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雌激素中药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朱文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4期7740-7741,共2页
目的:探讨含雌激素中药对实验动物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5只,分别灌注中药和饮用水7d后,制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目的:探讨含雌激素中药对实验动物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3/09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5只,分别灌注中药和饮用水7d后,制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在再灌注12,14h时每组各取6只取脑切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另3只取缺血侧皮质,提取蛋白,并作雌激素受体β测定。结果:中药组脑梗死面积再灌注12h时为(40.62±1.68)%、再灌注24h时为(58.89±2.12)%,与对照组[(5.23±1.23)%和(69.86±2.4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印迹蛋白测定,中药处理组缺血侧脑皮质雌激素受体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含雌激素中药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β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中药 脑保护 实验 脑缺血 再灌注脑损伤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增强已为共识,并认为其与脑水肿的发生和氨基酸毒性有关,因此抑制C-fos基因表达有助于改善缺血后脑损伤,有关中药抑制C-fos基因表达的的实验研究尚少,本实验证实中药复方(桂枝茯...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增强已为共识,并认为其与脑水肿的发生和氨基酸毒性有关,因此抑制C-fos基因表达有助于改善缺血后脑损伤,有关中药抑制C-fos基因表达的的实验研究尚少,本实验证实中药复方(桂枝茯苓丸加川芎、泽泻)能有效地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C-fos基因表达,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C-FOS基因 中药 桂枝茯苓丸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缺血鼠脑和血中氨基酸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中医药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48-49,共2页
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桂枝茯苓丸加川芎、泽泻)能明显降低鼠脑组织和血清中GLu、AspGly、GABA含量,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意义。表明本方有明显的抗脑缺血性氨基酸毒性的作用,有助于缺血性脑水肿的减轻和脑细胞损伤的修复。... 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桂枝茯苓丸加川芎、泽泻)能明显降低鼠脑组织和血清中GLu、AspGly、GABA含量,统计结果均有显著意义。表明本方有明显的抗脑缺血性氨基酸毒性的作用,有助于缺血性脑水肿的减轻和脑细胞损伤的修复。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及见,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脑缺血 氨基酸 血液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脑缺血后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0-141,共2页
通过对中药复方(桂枝茯苓丸加川芎泽泻)防治脑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本方能够增加脑缺血和再灌注后鼠红细胞、脑组织及线粒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时降低脑缺血和再灌注后鼠血浆、脑组织和亚细胞器中红细胞内的... 通过对中药复方(桂枝茯苓丸加川芎泽泻)防治脑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本方能够增加脑缺血和再灌注后鼠红细胞、脑组织及线粒体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时降低脑缺血和再灌注后鼠血浆、脑组织和亚细胞器中红细胞内的丙二醛(MDA)水平,证实本方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提示本方可作为抗氧化剂,用于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作用机制,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脑缺血 自由基
下载PDF
偏头痛血瘀证患者血中PAF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37-338,共2页
偏头痛中医辩证有多种证型,其中血瘀证较为常见。本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血瘀型偏头痛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提示:PAF可作为血瘀型偏头痛的微观定量指标之一。
关键词 偏头痛 血瘀证 血小板活化因子 病理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529-530,共2页
有资料表明,血瘀证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有关。本文首次对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患者RBC-C3bRR明显低于正常,而RBC-ICR则明显高于正常。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本病证的发病与... 有资料表明,血瘀证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有关。本文首次对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患者RBC-C3bRR明显低于正常,而RBC-ICR则明显高于正常。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本病证的发病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有密切关系;与中医对本病病机的传统认识相一致;并为探讨临床益气活血类药物治疗本病的机理和本病证的微观定量指标,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风 血瘀证 红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脑缺血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博生 项晓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318-320,共3页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缺血60分钟、再灌注60分钟、缺血后中药治疗三组小鼠脑运动区皮层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①锥体细胞和胶质细胞均有改变,以胶质细胞改变最显著;②毛细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起亦肿胀明显,且内皮与突起之间的基膜...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缺血60分钟、再灌注60分钟、缺血后中药治疗三组小鼠脑运动区皮层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①锥体细胞和胶质细胞均有改变,以胶质细胞改变最显著;②毛细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起亦肿胀明显,且内皮与突起之间的基膜增厚可达300nm;③中药治疗组鼠脑胶质细胞肿胀消失,细胞器恢复正常.毛细血管内皮与胶质细胞突起之间的基膜厚度变薄。说明脑缺血对大脑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严重,而中药复方有改善上述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脑缺血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辛热解毒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思路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博生 胡传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113-1114,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脾胃病临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博生 陈静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9,共2页
根据多年临证总结,从脾病多化湿、理气调升降、健脾宜长久,不效加疏肝、降逆忌便结、苦寒防伤中、温脾可清肝、滋阴勿碍脾、年高益气阴、妇人重调肝、痛证可补气、病可互参等方面讨论脾胃病症的基本用药原则。
关键词 脾胃病 临证研究 调肝 痛证 化湿 滋阴 苦寒 气调 病症 脾病
下载PDF
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认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博生 王禾 《吉林中医药》 1995年第6期2-2,共1页
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认识扬州大学医学院附院(225001)张博生,王禾【关键词】中风,脑血管意外,辨证施治一、病名中风病名始见于《素问》。其后则有风痱、真中风、类中风等名称。内经所谓“煎厥”、“薄厥”、“大厥”等,其症... 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认识扬州大学医学院附院(225001)张博生,王禾【关键词】中风,脑血管意外,辨证施治一、病名中风病名始见于《素问》。其后则有风痱、真中风、类中风等名称。内经所谓“煎厥”、“薄厥”、“大厥”等,其症状类似现代之脑血管意外。张锡纯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血管意外 辩证论治
下载PDF
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氧自由基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四川中医》 1995年第8期13-13,共1页
本文通过对中风患者辨证分型与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证实中风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氧自由基代谢紊乱(氧自由基升高,而抗氧化剂则降低)。其中中脏腑组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程度甚于中经络组,提示可以此作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好坏的微观辨... 本文通过对中风患者辨证分型与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证实中风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氧自由基代谢紊乱(氧自由基升高,而抗氧化剂则降低)。其中中脏腑组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程度甚于中经络组,提示可以此作为中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好坏的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辩证分型 氧自由基
下载PDF
肝咳辨治述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博生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29,共1页
肝咳辨治述略张博生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咳嗽/中医病机,泻肺/方法,润肺/方法咳病肺主,而五脏皆可致,然临证肝咳尤多见者,盖因肝肺生理密切相关,机理有四。其一,肝升肺降:肝属木... 肝咳辨治述略张博生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咳嗽/中医病机,泻肺/方法,润肺/方法咳病肺主,而五脏皆可致,然临证肝咳尤多见者,盖因肝肺生理密切相关,机理有四。其一,肝升肺降:肝属木,木气以升发调达为顺;肺属金,金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中医药疗法 中医病机
下载PDF
祖国医学对郁证的认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博生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郁证于临床常见,医者多谓肝郁而不及其它。笔者临证之余,学习前贤之论,兹述如下:1 概念 考诸文献,郁证之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者,如:“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夫郁者,结滞而不通畅之谓”,“夫郁者,闭结、凝滞、瘀蓄、抑遏之总名”,... 郁证于临床常见,医者多谓肝郁而不及其它。笔者临证之余,学习前贤之论,兹述如下:1 概念 考诸文献,郁证之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者,如:“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夫郁者,结滞而不通畅之谓”,“夫郁者,闭结、凝滞、瘀蓄、抑遏之总名”,“郁者,抑而不通之义”,“郁则气滞”等。此皆说是有郁证即是人体气机阻滞,抑而不通:广义者,如:“凡伤风、伤寒、温暑、时疫、外感等症,皆作郁看……凡七情五志,劳伤积食,各病皆属于郁”。“如伤寒之邪,郁于卫,郁于营或在经、在腑、在脏,如暑湿之邪蕴结在三焦,瘟疫之邪客于募原,风寒湿三气杂感而成痹证。总之,邪不解散,即谓之郁”。此又言邪袭人体,留而不去即为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中医学
下载PDF
辛热解毒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张博生 胡传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4年第4期6-7,共2页
关键词 肝癌 辛热解毒 介入治疗 中医药研究
下载PDF
脏藏亦泻 腑泻亦藏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博生 《山西中医》 1996年第2期8-9,共2页
脏腑功能的藏与泻,是对立统一的。五脏主藏精气,然亦藏中有泻;六腑主泻(传化物),然亦泻中有藏,对于《内经》原文的理解,切不可偏执一端而有悖于临床实际。
关键词 藏象学说 脏腑功能 中医学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辨证治疗浅说
16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四川中医》 1995年第5期18-19,共2页
就脑血管意外而言,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要高于出血性中风。笔者在临证之余,结合文献资料,对缺血性中风的临证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辨证分型 目前关于本病的临床辨症分型多而杂乱。全国中风协作组拟定的诊断标准难以在实... 就脑血管意外而言,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要高于出血性中风。笔者在临证之余,结合文献资料,对缺血性中风的临证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辨证分型 目前关于本病的临床辨症分型多而杂乱。全国中风协作组拟定的诊断标准难以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有人按证候分型,如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神经科分为风痰上扰、痰热腑实;脉络空虚、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中风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临证实痛辨治
17
作者 张博生 胡传美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90-191,共2页
痛之命名,始见《内经》。有《素问.举痛论》之专篇论痛,百病多痛,临证习之,辨证常用六法:行气止痛、散寒止痛、活血止痛、化痰止痛、清热止痛、调神止痛。
关键词 实痛 辨证 探讨
下载PDF
《中医学基础》释疑
18
作者 张博生 《现代中医药》 CAS 1995年第6期5-6,共2页
对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学基础》中关于阴阳转化、子病犯母、抑木扶土等八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中医学基础 阴阳转化 释疑 学术探讨
下载PDF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意外的认识
19
作者 张博生 徐运 《中医函授通讯》 1994年第6期28-30,共3页
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前人不乏论述。因本病多来势迅猛,“一如天地问之疾风暴雨,迅不及掩”(《中医各家学说》),故以中风名之。笔者在从事临床工作之余,对中医文献中有关涉及本病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学习,获益良多,... 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前人不乏论述。因本病多来势迅猛,“一如天地问之疾风暴雨,迅不及掩”(《中医各家学说》),故以中风名之。笔者在从事临床工作之余,对中医文献中有关涉及本病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学习,获益良多,现讨论如下。1 病名 脑血管意外,现代分为脑出血与脑缺血二种。其症状虽有不同,但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失语、偏身瘫痪,或有头痛、恶心、呕吐,伴血压增高等。根据中医文献中的症状描述可以认为,《内经》所谓“煎厥”、“薄厥”及“大厥”等均属此范畴。厥者,昏厥也。正如张锡纯认为,“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其曰薄厥者,言其脑中所菀之血,激薄其脑部,以至于昏厥也”。由此可证。另外,张景岳所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病因学 苏合香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讨
20
作者 张博生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7年第11期527-528,共2页
桂枝茯苓丸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讨张博生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与自由基代谢紊乱、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离子平衡紊乱、能量代谢衰竭以及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改变等因素有关。近十年来,中医药防治研究工作立足于寻找理想药物... 桂枝茯苓丸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讨张博生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与自由基代谢紊乱、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离子平衡紊乱、能量代谢衰竭以及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改变等因素有关。近十年来,中医药防治研究工作立足于寻找理想药物,如在生化研究、能量代谢、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缺血 桂枝茯苓丸 中医药疗法 方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