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并颞肌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加星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081-1082,共2页
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并颞肌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46例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同时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 目的:研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并颞肌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46例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同时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合并颞肌切除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2.1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术与颞肌切除术联合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均有着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 颞肌切除术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加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究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血肿清除治疗,研究组采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美国... 目的探究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血肿清除治疗,研究组采用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6个月进行回访,研究组死亡7例,对照组死亡13例。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9.85±2.13)分低于对照组的(15.25±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秋涛 赵丁丁 +5 位作者 冶玉虎 孙兴武 张业斌 张加星 朱车甫 李培兴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2期89-90,93,共3页
目的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4例治疗1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另44例监测2组... 目的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4例治疗1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另44例监测2组采用常规传统方法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探讨实施不同监测对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监测1组在术后1、3、7、10 d[(26.27±2.53)mm Hg、(20.41±2.74)mm Hg、(12.57±1.36)mm Hg、(11.13±1.14)mm Hg]时颅内压显著比监测2组[(27.86±2.41)mm Hg、(24.19±2.63)mm Hg、(17.61±1.52)mm Hg、(14.76±1.53)mm Hg]低(t=3.018、6.602、16.391、12.620,P<0.05),在GCS评分上,在1、3、7、10 d时[(6.43±0.61)分、(7.96±0.72)分、(9.25±0.95)分、(11.34±1.26)分]显著比监测2组[(6.03±0.63)分、(6.87±0.65)分、(7.78±0.76)分、(9.51±0.94)分]高(χ2=3.026、7.454、8.015、7.722,P<0.05),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监测1组(2.27%)显著比监测2组(15.91%)少(χ2=4.950,P<0.05)。结论将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能及时发现患者颅内压变化,从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的同时,持续改善颅内压水平,提升GCS评分,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有创颅内压监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层医院脑出血微创手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玉成 张加星 +2 位作者 赖伟玲 张业斌 刘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应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的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h),采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情采用:(1)微创手术组(A组)37例。(2)血肿破人脑室系统,采用...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应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的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h),采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情采用:(1)微创手术组(A组)37例。(2)血肿破人脑室系统,采用脑内窥镜清除血肿行侧脑室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组(B组)10例,并与既往传统开颅手术组(C组)46例进行比较。术后24h内复查颅脑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术后评分、再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病死率。结果血肿清除率:A组(82.7±8.1)%,B组(78.6±6.5)%,C组(50±10)%;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8.1%、B组10.0%,C组34.8%;术后观察和随访3个月,失访2例(2.2%),按GOS疗效判定治疗效果为:A、B组GOSIV级以上43例(93.8%),Ⅲ级3例(6.5%)。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及时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有效减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和减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显微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Panobinostat改善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观察
5
作者 张加星 张业斌 吴力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观察在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中,Panobinostat抑制HDAC(LBH589)对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出血组(10只)、出血+Vehicle组(20只),出血+Panobinostat注射组和药物注射组(20只),于SAH... 目的观察在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中,Panobinostat抑制HDAC(LBH589)对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出血组(10只)、出血+Vehicle组(20只),出血+Panobinostat注射组和药物注射组(20只),于SAH造模前24 h分别行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给药,在术前12 h、术后12 h和24 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然后取半球脑组织测脑水含量,或者进行灌注,取出脑组织的额叶和颞叶皮层,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3及Ac-H3K27的乙酰化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和出血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00,P=0.007);出血组脑水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9,P=0.019)。在成功SAH造模的SD大鼠进行分组,给药组额叶及颞叶皮层组织中的Ac-H3K27水平较Vehicle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50,P=0.000);给药组脑水含量较Vehicle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1,P=0.020);给药组较Vehicle组的神经损伤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60,P=0.011);相关性分析表明H3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Ac-H3K27)与其神经缺损评分分值呈负相关(r=-0.585,P=0.046)。结论在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中,Panobinostat抑制HDAC可显著改善神经行为,缓解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Panobinostat(LBH58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酶抑制剂 神经元 细胞凋亡 乙酰化作用 动物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张加星 张业斌 冶玉虎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颅内压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预后良好率,并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根据是否采取...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颅内压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预后良好率,并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根据是否采取颅内压监测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22%(34/72),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占52.78%(38/72),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不同颅内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OS、预后良好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GOS、预后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大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预后呈负相关,通过监测颅内压,可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促进病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预后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业斌 张加星 +4 位作者 朱车甫 吴秋涛 赵丁丁 孙兴武 冶玉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20期3127-3129,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50例(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急性颅脑损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 目的 探讨脑出血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50例(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0例(急性颅脑损伤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59 mg/L、2.10 mg/L、1.03 mg/L、0.82 mg/L,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1.61 mg/L、2.02 mg/L、1.01 mg/L、0.67 mg/L,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而在6h时达到峰值,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后3h、6h、12 h、2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50 mg/L、0.49 mg/L、0.47 mg/L、0.48 mg/L,急性颅脑损伤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12.17、4.03、3.05,均P<0.05);脑出血组和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7d后的水平分别是0.53 mg/L、0.55 mg/L,与对照组的0.47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同急性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和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能够为判断病程、病情和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出血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