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因子-κB p65与心肌素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原媛 白淘 +1 位作者 武丽娜 梁建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 p65亚型和心肌素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29例子宫肌瘤和相应肌层组织以及15例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和相应肌层细胞中NF-κB p65、心肌素的表达;RNA干扰技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中NF-κB p65基...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 p65亚型和心肌素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29例子宫肌瘤和相应肌层组织以及15例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和相应肌层细胞中NF-κB p65、心肌素的表达;RNA干扰技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中NF-κB p65基因表达,光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干扰后子宫肌瘤细胞中NF-κB p65和心肌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肌层相比,子宫肌瘤组织和细胞中的NF-κB p65相对表达量增高(P<0.05),而心肌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RNA干扰后,与未转染的子宫肌瘤细胞相比,NF-κB p65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而心肌素的表达量相对增高(P<0.05)。结论 NF-κB p65与心肌素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65 心肌素 印迹法 蛋白质 RNA干扰
下载PDF
肾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软骨样分化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原媛 陈定宝 +1 位作者 王颖 沈丹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40-240,F0003,共2页
患者男性,2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个月,伴血压升高(101/145 mmHg)。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左肾窦区实质性占位(肾癌?)。之后复查彩超示左肾占位有增大趋势。CT示左肾窦区肿物,分叶状,局部与肾实质分界欠清,大小6 cm×4.6 cm(较... 患者男性,2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个月,伴血压升高(101/145 mmHg)。当地医院超声检查示左肾窦区实质性占位(肾癌?)。之后复查彩超示左肾占位有增大趋势。CT示左肾窦区肿物,分叶状,局部与肾实质分界欠清,大小6 cm×4.6 cm(较前增大)。肾动态显像提示左肾占位伴血流灌注,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肾功能受损。临床考虑肾恶性病变,遂行腹腔镜左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鞘瘤 软骨样
下载PDF
加强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峰 郑茂 +3 位作者 郜亮 华芮 张原媛 周海峰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4期445-447,共3页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为医院培养救死扶伤的高级专业人才、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培养从事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好坏,将对整个学校的科研活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科研道德素质、...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为医院培养救死扶伤的高级专业人才、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培养从事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好坏,将对整个学校的科研活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科研道德素质、科学研究压力、学术规范教育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导致医学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前、中、后期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科研道德素质、制定合理毕业考评体系、设置科研诚信课程和发挥导师作用等途径来进一步加强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诚信 教育方法 医学研究生
下载PDF
巧用提问艺术 提高课堂实效
4
作者 张原媛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31期27-27,共1页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教与学、师与生、人与书、讲与练构成了一种多向交叉而又错综复杂的网络,而联系其中各要素的就是“提问”。那么,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提问艺术,提高课...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分析课堂教学中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教与学、师与生、人与书、讲与练构成了一种多向交叉而又错综复杂的网络,而联系其中各要素的就是“提问”。那么,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提问艺术,提高课堂实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问艺术 课堂实效 巧用 语文课堂教学 构成要素 教与学 讲与练 初中
下载PDF
动态全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合深度学习在肿瘤患者术中诊断的应用:一项乳腺癌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张舒玮 杨滨 +7 位作者 杨后圃 赵进 张原媛 高元绪 Olivia Monteiro 张康 刘博 王殊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48-1756,共9页
An intraoperative diagnosis is critical for precise cancer surgery. However, traditional 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s based on hematoxylin and eosin(H&E) histology, such as frozen section, are time-,resource-, and l... An intraoperative diagnosis is critical for precise cancer surgery. However, traditional 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s based on hematoxylin and eosin(H&E) histology, such as frozen section, are time-,resource-, and labor-intensive, and involve specimen-consuming concerns. Here, we report a near-real-time automated cancer diagnosis workflow for breast cancer that combines dynamic full-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D-FFOCT), a label-free optical imaging method, and deep learning for bedside tumor diagnosis during surgery. To classify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issues,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cohort trial. In the modeling group(n = 182), D-FFOCT images were captured from April 26 to June 20, 2018, encompassing 48 benign lesions, 114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 10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4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 and 6 rare tumors. Deep learning model was built up and fine-tuned in 10,357 D-FFOCT patches. Subsequently, from June 22 to August 17, 2018, independent tests(n = 42) were conducted on 10 benign lesions, 29 IDC, 1 DCIS, and 2 rare tumors. The model yielded excellent performance, with an accuracy of 97.62%, sensitivity of 96.88% and specificity of 100%;only one IDC was misclassified. Meanwhile, the acquisition of the D-FFOCT images was non-destructive and did not require any tissue preparation or staining procedures. In the simulated intraoperative margin evaluation procedure, the time required for our novel workflow(approximately 3 min)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required for traditional procedures(approximately 30 mi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FFOCT and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can streamline intraoperative cancer diagnosis independently of traditional pathology laboratory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diagnosis Breast neoplasms Dynamic full-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eep learn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原文传递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家族九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原媛 何海娇 王功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家族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MEST家族中2例成人囊性肾瘤和7例MEST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围绝经期妇女5例,男性3例和孕妇1例。可双肾多发。肿瘤大体为囊...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家族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MEST家族中2例成人囊性肾瘤和7例MEST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围绝经期妇女5例,男性3例和孕妇1例。可双肾多发。肿瘤大体为囊实性结构。镜下呈上皮和间质的双相性病变,上皮细胞为立方或扁平上皮、柱状上皮,胞质透明或嗜酸性,核圆形、杆状或多形性,单层或假复层排列成巢团状、腺样、乳头状、簇状等,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间质由伴有平滑肌分化的梭形细胞组成,类似卵巢样间质。上皮细胞细胞角蛋白、PAX8阳性,CD10阴性;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CD10、肌动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可为阳性,HMB45、Melan A为阴性。结论MEST家族是一种具有形态学差异、与性别相关肿瘤家族,病变中存在正常的肾小球,对肿瘤发病机制有重要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上皮 双相性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病理学 间质细胞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蛋白标志物鉴定壶腹癌病理亚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芳芳 沈丹华 +6 位作者 王汉林 马英腾 袁飞 刘静 陈雷 宋秋静 张原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7、CK20、CK17、CDX2、MUC1、MUC2在原发壶腹癌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壶腹癌病理亚型分型中的作用,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2至2018年原发壶腹癌手术切除标本42例。其中男... 目的探讨蛋白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7、CK20、CK17、CDX2、MUC1、MUC2在原发壶腹癌中的表达,分析它们在壶腹癌病理亚型分型中的作用,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2至2018年原发壶腹癌手术切除标本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9例,低分化腺癌17例。患者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2±11)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K7、CK20、CK17、CDX2、MUC1、MUC2在42例壶腹癌中的表达,并进行病理亚型分型,同时分析不同壶腹癌亚型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42例壶腹癌中有3种病理亚型,19.0%(8/42)为肠型壶腹癌,CK20和CDX2的阳性表达比例均为8/8,MUC2为5/8,CK7和CK17均为1/8弱阳性表达,MUC1无阳性表达(0/8)。胰胆管型壶腹癌占52.4%(22/42),CK7和MUC1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22/22),CK17为90.9%(20/22),CK20、CDX2和MUC2均无阳性表达(0/22)。28.6%(12/42)为混合型壶腹癌,可见几种蛋白不同程度的共表达。6种蛋白在壶腹癌3种病理亚型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胰腺和胆管侵犯、十二指肠侵犯深度、生存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性相关。42例壶腹癌中胰胆管型的Ⅲ+Ⅳ期比例(63.6%,14/22)显著多于肠型(2/8)和混合型(3/9)的Ⅲ+Ⅳ期(χ^2=6.508,P=0.039)。随访60个月内,肠型患者的生存率有高于混合型和胰胆管型的趋势。结论联合应用CK7、CK20、CK17、CDX2、MUC1和MUC2等6种标志物有助于壶腹癌病理亚型分型,特别是对于鉴定低分化癌的亚型具有重要意义。CK7、CK17和MUC1主要为胰胆管型的标志物,CK20、CDX2、MUC2为肠型标志物,6种蛋白呈现不同程度混合共表达时提示是同时存在肠型和胰胆管型的混合型壶腹癌。肠型患者预后好于混合型和胰胆管型。准确报告壶腹癌及其亚型是临床化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管壶腹 免疫表型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媛 张原媛 +14 位作者 王世宸 吴金波 佟富中 刘鹏 曹迎明 周波 程琳 刘淼 刘宏军 郭嘉嘉 谢菲 杨后圃 王思源 王朝斌 王殊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11.3)岁(范围:11~76岁),肿瘤最大径为35(28)mm[M(Q_(R))]。276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乳房全切除术17例,肿物切除术259例。随访截至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类叶状肿瘤的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叶状肿瘤191例,交界性67例,恶性18例。249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4.1%(35/249),复发间期为(28.6±22.2)个月(范围:2~96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9.1±18.1)个月(范围:2~80个月)、(32.1±30.1)个月(范围:5~96个月)、(12.0±6.9)个月(范围:8~20个月)。肿瘤最大径(≥100 mm比<50 mm,HR=3.968,95%CI:1.550~10.158,P=0.004)、肉瘤类异质性分化(有比无,HR=26.933,95%CI:3.105~233.600,P=0.003)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叶状肿瘤远处转移导致死亡1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81.7%、81.4%(P=0.300)。结论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肉瘤类异质性分化可能与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瘤 局部复发 无局部复发生存
原文传递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淀粉样变1例国内首报 被引量:1
9
作者 温广东 冒丹丹 +4 位作者 张原媛 窦沅青 赵培 吴晨雨 张建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8-510,共3页
国内报道首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男,70岁,躯干、四肢广泛丘疹伴瘙痒23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右胫前、双上臂外侧见弥漫性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半球形丘疹,质硬。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未见异常。下肢... 国内报道首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男,70岁,躯干、四肢广泛丘疹伴瘙痒23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右胫前、双上臂外侧见弥漫性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半球形丘疹,质硬。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未见异常。下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可见均一红染的团块状物质。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阳性。瘙痒数字量表评分10分。诊断: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治疗: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首次600 mg,之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第2周时,瘙痒即明显缓解,14周时皮损开始明显消退,18周时前胸、腹部皮疹基本消退,腰背部、四肢皮疹明显消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苔藓状淀粉样变 瘙痒症 度普利尤单抗 治疗
原文传递
大鼠定压、恒容急性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刘中砥 陈逸凡 +6 位作者 张原媛 周靖 黄伟 杜哲 朱凤雪 王天兵 姜保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688-1698,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控、质量可靠的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通过定压、恒容标准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即采用自锁式尼龙扎带行大鼠右侧后肢近端加压捆扎阻断后肢血流,尼龙扎带宽度为5 mm,通过压力监...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控、质量可靠的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通过定压、恒容标准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即采用自锁式尼龙扎带行大鼠右侧后肢近端加压捆扎阻断后肢血流,尼龙扎带宽度为5 mm,通过压力监测装置维持阻断压力在(300±20)mmHg。大鼠趾掌表现为苍白青紫、发凉,并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验证肢体血流被成功阻断,即造模成功。给予大鼠单侧后肢血流阻断4 h,然后于不同再灌注时间(0.5、2、4、8 h)后收集缺血肢体腓肠肌、肾脏、肝脏、肺组织及血清标本(n=6/组)。Masson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肝脏及肺组织学改变,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肢体缺血4 h后大鼠腓肠肌出现明显肿胀及淤血表现,Masson染色镜下可见腓肠肌纤维肿胀、排列不规则、肌纤维间隙增宽;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5、2、4、8 h)观察,腓肠肌损伤逐渐加重,局部肌细胞出现坏死,再灌注各组腓肠肌湿重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CK水平为(38.78±2.59)U/L,肢体缺血(4 h)组(621.97±98.77)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CK水平分别为(9400.25±1051.30)U/L,(6312.27±3056.83)U/L,(3511.03±871.83)U/L和(5509.55±675.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5,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0.5 h)组血清CK水平最高。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脏、肝脏和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和功能改变。肾脏出现肾小球大小不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狭窄,肾小球萎缩等变化。对照组血清BUN水平为(57.1±2.2)mg/L,肢体缺血(4 h)组(183.9±28.3)mg/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BUN水平分别为(400.6±22.8)mg/L,(396.9±20.5)mg/L,(371.8±64.4)mg/L和(644.5±108.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2,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 h)组血清BUN水平最高。肝脏出现肝细胞水肿,汇管区小叶间动脉充血,肝血窦扩张、红细胞渗出,气球样变及小叶中央出血等改变。对照组血清ALT水平为(54.71±6.01)U/L,肢体缺血(4 h)组为(113.62±21.86)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68.92±14.56)U/L,(458.36±89.27)U/L,(436.39±55.85)U/L和(703.01±43.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5,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h)组血清ALT水平最高。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肺泡腔及间质内充血,气道闭塞,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结论通过稳定压力和恒定受压肌肉容积建立的大鼠模型模拟了肢体急性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疾病状态,稳定性强,可重复性高,可用于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后续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骼 再灌注损伤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大鼠固定失血量失血性休克模型稳定性及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盼盼 王志伟 +5 位作者 周靖 黄伟 张原媛 朱凤雪 王天兵 姜保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1-72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SD大鼠建立固定失血量失血性休克模型,并对失血性休克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通过股动脉置管术放50%或40%的全身血量血建立大鼠模型,首先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指标并进行生存分析(每组8只);然后在休克后的4、8... 目的本研究采用SD大鼠建立固定失血量失血性休克模型,并对失血性休克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通过股动脉置管术放50%或40%的全身血量血建立大鼠模型,首先记录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指标并进行生存分析(每组8只);然后在休克后的4、8、12h收集40%失血量组大鼠的肺、肝、小肠及肾脏进行HE染色(每组6只).结果40%和50%的放血量造成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从(90±5)mmHg和(93±4)mmHg降至(40±4)mmHg和(34±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分别从(330±35)次/min和(336±32)次/min升高至(478±36)次/min和(490±2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和50%放血后大鼠的血红蛋白和pH值明显降低,而乳酸值则明显升高.50%失血量组大鼠的24h生存率显著低于40%失血量组大鼠(12.5%比100%,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后4h大鼠急性肺损伤和小肠损伤最显著,失血性休克后8h肝损伤最显著,失血性休克后12 h肾脏损伤最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模拟了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性期的疾病状态,利用固定失血量的策略增加了该模型的可重复性,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模型 动物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中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病理处理实践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嘉雯 张原媛 +4 位作者 许霞 邹子归 刘月平 杨文涛 步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8-924,共7页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有效评估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腋窝分期,临床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SLNB可安全有效地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旨在对中国不同地区及等级医院的SLNB临床病理实践操作...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有效评估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腋窝分期,临床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SLNB可安全有效地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旨在对中国不同地区及等级医院的SLNB临床病理实践操作进行调查,内容包括SLNB病理检查的开展形式、取材及制片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情况及判读标准等。本调研共收到来自949家医院的有效反馈,结果显示中国病理医师面临的术中快速诊断压力较大,在实践操作方面基本遵循了常规指南及规范推荐的原则,但在取材和制片方面仍会结合自身医院情况进行处理,在连续切片间隔大小设定、被膜周淋巴管中的肿瘤细胞判读和结外侵犯评估方面掌握仍有欠缺。本文将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临床及病理操作指南、共识及文献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国乳腺癌SLNB病理实践及判读规范标准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阴性 腋窝淋巴结清扫 病理医师 等级医院 操作指南 制片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实践操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