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前法 庞清江 +3 位作者 黄涛 葛志斌 汤涛 陈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  2 0 0 0年3月~ 2 0 0 3年 8月选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 72岁以上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年龄72~ 91岁。取后外侧切... 目的 探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方法  2 0 0 0年3月~ 2 0 0 3年 8月选用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 72岁以上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年龄72~ 91岁。取后外侧切口 ,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 ,争取将其重新复位 ,用钢丝固定 ,安放人工股骨头。对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  18例术后均获 6~ 2 8个月随访 ,平均 16 .2个月。住院时间平均 16 d,术后 17例 32 d完全负重行走 ,1例因其他内科疾患扶拐行走 ;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 1例 ,术后1年死亡 1例 ,余 17例健在。 结论 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术后恢复好 ,能早期负重下地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双极股骨头 骨质疏松 股骨头置换 老年
下载PDF
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重建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前法 庞清江 +3 位作者 葛志斌 汤涛 陈良 袁欣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的重建方法。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0例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内固定重建手术,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5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压砸伤11例,坠落伤6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骶髂关节脱位22... 目的探讨选择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的重建方法。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0例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内固定重建手术,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5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压砸伤11例,坠落伤6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骶髂关节脱位22例,骶骨骨折伴脱位12例,髂翼侧骨折伴脱位6例。按D en is等(1988)分类标准,骶骨Ⅰ区骨折6例,Ⅱ区骨折3例,Ⅲ区骨折3例。其中合并骨盆前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14例,单侧耻骨上、下支骨折10例,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8例,同侧髋臼骨折4例,同侧髋臼骨折合并对侧耻骨上下支骨折3例,对侧髋臼骨折1例。于伤后24 h^15 d手术。分别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28例,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内固定2例,采用G a lveston技术联合ISOLA系统内固定10例。结果40例均获随访6个月~3年。术前合并骶丛神经损伤3例,术后1例遗留会阴部麻木和尿失禁,1例遗留跛行;后尿道断裂3例,膀胱破裂2例,经手术修补后功能完全恢复;其余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对于骨盆后环骨折脱位,应根据骨盆后环骨折的类型,掌握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内固定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兔肌腱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与人工材料体外联合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前法 杨志明 彭文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在兔肌腱细胞、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基础上,将冻存复苏的传代细胞与碳纤维、涤纶及几丁质三种材料体外联合培养,观察细胞与材料的相容性以及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比较这两种细胞在三种材料上的生长差异。结果发现,在体外培养条... 在兔肌腱细胞、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基础上,将冻存复苏的传代细胞与碳纤维、涤纶及几丁质三种材料体外联合培养,观察细胞与材料的相容性以及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比较这两种细胞在三种材料上的生长差异。结果发现,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碳纤维与两种细胞的相容性均好,有良好的吸附性;涤纶材料上两种细胞生长均少,可能与其表面结构有关;几丁质明显抑制这两种细胞生长。同时发现,无论肌腱细胞,还是成纤维细胞,在碳纤维上座落的数量都明显优于涤纶、几丁质。三种材料交错在一起时,胶原纤维方向是以碳纤维为轴,形成网状,交织缠绕在材料之间。随时间延长,细胞在单根碳纤维或多根碳纤维上排列均匀,包绕碳纤维,且相互衔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有生命的人工肌腱、韧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细胞 成纤维细胞 人工材料 联合培养
下载PDF
兔肌腱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前法 杨志明 彭文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6-48,共3页
为了研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肌腱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特性,按Henderson方法作兔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时间及延展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细胞合成胶原的类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肌腱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特性,按Henderson方法作兔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时间及延展时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细胞合成胶原的类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细胞未贴壁前均呈圆形,贴壁后呈梭形或多角形。成纤维细胞的贴壁时间、延展时间较肌腱细胞快;贴壁后细胞群体的排列方向,肌腱细胞群体排列趋于一致、规则,成纤维细胞排列呈不规则。肌腱细胞合成Ⅰ型胶原,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和Ⅲ型胶原。根据细胞的贴壁时间、延展时间、排列方向及合成胶原类型,可以区分肌腱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细胞 成纤维细胞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兔自体肌腱细胞与碳纤维联合培养后体内植入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前法 杨志明 彭文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8-171,共4页
为了观察兔自体肌腱细胞与碳纤维联合培养后植入体内的改变,采用自体肌腱细胞传代后与碳纤维编织带联合体外培养,植入兔体内,分期观察了肌腱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合成胶原的类型。结果发现:体内植入后肌腱细胞能继续增殖,并能合成Ⅰ... 为了观察兔自体肌腱细胞与碳纤维联合培养后植入体内的改变,采用自体肌腱细胞传代后与碳纤维编织带联合体外培养,植入兔体内,分期观察了肌腱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合成胶原的类型。结果发现:体内植入后肌腱细胞能继续增殖,并能合成Ⅰ型胶原。同时发现肌腱细胞在植入4周后脱离碳纤维支架,在编织带间增殖、合成胶原,其胶原纤维相互衔接,形成了致密的组织结构。桥接肌腱处,胶原纤维互相衔接,表明植入体与受体肌腱已愈合。扫描电镜下观察肌腱细胞在碳纤维间排列整齐、均匀,胶原纤维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纤维条索主体与碳纤维方向一致。透射电镜下细胞核核仁清晰,细胞器丰富。为进一步研究有生命的人工材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细胞 碳纤维 联合培养 体内植入 人工肌腱
全文增补中
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炳 朱诚 +2 位作者 王平 吴子征 张前法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9期794-798,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34~74(55.95±9.48)岁。根据术后初次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翻组(颈干角<... 目的 :探讨术后初次颈干角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9例,女33例;年龄34~74(55.95±9.48)岁。根据术后初次颈干角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翻组(颈干角<127°,n=15),正常组(颈干角127°~145°,n=36)和外翻组(颈干角>145°,n=11)。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7.2个月。内翻组手术时间(2.37±0.59)h,正常组(2.60±0.49)h,外翻组(2.75±0.39)h;内翻组骨折愈合时间(3.99±0.48)个月,正常组(3.78±0.49)个月,外翻组(3.82±0.42)个月;内翻组VAS评分3.67±2.02,正常组3.22±2.06,外翻组4.09±1.58;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正常组(87.14±6.48)分和外翻组(84.31±9.05)分,均优于内翻组(75.93±9.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组4例出现并发症,正常组2例出现并发症,外翻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术后初次颈干角>127°对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获得更满意的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肩骨折 颈干角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良 庞清江 +1 位作者 张前法 黄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疾病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0年6月~2004年9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8~56岁。病程3个月~3年。其中发育性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7例... 目的 探讨采用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疾病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0年6月~2004年9月,收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8~56岁。病程3个月~3年。其中发育性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7例。均伴腰椎间盘突出:L5、S1 6例,L4,5,9例,L3,4 2例,L3~5 1例;伴侧隐窝狭窄13例。应用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治疗,半侧椎板回植3例,全椎板回植14例,2个节段椎板回植1例。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3个月~4年3个月,平均1年8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3~9个月后骨性融合。CT随访示无回植椎板移入椎管或移位倾向,无截骨前缘过度增生对硬脊膜产生新的压迫等,无明显椎间退变及椎间不稳;椎管矢状径扩大1.8~5.6mm,平均3.2mm;横径扩大1.3~4.4mm,平均1.8mm,症状无复发。结论微型钛板腰椎管成形术在腰椎管狭窄手术应用中安全可靠、疗效好,椎管扩大明显,椎板重建可靠,恢复了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椎管成形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重组合异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3
8
作者 葛志斌 张前法 庞清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1年 6月~2 0 0 3年 3月 ,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支持钢板 ( T型或 L型 )内固定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32例。男 2 0例 ,女12例 ,年龄 18~... 目的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 0 0 1年 6月~2 0 0 3年 3月 ,采用切开复位、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支持钢板 ( T型或 L型 )内固定 ,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32例。男 2 0例 ,女12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 38岁。交通伤 2 3例 ,坠落伤 5例 ,砸伤 4例 ,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 2~ 7天。术中植骨量 2~ 6 g。 结果 全部患者经 9~ 2 3个月随访 ,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良好 ,未见关节面下陷 ,重组合异种骨未见移动、吸收。按 Pasmussen评分标准 ,优 16例 ,良 12例 ,可 3例 ,差 1例 ,优良率达 87.5 %。 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植骨加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合异种骨 钢板内固定 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欣华 吴乃庆 +4 位作者 庞清江 黄涛 张前法 郑兴国 韩群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7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的正确进钉方法和位置,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6具成人尸体,制成骨性骨盆标本。在直视下,以克氏针模拟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法。分别测量钉长、进钉点与耻骨结节的关系、螺钉与两侧髂前上棘和... 目的探讨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的正确进钉方法和位置,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6具成人尸体,制成骨性骨盆标本。在直视下,以克氏针模拟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法。分别测量钉长、进钉点与耻骨结节的关系、螺钉与两侧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构成平面的夹角、与矢状面的夹角及耻骨上支直径等。结果对于耻骨上支内1/2、外1/2的骨折,平均钉长、螺钉与两侧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构成平面及矢状面的夹角,最窄处直径为皆有差异。结论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对于耻骨支不同部位的骨折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不同,用于治疗骨盆前环的耻骨支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上支 髓内螺钉 固定
下载PDF
碳纤维cage联合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清江 黄涛 +1 位作者 张前法 汤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碳纤维cage联合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碳纤维cage结合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术后应用复位指数(Taillard 指数、Boxall指数、椎间隙高度指... 目的:探讨应用碳纤维cage联合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碳纤维cage结合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术后应用复位指数(Taillard 指数、Boxall指数、椎间隙高度指数及腰骶关节角)和融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14个月,平均10.6个月.Taillard指数术前0.31,术后0.16,随访时0.17,Boxall指数术前0.33,术后0.17,随访0.17;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0.26,术后0.58,随访0.57;腰骶关节角术前13.18°,术后19.11°,随访18.9°.复位指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滑脱节段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并发症.术后腰痛按Denis法评估改善明显.结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碳纤维cage基础上,采取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椎间融合率高,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 被引量:9
11
作者 袁欣华 庞清江 +3 位作者 吴乃庆 黄涛 张前法 郑兴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2例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前骨盆经Pfan-nenstiel入路固定9例,Pfannenstiel入路结合部分髂腹股沟入路固定43例。37例行骨盆重建钢板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合耻骨上支... 目的探讨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2例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前骨盆经Pfan-nenstiel入路固定9例,Pfannenstiel入路结合部分髂腹股沟入路固定43例。37例行骨盆重建钢板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合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9例,6例2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后环37例经患侧髂嵴入路以骨盆重建钢板固定。8例骶骨骨折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7例未行后骨盆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按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3.8%。结论通过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治疗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疗效满意,并可防止远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骨水泥型半髋治疗高龄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汤涛 庞清江 +1 位作者 张前法 王云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3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半髋治疗高龄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半髋治疗高龄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9例,可3例。结论骨水泥型半髋治疗高...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半髋治疗高龄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半髋治疗高龄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9例,可3例。结论骨水泥型半髋治疗高龄Evans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减少并发症、改善高龄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云 张前法 +1 位作者 葛志斌 庞清江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进行骶髂关节复位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提... 目的探讨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进行骶髂关节复位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采用M ajeed评价标准:满意10例,良好7例,一般1例。结论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eston技术 椎弓根钉系统 骶髂关节/损伤
下载PDF
胸腰椎Chance骨折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云 张前法 +1 位作者 庞清江 葛志斌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7期550-55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创伤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本组21例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32岁。骨折部位:T113例,T129例,L18例,L21例。骨折按Denis分类:A型10例,B型2例,C型5例,D型4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0例,... 目的: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创伤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本组21例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32岁。骨折部位:T113例,T129例,L18例,L21例。骨折按Denis分类:A型10例,B型2例,C型5例,D型4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2例,E级16例。本组均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并行脊柱后外侧植骨。结果:21例平均随访18个月(13~28个月)。除1例ASIAB级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ASIAC级或D级者恢复至E级。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腰背疼痛及功能情况总体满意。结论:胸腰椎Chance骨折属于屈曲牵张性损伤,发病率低,神经症状少,为不稳定骨折,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良 庞清江 +1 位作者 张前法 王云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疗效。方法26例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先清创或牵引复位外固定,再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22(15.2±3.3)个月。骨性愈合时间3.5~15.5(7.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疗效。方法26例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先清创或牵引复位外固定,再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22(15.2±3.3)个月。骨性愈合时间3.5~15.5(7.3±2.8)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按Johner-Wruhs标准:优16例,良8例,可2例。可2例中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断钉,经更换髓内钉并植骨后5个月获骨性愈合;1例皮肤坏死,经清创后Ⅱ期植皮愈合,遗留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肌腱移植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付有伟 张前法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关键词 肌腱损伤 移植材料 临床常见疾病 肢体功能障碍 解剖结构 临床工作 肌腱修复 移植修复
下载PDF
颈椎间盘并椎体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治疗颈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涛 庞清江 +3 位作者 张前法 郑兴国 陈小牛 周海尔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9期921-92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18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8例采用钛网笼内填充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最后均予带锁钢板内固定. 结果术后复查MRI:见颈脊髓神经压迫去除满意.5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已恢复椎间隙高度没有发现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 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颈椎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伴有后纵韧带颈脊髓神经和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有利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融合 前路手术 颈脊髓压迫症 后纵韧带 颈椎间盘 切除治疗 椎体 大部分切除术 带锁钢板内固定 椎间隙高度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带粗隆固定接骨板的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志斌 庞清江 +2 位作者 张前法 陈良 尹振春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动力髋螺钉 粗隆固定接骨板
下载PDF
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5
19
作者 葛志斌 张前法 庞清江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极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并观察疗效。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例,良5例,可... 目的探讨应用单极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Mason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并观察疗效。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例,良5例,可1例。无感染发生。结论桡骨头在稳定肘关节及上尺桡关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桡骨头骨折如不能修复,假体置换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头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假体置换术
下载PDF
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玉聪 张前法 付有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方法在体外培养第2代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5、1、2、5、10、20、30、40、50μg/L)的bFGF,继续...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方法在体外培养第2代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5、1、2、5、10、20、30、40、50μg/L)的bFGF,继续培养48 h,噻唑蓝(MTT)法染色,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出不同浓度bFGF组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OD均值相比:5、10、20、30、40、50μg/L 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OD均值随bFGF浓度的增加,先逐渐增大(5~20μg/L),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20~50μg/L)。结论 bFGF有明显促肌腱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即促肌腱细胞增殖的起始bFGF浓度为5μg/L,而20μg/L时可达到促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细胞 细胞增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