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分析
1
作者 郭晓雪 王萍 +3 位作者 李敬华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报道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医案,对医案的中医病名、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证候、中医治法等术语进行数据规范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9篇,收录医案228则,涉及患者228例,累计诊次361次,平均年龄(53.17±11.11)岁,以50~60岁患者最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主要症状为胃痛、脘痞、嗳气,舌象常见舌黯红、苔白、苔薄或腻,脉象常见弦滑、弦细和弦,高频证型有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证素多为气虚、气滞、血瘀、热、湿等,复合病性多于单一病性,其中二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最常见,治法以补益法、理气法、理血法最为常用。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从胃、脾、肝论治,核心证素为气虚、气滞、血瘀,治疗多用益气健脾、疏肝和胃、调气和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治规律 医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唐旭东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秀秀 唐旭东 +4 位作者 张北华 卫裕晨 马祥雪 尹晓岚 王凤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唐旭东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基于真实世界门诊医案诊疗数据,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数据挖掘结合专家访谈的研究设计,纳入唐教授诊疗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医案处... 目的探讨唐旭东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基于真实世界门诊医案诊疗数据,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数据挖掘结合专家访谈的研究设计,纳入唐教授诊疗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医案处方,建立药物数据库,分析中药使用特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的102张初诊处方中,共涉及中药87味,1578药次,药性寒温并用,以温行温通为主;药味以辛开苦降,甘调平衡为主;归经主要集中脾胃经;药物类别以补虚类、化湿类、理气类与清热类为主;使用频率>10%的药味31种,系统聚类显示,组方特点因疾病重叠主症表现侧重而异,关注舌苔与大便情况,紧扣八纲,通降方药有升清降浊以健脾清化助运,辛开苦降以平调脾胃,理气降胃导滞以清肝和胃之别。结论唐旭东教授临证GERD重叠消化不良立足“因滞而病”为本,问诊重视症状细节,临证思辨紧扣八纲,抓住主症,善用配伍,治疗以辨证新八纲为纲领,虚则责之脾土,实则责之肝胃,灵活延伸运用通降方法,以实现“调中复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不良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通降 调中复衡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专家经验挖掘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北华 高蕊 +3 位作者 李振华 李保双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0,共4页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综合治疗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IBS的专家经验。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综合治疗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IBS的专家经验。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4―2012年来所有相关资料,筛选有效医案,采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现代医家治疗IBS的思路和用药经验。结果共筛选了46名中医药专家的116个医案,结果显示脾虚、肝郁为IBS最基本的证候要素,寒湿、湿热、阳虚、肾虚为腹泻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气滞、阴虚、气虚、血瘀为便秘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疏肝健脾为最主要治法,白芍、炒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柴胡、防风、党参、木香为最常用的药物。结论 (1)肝郁脾虚为IBS的关键病机,临床当根据其病机演变进行诊治,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加减用药是IBS最主要的病证结合思路。(2)数据挖掘在医案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专家经验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药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北华 唐旭东 +2 位作者 王凤云 李振华 李保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557,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中药成分复杂,抗Hp作用多样,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或杀灭Hp、降低Hp的毒力、降低Hp的黏附力、改变Hp的生存环境、抑制Hp的耐药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胃黏膜炎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中药成分复杂,抗Hp作用多样,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或杀灭Hp、降低Hp的毒力、降低Hp的黏附力、改变Hp的生存环境、抑制Hp的耐药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胃黏膜炎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北华 王微 +1 位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差异,探索符合IBS-D临床特征的造模方法。方法:70只新生期乳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番泻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乳糖饲养组、醋酸溶液灌肠组、腹腔注射5羟... 目的:对比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差异,探索符合IBS-D临床特征的造模方法。方法:70只新生期乳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番泻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乳糖饲养组、醋酸溶液灌肠组、腹腔注射5羟色胺(5-HT)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出生后第2-14天均接受母子分离应激3 h,2个月后番泻叶高剂量组给予番泻叶煎剂4.5 g/kg、中剂量组给予3 g/kg、低剂量组给予2 g/kg灌胃,灌胃体积为10 mL/kg,连续7 d,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乳糖组采用高乳糖饲料喂养,7 d后换用普通饲料;醋酸灌肠组给予4%的醋酸灌肠1 mL,灌肠1次,普通饲料喂养,此后不做任何处理;5-HT腹腔注射组给予5-HT 2.1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普通饲料喂养,从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腹泻率及大便积分、结肠病理几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除番泻叶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组体质量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高乳糖饲料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体质量出现明显的负增长;(2)番泻叶高剂量组(4.5 g/kg)、高乳糖饲料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腹泻率均为100%,其余各组均未出现腹泻。造模后番泻叶高剂量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6 d内的平均大便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结肠病理高乳糖组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间质轻度水肿;醋酸灌肠组部分结肠与腹腔组织粘连、增厚,结肠缩短,近端结肠可见黏膜轻度充血,绒毛变钝,其余各组未见异常。结论:新生期母子分离应激联合适当剂量番泻叶灌胃或高乳糖饲料饲养所致大鼠模型可模拟IBS-D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建立IBS-D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造模方法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中药复方临床研究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北华 唐旭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9-649,共1页
中药复方具有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是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重要载体。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开展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是获得循证医学证据,发挥特色明确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医药影响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循证医学方法学的... 中药复方具有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是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重要载体。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开展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是获得循证医学证据,发挥特色明确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医药影响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循证医学方法学的进步推动了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实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更适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但目前中药复方临床研究还存在研究质量低下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对照措施、疗程合理性、样本量估算、意向性分析等研究方法有缺陷,结局指标不规范、临床试验注册率低、研究过程质量控制无细节等。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症状重叠现象突出,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评价中药复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先后开展了中药汤剂安慰剂制作与评价、研发了基于胃肠症状重叠问题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搭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平台,开展了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获得了中药复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明确中药复方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分别从胃肠动力,肠神经系统调控、物质与能量代谢,离子通道、肠道菌群等多方面进行健脾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单一检测分析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性成果,需多学科联合研究,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笔者认为,选择中医药确有临床疗效优势的慢病,是临床评价-作用机制-新药研发-基础理论研究这一全链条研究正确开端的保证,而选择功能性胃肠疾病这样病变较轻、病情相对简单、具有口服中药首先且是必经的胃肠环节的病种,给逐步阐明中药复方疗法乃至证候理论的科学机制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临床研究 循证证据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唐旭东辨证应用香苏饮加减治疗胃病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北华 唐旭东 李保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639-640,共2页
香苏饮具有疏肝健脾,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具有气滞病机特点的病证。唐旭东教授认为胃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临床所见胃病多具有气滞病机特点,治疗当以"通降"为着眼点。唐旭东教... 香苏饮具有疏肝健脾,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具有气滞病机特点的病证。唐旭东教授认为胃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临床所见胃病多具有气滞病机特点,治疗当以"通降"为着眼点。唐旭东教授临床治疗胃病擅长以香苏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减用药,肝气犯胃证常合用四逆散、饮食停滞证合用保和丸、脾虚湿滞证合用半夏泻心汤、久病气滞血瘀证常合用丹参饮、金铃子散,加减用药灵活巧妙,基于"通降论"和香苏饮应用经验开发的通降颗粒临床应用效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苏饮 通降论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不同精神心理应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北华 王微 +1 位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2128-2133,共6页
目的:比较基于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等不同精神心理应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的特征差异,探索建立IBS-D大鼠模型的理想方法。方法:将4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母子分离组和非母子分离组,每组20只,母子分离组大鼠第2~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 目的:比较基于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等不同精神心理应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的特征差异,探索建立IBS-D大鼠模型的理想方法。方法:将40只新生期SD大鼠随机分为母子分离组和非母子分离组,每组20只,母子分离组大鼠第2~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其余大鼠不分离。第9周,将非母子分离组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慢性束缚组(R组),将母子分离组随机分为单一母子分离组(S组)和联合应激组(SR组),每组10只。R组和SR组大鼠采用自制束缚架进行制动束缚应激,3 h/d,连续3周,其余2组不予束缚。在束缚期的最后1周,N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大鼠均予番泻叶煎剂(0.45 g/m L)灌胃(4.5 g/kg),连续7 d。检测评价4组大鼠成年期束缚应激前后内脏敏感性、大便积分、旷场行为学,以及造模后血清5羟色胺水平、近端结肠常规病理、肥大细胞及嗜铬细胞数量。结果:1)内脏敏感性:束缚应激前,经历母子分离应激组(S组、SR组)大鼠痛觉阈值明显低于非母子分离应激组(N组、R组)(P<0.05);束缚应激后,S组和SR组大鼠痛觉阈值显著低于N组(P<0.05),R组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便积分:S组、R组及SR组大便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R组明显高于R组和S组(P<0.05)。3)旷场行为学特征:束缚应激前,S和SR组大鼠旷场穿格数有低于N和R组的趋势,但站立数均明显低于N和R组(P<0.05);束缚应激后,R组、S组、R组大鼠旷场穿格数及站立数均明显低于N组(P<0.05),SR组穿格数明显低于S组(P<0.05)。4)血清5-HT水平:S组和SR组大鼠血清5-HT水平明显高于N组(P<0.05),R组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组明显高于S组和R组(P<0.05)。5)近端结肠病理及MC、EC数目:4组大鼠结肠病理未见异常。SR组大鼠近端结肠MC数目明显多于N组(P<0.05),其余各组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R组及SR组结肠嗜铬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N组(P<0.05),SR组与S组和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母子分离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及番泻叶灌胃可复制IBS-D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内脏敏感性增高、排便异常和抑郁样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造模方法 精神心理应激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北华 魏子孝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魏子孝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阻络和阳虚寒湿阻络,对于临床辨病辨证则提出以肢体麻木为主者参照血痹论治,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肢凉肿胀疼痛为主者参照湿脚气论治,治以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魏子孝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阻络和阳虚寒湿阻络,对于临床辨病辨证则提出以肢体麻木为主者参照血痹论治,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肢凉肿胀疼痛为主者参照湿脚气论治,治以鸡鸣散加减的观点;同时主张必要时配合具有温阳通络作用的外洗方药或栓剂治疗,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痹 湿脚气 补阳还五汤 鸡鸣散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表现特点及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3 位作者 刘果 赵迎盼 张北华 张丽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6-719,共4页
根据蒙特利尔全球共识[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主要症状。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患病率为20%~30%[... 根据蒙特利尔全球共识[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主要症状。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患病率为20%~30%[2,3]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表现 中医药治疗 十二指肠内容物 蒙特利尔 不适症状 西方国家 并发症
下载PDF
魏子孝教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医案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兰涛 张北华 +3 位作者 高蕊 朱正祥 顾基发 魏子孝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6-988,共3页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它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管理知识,并用数据挖掘方法提炼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通过名老中医的反馈、验证,总结整...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它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管理知识,并用数据挖掘方法提炼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通过名老中医的反馈、验证,总结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析了魏子孝教授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学术经验,也是对数据挖掘方法在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中的一次实践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子孝 教授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医案 数据挖掘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现状述评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恩林 张北华 +1 位作者 康楠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969-972,976,共5页
文章从古代著作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医病名。FD的发病与饮食、外邪内居及精神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肝脾胃三脏,肝郁、脾虚及胃气不降为FD主要的病机关键,但目前对FD的病机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不足。FD的治疗有... 文章从古代著作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医病名。FD的发病与饮食、外邪内居及精神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肝脾胃三脏,肝郁、脾虚及胃气不降为FD主要的病机关键,但目前对FD的病机演变规律研究深入不足。FD的治疗有辨证分型、专法专药,以及辨病辨证相结合等,但缺乏严谨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患者生活质量也不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因病机 临床研究 述评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肠黏膜屏障损伤研究概述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婷 唐旭东 +2 位作者 王凤云 卞立群 张北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321-1324,共4页
肠黏膜屏障在维持人体与外环境的稳态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系紊乱及肠道免疫异常活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其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肠黏膜屏障在维持人体与外环境的稳态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系紊乱及肠道免疫异常活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其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前期研究已证实一些中药复方和单体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多种诱因所致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尤以对机械屏障、生物屏障与免疫屏障的调控作用最为显著。本文主要以肠黏膜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为切入点,梳理了中医药调控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肠黏膜屏障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茵陈蒿汤及其变方对ConA诱导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IP-10、CXCR3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果 王凤云 +5 位作者 唐旭东 张引强 杨俭勤 卞立群 赵迎盼 张北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31-2137,共7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及其变方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诱导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Balb/c小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和荣肝...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及其变方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A)诱导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Balb/c小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和荣肝小方组.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PBS溶液0.3 mL,其他各组按ConA 6 g/g体质量尾静脉注射造模,1次/wk,连续8 wk,制备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正常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wk,末次给药后24 h,检测血清中IP-10、CXCR-3和TNF-活性;肝组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茵陈蒿组、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茵陈蒿汤加黄芪组、荣肝合剂组和小方组)血清IP-10、CXCR-3、TNF-的水平(ng/mL)均降低(IP-10:44.56±0.30、42.18±0.54、32.18±0.37、36.46±0.47、35.98±0.65 vs 52.73±0.46;CXCR-3:64.86±0.63、37.88±0.63、40.18±0.57、38.58±0.62、36.94±0.26 vs 64.86±0.63;T N T-:43.45±0.65、32.78±0.27、42.18±0.37、28.69±0.85、24.46±0.57 vs 93.32±0.81,均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细胞坏死减轻、变性减少、炎细胞浸润和肝纤维化减轻(均P<0.05);茵陈蒿汤加丹参组、荣肝合剂组和小方组肝组织纤维增生程度较小(均P<0.05).结论:清利湿热,健脾活血的荣肝合剂及荣肝小方组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综合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变方 慢性肝损伤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的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萍 张北华 +1 位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12期18-20,共3页
胃癌前病变的监测和治疗是胃癌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以萎缩胃炎为背景的上皮内瘤变是内科临床干预的重点。鉴别反应性增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保持黏膜活检准确性和前后部位一致性、组织标本处理的规范性和病理诊断准确性是影响研究科... 胃癌前病变的监测和治疗是胃癌二级预防的有效途径。以萎缩胃炎为背景的上皮内瘤变是内科临床干预的重点。鉴别反应性增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保持黏膜活检准确性和前后部位一致性、组织标本处理的规范性和病理诊断准确性是影响研究科学性和成果认可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应予以重视。疗效评价指标以病理组织学指标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辅以胃镜、症状和生活质量测评,同时还需近期干预与远期随访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康楠 王凤云 +4 位作者 张北华 陈婷 朱恩林 王晓鸽 唐旭东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罗马III委员会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可以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其主要病理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罗马III委员会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可以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胃动力和感觉的异常,具体原因不明确,有证据显示消化不良和心理病理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造模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药复方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红 张北华 +1 位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973-976,共4页
目的:近年来中药在治疗(IBS-D)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作者对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5年的国内外文献,从中药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胺(肽)及神经递质表达,含量及相关炎性因子改变等进行归纳、分析... 目的:近年来中药在治疗(IBS-D)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作者对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5年的国内外文献,从中药调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胺(肽)及神经递质表达,含量及相关炎性因子改变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途径包括降低血中和结肠黏膜中5-HT浓度和含量,减少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及分泌,升高肠组织中NO水平,降低血浆中胃动素(MOT),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生长抑素(SS),P物质(SP)的含量。神经免疫机制包括减少肥大细胞数目及活化,调节促炎因子\抗炎因子水平。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中药复方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为解释中药科学内涵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基础研究 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细胞因子失衡机制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婷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张北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991-993,997,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PI-IBS概念的提出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IBS病理机制的探析已逐渐由功能性转向器质性。探究中医药调控PI-IBS细胞因子失衡的作用机制,是为了在探寻IBS有效治疗药物的征途中开发和评估新的治疗措施,为更好的治疗本病提供... 近些年来,随着PI-IBS概念的提出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IBS病理机制的探析已逐渐由功能性转向器质性。探究中医药调控PI-IBS细胞因子失衡的作用机制,是为了在探寻IBS有效治疗药物的征途中开发和评估新的治疗措施,为更好的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亦可为中医药治疗本病从宏观定性向微观定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细胞因子失衡
下载PDF
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 被引量:28
19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肿瘤协作组 +1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王萍 李鹏 陈萦晅 李理 卢瑗瑗 周炜洵 卞立群 张北华 尹晓岚 李军祥 陈杰 张澍田 时永全 唐旭东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111,共21页
正确应对和处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指南结合我国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现状,从定义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切入,中西医整合、多学科参与,共同提出针对性... 正确应对和处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指南结合我国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现状,从定义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切入,中西医整合、多学科参与,共同提出针对性的诊治要点和策略,以期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规范诊治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实现胃癌的有效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癌前状态 中西医结合 诊断 治疗 监测
下载PDF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4 位作者 张北华 朱恩林 程正义 田亚欣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977-981,共5页
肝脾同治是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特点,以调肝理脾为法的痛泻要方是治疗腹痛泄泻的代表方剂,其类方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文章综合近5年来痛泻药方及其类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调节脑肠轴、改善内脏... 肝脾同治是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特点,以调肝理脾为法的痛泻要方是治疗腹痛泄泻的代表方剂,其类方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文章综合近5年来痛泻药方及其类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调节脑肠轴、改善内脏感觉高敏感、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探讨痛泻要方干预肠易激综合征起效的药理学机制。研究表明,与IBS复杂的发病机制相对应,痛泻要方的起效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层面且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 药理学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