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加润 黄忠 +5 位作者 林黑着 牛津 吕国敏 黄建华 陈义方 丁贤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7,共9页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 g)进行56 d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 g)进行56 d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40%蛋白饲料的斑节对虾的增重率(417.35%)和特定生长率(2.93%·d-1)获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在38%时的饲料系数(1.88)最低且与44%和46%蛋白饲料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虾体蛋白含量在44%饲料蛋白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6%、38%和42%组(P<0.05)。(3)斑节对虾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42%蛋白组最高,44%和46%蛋白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36%~42%蛋白饲料组(P<0.05)。(4)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斑节对虾的蛋白酶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波动的趋势;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胃淀粉酶活性在38%~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增重率的回归分析,斑节对虾幼虾饲料蛋白的适宜含量为3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幼虾 蛋白水平 生长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饲料中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氨基酸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加润 林黑着 +5 位作者 黄忠 牛津 周发林 陈旭 王芸 夏冬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50,共7页
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饲喂斑节对虾(Penaeus morlodoll)[(1.27±0.02)g]56d,研究不同鱼粉含量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饲喂斑节对虾(Penaeus morlodoll)[(1.27±0.02)g]56d,研究不同鱼粉含量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增重率(245.02%)、特定生长率(2.58%·d^-1)均在对照组获得最大值,显著高于除F1和F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当对虾摄食F1组饲料时饲料系数最小,显著小于F3~F5组(P〈0.05)。成活率在F4组最低,显著低于F0~F2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混合植物蛋白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3)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F2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S01)活性在F5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F1组最高,显著高于F2~F4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在F4和F5组最高,显著高于F1D~F3组(P〈0.05)。根据斑节对虾的增电率和特定生长率得出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包膜氨基酸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且随着饲料中植物蛋向含量的增加,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植物蛋白 鱼粉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力
下载PDF
不同品牌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水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加润 江世贵 +4 位作者 林黑着 黄忠 牛津 黄建华 王芸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26,共7页
选取6种不同品牌斑节对虾商品饲料(D1、D2、D3、D4、D5和D6)进行60 d养殖试验,评价其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及水质的影响。D1、D5和D6的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2和D4(P〈0.05);D5和D6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2和D4... 选取6种不同品牌斑节对虾商品饲料(D1、D2、D3、D4、D5和D6)进行60 d养殖试验,评价其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及水质的影响。D1、D5和D6的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2和D4(P〈0.05);D5和D6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2和D4(P〈0.05)。D4和D5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D1~D3各饲料(P〈0.05)。第20天水体化学需氧量(COD)D1最低,显著低于D5和D6(P〈0.05)。第40天时D5和D6的COD显著低于D1~D4各饲料(P〈0.05),D2的氨氮(NH+4-N)最低,显著低于D4~D6各饲料,总氮(TN)、总磷(TP)分别在D4、D6最低。第60天时D1和D2的NH+4-N显著低于其他各饲料(P〈0.05),D5和D6的TN显著低于D1~D4各饲料(P〈0.05),而TP在D2最低,显著低于D1和D4(P〈0.05)。氮(N)排放率在D1和D6显著低于其余4种饲料(P〈0.05),磷(P)排放率则D1最低。投喂D1、D5和D6能够使对虾获得较优生长性能,且对水体污染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饲料 斑节对虾 生长性能 水质
下载PDF
扬尘地区实验室防(除)尘机制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吴业北 曹荣 +3 位作者 谷润润 马梦瑶 马晓梅 张加润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5期135-138,共4页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针对西部地区扬尘较多的特点,在深化加强实验室防(除)尘机制约束、强化实验管理人员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结合实践,对高标准规划建设无(少)尘...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针对西部地区扬尘较多的特点,在深化加强实验室防(除)尘机制约束、强化实验管理人员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结合实践,对高标准规划建设无(少)尘实验室、高效评估设备防尘性能、加强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探究了从客观开拓除尘新方法、主观加强人员防尘意识的可行性,为减少实验室扬尘,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地区 实验室 防(除)尘机制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