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主题学习疑难问题应对的学校实践
1
作者 张吟春 华新 《江苏教育》 2024年第33期30-34,38,共6页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动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校实践,明确了以现实问题、教材基础及生活体验为导向的主题来确立途径,引领跨学科学习方向。研究探讨了短程与长程学习融合、学用...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动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正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校实践,明确了以现实问题、教材基础及生活体验为导向的主题来确立途径,引领跨学科学习方向。研究探讨了短程与长程学习融合、学用结合及学习空间灵活运用的新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与深度思考。同时,提出立体多维的表现性评价体系,强调前置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此外,分析了跨学科教研组织、课时规划及教学资源优化等实施保障措施。研究表明,构建系统的校本实施体系对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效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校本策略 学习方式 表现性评价 实施框架
下载PDF
聚焦“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梁溪实践”——江苏省无锡市梁溪教育十人谈
2
作者 叶映峰 钱军 +7 位作者 丁伟建 丁美君 施丽 周燕微 王铭波 武凤霞 赵国防 张吟春 《教育家》 2023年第26期49-53,共5页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落地生根,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提出了“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教学主张,探索实施课堂改革。经过五年来的实践,梁溪区课堂教学样态发生了巨大转变,课改实践取得显著成...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落地生根,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提出了“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教学主张,探索实施课堂改革。经过五年来的实践,梁溪区课堂教学样态发生了巨大转变,课改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为调动不同类型学校的课改积极性,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邀请了无锡市梁溪区教育界的10位校长,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分享本校的课改先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 教学主张 江苏省无锡市 思维课堂 课改 课堂改革 显著成效
下载PDF
同课续构: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 被引量:7
3
作者 奚洁 张吟春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1,共3页
教师现场学习力包括感知-理解力、反思-发现力、转化-重建力。"同课续构"以接龙式教学为组织形式,通过教学现场的多次重建,让教师在"模仿"中感知和理解、在"接续"中反思和发现、在"再构"中转... 教师现场学习力包括感知-理解力、反思-发现力、转化-重建力。"同课续构"以接龙式教学为组织形式,通过教学现场的多次重建,让教师在"模仿"中感知和理解、在"接续"中反思和发现、在"再构"中转化和重建,由此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同课续构的活动形式有模仿延续式、师徒接续式、梯队承续式、角色传续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学习力 同课续构 “改进课” 同课异构 接龙式教学 感知-理解力 反思-发现力 转化-重建力
下载PDF
促进生生对话 创构素养课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吟春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15期67-68,共2页
课程改革使课堂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以师为本的"教堂"正逐渐走向以生为本的"学堂"。《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阅读教学是教材编者、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虽然教师对这一理念付诸了行动,但由于对课堂... 课程改革使课堂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以师为本的"教堂"正逐渐走向以生为本的"学堂"。《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阅读教学是教材编者、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虽然教师对这一理念付诸了行动,但由于对课堂对话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重视"师生对话""生本对话",而忽视"生生对话"的现象。其实,科学有效的生生对话,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对话 课堂对话 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 创构 课程改革 以生为本 以师为本
下载PDF
同课续构与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提升
5
作者 奚洁 张吟春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第3期33-33,共1页
教师的工作现场即教师的学习现场。同课续构成为提升我校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不同形式的同课续构,教师作为学习者"发现式听课"、作为参与者"理解性评课"、作为实践者"重建式磨课",从而促进教师从他人的课堂观照自我课... 教师的工作现场即教师的学习现场。同课续构成为提升我校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不同形式的同课续构,教师作为学习者"发现式听课"、作为参与者"理解性评课"、作为实践者"重建式磨课",从而促进教师从他人的课堂观照自我课堂的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形成,促进教师在教学研究的现场观察力、发现力、理解力、反思力、转化力和重建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课异构 同课续构 教师现场学习力 教研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目标评价的语文考试命题设计
6
作者 张吟春 《生活教育》 2014年第15期71-72,共2页
考试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监测、评判、指导的重要作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语文考试"只是评估学生记忆的能力而已",会误导教师和学生只重视零散知识的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阻碍着语文学习的发展和语文素... 考试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监测、评判、指导的重要作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语文考试"只是评估学生记忆的能力而已",会误导教师和学生只重视零散知识的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阻碍着语文学习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考试的目的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思维方式的锻炼以及学习品质的塑造等几个目标入手,探讨语文考试命题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设计 语文教学 目标评价
下载PDF
让学生在表现中品味美好的语文生活——“素养表现型”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7
作者 张吟春 《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3期9-10,共2页
在"学科育人"的价值取向下,语文教学不应囿于知识表层,而应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淬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价值世界,锻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素养表现型"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综合... 在"学科育人"的价值取向下,语文教学不应囿于知识表层,而应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淬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价值世界,锻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素养表现型"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试图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表现"中进步,在"表现"中品味美好的语文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生活 精神品质 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学科育人 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表现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