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载体支持体外造血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君奎 杨少光 +2 位作者 田征 黄志刚 张海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为了探索体外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潜能 ,抑制过度分化以及大量扩增造血细胞的技术 ,我们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贴附于微载体上 ,再接种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共同培养 (G2组 )。在此基础上 ,用海藻酸钠包埋微载体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制成凝胶... 为了探索体外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潜能 ,抑制过度分化以及大量扩增造血细胞的技术 ,我们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贴附于微载体上 ,再接种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共同培养 (G2组 )。在此基础上 ,用海藻酸钠包埋微载体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制成凝胶珠进行培养 (G1组 ) ;设置单纯微载体基质细胞 (G3组 )和单纯骨髓细胞 (G4组 )培养作为对照。对比观察 ,显微摄影 ,计数细胞总数、CFU GM集落数和CD34阳性细胞百分率。培养 2周观察到造血细胞粘附在微载体基质细胞上或龛在微载体基质细胞间并形成造血灶。 3次实验结果显示 ,G2组CFU GM集落总数显著高于G4组 ,同时也显著高于G3加G4组集落总数之和 (t=6.5 5 3和t =5 .4 94 ;P <0 .0 5 ) ;G2组CD34+ 细胞百分率高于其他各组 ,与CFU GM测定结果趋向一致。实验表明 ,微载体基质细胞有较好的支持体外造血的效果 ,至少可维持 4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载体 造血细胞 海藻酸钠 骨髓基质细胞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的抗癌功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君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6-47,共2页
十多年前在小鼠体中发现有一种细胞能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发生自然细胞毒作用,这种细胞也存在于人体中,不需要予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故称之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现已知,人体内有NK活性的细胞有多种,... 十多年前在小鼠体中发现有一种细胞能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发生自然细胞毒作用,这种细胞也存在于人体中,不需要予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故称之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现已知,人体内有NK活性的细胞有多种,除有特定的表面标志的NK细胞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抗癌功能
下载PDF
在细胞培养无菌操作中试用火焰消毒无菌连接器
3
作者 张君奎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175-177,共3页
火焰消毒无菌连接器在细胞培养无菌操作中经试用证明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它适用于各种无菌管道的断开与连接的无菌操作,对其中的工作流体毫无影响。特别适用于多尘多菌地区及野外作业。它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完全脱离无菌室与超净台的新的... 火焰消毒无菌连接器在细胞培养无菌操作中经试用证明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它适用于各种无菌管道的断开与连接的无菌操作,对其中的工作流体毫无影响。特别适用于多尘多菌地区及野外作业。它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完全脱离无菌室与超净台的新的管道化无菌操作技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火焰消毒 无菌连接器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医用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远 田筝 +1 位作者 刘文西 张君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的316L不锈钢心血管支架,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去除尖角的加工方法,通过3T3细胞和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以及人体外周血的溶血实验,研究了加工工艺对该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工艺,获... 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的316L不锈钢心血管支架,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去除尖角的加工方法,通过3T3细胞和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以及人体外周血的溶血实验,研究了加工工艺对该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工艺,获得了设计的支架形状并消除了支架边缘的尖角;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表明,细胞的形状、数量相同,其活性和生长未受支架影响,支架没有引起溶血反应,加工工艺是合理的,没有产生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心血管支架 生物相容性 加工工艺 激光切割 电化学抛光 溶血反应
下载PDF
中空纤维在人工器官上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玲 张永富 张君奎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0年第6期358-362,共5页
中空纤维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膜管状细纤维 ,纤维内外可通过膜进行物质交换 ,可模拟微血管的某种功能 ,配合各种生物学和医学技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空纤维以其优越的性能以及仿生学特点 ,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 中空纤维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膜管状细纤维 ,纤维内外可通过膜进行物质交换 ,可模拟微血管的某种功能 ,配合各种生物学和医学技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空纤维以其优越的性能以及仿生学特点 ,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尤其是由中空纤维制成的人工器官发展迅速。本文主要介绍中空纤维在人工肾、人工肝、人工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料 中空纤维 人工器官 人工肝 人工肾
下载PDF
中空纤维灌注培养模拟骨髓造血研究
6
作者 张海玲 张永富 +4 位作者 杨少光 田征 黄志刚 赵钧铭 张君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采用细胞工程技术探索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技术以维持其自我更新潜能,抑制过度分化。方法首先建立微载体-基质细胞体外造血模型(G1组,即瓶培养模式),设置单纯微载体-基质细胞培养(G2组)和单纯骨髓细胞液体悬浮培养(G3组)作对照。检测... 目的采用细胞工程技术探索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技术以维持其自我更新潜能,抑制过度分化。方法首先建立微载体-基质细胞体外造血模型(G1组,即瓶培养模式),设置单纯微载体-基质细胞培养(G2组)和单纯骨髓细胞液体悬浮培养(G3组)作对照。检测各组粒系-巨噬系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率(CFU-GM/105)。自行设计1对引物,以检测Balb/c小鼠原始造血细胞c-kit基因mRNA表达水平。试用中空纤维模拟血管灌注功能(Gh组,即中空纤维灌注模式),以G1、G2、G3作对照,并对各组培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微载体-基质细胞体外造血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小鼠骨髓细胞培养2周后,CFU-GM/105检测G1组比G3组高7.7倍(P<0.05),是2个对照组(G2+G3)集落产率总和的1.9倍。原始造血细胞c-kitmRNA表达水平模型G1组比G2组高3.7倍,比G3组高62.3倍,且差异均显著。在成功建立微载体-基质细胞体外造血模型基础上进行中空纤维灌注培养实验,CFU-GM/105检测显示Gh组比G3组高4.6倍,并且略高于G2组;Gh组与G1组集落产率差别不明显。在原始造血细胞c-kitmRNA表达水平上Gh组最高,从Gh、G1、G2到G3依次呈下降趋势。结论在没有外加细胞因子的条件下,微载体-基质细胞和中空纤维灌注造血模型可抑制造血干、祖细胞过度分化与耗竭,维持其c-kit较高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生成 基质细胞 微载体 中空纤维 C-KIT基因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少光 黄志刚 张君奎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性分化潜能,尤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产生各种血细胞类型以及CD34^-Lin^-细胞群体,经HESS-5基质细胞滋养并补充生长因子,转换得到CD34^+,SRC检测人-鼠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重建造血,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性分化潜能,尤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产生各种血细胞类型以及CD34^-Lin^-细胞群体,经HESS-5基质细胞滋养并补充生长因子,转换得到CD34^+,SRC检测人-鼠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重建造血,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干细胞创建新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 造血干细胞扩增
下载PDF
微载体-基质细胞造血模型中小鼠骨髓细胞c-kit基因的表达
8
作者 张海玲 张永富 张君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9-612,共4页
目的:检测小鼠原始造血细胞c-kit基因表达以评价体外模拟骨髓造血微环境.方法:建立微载体-基质细胞体外造血模型.根据已发表的小鼠c-ki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检测c-kit mRNA水平,并测定祖细胞集落产率.结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 目的:检测小鼠原始造血细胞c-kit基因表达以评价体外模拟骨髓造血微环境.方法:建立微载体-基质细胞体外造血模型.根据已发表的小鼠c-ki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检测c-kit mRNA水平,并测定祖细胞集落产率.结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2周培养实验显示,粒系-巨噬系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率(CFU-GM/105):模型组比液体悬浮培养和单纯微载体基质细胞培养对照组集落产率之总和高2.1倍(t=2.869,P<0.05);原始造血细胞的c-kit基因表达水平(OD比率):模型组比两个对照组之总和高3.1倍(t=2.858,P<0.05).结论:在没有外加细胞因子的条件下,微载体-基质细胞造血模型可抑制造血干、祖细胞过度分化与耗竭,维持其c-kit mRNA较高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基因治疗 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移植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卡铂诱发小鼠血小板减少的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马丽 刘晓辉 +2 位作者 田征 张君奎 包承鑫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1期16-17,共2页
为了提供各种升血小板药物研究中的血小板减少的动物模型,我们选用医用卡铂作为血小板生成抑制剂,观察卡铂的剂量与血小板减少程度,骨髓造血细胞抑制,以及动物死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卡铂 血小板减少 小鼠 注射后 血小板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中国医学科学院 血小板分析仪 循环血 骨位
下载PDF
活(破)血逐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晓培 田征 +4 位作者 张大龙 张君奎 郑以州 刘薏玲 储榆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为寻找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活(破)血逐瘀法治疗28例PV患者。结果:其中4例临床缓解,11例好转,总有效率达53.6%。活(破)血逐瘀法治疗有效者... 目的:为寻找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活(破)血逐瘀法治疗28例PV患者。结果:其中4例临床缓解,11例好转,总有效率达53.6%。活(破)血逐瘀法治疗有效者骨髓中红细胞生成素依赖性红系祖细胞(EPO+CFU-E)及红细胞生成素非依赖性红系祖细胞(EPO-CFU-E)均明显减少,尤以后者更为显著。结论:本疗法主要通过作用于EPO-CFU-E而发挥疗效;此外,活(破)血逐瘀治疗有效者骨髓成纤维样祖细胞(CFU-F)数量亦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 活血逐瘀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夏长青 储榆林 +6 位作者 邵宗鸿 郑以州 汤晓培 田征 陈桂彬 张益枝 张君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38-540,共3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的实质;初步分析S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结果:研究的30例... 目的:进一步阐明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的实质;初步分析S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成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结果:研究的30例初诊SAA患者中,90%的患者CFU-E,BFU-E,CFU-GM的形成明显减少,56.7%的患者治疗前无任何集落形成,然而,有10%的患者,其CFU-E,BFU-E和CFU-GM中的1种或2种集落正常或接近正常;IST可使59.1%的患者出现一系以上的集落形成或集落形成的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CFU-E和BFU-EP<0.01,CFU-GMP<0.05),但多数患者集落的形成达不到正常水平,并有22.7%的患者无集落形成;治疗前有集落形成患者的IST有效率为80%,而无集落形成者为50%,但差异不明显(P>0.05);SAA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增加往往落后于IST疗效的出现,而骨髓象巨核细胞的出现常伴有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明显增加。结论:多数SAA存在造血干、祖细胞的缺陷且可能是由免疫损伤机制引起;IST可改善SAA患者的体内、外造血;IST前后检测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造血干细胞 免疫抑制疗法
原文传递
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和外周血 HLA-DR^+T 细胞的变化及其淋巴细胞造血抑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长青 储榆林 +4 位作者 张君奎 邵宗鸿 田征 陈桂彬 汤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86-189,共4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LG治疗后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HLA-DR+T细胞较初诊SAA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SAA患者骨髓内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1);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的SAA患者外周血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而ALG治疗后rSAA患者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HLA-DR+T细胞在SA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细胞 造血抑制 骨髓 外周血
原文传递
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集落刺激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以州 储榆林 +5 位作者 邵宗鸿 汪永桂 杨萍 田征 汤晓培 张君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清集落刺激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检测SAA患者IST前后和健康献血员血清体外红系爆式集落刺激活性(BPA)及粒-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血清集落刺激活性与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检测SAA患者IST前后和健康献血员血清体外红系爆式集落刺激活性(BPA)及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刺激活性(GM-CSA),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本组患者IST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初诊SAA患者血清BPA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001);22例SAA患者中13例(59.0%)血清GM-CSA正常,9例(41.0%)较正常明显降低;IST后SAA患者血清BPA及GM-CSA均无明显变化;初诊时SAA患者血清GM-CSA水平高低与IST疗效密切相关,血清GM-CSA水平正常者IST疗效显著优于明显降低者(P<0.01);SAA患者IST前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IST后有效者血清Epo水平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而无效者血清Epo水平有进一步增高趋势。结论:初诊时SAA患者血清GM-CSA个体间差异较大,其血清GM-CSA高低与IST疗效密切相关;初诊SAA患者血清BPA及Epo水平较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集落刺激活性
原文传递
Colony-stimulating activities of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14
作者 郑以州 储榆林 +5 位作者 邵宗鸿 汪永桂 杨萍 田征 汤晓培 张君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18,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ony stimulating activities of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and their responses to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ST). Methods The effects 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ony stimulating activities of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and their responses to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IST). Methods The effects in vitro of a total 50 test serum samples from SAA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ST, and from normal subjects on healthy human marrow colony growth of BFU E and CFU GM were examined to reflect their burst promoting activities (BPAs)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activities (GM CSAs). Serum erythropoietin (Epo) level was also measured with ELISA method before and after IST in SAA patients. Institute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Diseases Hospital, CAMS and PUMC, Tianjin 300020, China (Zheng YZ, Chu YL, Shao ZH, Wang YG, Yang P, Tian Z, Tang XP and Zhang JK)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PAs of sera from SAA patients before IST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s (P<0.001), after IST, the BPAs of sera from SAA patients had no obvious changes. Serum GM CSAs from 13 of 22 SAA patients were normal, and the other 9 patients were extremely lower compared with normal subjects; after IST, their serum GM CSAs also had no obvious changes. Serum Epo concentrations in SAA patients both at diagnosis and after IST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normal (P<0.001); however, serum concentrations declined in responded patients (P>0.05), while further increased in nonresponded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Serum GM CSA of SAA patients was a predictive factor for responsiveness to IST, and a normal value was associated with a good response.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