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和硝酸甘油的即刻效果对比
1
作者 张和细 彭飞 +1 位作者 史益军 龚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12-616,共5页
[目的]研究并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即刻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65例,对照组37例。慢血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不同分为硝酸甘油组(32例)和... [目的]研究并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即刻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65例,对照组37例。慢血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不同分为硝酸甘油组(32例)和前列地尔组(33例)。比较三组临床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帧数(TFC值),以及前列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TFC下降值。[结果]三组临床基线资料除吸烟(P=0.02)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注射药物前,前列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前列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药物后,前列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均较注射药物前显著下降(P<0.05),且前列地尔组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TFC下降值分别为硝酸甘油组TFC下降值的5.51、3.51、2.78倍(P<0.01);前列地尔组注射药物后三支冠状动脉TF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或硝酸甘油均能即刻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TFC值,且前列地尔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前列地尔 硝酸甘油
下载PDF
心包间皮瘤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一例
2
作者 张阳 张和细 颜彦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一例40岁中年男性患者,起病表现为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经验性予以抗结核治疗后,期间病情有一过性好转,后逐渐加重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多浆膜腔积液、静脉多发血栓形成。转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后通过胸膜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胸膜间皮瘤... 一例40岁中年男性患者,起病表现为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经验性予以抗结核治疗后,期间病情有一过性好转,后逐渐加重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多浆膜腔积液、静脉多发血栓形成。转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后通过胸膜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胸膜间皮瘤、心包继发恶性肿瘤,后患者病情快速进展,最终死亡。间皮瘤是一类非常罕见的来源于胸膜及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患者初诊时多为晚期,治疗手段有效,中位生存期短。加强对间皮瘤的认识,重视各项医技检查,尤其是动态随访病情变化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间皮瘤 缩窄性心包炎
下载PDF
1214例心血管住院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和细 龚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14例,根据高频超声检测IMT,以IMT≤1.0 mm及>1.0 mm分成IMT正常和IMT增厚两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收缩压、脉压、总胆...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14例,根据高频超声检测IMT,以IMT≤1.0 mm及>1.0 mm分成IMT正常和IMT增厚两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收缩压、脉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D-二聚体的差异。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比例升高,收缩压、脉压、UA、DBIL、LDLC、FBG、D-二聚体值升高,年龄大,TB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IBIL、TG、TC、HDLC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年龄、LDLC、DBIL、FBG、收缩压、D-二聚体等为主要因素与IMT增厚呈正相关,其优势比(OR)为吸烟2.904(95%CI:2.050~4.113)、LDLC 1.838(95%CI:1.534~2.202)、年龄1.137(95%CI:1.118~1.157)、FBG 1.072(95%CI:1.008~1.140)、收缩压1.011(95%CI:1.005~1.018)、DBIL1.093(95%CI:1.015~1.176)、D-二聚体1.455(95%CI:1.187~1.785)。结论吸烟、年龄增大、LDLC、D-二聚体、DBIL、FBG、收缩压升高是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入选人群为心血管住院患者,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直接胆红素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人群出现斑块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和细 龚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390-6392,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病人608例,根据高频超声检测有无斑块,分成正常组(307例)和斑块组(3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病人608例,根据高频超声检测有无斑块,分成正常组(307例)和斑块组(3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2型糖尿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心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尿酸(U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差异。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 1斑块组较正常组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比例高,脉压、TBA、HCY、hs-CRP、FIB、D-二聚体值高,年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饮酒、SBP、DBP、心率、TBIL、DBIL、IBIL、TG、TC、HDL-C、LDL-C在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糖尿病、年龄、TBA、hs-CRP等为主要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其优势比(OR):吸烟2.210(95%CI:1.505~3.243)、糖尿病1.575(95%CI:1.028~2.414)、年龄1.081(95%CI:1.061~1.103)、TBA1.031(95%CI:1.006~1.056)、hs-CRP1.021(95%CI:1.009~1.034)。结论吸烟、患有糖尿病、年龄增大、TBA、hs-CRP升高是IMT增厚人群出现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HCY、FIB、D二聚体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出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内膜-中层厚度 总胆汁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和细 龚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3年第6期378-379,共2页
患者男,31岁。因“酗酒后突发中上腹痛8h”于2013年4月4日上午急诊入院。患者4月3日晚餐饮大量啤酒(约3800mL)后于次日凌晨出现中上腹痛,为持续性胀痛,无肩背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否认糖尿病、胆结石病史。
关键词 胰腺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脂血症
下载PDF
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和细 龚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miRNA是生物体内一组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短小、非编码RNA序列,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miRNA与血脂代谢、血管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 miRNA是生物体内一组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短小、非编码RNA序列,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miRNA与血脂代谢、血管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的关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RNA 血脂代谢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洋地黄中毒同时合并脾梗死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和细 龚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8-459,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87岁,主因"胸闷、气急4年余,头晕伴恶心呕吐5h"入院。4年前开始因胸闷、气急反复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Ⅲ级(NYHA);高血压病。经抗心力衰竭(心衰)、控制心室率、控制血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87岁,主因"胸闷、气急4年余,头晕伴恶心呕吐5h"入院。4年前开始因胸闷、气急反复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Ⅲ级(NYHA);高血压病。经抗心力衰竭(心衰)、控制心室率、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病情好转出院,长期口服地高辛0.125mg,1次/d。2013-09-06晨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有黄绿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洋地黄中毒 脾梗死
原文传递
轴支撑消融导管在猪右上肺静脉标测和消融的操控性研究
8
作者 龚辉 彭飞 +4 位作者 张和细 刘磊 张弩 胡建强 赵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在左房内精准有效操控消融导管是保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高效成功的技术关键。我们根据圆规画圆原理设计了新型轴支撑消融导管,本实验拟验证其是否具有精准有效的操控性。方法将同一实验动物先后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 目的在左房内精准有效操控消融导管是保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高效成功的技术关键。我们根据圆规画圆原理设计了新型轴支撑消融导管,本实验拟验证其是否具有精准有效的操控性。方法将同一实验动物先后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轴支撑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轴支撑组)和非轴支撑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非轴支撑组)进行右上肺静脉标测/消融操作。将轴支撑导管的轴支撑钢丝撤回钢丝腔内即成为非轴支撑导管。采用EnSite Velocity^(TM)心脏三维标测系统重建左房及右上肺静脉。实验内容包括导管在右上肺静脉邻近区域的贴靠标测及标测消融两部分。结果 8只动物中,房间隔穿刺致2例动物心包压塞,1例死亡,7例动物完成实验程序。在贴靠标测实验中,轴支撑组完成环肺静脉间断贴靠、环肺静脉连续贴靠和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连续贴靠的操作时间和曝光时间分别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P均<0.001);在标测消融实验中,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和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的操作时间和曝光时间分别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P均<0.001)。在左房操作过程中,轴支撑组不经意退回右房的次数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0.7±0.8)次vs(5.1±1.3)次,P<0.001];轴支撑组从原房间隔穿刺孔再进入左房的时间显著少于非轴支撑组[(1.0±0.2)min vs(5.0±0.9)min,P<0.001]。动物解剖未见留置在肺静脉及左房内的导引钢丝表面及导管钢丝腔开口有血栓附着,右上肺静脉内膜未见划痕、撕裂和血栓附着。结论轴支撑消融导管的操控性能明显优于非轴支撑导管。轴支撑导管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易于控制,到位精准,贴靠标测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导管 右上肺静脉 心房颤动 消融
原文传递
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改良术式治疗持续性房颤——临床Pilot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彭飞 连晓雨 +3 位作者 张和细 胡建强 赵学 龚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在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PAR)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上,探讨PAR消融改良术式联合低电压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63.1±8.6)岁,房颤持续时间(7.3±2.9)... 目的:在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PAR)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上,探讨PAR消融改良术式联合低电压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63.1±8.6)岁,房颤持续时间(7.3±2.9)个月。用CARTO3三维左房建模,完成PAR消融术,术后服抗心律失常药物(AAD)3个月,术后6、12和24个月以Holter随访。结果:随访(26±7)个月,失访1例(2.9%)。单次消融未服AAD时无房颤率在6个月为25/35例(71%),12个月为22/35例(63%),24个月为19/35例(54%);空白期后,其中1例阵发房颤者继服AAD无房颤发作。本组总体无房颤率6个月为26/35例(74%),12个月为23/35例(66%),24个月为20/35例(57%)。结论:PAR消融改良术式结合低电压区消融对持续房颤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 肺静脉隔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