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料入河过程紫外吸收剂的释放和风险研究
1
作者 张卓澜 陈启晴 +3 位作者 陈羽靥 严笑芸 杨颜 施华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199,共12页
河流是塑料向海洋运输的主要通道.为了解塑料污染的来源、迁移和归宿,对塑料入河通量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计算优化.此外,塑料上往往负载许多非键合助剂,其中紫外吸收剂的使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从塑料上沥滤释放及潜在的生物效应等方面尚缺... 河流是塑料向海洋运输的主要通道.为了解塑料污染的来源、迁移和归宿,对塑料入河通量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计算优化.此外,塑料上往往负载许多非键合助剂,其中紫外吸收剂的使用日益广泛,但关于其从塑料上沥滤释放及潜在的生物效应等方面尚缺少定量分析.因此,本文综合改进了塑料入河通量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紫外吸收剂经河流的传输通量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入河总塑料(微塑料与宏塑料之和)质量通量排名最高的是欧洲的莱茵河,第二是印度的恒河.常见的5类紫外吸收剂中,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213.40 kg/a)和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192.95 kg/a)的入河总通量较高.通过生物毒性模型预测发现,苯并三唑类潜在的生物毒性较高,需深化其环境行为、归趋机制以及生态效应方面的研究.本文旨在归纳分析随塑料入河的紫外吸收剂的全球通量,将为制定有效的塑料负载紫外吸收剂的污染防控策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入河通量 紫外吸收剂 生物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