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面孔与限度——1990年代诗歌想象力的再思考
1
作者 张凯成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1,共8页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问题充满复杂性与多义性,对这一问题的重提不仅能够再度思考此时期诗歌所写作的“历史”这一特殊对象,而且还能为从想象力角度观察诗歌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照。1990年代诗歌虽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建构了“历史化”想象...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问题充满复杂性与多义性,对这一问题的重提不仅能够再度思考此时期诗歌所写作的“历史”这一特殊对象,而且还能为从想象力角度观察诗歌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照。1990年代诗歌虽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建构了“历史化”想象与“日常镜像式”想象这两种方式,描摹出历史的两副面孔,但由于社会时代的复杂与多变,加之诗人们精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抗意识,其对历史的想象自然无法摆脱局限。这种局限表明诗人不能将历史视为空洞的面具,而应发掘历史中所存在过的鲜活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历史 想象力
下载PDF
观念的边界与经典的重探——2020-2022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2
作者 张凯成 《江汉学术》 2023年第2期67-78,共12页
2020—2022年的中国新诗研究集中在新诗观念与新诗经典两个层面。其一,研究者通过思考新诗不同发展阶段以及诗人个体的诗学观念,呈现了对已有研究的反思,表明其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现存诗学观念,而不是一味地建立信任;其二,研究者从语言角... 2020—2022年的中国新诗研究集中在新诗观念与新诗经典两个层面。其一,研究者通过思考新诗不同发展阶段以及诗人个体的诗学观念,呈现了对已有研究的反思,表明其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现存诗学观念,而不是一味地建立信任;其二,研究者从语言角度探究了新诗的创作状况、形式变化等问题,试图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下思索语言内部形式与外语话语的融通问题,尤其通过外部话语的思考拓展了研究的边界,将传统的语言知识与戏剧、文体等内容联系起来;其三,研究者分析了新诗与历史的关系问题,特别注意到历史的限度问题,通过辨析历史概念以及不同时段的历史事实,阐释了历史的丰富性与精神的复杂性,也对概念化、本质化的研究进行了纠偏;其四,研究者从自身理论体系与诗学观念出发,重新探讨了百年新诗发展历程中的经典诗人、诗集与诗作,发掘出颇具价值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新诗观念 新诗经典 新诗创作 百年新诗
下载PDF
传播接受视域下的现代汉语诗学理论建构——评析“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
3
作者 张凯成 《江汉学术》 2023年第5期74-80,共7页
王泽龙主编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深入思考并阐释了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诗歌形式、文体发生及变革之间的有机关联,拓展与深化了学界以往关于这一问题的考量。“丛书”分别探究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起源及发展中的现代汉语、诗... 王泽龙主编的“现代汉语诗歌传播接受研究丛书”深入思考并阐释了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与诗歌形式、文体发生及变革之间的有机关联,拓展与深化了学界以往关于这一问题的考量。“丛书”分别探究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起源及发展中的现代汉语、诗歌节奏、虚词词汇、人称代词等语言内部形式以及民间、革命、科学等外部话语问题。“丛书”从语言学、现代诗学、传播学结合中,对现代汉语诗歌形式与诗体建构展开的系统性研究,为现代汉语诗学的理论建设、经典建构与创作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现代诗歌 传播接受
下载PDF
《中国诗选》与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
4
作者 张凯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0年代诗歌”所重点讲述的对象。从想象力角度来看,该刊推动了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建构,其中的诗歌作品通过“死亡”“衰老”等元素的书写,与90年代初期诗歌想象之间形成深刻的对话,并由此建构了“中年”的想象方式,展示了诗人在时代语境中对社会现实以及诗歌本身的被动指认。这些作品还呈现出对90年代中后期诗歌写作的观念预设,即诗人不再以一种主观的姿态来建构诗学想象,转而生发出客观的“看风景”心态,赋予诗学想象“客体化”属性。“客体化”诗学想象容纳了此时期诗人对于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要素的综合考量,使诗歌写作的层次与空间得到拓展,有力地承担起90年代诗歌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 1990年代诗歌 想象维度
下载PDF
“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商人群体与青岛城市现代化(1897—1914)
5
作者 王雪源 张凯成 《新丝路》 2024年第2期0056-0060,0085,共6页
近年来,学界对德占时期青岛的相关问题研究的视角从传统“欧洲中心论”转向“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为审视近代青岛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在德占时期,青岛便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具有了城市现代化的雏形。中国商人群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界对德占时期青岛的相关问题研究的视角从传统“欧洲中心论”转向“跨文化相互作用”理论,为审视近代青岛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在德占时期,青岛便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具有了城市现代化的雏形。中国商人群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化,并参与到青岛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青岛的城市历史和现代化进程反映了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相互作用 中国商人群体 城市现代化 青岛 德占时期
下载PDF
张凯成的诗
6
作者 张凯成 《作品》 2018年第4期168-168,共1页
装饰中的你你无情地给了我一个需要装饰的名字在雨天,在草原。
关键词 张凯 装饰 无情
原文传递
“视点”偏转、理论思维与研究载体的“当代意识”——2017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凯成 《江汉学术》 2018年第2期5-10,共6页
2017年的中国新诗研究整体上呈现了三个向度:首先,学界在有关"新诗百年"问题的思考中,由"话题"层面的讨论转变为将其作为"视点"的研究,呈现出研究思维的精细化发展,即在摆脱一般性的总结式、扫描式、结... 2017年的中国新诗研究整体上呈现了三个向度:首先,学界在有关"新诗百年"问题的思考中,由"话题"层面的讨论转变为将其作为"视点"的研究,呈现出研究思维的精细化发展,即在摆脱一般性的总结式、扫描式、结论式研究"假面"的基础上,开始探究熔铸诗歌生命本体的研究方式。其次,作为概念的"新诗研究"受到重视,学者们在理论思维的导引下,一方面围绕着研究视野、方法、意识等要素展开讨论,构筑出了"新诗研究"概念的理论空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探讨"新诗形式研究"的理论化问题,试图建构研究方式的理论机制。最后,新诗研究载体建设持续精进,尤其建立了新诗理论与批评的"当代意识",即在认识到诗歌研究与时代之"对话"关系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已有问题,精准捕捉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研究 新诗百年 理论思维 当代意识 视点
下载PDF
诗人写作转型的发生及焦虑——以郑小琼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凯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9-34,共6页
郑小琼的诗歌写作在复杂多变的"文学场"中进行,发生了由底层写作向个人化智性写作的转变。诗歌主流话语权力对郑小琼诗歌写作首先产生了掣肘力,舆论化批评对诗歌文本内涵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她的写作。随着郑小琼生存... 郑小琼的诗歌写作在复杂多变的"文学场"中进行,发生了由底层写作向个人化智性写作的转变。诗歌主流话语权力对郑小琼诗歌写作首先产生了掣肘力,舆论化批评对诗歌文本内涵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她的写作。随着郑小琼生存境遇的不断变迁,新世纪以来多元化社会语境影响的加深,郑小琼在逐渐迎接着自身诗歌"再转型"时代的来临,"再转型"的实质是诗人在外部写作语境与内部写作体验的双重影响下做出的新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小琼 底层写作 个人化智性 权力话语 写作转型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2018年中国新诗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凯成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3期56-62,共7页
2018年的中国新诗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为解决当前诗学研究中"批评"与"研究"的分治局面提供了参照,研究者们通过加入自觉的"历史意识",不同程度地建构出了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这体现在新诗史的... 2018年的中国新诗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为解决当前诗学研究中"批评"与"研究"的分治局面提供了参照,研究者们通过加入自觉的"历史意识",不同程度地建构出了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这体现在新诗史的书写与既定结论的反驳、新诗接受的研究、新诗研究概念的"历史性"建构以及诗人个案的"历史化"观察等层面。但"中性姿势"的建构本身仍存在着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历史意识"在此并非作为权威性的话语空间,其本身乃是一种能动性的思维方式,倘若一味地对其进行本质化的理解,那么诗学研究的"中性姿势"亦有可能沦为权力话语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研究 新诗研究 历史意识 中性姿势
下载PDF
论底层写作新变的可能性——以郑小琼的诗歌转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凯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郑小琼凭借着对底层打工群体的执着关注与身份抒写逐渐确立了底层写作的身份,得因于写作语境的变迁,其诗歌写作发生了由底层写作向个人化智性写作的转型。同时,从语词运用、表达方式的变化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写作风格所发生的嬗变,诗人... 郑小琼凭借着对底层打工群体的执着关注与身份抒写逐渐确立了底层写作的身份,得因于写作语境的变迁,其诗歌写作发生了由底层写作向个人化智性写作的转型。同时,从语词运用、表达方式的变化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写作风格所发生的嬗变,诗人逐步摆脱了早期的粗狂豪放而走向多元化的精敏细腻。可以说,郑小琼的诗歌在身份建构、客体选择与风格表现等层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诗歌写作的转型正反映出了底层写作新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写作 郑小琼 诗歌转型
下载PDF
“楼梯上”的境遇:19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转换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凯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0-106,共7页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立足于1990年代初期的"断裂"语境,与其后社会转型的语境之中,呈现出了内在的转换历程。朱朱的《楼梯上》所营构的"楼梯上"的悖论,与臧棣的《在楼梯上》所呈现的"在楼梯上"的突围,构...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立足于1990年代初期的"断裂"语境,与其后社会转型的语境之中,呈现出了内在的转换历程。朱朱的《楼梯上》所营构的"楼梯上"的悖论,与臧棣的《在楼梯上》所呈现的"在楼梯上"的突围,构成了一种对位的联系,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19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内在变化,即由抒情想象逐步转向了叙事想象,转变本身有其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想象力 抒情想象 叙事想象
下载PDF
身份建构中的陈超诗歌——兼谈当前诗歌批评的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凯成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7-134,共8页
陈超是一位优秀的诗歌批评家,他的诗人身份处于"遮蔽"的状态。这种"遮蔽"一方面由于其诗评的强大传播场产生了"影响的焦虑",使得诗界在接受其诗歌时有着自觉或不自觉的"疏离"意识;另一方面也与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持有的创作观... 陈超是一位优秀的诗歌批评家,他的诗人身份处于"遮蔽"的状态。这种"遮蔽"一方面由于其诗评的强大传播场产生了"影响的焦虑",使得诗界在接受其诗歌时有着自觉或不自觉的"疏离"意识;另一方面也与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持有的创作观念以及具体的创作实践有关。此外,当前的诗评界在呈现其诗论与诗歌价值时存在明显的失衡感,这同样造成了其诗人身份的被遮蔽。随着陈超诗歌价值的不断凸显,与其诗论之间的关系由相互"偏颇"逐步走向"互证"与"互辩",其"诗人批评家"身份会最终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超 身份建构 批评意识
下载PDF
“元诗”范畴中的诗歌表现空间——细读张枣的《在森林中》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凯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张枣的诗通常有一种辩驳的张力充斥其中,他的《在森林中》以"森林"作为"诗学之旅"的出发点,在旅行的过程中涉及了他对"虚/实"、"时间/空间"、"语言/想象"等诸多关系的探讨和追寻,从... 张枣的诗通常有一种辩驳的张力充斥其中,他的《在森林中》以"森林"作为"诗学之旅"的出发点,在旅行的过程中涉及了他对"虚/实"、"时间/空间"、"语言/想象"等诸多关系的探讨和追寻,从而在诗学层面上回应了其所持有的"元诗"理论。在诗歌文本话语的多重纠葛之外,张枣的诗歌与其诗论也构建出了"辩驳"的张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枣 在森林中 元诗
下载PDF
从历史学角度看文学事件的发生——以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为例
14
作者 张凯成 常姗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2-24,46,共4页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历来学界莫衷一是。与一般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重在评论事件时运用"史的批评"方法,其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更为严密。《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历来学界莫衷一是。与一般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重在评论事件时运用"史的批评"方法,其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更为严密。《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的细节化写作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评说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周先生完成了以历史学的批评方法看待文学事件的写作,独特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学术研究者不断开拓研究的思路与视域,避免思维僵化与视角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策纵 《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历史学 文学事件
下载PDF
荒诞境遇下孤独与生存的悲歌——简析余华《兄弟》中的存在主义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凯成 《邢台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0-82,共3页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对当时社会的文学、艺术、音乐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存在主义提出的"世界是荒诞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哲学命题影响深远。余华的《兄弟》中有着强烈的存在主...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对当时社会的文学、艺术、音乐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存在主义提出的"世界是荒诞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哲学命题影响深远。余华的《兄弟》中有着强烈的存在主义因素,他是在用存在主义的笔调抒写着时代的悲歌。余华向我们展示了作品中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与两个时代的众生万象,兄与弟两人承受着时代变迁的悲欢离合,诠释了孤独的感伤与命运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余华 《兄弟》 孤独 生存
下载PDF
论朦胧诗“涌流期”表意系统的局限性——以诗歌想象力和语言分析为中心
16
作者 张凯成 《江汉学术》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朦胧诗"涌流期"的表意系统存在着局限性,学界尚未出现对其"表意系统"层面的完整审思。这种局限性一方面表现为朦胧诗想象力内部结构中存在的"个体性/同一性"的矛盾,这使其在想象力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 朦胧诗"涌流期"的表意系统存在着局限性,学界尚未出现对其"表意系统"层面的完整审思。这种局限性一方面表现为朦胧诗想象力内部结构中存在的"个体性/同一性"的矛盾,这使其在想象力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解构性因素,朦胧诗人在对抗"文革"诗歌的主体建构中聚合,个体自身又带有分散的解构力,想象的悖论由此产生;另一方面体现在朦胧诗的语言层面,以"我"为向心力建构的语言"能指群"造成了其想象维度的单义性,其语言的横向组合也固定在"我"的抒情范围之内,在语言的所指层,"我"被赋予了"绝望/希望"二元对立式悖论感,使得朦胧诗语言在表意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朦胧诗的想象力与语言在社会语境的指引下建立了交互式的对应关系,二者在相互的"展开"中所构筑的表意系统有着不可规避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表意系统 想象力 语言
下载PDF
欲望场域内孤独色彩的诠释——论余华的《兄弟》
17
作者 张凯成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10期43-45,共3页
余华早期创作中显示出先锋叙事、启蒙叙事的话语模式,并大都具有陌生化的语言、重视形式技巧的营造。余华在《兄弟》中完成了对"两个时代"的否定,同时否定了由浮躁纵欲而颠覆的传统伦理规范。《兄弟》以欲望作为故事线索展开... 余华早期创作中显示出先锋叙事、启蒙叙事的话语模式,并大都具有陌生化的语言、重视形式技巧的营造。余华在《兄弟》中完成了对"两个时代"的否定,同时否定了由浮躁纵欲而颠覆的传统伦理规范。《兄弟》以欲望作为故事线索展开叙述,事件发生过程中欲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欲望是文中的潜流并且控制与制约着人物的行为和命运。作者用近乎宏大的历史叙事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兄弟》中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众生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欲望 孤独 《兄弟》
下载PDF
21世纪诗歌中乡土写作的表意困境
18
作者 张凯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2-68,共7页
21世纪诗歌中的乡土写作存在表意的困境,这种困境隐含在其所构建的主体语象之内。“村庄”语象尽管诠释了诗人们充满噬痛感的表达,但它本身嵌构在城乡悖论的单维空间之内,并未跳出原有的表意维度;“火车”语象则在鲜明的现实感中生成,... 21世纪诗歌中的乡土写作存在表意的困境,这种困境隐含在其所构建的主体语象之内。“村庄”语象尽管诠释了诗人们充满噬痛感的表达,但它本身嵌构在城乡悖论的单维空间之内,并未跳出原有的表意维度;“火车”语象则在鲜明的现实感中生成,这使其更多地成为一种工具性的载体,来连接空间意义上的乡村与城市,由此限制了其表意体系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诗歌 乡土写作 诗歌语象 村庄 火车
下载PDF
文学场域效应与创作主体的双向互动——论戴望舒与《现代》杂志的关系
19
作者 张凯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主要论述了良好文学场域有助于创作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地位生成及其作品的广泛传播,以及建构话语氛围在创作主体塑造并提升自我形象中的作用。《现代》杂志为戴望舒营构了良好的文学场域,依托杂志,他提升了自身在新诗尤其是现代诗派... 主要论述了良好文学场域有助于创作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地位生成及其作品的广泛传播,以及建构话语氛围在创作主体塑造并提升自我形象中的作用。《现代》杂志为戴望舒营构了良好的文学场域,依托杂志,他提升了自身在新诗尤其是现代诗派中的价值与地位。同时,戴望舒也为杂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二者共同促成了文学场域与创作主体双向互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场域 创作主体 大众传媒 《现代》 戴望舒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建模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忠海 张凯成 +3 位作者 杜华桦 周拥军 梁晓龙 孙强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讨论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事件驱动特性,针对目前基于框架事件模型没有充分考虑事件生命周期和事件融合的缺陷,为保证事件响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了事件的多元组表示方法.多元组包含事件的类型、观察者、发生对象、发生或产生的时间... 讨论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事件驱动特性,针对目前基于框架事件模型没有充分考虑事件生命周期和事件融合的缺陷,为保证事件响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了事件的多元组表示方法.多元组包含事件的类型、观察者、发生对象、发生或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描述的变量属性、可信度值等要素,通过基于事件机制的无人机编队控制仿真,验证了相关定义与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S系统 事件驱动 CPS事件 编队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