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经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双船 顾秋枫 邹新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总结其处理经验。方法对10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和部分化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房性早搏(简称房早)5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21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16例、房室传导阻滞(AVB)13例,室...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总结其处理经验。方法对10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和部分化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房性早搏(简称房早)5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21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16例、房室传导阻滞(AVB)13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6例。新生儿日龄越小,心律失常发生所占比例越大。早产儿房早和室上速的发生相当,而足月儿则是房早所占比例大,其次是室早。病因中感染63例(58.9%),缺氧25例(23.4%),电解质紊乱13例(12.1%),其他6例(5.6%)。与足月儿比较,早产儿病因中缺氧、电解质紊乱、器质性心脏病所占比例较大。心律失常主要是病因的治疗,早搏本身未作特殊处理,随着访时间推移而消失。1例室速经直流电转复,1例室上速经射频消融治愈,其余室上速、室速经一种或另一种药物转复。3例Ⅲ度AVB,1例为心肌炎,经对症处理,临时起搏治疗后痊愈,1例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另1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无心律失常性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以早搏和室上速多见,传导阻滞次之,室速较少。病因以感染为主,缺氧、电解质紊乱次之。经对症处理,心律失常转归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新生儿 心律失常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终止川崎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双船 刘颖 +2 位作者 赵方 余振东 刘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6期434-435,共2页
探讨普罗帕酮治疗小儿川崎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对 117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并发心律失常者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 (简称静注 )普罗帕酮。并在静注普罗帕酮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 (ANP) ,心脏指数 (CI)。结果 :总转复律为 78.6 3% ... 探讨普罗帕酮治疗小儿川崎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对 117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并发心律失常者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 (简称静注 )普罗帕酮。并在静注普罗帕酮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 (ANP) ,心脏指数 (CI)。结果 :总转复律为 78.6 3% ,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的转复律明显低于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 (73.5 9%VS 91.5 6 % ,P <0 .0 5 )。心律失常发作时患儿A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转复后 ,CI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转复后 (P <0 .0 5 )。结论 :普罗帕酮是一个治疗小儿川崎病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但对于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疗效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普罗帕酮 川崎病 快速心律失常 小儿
下载PDF
静脉注射胺碘酮终止心肌炎患儿异位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双船 林月钰 +2 位作者 赵方 刘瑞 刘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探讨胺碘酮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内分泌的改变情况。对 1 31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并发心律失常者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 (简称静注 )胺碘酮。并在静注胺碘酮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 (ANP) ,... 探讨胺碘酮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心脏内分泌的改变情况。对 1 31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儿并发心律失常者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 (简称静注 )胺碘酮。并在静注胺碘酮前后分别测定血浆心钠素 (ANP) ,心脏指数 (CI)。结果 :总转复率为 87.79%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儿转达复率为 90 .80 % ,室性心动过速的患儿转复率为 81 .82 % ,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各种心律失常发作时患儿血浆心钠素A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转复后 ,CI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转复后 (P <0 .0 5 )。其间无一例病情恶化者。结论 :胺碘酮是一个治疗小儿心肌炎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但部分患儿对该药物不甚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肌炎 血浆心钠素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前后心脏内分泌改变的观察
4
作者 张双船 彭华 +2 位作者 刘瑞 赵方 钱卫疆 《华中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 观察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PDA)前后心脏内分泌功能有何改变 ,从一个侧面来了解封堵器对心脏活动是否存在不良影响 ;从而探讨该堵闭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2 7例PDA需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患儿在封堵前、封堵... 目的 观察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PDA)前后心脏内分泌功能有何改变 ,从一个侧面来了解封堵器对心脏活动是否存在不良影响 ;从而探讨该堵闭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2 7例PDA需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患儿在封堵前、封堵后 1~ 2天和封堵后 4~ 6周分别进行血浆心钠素、心指数和钠排泄分数测定。结果  2 7例PDA患儿封堵前血浆心钠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封堵后 1~ 2天血浆心钠素又有增高且明显高于封堵前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心指数在封堵前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封堵后 4~ 6周 (P <0 .0 5 )。钠排泄在封堵后 1~ 2天明显增加 (P <0 .0 5 )。血浆心钠素、心指数和钠排泄分数在封堵后 4~ 6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方法封堵PDA不会改变心脏内分泌活动 ,相反通过纠正异常通道 ,使心脏内分泌活动恢复正常。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堵闭方法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内分泌功能 小儿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曾宾 张双船 +2 位作者 刘筱萍 赵方 何燕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4,共2页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对 5 0例HSP患儿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10的测定 ,并与 3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HSP组血清IL 6( 0 ...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对 5 0例HSP患儿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10的测定 ,并与 3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HSP组血清IL 6( 0 .0 72± 0 .0 2 6)ng/ml,对照组 ( 0 .0 42± 0 .0 15 )ng/ml;TNF α( 0 .92 7± 0 .3 80 )ng/ml,对照组 ( 0 .5 92± 0 .3 2 0 )ng/ml;IL 10 ( 0 .0 67± 0 .0 3 1)ng/ml,对照组 ( 0 .0 40± 0 .0 19)ng/ml;IgE( 12 .0 3± 2 .45 ) g/L ,对照组 ( 4.60± 3 .70 )g/L ;IgA( 1.75± 0 .3 5 ) g/L ,对照组 ( 1.0 0± 0 .5 0 ) g/L ;IL 6、IL 10、TNF α、IgA、I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经相关分析发现IL 6、IL 10与IgA呈显著正相关 (r=0 .798,0 .82 9 P <0 .0 1)。结论 过敏性紫癜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清 白细胞介素-6 儿童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儿童重型与轻型支原体肺炎免疫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钱卫疆 胡晓艳 +3 位作者 徐宋周 翟岩 周于新 张双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882-2885,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轻型MPP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免疫治疗寻找依据。方法 157例MPP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32例)和重症组(25例),以同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所有患儿急性期免疫... 目的检测儿童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轻型MPP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免疫治疗寻找依据。方法 157例MPP患儿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32例)和重症组(25例),以同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所有患儿急性期免疫指标。结果轻症组及重症组患儿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患儿IgM较轻症组患儿水平高(P<0.05)。两组MPP患儿I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及重症组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PP患儿CD19+、CD8+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CD19+T细胞比例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CD3+、CD16+CD56+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轻症组(均P<0.05)。结论 MPP感染患儿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且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重症组更明显。免疫制剂对MPP患儿临床治疗有效,对重症MPP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免疫 治疗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脾氨肽的辅助治疗作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晓艳 钱卫疆 +2 位作者 张双船 李健雄 林月钰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脾氨肽对MP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62例MPP病例随机分成MPP治疗组30例和MPP对照组32例,并以同期体检的26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MPP病例均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MPP治疗组同...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脾氨肽对MPP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62例MPP病例随机分成MPP治疗组30例和MPP对照组32例,并以同期体检的26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MPP病例均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MPP治疗组同时加用脾氨肽口服治疗。在MPP急性期及治疗后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观察MPP病例临床症状体征恢复的情况。结果 MPP患儿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CD8+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MPP治疗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高于MPP对照组,CD8+比例低于MPP对照组(P<0.05)。MPP治疗组症状体征较MPP对照组恢复快(P<0.05)。结论 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脾氨肽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MPP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细胞免疫功能 脾氨肽
下载PDF
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海 褚亚军 +7 位作者 刘英副 田维政 刘德新 张双船 高茉丽 李学明 全惜春 冉志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研究中剔除4例患儿,最终试验组、对照组纳入分析的病例数分别为71例、69例。试验组给予热炎... [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44例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研究中剔除4例患儿,最终试验组、对照组纳入分析的病例数分别为71例、69例。试验组给予热炎宁合剂与双黄连颗粒模拟剂,对照组给予双黄连颗粒与热炎宁合剂模拟剂。疗程5 d。观察两组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等。[结果]热炎宁合剂在主要症状(发热、咽红肿痛)消失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及中医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与双黄连颗粒疗效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在中医证候愈显率,以及中医单项症状咽喉肿痛、流浊涕、喷嚏、小便赤黄、大便干结总有效率方面,热炎宁合剂高于双黄连颗粒。[结论]热炎宁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炎宁合剂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 多中心
下载PDF
生大黄防治新生鼠缺氧肠黏膜损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于新 沈迎春 张双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缺氧肠损伤新生鼠肠黏膜IL-8、1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生大黄防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类NEC缺氧肠损伤新生鼠模型。将3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生大黄治疗防治组,B组为缺氧后未给药...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缺氧肠损伤新生鼠肠黏膜IL-8、1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生大黄防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类NEC缺氧肠损伤新生鼠模型。将3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生大黄治疗防治组,B组为缺氧后未给药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d7取近回盲段肠组织用放免法检测IL-8、11,用生化法检测MDA水平。结果A、C组肠黏膜IL-8及MDA水平分别为[(30.8±6.1)、(28.7±6.8)ng/g;(3.45±0.32)、(3.38±0.29)mmol/g],均低于B组[(37.4±5.6)ng/g,(3.84±0.28)mmol/g)]。A、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各组IL-11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a>0.05)。结论生大黄防治缺氧肠损伤的作用机制为降低氧自由基损害,减轻肠道的炎症反应,可能为NEC提供新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属川 肠结肠炎 坏死性 丙二醛
下载PDF
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方 彭华 +1 位作者 曾宾 张双船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1期1133-1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临床及细胞免疫特点。方法将本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87例分成0~3岁、3~6岁、6~14岁3组进行临床及实验资料分析。结果0~6岁发病率59.77%。发热天数0~3岁组平均...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临床及细胞免疫特点。方法将本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87例分成0~3岁、3~6岁、6~14岁3组进行临床及实验资料分析。结果0~6岁发病率59.77%。发热天数0~3岁组平均(6.25±2.9)d,3~6岁组(7.83±2.79)d,6~14岁组(10.73±2.91)d,热程在6~14岁组与其它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大48例(55.1%),脾肿大21例(24.1%),3岁以上年龄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浮肿25例(28.7%),以0~6岁低年龄组多见。6岁以上儿童咽峡炎表现突出。颈淋巴结肿大68例(78.1%),皮疹12例(13.7%),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岁以下婴幼儿白细胞总数升高明显,而变异淋比例偏低。发病年龄越大,肝功能损害、心肌酶异常、外周血CD4+T、CD4+/CD8+及CD16+CD56下降愈明显。结论儿童IM的某些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及细胞免疫状态有关,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不同维持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颂周 胡晓艳 +2 位作者 赵方 周于新 张双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且胎龄≤32周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2例,随机分为A组[枸橼酸咖啡因维持量为20 mg/(kg·d)]和B组[枸橼酸...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且胎龄≤32周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2例,随机分为A组[枸橼酸咖啡因维持量为20 mg/(kg·d)]和B组[枸橼酸咖啡因维持量为10 mg/(kg·d)]各36例,比较两组呼吸暂停频率及辅助通气情况,观察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及严重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呼吸暂停时间及氧疗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n CPAP辅助通气时间及拔管后重新插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体质量增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长于B组(P<0.05);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kg·d)维持剂量咖啡因能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但是否为最优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早产儿 呼吸暂停
下载PDF
生大黄防治新生鼠缺氧肠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于新 沈迎春 +1 位作者 高萍 张双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为寻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更好的临床防治方法,对生大黄防止新生鼠缺氧性肠损伤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方法】选用新生1日龄Wistar大鼠,将其制成缺氧肠损伤模型,然后喂生大黄(A组),4 d后取肠... 【目的】为寻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更好的临床防治方法,对生大黄防止新生鼠缺氧性肠损伤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方法】选用新生1日龄Wistar大鼠,将其制成缺氧肠损伤模型,然后喂生大黄(A组),4 d后取肠组织作病理评分检查,并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同时设皮下注射肠三叶因子(B组)及对照组(C组为未给药组、D组为未行缺氧实验组)。【结果】AB两组动物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轻,病理评分相近,均低于C组(P<0.01)。A、B两组MDA及TNF-α含量低于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D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生大黄具有与肠三叶因子相同的防治NEC的效果,能减少缺氧肠损伤组织中TNF-α及MDA的产生。因其价廉易得,且已在新生儿临床应用,故比肠三叶因子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肠三叶因子 新生大鼠 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颂周 胡晓艳 +2 位作者 赵方 周于新 张双船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前置胎盘与胎膜早破致早产儿宫内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合并宫内感染的262例早产儿资料,记录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是否窒息等一般资料,记录早... 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前置胎盘与胎膜早破致早产儿宫内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合并宫内感染的262例早产儿资料,记录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是否窒息等一般资料,记录早产相关围产因素,比较前置胎盘和胎膜早破这两个围产因素导致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导致早产儿宫内感染因素较多,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是导致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前二位最主要围产因素(共计占51.2%),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患儿合并宫内感染主要以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为主,占52.4%。少部分出现宫内感染性肺炎,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比率非常低(2.4%),然而,因前置胎盘而早产的宫内感染症状则多半以肺部感染为主(62.0%),且需要机械通气患儿比例明显增高,接近三分之一(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因前置胎盘出生的早产儿需要特别警惕合并宫内感染性肺炎,需积极呼吸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前置胎盘 胎膜早破 早产儿
下载PDF
克拉霉素联合顺尔宁治疗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 被引量:5
14
作者 钱卫疆 彭华 +3 位作者 樊娟 翟岩 刘筱萍 张双船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7期15-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治疗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咳嗽超过4周,咽试纸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DNA阳性条件,确诊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的患儿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治疗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咳嗽超过4周,咽试纸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DNA阳性条件,确诊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的患儿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64例均给予克拉霉素3周;观察组加用顺尔宁4周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8%;对照组患者显效例27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9.69%,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顺尔宁治疗支原体感染致小儿慢性咳嗽疗效明显,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克拉霉素 支原体 感染 顺尔宁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卫疆 张双船 +2 位作者 刘筱萍 胡晓艳 赵方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13-314,共2页
目的 对比阿奇霉素加丙种球蛋白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A组、B组各5 6例,A组予阿奇霉素加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热退,咳嗽减轻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治疗2周后... 目的 对比阿奇霉素加丙种球蛋白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A组、B组各5 6例,A组予阿奇霉素加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热退,咳嗽减轻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治疗2周后复查胸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均能较好控制症状,治疗2周后X线胸片检查,病灶均基本吸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A组在热退时间,咳嗽减轻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上均较B组短,差异显著(P <0 .0 1)。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儿童哮喘症状类型和表现形式对哮喘分级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秋生 张双船 +1 位作者 陈金玉 徐颂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2-1024,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类型 表现形式 疾病症状负荷
下载PDF
早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防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华 张双船 李健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7例早产儿按入院次序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出生第7天给予每周rHuEPO 750 IU/kg,隔日1次,皮下注射,用药5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早产儿...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7例早产儿按入院次序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出生第7天给予每周rHuEPO 750 IU/kg,隔日1次,皮下注射,用药5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早产儿均每天口服铁剂,按元素铁6 mg/(kg.d)计算,口服维生素E 25 mg/d,维生素C0.2 g/d。必要时输血。共观察6周。结果①两组早产儿生后血红蛋白(Hb)均渐下降,但治疗组程度较轻,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②对照组有5例输血,而预防组仅1例输血,经χ2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③治疗后治疗组网织红细胞(R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④血清铁蛋白水平(SF)在用药期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SF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rHu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高举平抬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万香 梁迎盈 +1 位作者 李建雄 张双船 《全科护理》 2017年第30期3724-3726,共3页
[目的]探索"高举平抬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34例需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6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实验组患儿采用"高举平抬法&qu... [目的]探索"高举平抬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34例需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6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实验组患儿采用"高举平抬法"。[结果]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实验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脱管及皮肤压红情况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举平抬法延长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脱管和皮肤压红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举平抬法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固定 护理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萍 林玉娟 张双船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37-38,共2页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不典型症状 并发症 KD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TLR-4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颂周 赵方 +1 位作者 周于新 张双船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5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TLR-4基因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利用RT-PCR方法检测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结果TLR-4在脑缺氧缺血后6h已明显升高,至12h已达高峰,较假手术组和正... 目的观察TLR-4基因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利用RT-PCR方法检测脑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结果TLR-4在脑缺氧缺血后6h已明显升高,至12h已达高峰,较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LR-4基因可能参与了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的炎症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新生鼠 缺氧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