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类骨质中正畸微种植体锥度及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晶 张哲湛 周国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时分别植入不同锥度的微种植体(直径为1.1~1.6mm,锥度为0~0.0625),分析在2N水平力作用下颌骨应力、种植体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植入角度对骨皮质、种植体应力和位移影响较大,植入角度为60。时,应力和位移水平均较小;微种植体锥度的影响与植入角度相关,植入角度为60°时D模型出现应力最小值,分别为5.0134MPa(骨皮质)和25.1310MPa(微种植体),种植体位移与锥度变化趋势呈正比。结论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显著,60°为较适宜的植入角度;微种植体锥度对稳定性的影响与植人角度相关,锥度为0.0375(最大直径为1.6mm,最小直径为1.3mm)的微种植体更加适用于Ⅱ类骨质颌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植入角度 锥度 稳定性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膜应力分布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董晶 张哲湛 周国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膜的应力分布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线性分析结果比较,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Mimics、Geomagic、Pro E、Ansys Workbench等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 目的: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膜的应力分布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线性分析结果比较,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Mimics、Geomagic、Pro E、Ansys Workbench等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骨松质、骨皮质、颊面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将牙周膜材料设定为非线性材料和线弹性材料,模拟临床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操作,使用不同组合的负荷方式进行加载。结果:非线性模型中,牙周膜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分布和压应力峰值分布均存在低应力通道:当符合条件Mt/F-Mr/F≈2时,等效应力峰值处于较低水平;当符合条件Mt/F≈Mr/F时,压应力峰值处于较低水平。线性模型中,牙周膜相关应力值均较高且变化剧烈,无低应力通道。结论:牙周膜应力分布存在低应力通道,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时,应尽量使施加的力偶矩与力比值满足低应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牙周膜 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材料
下载PDF
磨除后酸蚀对氟斑牙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晶 张哲湛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2-775,共4页
目的 探讨延长酸蚀时间后粘接(即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常规酸蚀时间粘接(即磨除后酸蚀法)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临床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连云港市中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氟斑牙患者,按Dean法分为轻、中、重度3个... 目的 探讨延长酸蚀时间后粘接(即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常规酸蚀时间粘接(即磨除后酸蚀法)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临床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连云港市中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氟斑牙患者,按Dean法分为轻、中、重度3个组,每组10例,共30例.各组内再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5人,分别采用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酸蚀法进行氟斑牙正畸治疗,观察托槽总脱落率和1、2、4、12、24周5个时间点的首次脱落率,分析两种处理方法对不同损伤程度氟斑牙托槽脱落率的影响.结果 重度氟斑牙组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酸蚀法托槽总脱落率分别为38.3% (46/120)和21.4% (25/117),显著高于同种处理方法的轻、中度氟斑牙组[12.5%(15/120)、18.1%(21/116)和7.6%(9/118)、5.8%(7/1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12、11.87、8.96、12.24,P均<0.01).轻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总脱落率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P>0.05);中、重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总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9、8.13,P均<0.05).重度氟斑牙组延长酸蚀时间法和磨除后酸蚀法托槽首次脱落率中位数分别为8.3%和4.3%,显著高于同种处理方法的轻、中度氟斑牙组(2.5%、4.3%和1.7%、0.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619、2.627、2.312、2.627,P均<0.05).轻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首次脱落率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949,P>0.05);中、重度氟斑牙组磨除后酸蚀法托槽首次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延长酸蚀时间法,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214、-2.410,P均<0.05).结论 无论是延长酸蚀时间法还是磨除后酸蚀法处理,氟斑牙损伤越重,其正畸治疗托槽脱落率越高.对于中、重度氟斑牙的临床矫治,磨除后酸蚀法治疗效果优于延长酸蚀时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正畸 粘接 托槽脱落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