链钟水母(Desmophyes annectens)是影响秋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和百陶箭虫对冬季总丰度的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微剌哲水蚤是春季占总丰度比例较高的种类。浮游动物数量各季不同分布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水团的季节性变化所致。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与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可以丰富我国近海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北部 数量分布 水团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台州市临海东矶岛市级海洋公园管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钱健 陈立红 +3 位作者 郝喆 向芸芸 张冬融 丰卫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2期77-80,共4页
临海东矶岛海洋公园是浙江省台州市首个市级海洋公园,其建设和发展将丰富台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海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文章详细介绍该海洋公园的选划概况、生态和资源特点以及功能分区,针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管... 临海东矶岛海洋公园是浙江省台州市首个市级海洋公园,其建设和发展将丰富台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海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文章详细介绍该海洋公园的选划概况、生态和资源特点以及功能分区,针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为保护当地海岛和海洋生态系统、科学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公园 东矶岛 海洋保护区 海岛保护
下载PDF
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时空共存关系初探
4
作者 杨杰青 晁敏 +2 位作者 史赟荣 张冬融 周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群落内近缘物种如何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的共存格局仍未知。为阐明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共存关系,根据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肥胖箭虫及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 群落内近缘物种如何共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的共存格局仍未知。为阐明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共存关系,根据三门湾及邻近海域百陶箭虫、肥胖箭虫及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分析了百陶箭虫、肥胖箭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零模型检验了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之间的共存格局。结果表明:百陶箭虫分布与温度、桡足类密度和浮游植物密度显著相关,肥胖箭虫与温度、桡足类密度、水深和盐度显著相关。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间四季Pianka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之间呈随机分布状态,竞争作用和生境过滤作用共同制约二者的分布。此外,百陶箭虫和肥胖箭虫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生态位的分化,而食物组成是否具有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百陶箭虫 肥胖箭虫 三门湾 共存关系
原文传递
杭州湾南岸海域春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冬融 徐佳奕 +2 位作者 徐兆礼 陈佳杰 孙鲁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15-2123,共9页
2011年9月(秋季)和2012年5月(春季)对杭州湾南岸附近海域(121.60°E—121.85°E,29.95°N—30.24°N)进行了2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分析了杭州湾南岸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 2011年9月(秋季)和2012年5月(春季)对杭州湾南岸附近海域(121.60°E—121.85°E,29.95°N—30.24°N)进行了2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分析了杭州湾南岸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特征及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鉴定到8大类18种,优势种为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短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brevirostris);秋季鉴定到7大类25种,优势种为左突唇角水蚤(Labidocera sinilobata)、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刺尾角水蚤(Pontella spinicauda);多样性指数(H')为秋季(1.60)略高于春季(1.56),生物量和丰度为秋季(580.58 mg·m-3和578.88 ind·m-3)远高于春季(61.82 mg·m-3和41.61 ind·m-3);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空间分布由优势种决定,春季总生物量从湾外向湾内近岸增加,秋季沿湾外向湾内近岸一侧和湾外东部水域增加;而总丰度在春季同样表现为从湾外向湾内近岸递增,秋季为向湾内近岸和湾外东部水域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为影响春秋季杭州湾南岸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南岸 优势种 总丰度 总生物量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宁德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丰卫华 王志富 +4 位作者 张荣保 张冬融 叶茂森 陈德慧 朱根海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2-887,907,共7页
通过2015年8月对宁德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的现场调查(119.867°E^120.649°E,26.348°N^26.994°N),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分布特征,并从水团性质、盐度、p H、溶解氧等上覆水体特征参数以及硫化物、... 通过2015年8月对宁德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的现场调查(119.867°E^120.649°E,26.348°N^26.994°N),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分布特征,并从水团性质、盐度、p H、溶解氧等上覆水体特征参数以及硫化物、有机质、底质类型等沉积物特征因子两大方面探讨了Eh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变化范围为-162~110 m V,平均值为-89 m V,基本属于弱还原性-还原性环境,空间分布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福建沿岸Eh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宁德近海表层沉积物Eh明显降低。上覆水体的盐度、DO等参数与Eh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DO与Eh的正相关性极为显著(r=0.729,p<0.01),且空间分布特征也较为相似。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高低直接影响Eh值,并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6,p=0.000)。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沉积物中生物的生存活动,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该海域底质环境的监测,在保持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海域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海域 表层沉积物 氧化还原电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杭州湾不同水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冬融 徐兆礼 +1 位作者 徐佳奕 陈佳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59-2866,共8页
依据2009、2011和2012年秋季在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30.68°—30.83°N,121.67°—121.87°E)、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29.95°—30.24°N,121.60°—121.85°E)和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30.58°—30.77&#... 依据2009、2011和2012年秋季在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30.68°—30.83°N,121.67°—121.87°E)、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29.95°—30.24°N,121.60°—121.85°E)和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30.58°—30.77°N,121.31°—121.56°E)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及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4种,虫肢歪水蚤为绝对优势种,钱塘江径流是影响该水域浮游动物的主要水团,生态类群以亚热带河口半咸水种为主,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79.8%.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9种,主要受长江冲淡水和东海外海水水团的影响,生态类群主要为暖温带沿岸低盐种和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分别占该水域总丰度的43.5%和31.1%.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25种,主要受东海外海水的影响,亚热带沿岸低盐种的丰度占总丰度的72.3%,为最主要的生态类群,其次是亚热带近海种,占总丰度的18.3%,其中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左突唇角水蚤占总丰度的65.3%.聚类、排序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比较明显,与各自水域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团
原文传递
杭州湾内外海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冬融 徐兆礼 +1 位作者 徐佳奕 董开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7-780,共14页
本文比较了杭州湾湾外海域(122.10°–122.58°E,30.54°–30.93°N)和湾内不同海域(北岸东侧:121.67°–121.87°E,30.68°–30.83°N;南岸东侧:121.60°–121.85°E,29.95°–30.24°... 本文比较了杭州湾湾外海域(122.10°–122.58°E,30.54°–30.93°N)和湾内不同海域(北岸东侧:121.67°–121.87°E,30.68°–30.83°N;南岸东侧:121.60°–121.85°E,29.95°–30.24°N;北岸西侧:121.31°–121.56°E,30.58°–30.77°N)秋季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累积优势度曲线以及多样性指数(H')等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湾外海域的群落组成与湾内海域的3个群落之间均有较大的差异。湾外海域的群落I是以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等近海种、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沿岸低盐种为主,其次是外海种。湾内南岸东侧海域的群落II主要以左突唇角水蚤(Labidocera sinilobata)等沿岸低盐种为主,近海种次之。湾内北岸东侧海域的群落III是以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等沿岸低盐种、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等河口半咸水种组成的混合群落。湾内北岸西侧海域群落IV是以虫肢歪水蚤为代表的河口半咸水种为主的群落。总的说来,这一水域向西和向北方向出现更低盐度适应性的群落。从累积优势度曲线来看,湾外海域群落I与湾内北岸东侧群落III的累积优势度上升趋势均相对平缓,但群落III的初始累积优势度略高于群落I;而与群落I相比,湾内南岸东侧的群落II与北岸西侧的群落IV的初始累积优势度均很高。湾外海域群落I的初始累积优势度较低,显示出群落I的优势种较多,而单一优势种优势度低于湾内3个群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湾外海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湾内3个海域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湾内各海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湾外浮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湾内海域。湾内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之间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影响各自群落的主导水团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群落 累积优势度 浮游动物 多样性
原文传递
闽北海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丰卫华 钱健 +3 位作者 郝喆 王志富 许恒韬 张冬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探讨闽北海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5年8月、11月、2016年2月和5月对闽北海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该海域DOC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DOC分布与Chl a、COD、AOU、营养盐、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探讨闽北海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5年8月、11月、2016年2月和5月对闽北海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该海域DOC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DOC分布与Chl a、COD、AOU、营养盐、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6年闽北海域DOC的含量范围为0.32~2.78 mg/L,均值为1.19 mg/L;季节变化上,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各季节略有差异。DOC与Chl a、COD以及盐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AOU和营养盐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季节影响DOC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海域水体中DOC主要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陆地径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季节主要环境因素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海域 溶解有机碳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