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林泰輔《中國古文字源流》稿本(1907)發現的意義
1
作者
李無未
張
品格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49-174,共26页
文章就日本學者林泰輔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古文字源流》(1907)一書發現過程、體例、内容及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林氏將中國文字分爲篆體時代與隸楷時代,提出象形、指事兩大造字“綱領”説,古文字變遷三期説,其《古文變遷表》以字形爲分期依...
文章就日本學者林泰輔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古文字源流》(1907)一書發現過程、體例、内容及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林氏將中國文字分爲篆體時代與隸楷時代,提出象形、指事兩大造字“綱領”説,古文字變遷三期説,其《古文變遷表》以字形爲分期依據,具有明確的地理文字學意識,對秦漢之前古文字分爲8類,將《説文》小篆與秦代金石文進行對比,或同或異,直接相關,小篆繼承古文籀文,開啓後世楷書之端,隸楷時代“異體百出”,打破了小篆造字規則,創立新的楷書造字規則,其古文字“字形比較法”,繼承與發展了《説文》的傳統,更爲系統化、精細化,開辟了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古文字學研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泰輔
《中國古文字源流》稿本
發現
重大意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汉文典”与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模式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无未
张品格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时期(1900—1910),一批以近代大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中国文学"科教科书身份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其内容除传统文章流别外,还包括传统小学、文法、修辞、文章作法等,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模式迥然不同。...
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时期(1900—1910),一批以近代大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中国文学"科教科书身份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其内容除传统文章流别外,还包括传统小学、文法、修辞、文章作法等,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模式迥然不同。这种早期文学史"另类"模式的形成是晚清教育改革、近代学术体系变迁、中西交流背景下传统学术复归的精神诉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不免会受到西方、日本外来资源的影响。这其中,来自日本"汉文典"的重大影响往往被学界所忽视。以保存"旧学"为出发点,以"普及汉学"为教育旨归,以中国传统学术为主导,套用西洋语法著作模式外壳的日本"汉文典",最早实现了中西学术的有效整合,并与晚清教育改革"中体西用"的价值观念相契合。日本"汉文典"被迅速引介入华后,不仅对新式国文教育下的文法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文法教科书及中国文学史编撰提供了借鉴。梳理日本"汉文典"内容、体例模式及其实践路径对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产生的影响,能够明确早期中国文学史如何接受与吸收以"汉文典"为代表的外来资源,以及中西交流背景下传统学术体系如何尝试完成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文学史
“另类”模式
汉文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时间结构及表达方式研究综述
3
作者
张品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时间结构主要包括时态、时体、时制几个方面,汉语作为典型的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因此汉语的时间结构划分及表达确实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无法通过形态变化区时态、时体、时制;汉语在表达时间时主要依靠词汇手段,且较为灵活。自2...
时间结构主要包括时态、时体、时制几个方面,汉语作为典型的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因此汉语的时间结构划分及表达确实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无法通过形态变化区时态、时体、时制;汉语在表达时间时主要依靠词汇手段,且较为灵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汉语时间结构及表达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是否存在“时”“体”的划分以及有哪些时、体标记,关于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研究多集中于汉语时间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时间结构
表达方式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时间范畴表达研究的汉学视野
4
作者
张品格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11期1567-1578,共12页
文章立足他域视角,通过对17~19世纪西方汉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九本著作进行分析,展示了这一时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基本认识。通过共时与历时比较,发现不同时期、不同语族背景的汉学家们均认识到汉语主要是通过具有表达...
文章立足他域视角,通过对17~19世纪西方汉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九本著作进行分析,展示了这一时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基本认识。通过共时与历时比较,发现不同时期、不同语族背景的汉学家们均认识到汉语主要是通过具有表达时间概念的词汇来表达西方语言中的"时"、"体"、"制"概念。笔者结合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研究的历时演进,从他们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总体认识、对具有表达时间功能的词汇的划分、功能研究的角度出发,展示了17~19世纪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认识和研究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汉语时间表达方式
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汉文典”与清季文法教学
5
作者
张品格
《厦大中文学报》
2022年第1期41-51,共11页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国文教育的展开,文法教学开始在国文课堂中兴起。早期的文法教学主要隶属于文学教育,为古文教学服务,以达到“会通”“作文”的目的。随着文法教学的展开,我国学者自行编撰的文法教科书开始出现,以来裕恂《汉文典》、...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国文教育的展开,文法教学开始在国文课堂中兴起。早期的文法教学主要隶属于文学教育,为古文教学服务,以达到“会通”“作文”的目的。随着文法教学的展开,我国学者自行编撰的文法教科书开始出现,以来裕恂《汉文典》、戴克敦《国文典讲义》、俞明谦《新体国文典讲义》等为代表。清季文法教科书的编撰主要受到同时期日本汉语文言文法研究的影响,特别是明治时期涌现的一批以汉语文法及修辞等为研究对象的“汉文典”的影响。“汉文典”的出现使得日本的汉语文法研究彻底摆脱江户以来的虚字训诂传统,真正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文法研究,同时也对我国国内文法教科书的编撰、文法教学及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文法有缓慢脱胎于文学之势。在我国国内,自《马氏文通》起,至《新著国语文法》问世二十余年间,出现了短暂的“文典”时期,日本“汉文典”与我国学者编撰的“国文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法教学与研究的独立进程,一方面使得清季兴起的文法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其所建构的汉语文法体系对后世文法教学及文法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文典”
清季文法教学
文法教科书
原文传递
题名
林泰輔《中國古文字源流》稿本(1907)發現的意義
1
作者
李無未
張
品格
机构
厦門大學中文系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
出处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49-174,共26页
基金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冷門絶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隊重大項目《東亞漢語音韻學史文獻發掘與研究》(21VJXT014)成果之一。
文摘
文章就日本學者林泰輔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古文字源流》(1907)一書發現過程、體例、内容及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林氏將中國文字分爲篆體時代與隸楷時代,提出象形、指事兩大造字“綱領”説,古文字變遷三期説,其《古文變遷表》以字形爲分期依據,具有明確的地理文字學意識,對秦漢之前古文字分爲8類,將《説文》小篆與秦代金石文進行對比,或同或異,直接相關,小篆繼承古文籀文,開啓後世楷書之端,隸楷時代“異體百出”,打破了小篆造字規則,創立新的楷書造字規則,其古文字“字形比較法”,繼承與發展了《説文》的傳統,更爲系統化、精細化,開辟了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古文字學研究道路。
关键词
林泰輔
《中國古文字源流》稿本
發現
重大意義
Keywords
Taisuke Hayashi
Manuscript of The Origin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1907)
Discovery
Immense significance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汉文典”与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模式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无未
张品格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东亚汉语音韵学史文献发掘与研究”(21VJXT01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亚《韵镜》学史文献发掘与研究”(20AYY017)。
文摘
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时期(1900—1910),一批以近代大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中国文学"科教科书身份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其内容除传统文章流别外,还包括传统小学、文法、修辞、文章作法等,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模式迥然不同。这种早期文学史"另类"模式的形成是晚清教育改革、近代学术体系变迁、中西交流背景下传统学术复归的精神诉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不免会受到西方、日本外来资源的影响。这其中,来自日本"汉文典"的重大影响往往被学界所忽视。以保存"旧学"为出发点,以"普及汉学"为教育旨归,以中国传统学术为主导,套用西洋语法著作模式外壳的日本"汉文典",最早实现了中西学术的有效整合,并与晚清教育改革"中体西用"的价值观念相契合。日本"汉文典"被迅速引介入华后,不仅对新式国文教育下的文法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文法教科书及中国文学史编撰提供了借鉴。梳理日本"汉文典"内容、体例模式及其实践路径对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产生的影响,能够明确早期中国文学史如何接受与吸收以"汉文典"为代表的外来资源,以及中西交流背景下传统学术体系如何尝试完成近代转型。
关键词
早期中国文学史
“另类”模式
汉文典
Keywords
early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lternative”model
Chinese classics
分类号
I209-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时间结构及表达方式研究综述
3
作者
张品格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文摘
时间结构主要包括时态、时体、时制几个方面,汉语作为典型的孤立语,缺少形态变化,因此汉语的时间结构划分及表达确实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无法通过形态变化区时态、时体、时制;汉语在表达时间时主要依靠词汇手段,且较为灵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汉语时间结构及表达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是否存在“时”“体”的划分以及有哪些时、体标记,关于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研究多集中于汉语时间词的研究。
关键词
汉语
时间结构
表达方式
研究综述
Keywords
Chinese language
time structure
expression
research review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时间范畴表达研究的汉学视野
4
作者
张品格
机构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11期1567-157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世纪稀见英文期刊与汉语域外传播研究"(15BYY05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19世纪欧洲汉学视野中的汉语类型特征研究"(13YJAZH021)
文摘
文章立足他域视角,通过对17~19世纪西方汉学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九本著作进行分析,展示了这一时期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基本认识。通过共时与历时比较,发现不同时期、不同语族背景的汉学家们均认识到汉语主要是通过具有表达时间概念的词汇来表达西方语言中的"时"、"体"、"制"概念。笔者结合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研究的历时演进,从他们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总体认识、对具有表达时间功能的词汇的划分、功能研究的角度出发,展示了17~19世纪西方汉学家对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认识和研究流变。
关键词
西方汉学
汉语时间表达方式
特征
Keywords
Western sinology
time expression methods in Chinese
characterstics
分类号
H0-0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汉文典”与清季文法教学
5
作者
张品格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厦大中文学报》
2022年第1期41-51,共11页
文摘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国文教育的展开,文法教学开始在国文课堂中兴起。早期的文法教学主要隶属于文学教育,为古文教学服务,以达到“会通”“作文”的目的。随着文法教学的展开,我国学者自行编撰的文法教科书开始出现,以来裕恂《汉文典》、戴克敦《国文典讲义》、俞明谦《新体国文典讲义》等为代表。清季文法教科书的编撰主要受到同时期日本汉语文言文法研究的影响,特别是明治时期涌现的一批以汉语文法及修辞等为研究对象的“汉文典”的影响。“汉文典”的出现使得日本的汉语文法研究彻底摆脱江户以来的虚字训诂传统,真正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文法研究,同时也对我国国内文法教科书的编撰、文法教学及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文法有缓慢脱胎于文学之势。在我国国内,自《马氏文通》起,至《新著国语文法》问世二十余年间,出现了短暂的“文典”时期,日本“汉文典”与我国学者编撰的“国文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法教学与研究的独立进程,一方面使得清季兴起的文法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其所建构的汉语文法体系对后世文法教学及文法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
日本“汉文典”
清季文法教学
文法教科书
Keywords
the Japanese“Chinese classics”
grammar teach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grammar textbook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林泰輔《中國古文字源流》稿本(1907)發現的意義
李無未
張
品格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日本“汉文典”与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模式
李无未
张品格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语时间结构及表达方式研究综述
张品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语时间范畴表达研究的汉学视野
张品格
《海外华文教育》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日本“汉文典”与清季文法教学
张品格
《厦大中文学报》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