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哉根 叶明福 +2 位作者 谢青 王亚丽 汤金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8-960,共3页
目的 观察肉瘤样癌 (SC)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 ,探讨S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2 6例不同部位的SC作了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5例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 6例SC中 15例双相 (明确的癌和肉瘤样成分 ) ,11例单相 (完... 目的 观察肉瘤样癌 (SC)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 ,探讨S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2 6例不同部位的SC作了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5例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 6例SC中 15例双相 (明确的癌和肉瘤样成分 ) ,11例单相 (完全为肉瘤样成分 ) ,肉瘤样成分为梭形细胞及多形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2 6例SC的CK或Keratin在两种成分中均呈阳性表达。Vimentin对明确的癌成分阴性 ,而绝大部分肉瘤样细胞强阳性 ,但其阳性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有明显不同。CD68和HMB 45均阴性。 5例电镜下瘤细胞间可见不同发育程度的桥粒连接 ,其中 1例有张力原纤维丝。结论 SC的病理形态学是复杂的 ,应当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S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淋巴结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哉根 叶明福 +3 位作者 刁鑫伟 陈锐 王亚丽 汤金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26-428,i001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原发性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指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颈部淋巴结,光镜检查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 目的探讨淋巴结原发性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指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颈部淋巴结,光镜检查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少数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及vimentin(+),CD21、CD34、CK、CD45、SMA及HMB45均(-)。电镜下瘤细胞胞质有大量长指状突起,无桥粒连接及Birbeck颗粒。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电镜及免疫组化,并应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黑色素瘤、梭形细胞癌及其他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肿瘤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诊断 免疫组化 电镜
下载PDF
喉神经内分泌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哉根 叶明福 +3 位作者 赵海兴 刁鑫伟 汤金梁 王亚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5-57,i016,共4页
目的 报道 3例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 ,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喉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3例肿瘤均位于声门上会咽区 ,大体直经 <3cm ,2例呈息肉状。光镜检查 2例肿瘤以巢团... 目的 报道 3例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 ,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喉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3例肿瘤均位于声门上会咽区 ,大体直经 <3cm ,2例呈息肉状。光镜检查 2例肿瘤以巢团状结构为主 ,瘤细胞胞质丰富 ,嗜酸性 ,核分裂象易见 ,有坏死。 1例以小梁状结构为特征 ,瘤细胞较小 ,分裂象罕见 ,无坏死。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CgA、Syn、CK(AE1)及NSE(+) ,S 10 0、HMB4 5及GFAP(- )。电镜观察瘤细胞间有细胞连接复合体、细胞内腔及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喉神经内分泌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 ,形态学上应当与喉的低分化鳞癌、副节瘤、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全脊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尸检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哉根 叶明福 +1 位作者 王勇 高广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6-78,共3页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rocytoma,以下简称PA)大多发生在小脑,发生在脊髓者极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我科近15年遇见3例脊髓PA,现将2例尸检报告如下: 例1 A884 男,22岁。颈部僵硬不适4月加重伴全身无力10天。于87年10月始觉颈...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rocytoma,以下简称PA)大多发生在小脑,发生在脊髓者极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我科近15年遇见3例脊髓PA,现将2例尸检报告如下: 例1 A884 男,22岁。颈部僵硬不适4月加重伴全身无力10天。于87年10月始觉颈部不适、发僵、活动后好转。88年1月从半尺高处台阶跌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星形细胞瘤 尸体解剖
下载PDF
双侧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哉根 叶明福 汤金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75,178,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 肾上腺肿瘤 淋巴瘤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AgNOR数量与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张哉根 谢青 +1 位作者 王勇 高广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本文用银染技术对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目的平均数,在不同级别的移行细胞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确的级别倾向性,并与预后密切相关。研究提示AgNOR技术既简单又经济,并有助于膀胱移... 本文用银染技术对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目的平均数,在不同级别的移行细胞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确的级别倾向性,并与预后密切相关。研究提示AgNOR技术既简单又经济,并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其生物学行为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膀胱肿瘤 染色 染色剂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观察及鉴别诊断
7
作者 张哉根 路菊 +3 位作者 肖桃元 黄文琪 王亚丽 陶忠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对2例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光镜下,肿瘤呈窦性、巢团状浸润生长,瘤细胞排列紧密,体积大,核仁清楚。免疫...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对2例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光镜下,肿瘤呈窦性、巢团状浸润生长,瘤细胞排列紧密,体积大,核仁清楚。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30、EMA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表面有大量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微绒毛。胞质内有少量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1例偶见溶酶体样颗粒。核不规则,核仁明显,无细胞连接、基底膜及黑色素小体。结论: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征易与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恶性间皮瘤、黑色素瘤及毛细胞白血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微绒毛淋巴瘤 超微病理
下载PDF
肺癌放疗或化疗后肿瘤内浸润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8
作者 张哉根 谢青 高广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5-218,共4页
本文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肺癌组织内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Pan-T,Pan-B和Kp1免疫组化标记,并与58例未接受放疗或化疗肺癌作对比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组肺癌局部反应主要为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大多数位... 本文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肺癌组织内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Pan-T,Pan-B和Kp1免疫组化标记,并与58例未接受放疗或化疗肺癌作对比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组肺癌局部反应主要为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大多数位于癌间质,少数位于癌巢内。部分肿瘤内有B淋巴细胞。治疗组肿瘤内T细胞和巨噬细胞明显多于未治疗组(P<0.05或P<0.01)。这可能是机体对治疗后癌细胞所释放的某种抗原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肺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浆细胞瘤1例报道
9
作者 张哉根 朱梅刚 姚云泉 《肿瘤》 CAS 1983年第3期117-117,共1页
原发性支气管浆细胞瘤罕见。Wiltshaw(1976)在228例髓外浆细胞瘤中收集到13例下呼吸道浆细胞瘤。日本Okada(1981)用酶标(PAP法)证实了1例主支气管浆细胞瘤。因为髓外浆细胞瘤好发于上呼吸道、淋巴结及胃肠道等处,原发于下呼吸道者极少,... 原发性支气管浆细胞瘤罕见。Wiltshaw(1976)在228例髓外浆细胞瘤中收集到13例下呼吸道浆细胞瘤。日本Okada(1981)用酶标(PAP法)证实了1例主支气管浆细胞瘤。因为髓外浆细胞瘤好发于上呼吸道、淋巴结及胃肠道等处,原发于下呼吸道者极少,且易误诊。本文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49岁。主诉为咳嗽、咳痰5个月,无血丝,不发烧。发病后3个月X线摄片发现右肺中叶不张,而怀疑肺癌。作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拟诊为右肺中叶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后以右肺支气管癌伴中叶肺不张入院。病人一般情况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浆细胞瘤 浆细胞骨髓瘤 原发性
下载PDF
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细胞AgNOR的影响
10
作者 张哉根 谢青 高广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细胞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的影响。方法应用AgNOR染色技术检测35例未治疗肺癌和37例化疗或放疗后肺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治疗组鳞癌、腺癌、小细胞癌A... 目的探讨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细胞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AgNOR)的影响。方法应用AgNOR染色技术检测35例未治疗肺癌和37例化疗或放疗后肺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治疗组鳞癌、腺癌、小细胞癌AgNOR数分别为4.72±0.68、4.27±0.87和5.63±0.82,化疗组分别为3.67±1.04、3.88±0.84和3.34±0.92,放疗组鳞癌和小细胞癌分别为3.63±0.56和3.06±0.8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鳞癌、小细胞癌也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腺癌无明显差异。AgNOR均值下降率依次为放疗、化疗组小细胞癌(39.87%和34.31%)、鳞癌(17.16%和17.84%)和化疗组腺癌(9.31%)。结论放疗或化疗对鳞癌和小细胞癌AgNOR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核仁组织区
下载PDF
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
11
作者 张哉根 朱梅刚 《肿瘤》 CAS 1987年第2期54-54,共1页
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Peritonealis Dissemination简称LPD)甚为少见,世界文献仅15例全为女性患者。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43岁。尿急、尿频、排尿不畅2年余,半年来加剧伴左下腹胀痛,怀疑前列腺肿瘤而入院。指肛及直... 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Peritonealis Dissemination简称LPD)甚为少见,世界文献仅15例全为女性患者。本文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43岁。尿急、尿频、排尿不畅2年余,半年来加剧伴左下腹胀痛,怀疑前列腺肿瘤而入院。指肛及直肠镜检查,前列腺肿块向肠腔突出,结节状。直肠壁外有一肿块,呈多个结节状,直肠粘膜光滑。B超提示前列腺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病 弥漫性 前列腺肿瘤 腹膜
下载PDF
P53和NM23基因产物在NSCLC表达及与肺癌发生、转移的关系
12
作者 张哉根 张楚毅 王志新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7年第4期10-11,共2页
采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S-P)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9例NSCLC组织和49份配对淋巴结标本P53和nm23基因产物(NDPK/nm23)表达,结果显示:NSCLC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47%(36/49),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7.14%(2... 采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S-P)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9例NSCLC组织和49份配对淋巴结标本P53和nm23基因产物(NDPK/nm23)表达,结果显示:NSCLC组织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47%(36/49),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7.14%(28/49),两者均阳性者为51.02%(25/49),肺癌淋巴结转移灶,P53无一例阳性表达,而nm23表达为53.85%(14/26),表明两者在NSCLC的作用机理可能不同,结果提示:P53基因异常改变与肺癌的发生关系甚为密切,它的改变在肺癌可能是一个早发信号。nm23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高表达,提示其在肺癌发生、转移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癌基因 P53 NM23 病理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变异型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9
13
作者 叶明福 张哉根 +1 位作者 王亚丽 汤金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 研究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变异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对 130例恶黑形态学进行观察、分析临床资料 ,并划分组织学变异型。结果 根据病理形态学发现及免疫组化标记 ,130例恶黑组织学变异被分为上皮... 目的 研究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变异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对 130例恶黑形态学进行观察、分析临床资料 ,并划分组织学变异型。结果 根据病理形态学发现及免疫组化标记 ,130例恶黑组织学变异被分为上皮样型、肉瘤样型、癌肉瘤样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小细胞型、血管周细胞样型、假腺样型、浆细胞样型、横纹肌样型、巨细胞样型、印戒细胞型、透明细胞型、气球样细胞型及炎性MFH样型。结论 恶黑的组织病理结构和形态变异复杂 ,细胞类型多 ,少色素、无色素及核仁模糊占大多数 ,有不同的病理类型 ,有时诊断很困难 ,应特别注意与多种类型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组织学变异型 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学 核仁 色素
下载PDF
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曦 季天海 +3 位作者 杨劲松 张哉根 姚丽青 邓军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6,T007,共4页
目的 探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Ⅷ因子相关抗原 (factorFⅧ relatedantigen ,FⅧ RAg)和CD31的表达 ,并... 目的 探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Ⅷ因子相关抗原 (factorFⅧ relatedantigen ,FⅧ RAg)和CD31的表达 ,并通过形态学计量法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肿瘤微血管密度与恶性黑色素瘤的体积、Clark分级和Breslow分级无关 ,而与美国癌症联合会分级标准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标记指数有关。Kaplan Meier分析显示微血管计数 <36 .5个 (× 2 0 0 )的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好 ,而微血管计数 >36 .5个 (× 2 0 0 )预后较差。结论 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与生存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 喉部 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肝癌(H_(22))固化瘤苗的免疫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皎琳 迟彦邦 +8 位作者 李宁 张哉根 谢青 叶明福 何云志 俞明芳 黄海 李德菊 邵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47,52,共3页
应用高温固化结合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曾作介绍,随访发现温免疫远位效应。为研究此种治疗方法与免疫的关系,应用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在65℃/65min射频条件下制备成固化瘤苗。用该瘤苗免疫小鼠(BALB/C)发现能特异性主动... 应用高温固化结合手术切除治疗肝癌曾作介绍,随访发现温免疫远位效应。为研究此种治疗方法与免疫的关系,应用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在65℃/65min射频条件下制备成固化瘤苗。用该瘤苗免疫小鼠(BALB/C)发现能特异性主动免疫抗同源H223×10^8癌细胞的攻击,抗癌率为86.6%,未出现瘤苗促癌生长现象。与对照组鼠比较,具有显著细胞免疫效应。认为固化瘤苗的实验有临床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瘤苗 免疫学 肝肿瘤
下载PDF
高温(65℃/5min)固化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宁 刘世庚 +6 位作者 黄皎琳 任师颜 张哉根 谢青 高广正 化验科 俞明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3-235,238,T000,共5页
近10年来,高温治疗癌症的研究已为国内外日益所重视.在实验研究方面应用42.5~45℃高温与放疗或化疗相结合灭活癌细胞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结果.我们优选出完全使癌细胞失活而机体又能耐受的最佳局部高温固化热剂量65℃/5min.对此,在狗... 近10年来,高温治疗癌症的研究已为国内外日益所重视.在实验研究方面应用42.5~45℃高温与放疗或化疗相结合灭活癌细胞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结果.我们优选出完全使癌细胞失活而机体又能耐受的最佳局部高温固化热剂量65℃/5min.对此,在狗的组织病理学与细胞化学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因此,采用65℃/5min局部高温固化具有安全可靠性.我们认为局部高温65℃/5min固化方法可用于中晚期癌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化 癌细胞 实验肿瘤
下载PDF
MDR基因及MDR基因编码产物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曦 季天海 +3 位作者 姚丽青 杨颈松 邓军 张哉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2期13-15,17,共4页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 (mnlti-drugresistance ,MDR)基因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以及MDR基因编码产物P -糖蛋白 (Pgp)、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素亲生物素 -过氧化物...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 (mnlti-drugresistance ,MDR)基因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以及MDR基因编码产物P -糖蛋白 (Pgp)、在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素亲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标S -P法检测 2 8例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中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 ,分析MDR基因及MDR基因编码产物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 8例标本中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率分别为 35 .7%、5 7.1%和 4 6 .4 % ,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gp、GST -π和TopoⅡ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与AJC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Pgp、GST -π和TopoⅡ等多因素联合作用是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多药耐药的主要作用机理 ,其表达在化疗敏感性预测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多药耐药 MDR 喉部肿瘤 咽部肿瘤
下载PDF
113例前列腺癌AR与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刁鑫伟 叶明福 +2 位作者 陈正堂 张哉根 王亚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8-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113例人前列腺癌AR与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AR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及Tunel标记等,结合光镜、电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AR表达与PCa凋亡的相互关系。结果AR(-)组较AR(+)组bcl-2阳性... 目的探讨113例人前列腺癌AR与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AR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及Tunel标记等,结合光镜、电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AR表达与PCa凋亡的相互关系。结果AR(-)组较AR(+)组bcl-2阳性表达明显增强,Bax表达增强,bcl-2/Bax比值增高,前列腺癌AR(-)组细胞凋亡作用较AR(+)组明显增强。结论AR表达缺失促进了bcl-2和Bax的表达,Bax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而bcl-2有癌基因的作用,其表达上调则促进了的细胞增殖,导致前列腺癌凋亡及增殖作用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 BCL-2 BAX 原位凋亡末端标记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指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冬 徐维帮 +5 位作者 邹利光 王文献 张哉根 戴书华 孙清荣 程相晨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指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VEGF)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动态CT扫描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 38例 ,并根据动态CT扫描的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瘤组织的TBRP、TBRL、S(曲线升段斜率 )、AR(动...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动态CT指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VEGF)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动态CT扫描资料完整、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 38例 ,并根据动态CT扫描的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瘤组织的TBRP、TBRL、S(曲线升段斜率 )、AR(动态曲线下面积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瘤细胞内胞浆内的VEGF进行染色 ,分析VEGF的表达程度 ,并将其与时间 密度曲线分析结果相对照。结果 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与其病理级别、临床预后密切相关。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与Ⅰ、Ⅱ级之间 ,TBRP、TBRL、S、AR相差显著 (P <0 .0 5 )。TBRP、TBRL、S、AR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结论 星形细胞瘤动态CT扫描强化的幅度及模式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C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汤金梁 张哉根 +4 位作者 叶明福 许建平 刁鑫伟 陈锐 王亚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2205-2206,2261,226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5例NT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团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 目的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5例NT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团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分裂象多见,每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低分子量CK(35βH11),5例瘤细胞均表达CgA、Syn及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5例NTC中2例为非典型类癌,3例为小细胞癌,2例伴鳞癌分化,1例伴腺癌分化。结论宫颈NT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NTC,除典型类癌外,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必须两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病理诊断应与子宫颈内膜间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小细胞型低分化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对这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