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纹理分析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苏佰燕 周慷 +4 位作者 石海峰 孙昊 张古沐阳 薛华丹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3-679,共7页
目的评估纹理分析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 FUS)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给予增强MRI检查,... 目的评估纹理分析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 FUS)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给予增强MRI检查,采用TexRAD软件对T2矢状位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得到纹理参数平均值、标准差(SD)、熵、正性像素的平均值(MPP)、偏度和峰度,测量目标肌瘤相关径线计算出子宫肌瘤体积及变化率,采用子宫肌瘤症状与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计算出标准化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及变化率,比较各纹理参数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图像中的差异,研究治疗前后纹理参数与肌瘤评价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前肌瘤的平均体积为(96. 5±84. 9) cm3,术后12个月减小至(55. 1±71. 0) cm3,体积变化率(ΔV%)为(49±20)%;术前标准化SSS评分为(34. 18±15. 29)分,术后12个月降至(17. 78±11. 84)分,变化率为(45±32)%,无灌注区体积比(NPV%)为(62±20)%。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间的纹理参数平均值、SD、熵和M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其改变存在规律性,均表现为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又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超过术前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即刻纹理参数SD (SSF2:r=0. 503,P=0. 047; SSF4:r=0. 529,P=0. 035; SSF6:r=0. 519,P=0. 039)和熵(SSF2:r=0. 527,P=0. 036; SSF4:r=0. 517,P=0. 040; SSF6:r=0. 495,P=0. 050)与ΔV%间有显著相关性;术前纹理参数熵与NPV%呈显著正相关(SSF2:r=0. 507,P=0. 045; SSF4:r=0. 543,P=0. 030; SSF6:r=0. 548,P=0. 028)。结论治疗前后MRI纹理参数的变化与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纹理分析可能在MRgFUS对子宫肌瘤疗效预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 子宫肌瘤 非灌注体积 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 被引量:37
2
作者 周海龙 张古沐阳 +2 位作者 石冰 孙昊 金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68-1773,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透明细胞型肾癌和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个透明细胞型肾癌和27个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病灶的CT图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各扫描期相两种类型肾癌的纹理特征。结果增强图像上,非透明细胞型... 目的探讨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透明细胞型肾癌和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个透明细胞型肾癌和27个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病灶的CT图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各扫描期相两种类型肾癌的纹理特征。结果增强图像上,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平均灰度值、标准差、熵、正像素的平均值明显低于透明细胞型肾癌,而峰度高于透明细胞型肾癌(P均<0.001),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髓质期的粗糙纹理上,正像素的平均值鉴别两种类型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04,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93,准确率为0.87。结论透明细胞型肾癌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CT纹理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这两种类型肾癌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前瞻性分析体内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古沐阳 石冰 +4 位作者 薛华丹 肖河 张学斌 孙昊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双源双能量CT能否准确区分体内尿酸和非尿酸结石,以及在非尿酸结石中区分草酸钙和非草酸钙结石。方法:纳入67例患者的81枚结石,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作为结石成分的参考标准,计算双源双能量CT区分体内尿酸结石及在非尿酸... 目的:前瞻性研究双源双能量CT能否准确区分体内尿酸和非尿酸结石,以及在非尿酸结石中区分草酸钙和非草酸钙结石。方法:纳入67例患者的81枚结石,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作为结石成分的参考标准,计算双源双能量CT区分体内尿酸结石及在非尿酸结石中区分草酸钙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双能量CT分析结果为7枚尿酸结石和74枚非尿酸结石,74枚非尿酸结石中包括66枚草酸钙结石和8枚非草酸钙结石。双能量CT鉴别尿酸结石以及在非尿酸结石中鉴别草酸钙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7.8%、100%、100%、97.3%、97.5%和100%、80%、97.0%、100%、97.3%。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能准确区分体内尿酸和非尿酸结石,并能进一步在非尿酸结石中准确区分草酸钙和非草酸钙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双源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对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苏佰燕 孙昊 +3 位作者 薛华丹 石海峰 张古沐阳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评估症状性子宫肌瘤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12个月时的临床...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评估症状性子宫肌瘤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MRgFUS)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MRgFUS治疗的1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12个月时的临床和MRI资料。采用TexRAD软件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两次MRI检查中的对比增强矢状面T1WI数据进行纹理分析,分别在空间尺度滤波器(SSF)半径值为2、4和6的图像上测量病灶的纹理参数,包括平均值(mean)、标准差(SD)、熵(entropy)、正性像素平均值(MPP)、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测量并计算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时肌瘤的体积及体积变化率,以及治疗后即刻子宫肌瘤无灌注区体积百分比(NPV%)。通过子宫肌瘤症状与生活质量问卷(USF-QOL)调查评估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并转化为标准化SSS,计算治疗后标准化SSS评分的变化率。分析每次检查中不同SSF条件下病灶的各项纹理参数与患者的标准化SSS和肌瘤体积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不同SSF值图像上病灶的各项纹理参数中熵值与NPV%间具有显著相关性(SSF2:r=0.555,P=0.026;SSF4:r=0.535,P=0.033;SSF6:r=0.522,P=0.038);治疗后即刻组中,SSF4和SSF6图像上病灶的偏度和峰度与NPV%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偏度:SSF4条件下r=0.696、P=0.003,SSF6条件下r=0.772、P=0.000;峰度:SSF4条件下r=0.707、P=0.002,SSF6条件下r=0.786、P=0.000),SSF2图像上病灶的峰度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病灶体积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523,P=0.038;r=0.503,P=0.047);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组中其余各项纹理参数与肌瘤治疗前体积、治疗后12个月体积、肌瘤体积变化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标准化SSS及标准化SSS变化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MR对比增强T1WI的纹理分析技术可用于预测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 子宫肌瘤 无灌注区体积 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纹理分析 疗效
下载PDF
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PGC-1α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耿爽 陈有信 +4 位作者 姚翔 徐海燕 张古沐阳 夏松 刘子扬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0-416,共7页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改变,探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PGC-1α的变化趋势、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及其在糖尿病视网...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改变,探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PGC-1α的变化趋势、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代谢记忆中的作用.方法 取清洁级6~7周龄雄性SD大鼠80只,其中60只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血糖控制不佳组大鼠造模后4个月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血糖半控制组大鼠造模后2个月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2个月后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组大鼠造模后4个月内均保持正常血糖水平,每组各20只.对照组为周龄匹配的正常饲养大鼠20只.分离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GC-1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GC-1α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蛋白的表达,应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BSP)检测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4个月,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半控制组和血糖控制组,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血糖控制组、血糖半控制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GC-1 α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血糖控制组PGC-1α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血糖控制组、血糖半控制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2 mRNA表达依次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0.000);血糖控制组与血糖控制不佳组SOD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半控制组和血糖控制组大鼠视网膜中PGC-1α蛋白和MnSOD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组大鼠视网膜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升高,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半控制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31),血糖半控制组与血糖控制不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视网膜SOD2 mRNA表达升高,MnSOD蛋白表达下降,具有代谢记忆的特点.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升高可能与PGC-1α表达受到抑制以及代谢记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 代谢记忆 表观遗 传修饰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重度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CT征象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古沐阳 孙昊 +2 位作者 薛华丹 李晓光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总结重度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阳性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内镜或手术证实的重度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能提示诊断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病因的CT阳性征象。结果 93例患者中,4... 目的总结重度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阳性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内镜或手术证实的重度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能提示诊断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病因的CT阳性征象。结果 93例患者中,44例(47.3%)表现为对比剂外溢,22例(23.7%)表现为肠道血管畸形,18例(19.4%)表现为肠道肿瘤,7例(7.5%)表现为节段或局部肠黏膜面异常强化,2例(2.2%)表现为憩室伴黏膜异常强化。结论重度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CT阳性征象表现多样,需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重度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阳性征象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低剂量前列腺CT灌注的可行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古沐阳 孙昊 +6 位作者 薛华丹 王沄 梁继祥 徐凯 王明 王曼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在第3代双源CT上行低剂量前列腺CT灌注(p CTP)的可行性。方法 9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的患者在接受前列腺活检穿刺前行p CTP。测量病灶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达峰时... 目的探讨在第3代双源CT上行低剂量前列腺CT灌注(p CTP)的可行性。方法 9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的患者在接受前列腺活检穿刺前行p CTP。测量病灶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达峰时间(TT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为前列腺癌,3例为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9例p CTP检查的平均ED为(3.5±0.3)m Sv。前列腺癌的BF(t=4.64,P<0.001)、BV(t=3.27,P<0.001)和PS(t=3.58,P=0.004)均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TTP(t=-1.26,P<0.001)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的BF(t=3.96,P=0.001)和PS(t=2.91,P=0.021)也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TTP(t=-1.19,P<0.001)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的TTP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t=-2.56,P=0.049)。结论第3代双源CT可实现低剂量p CTP,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性改变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的BF、PS和TTP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前列腺 CT灌注 低剂量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古沐阳 许梨梨 +3 位作者 毛丽 李秀丽 金征宇 孙昊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98-704,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疾病复发状况。收集膀胱癌患者术前CT泌尿系成像实质期图像,经滤波处... 目的探究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疾病复发状况。收集膀胱癌患者术前CT泌尿系成像实质期图像,经滤波处理后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JMIM特征选择算法识别与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自适应增强模型、梯度提升树模型以及3个模型构成的组合模型构建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基于10次10折交叉验证法对各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定。结果共22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膀胱癌患者入选本研究。随访1年时51例患者复发,177例患者未复发。经交叉验证,随机森林模型、自适应增强模型、梯度提升树模型和组合模型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95%CI:0.649~0.809)、0.710(95%CI:0.627~0.793)、0.709(95%CI:0.624~0.793)、0.732(95%CI:0.651~0.812),准确度分别为76.8%(95%CI:70.6%~82.0%)、73.7%(95%CI:67.4%~79.2%)、61.8%(95%CI:54.7%~67.7%)、75.0%(95%CI:68.8%~80.4%),灵敏度分别为52.9%(95%CI:38.6%~66.8%)、62.7%(95%CI:48.1%~75.5%)、80.4%(95%CI:64.3%~88.2%)、58.8%(95%CI:44.2%~72.1%),特异度分别为83.6%(95%CI:77.1%~88.6%)、76.8%(95%CI:69.8%~82.7%)、56.5%(95%CI:48.9%~63.9%)、79.7%(95%CI:72.8%~85.2%)。结论有机结合基于CT图像构建的多个影像组学模型可预测膀胱癌术后1年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复发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新时代多学科诊疗模式中放射科医生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昊 张古沐阳 +1 位作者 许梨梨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伴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既往仅书写大量的放射影像报告转变为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教育、科普宣传、临床科学研究及卫生经济学等层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学科诊疗模式... 伴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既往仅书写大量的放射影像报告转变为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教育、科普宣传、临床科学研究及卫生经济学等层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放射科医生提供了向临床各科室、患者、医疗机构和社会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模式 放射科医生 放射影像 价值
下载PDF
纹理分析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舒 张古沐阳 +3 位作者 王怡宁 孙昊 薛华丹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结合纹理分析技术对心肌淀粉样变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心内膜活检证实的心肌淀粉样变性轻链型(CA)患者18例及经临床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8例,均采用3.0T MR标准化扫描获得电影序列图像,使用Te...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结合纹理分析技术对心肌淀粉样变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心内膜活检证实的心肌淀粉样变性轻链型(CA)患者18例及经临床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8例,均采用3.0T MR标准化扫描获得电影序列图像,使用TexRad软件对所有患者左心室中段两腔短轴位图像进行取样分析,选择不同的空间缩放因子(SSF,取值为0和2~6),获得在不同纹理过滤尺度下代表纹理特征的5个参数值(包括均值、标准差、峰度、偏度、熵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使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的熵值、峰度和偏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SF=3时取熵值≥2.68,诊断淀粉样变性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7),诊断敏度87.2%,特异度为90.9%、符合率为88.0%。结论:纹理分析可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相比传统鉴别方法具有无需使用对比剂且缩短检查时间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淀粉样变性 肥厚型心肌病
下载PDF
双源CT中锡滤过器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彦含 张古沐阳 +5 位作者 邹婷婷 许梨梨 肖河 张寅生 金征宇 孙昊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运用锡滤过器后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常规120kV、锡滤过器(Sn)150kV水平图像成像检查的患者30例,筛选直径>3mm的结石进行分析研究。测定120kV、Sn150kV图像上目标结石的长径、...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运用锡滤过器后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常规120kV、锡滤过器(Sn)150kV水平图像成像检查的患者30例,筛选直径>3mm的结石进行分析研究。测定120kV、Sn150kV图像上目标结石的长径、短径和CT值,并对两组图像在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20kV图像中结石的长径、短径及结石平均CT值均大于Sn150k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150kV图像中腰大肌噪声高于120kV图像,而SNR低于120kV图像(P<0.05)。120kV和Sn150kV图像中腰大肌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kV和Sn150kV图像中空气的CT值、噪声、信噪比差异及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锡滤过器的Sn150kV扫描组的辐射剂量比常规扫描组降低57%(P<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泌尿系结石检查运用锡滤过器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CT 泌尿系结石 锡滤过器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体内泌尿系草酸盐与非草酸盐结石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婷婷 张古沐阳 +5 位作者 刘彦含 许梨梨 肖河 张寅生 金征宇 孙昊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CT纹理分析鉴别泌尿系草酸盐与非草酸盐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结石成分鉴定结果,回顾性分析30例草酸盐结石与30例非草酸盐结石患者的CT图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比较两种成分结石之间各纹理参数间的... 目的:探讨应用CT纹理分析鉴别泌尿系草酸盐与非草酸盐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结石成分鉴定结果,回顾性分析30例草酸盐结石与30例非草酸盐结石患者的CT图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比较两种成分结石之间各纹理参数间的差异。结果:CT图像上,草酸盐结石与非草酸盐结石的平均灰度值(Mean)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差(SD)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熵(Entropy)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像素平均值(MPP)在精细、中等及粗糙纹理图像上(SSF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度(Skewness)在中等纹理图像上(SSF 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度(Kurtosis)在无滤过及精细纹理图像上(SSF 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盐与非草酸盐结石的CT纹理分析参数有一定差异,CT纹理分析具有鉴别两类结石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盐结石 非草酸盐结石 尿路结石 CT纹理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家慧 许梨梨 +2 位作者 张古沐阳 孙昊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和定量的图像特征,挖掘与肿瘤病理生理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临床决策并提高诊断和预测效能。目前,影像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级、侵袭性评估、... 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和定量的图像特征,挖掘与肿瘤病理生理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临床决策并提高诊断和预测效能。目前,影像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级、侵袭性评估、疗效预测和预后分析中均显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随访三年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静 陈有信 +1 位作者 王尔茜 张古沐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确诊为PCV的2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首次均行常规PDT治疗。对治疗后6个月有活动性息肉状病灶、病灶残...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非对照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确诊为PCV的2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首次均行常规PDT治疗。对治疗后6个月有活动性息肉状病灶、病灶残留及渗出性改变者,行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治疗或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43.64±10.84)个月。观察统计患者首次PDT治疗后1、3、6、12、24、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随访期间的PCV复发率和治疗次数。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记录和分析。结果首次PDT治疗后1、3、6、12个月,患者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一2.27、4.57、3.77、2.37,P〈0.05)。首次PDT治疗后24、36个月,患者平均logMARBCVA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一一1.29、一0.81,P〉0.05)。首次PDT治疗后36个月,视力提高6只眼,占所有患眼的18.75%;视力稳定1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43.75%;视力下降12只眼,占所有患眼的37.50%。随访期间,PCV复发24只眼,占所有患眼的75.O。%;未复发8只眼,占所有患眼的25.oO%。PCV复发的24只眼中,1次复发12只眼,占复发患眼的50.OO%;2次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3次复发3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2.50%。首次PDT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4只眼,占复发患眼的16.67%;治疗后13~24个月复发11只眼,占复发患眼的45.83%;治疗后25~36个月复发9只眼,占复发患眼的37.50%。所有患者PDT治疗、抗VEGF治疗平均次数分别为(1.86±1.04)、(4.95±3.92)次。结论PDT治疗PCV随访3年的治疗效果较差,其视力提高率较低,PCV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治疗 光化学疗法 抗体 单克隆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古沐阳 陈有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470,共7页
干性AMD是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干性AM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近年来在遗传、炎症、氧化应激、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老化与代谢改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干性AMD相关基因... 干性AMD是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干性AM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近年来在遗传、炎症、氧化应激、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老化与代谢改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干性AMD相关基因及易感位点的确定推动了干性AMD风险评估的发展;玻璃膜疣中β淀粉样物质的存在揭示了干性AMD与其他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补体通路的调节异常、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炎症因子的发现以及副反应炎症概念的提出进一步肯定炎症的作用;RPE细胞老化相关的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异常、自噬功能下降等显示RPE细胞老化和代谢改变在干性AM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中华眼科杂志,2014,50:464-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炎症 氧化性应激 细胞衰老
原文传递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古沐阳 陈有信 《国际眼科纵览》 2013年第6期361-366,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对干性AM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治疗提供了许多新靶点.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药物主要以抑制炎性反应、防止光感受器及视网膜色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对干性AM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治疗提供了许多新靶点.目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药物主要以抑制炎性反应、防止光感受器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丢失、减少毒副产物堆积和改善脉络膜血液供应以及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为靶点.此外,干细胞生物学技术治疗干性AMD也在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炎性反应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