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星堆文化的贝币试探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张善熙
陈显丹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69-71,共3页
-
文摘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这是1987年张爱萍同志参观广汉市三星堆出土文物后的题字。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他是目前四川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现已建议命名为“三星堆遗址文化”,这一命名同时也概括了成都平原十余处与三星堆遗址文化为同一系统的古遗址。
-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贝币
三星堆文化
广汉三星堆
海贝
祭祀坑
货币
蜀文化
玉石器
文物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历代通货膨胀及其治理策略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1997年第1期50-54,共5页
-
-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金属材料
钱币
货币制度
内在价值
货币史
金属货币
纸币流通
发行纸币
恶性通货膨胀
-
分类号
F822.5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天门”图像钱树初探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张善熙
李清裕
-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3期72-74,共3页
-
文摘
(一)概述1998年7月,成都市钱币学会由一会员送来十五块鎏金钱树残片及零星碎件,据说在四川茂汶地区出土,同时出土有海贝、黑陶罐等物。经请新津博古工艺所陈一先生修复,成为一株异常稀罕的钱树。(本文图见封二)这株钱树从下到上共有6节,每节左右两侧各有一...
-
关键词
西王母
钱树
天门
神仙思想
明月珠
树崇拜
朱雀
叶片
图像
崇拜对象
-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成都凤凰山出土《太玄经》摇钱树探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张善熙
姜易德
屠世荣
-
机构
成都市钱币学会
金件区文管所
成都电视设备厂
-
出处
《四川文物》
1998年第4期23-28,共6页
-
-
关键词
成都凤凰山
摇钱树
太玄
道教
黄老道家
西王母
《太平经》
叶片
东汉墓葬
《山海经》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邓通铸钱地问题探讨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善熙
-
机构
四川省钱币学会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3-47,共5页
-
文摘
邓通铸钱地问题探讨张善熙司马迁《史记·列传》里谈到“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北宫伯于以爱人长者,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邓通无伎能、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
-
关键词
《史记》
汉文帝
铜山
铜官山
《华阳国志》
《四川郡县志》
洪雅县
《元丰九域志》
瓦屋山
一统志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漫谈四川古钱币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张善熙
-
机构
四川省金融研究所
-
出处
《四川文物》
1988年第1期43-45,共3页
-
文摘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便出现了贝币,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布币、刀币、环钱、郢爰等金属货币。秦统一六国后,统一币制,发行“秦半两”,创铸方孔钱。这种方孔钱通行了二千多年。汉承秦制,先后九次改铸钱币,创行“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铢到隋朝五铢,这种以“五铢”记重的方孔圆钱通行了七百多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创铸不以重量记钱名的“开元通宝”,直至清末的“宣统元宝”
-
关键词
古钱币
四川
春秋战国时期
开元通宝
殷商时期
五铢钱
汉武帝
文化历史
金属货币
刀币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成都凤凰山《太玄经》摇钱树初探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张善熙
屠世荣
姜易德
-
机构
成都电视设备厂
成都金牛区文管所
-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3期72-76,共5页
-
文摘
1990年9月,成都市凤凰山发现一座古墓。因该墓已遭到局部破坏又裸露于地表,成都市金牛区文管所随即作了抢救性的清理工作,从墓中掘出铜釜、铜甑、铜盆(均有使用痕迹)及五铢钱二千余枚,镶有绿松石的铁剑一把,以及残破的陶俑、狗、罐若干。摇钱树在墓左的污水泥...
-
关键词
成都凤凰山
西王母
摇钱树
《太玄》
叶片
道教理论
黄老道家
《太平经》
《山海经》
五铢钱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四川历代铸钱地址初考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张善熙
薛玉树
-
机构
中行成都分行
-
出处
《四川文物》
2001年第4期68-71,共4页
-
文摘
四川是我国最早使用货币的地区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数千枚海贝也证明了这点。本文根据文献资料 ,结合传世和出土钱币实物 ,特别是近年考古发现 ,综合整理出一个四川历代铸钱地址的大致轮廓。
-
关键词
四川
历代
铸钱地址
-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民初四川四大金融风潮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3年第6期24-25,共2页
-
文摘
自清末至民国,四川钱币制度的紊乱繁杂和实力派军人割据统治的混战,导致金融风潮此起彼伏,年年不断,蔓及全省,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社会安宁,危害国计民生之烈,实为全国所仅见!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11年至1933年,四川实力派军人之间的混战,有人统计约有470余起。由于战争和政潮的起伏而引起的省、县大小金融风潮也近百次。这些金融风潮约可区分为几类:1.全国政治性的金融大风潮。
-
关键词
军用票
官银号
挤兑风潮
刘成勋
尹昌
云南起义
吴佩孚
讨袁军
北京政府
浮图关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近代四川铸造和流通的清朝制钱
- 10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9年第S1期64-68,51,共6页
-
文摘
方孔园钱作为货币行用,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清袭明制仍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因而制钱在我国近代货币制度中,是和银两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货币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四川,近代流通的方孔园钱,除部分是历代旧钱和私铸钱外,主要的、大量的还是清朝制钱,其中又以四川铸造和发行的占多数。
-
关键词
私铸钱
方孔
袭明
宝川局
货币史
咸丰钱
宝泉局
宝源局
小平钱
军用票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清末民初四川银两制度简述
- 11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9年第S1期59-63,共5页
-
文摘
银两制度是以白银作为货币材料,以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一种货币制度。中国用银,由来甚久,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即规定以银作货币使用,并以两计。但不久即行废止。后至唐、宋、金、元,银的货币地位日趋重要,明洪武九年(1376年),许民以银代粮完税。嘉靖八年(1529年)令解京银两皆铸成锭,并在银锭上镌有年、月及官吏、工匠姓名,于是银两始有一定的单位和成色,成为人民纳税的法货,又为国家收支的计算单位。银两制度至此正式确立。
-
关键词
银两制度
明洪武
元狩
货币地位
货币单位
宝银
计算单位
银作
九六
藩库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民初的两个“四川银行”和两种“四川兑换券”
- 12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8-50,共3页
-
文摘
民初的两个“四川银行”和两种“四川兑换券”张善熙1.民国二年至七年的“四川银行”(1913—1918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四川响应,张培爵、杨庶堪起义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以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宣布独立,同时,省议...
-
关键词
兑换券
四川
官银号
军用票
军政府
重庆
私人印章
赵尔丰
不兑现纸币
国民政府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解放战争时期流入四川的解放区货币
- 13
-
-
作者
张善熙
孔凡胜
-
机构
四川省钱币学会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9-63,共5页
-
文摘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金融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来各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本有可能统一起来,进行经济建设。然而,由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解放战争)的爆发,各解放区的货币不得不仍旧继续分散发行。同时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发行银行又有所增加和调整。如将抗日战争初期,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行政公署设立的地方性银行。
-
关键词
解放区
流通券
省银行
货币
解放战争时期
中州
农民银行
南方人民银行
热河
四川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南宋四川端平铁钱
- 14
-
-
作者
张善熙
-
机构
四川省钱币学会
-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7-68,共2页
-
文摘
端平钱为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 所铸。有铜、铁两种。铜钱有元宝、通宝、重宝之分。一般是重宝较少。铁钱有元宝、通宝,多为折五、折十大钱、幕皆有著文,而小平、折二钱则较少。四川端平铁钱,背文繁多而复杂,亦和其他地区端平铁钱相似,多为元宝、通宝折五大钱。现分述如次: 一、端平通宝:币文为直读的“端平通宝”铁钱,其背文有“惠伍”二字,即邛州惠民监(在今蒲江、邛崃两县间的大塘镇) 所铸的当五铁钱。其纪范则分东西两系,每系又分上、中、下三种。
-
关键词
铁钱
端平
四川
宋理宗
元宝
南宋
小平
出土
宋孝宗
年号钱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我国历代反假货币史迹与当前人民币的反假斗争
- 15
-
-
作者
张善熙
-
机构
成都市钱币学会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9年第5期64-66,共3页
-
-
关键词
反假货币
人民币
货币流通
史迹
货币制度
伪造货币集团
交子
盗铸
没收财产
钱币
-
分类号
F82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还师自西旅 祖道出东门──陈独秀与罗宗文的交往
- 16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9年第2期51-53,共3页
-
-
关键词
陈独秀
蒋介石
国民党
“小学”
祖道
大学英语
《说文解字》
《新青年》杂志
国共合作
国民政府
-
分类号
K827.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百年沧桑话港币
- 17
-
-
作者
张善熙
夏详烈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7年第3期22-24,共3页
-
文摘
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50余年前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占。由于香港的强大经济地位和繁忙的交易往来,使香港发行的货币(简称港币),成为能在国际市场流通的货币之一。为此,了解港币的流通演变过程,对于进一步认识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是很有必要的。 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初期,各国钱币均在港岛市面流通,主要有中国银锭、铜钱及墨西哥银元、印度银卢比、西班尹银元等,可谓多种多样。由于币种繁多,兑换复杂,致使流通混乱。 当时直接策划武装侵占香港的英国副全权代表义律,宣布在占领地的“官方”经济结算时,应以英镑为单位,按照英国币制,采用金本位制。英国币制的进位换算,是比较复杂的:
-
关键词
百年沧桑
港英政府
香港政府
英国殖民主义
造币厂
墨西哥银元
渣打银行
市场流通
发行纸币
中国银
-
分类号
F822.9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中国历代通货膨胀及其治理策略
- 18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6年第1期8-10,共3页
-
文摘
我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得失及其产生的通货膨胀现象,据当代著名钱币史学者郭彦岗教授统计:我国从秦汉至清末,计有通货紧缩9次,通货膨胀19次,其中有13次发生于铸币流通时期(秦汉到五代十国),6次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的.而近些年来我国出版的各种社会科学辞典、教科书和其他有关书籍中,在解释通货膨胀这一概念时,大多数都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排除了金属货币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发行铸币和发行纸币,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有可能产生通货膨胀这一社会经济现象.一、历史上因铸行金属币发生的通货膨胀从理论上说,在金属货币流通时因金属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价值,是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的,但是,在实际上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解决其在政治。
-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中国历代
金属材料
货币制度
内在价值
经济现象
名义价值
钱币
纸币通货膨胀
金属货币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略谈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金银币
- 19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4年第6期44-44,共1页
-
文摘
由中国钱币学会监制,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铸造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全系列十组,由中国金币总公司销售,共铸造浮雕了我国历代杰出的历史人物46人,这是中国钱币文化历史上的大事。 纪念币一般具有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形式,是为纪念本国和世界上的重大事件,纪念为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纪念科学文化等领域的重大成就而发行的。
-
关键词
历史人物
金银纪念币
钱币文化
科学文化
金银币
杰出人物
历史发展
金币
重大事件
国际市场
-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清末制钱制度的没落
- 20
-
-
作者
张善熙
-
出处
《文史杂志》
1993年第3期44-45,共2页
-
文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最早使用的是海贝,到了周代晚期,出现了用铜制造的铜贝,便开始了使用金属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疆而治,各地自行铸币行使,以致金属种类繁多,主要的形制有铲形(布币)、刀形(刀币)、方形(爰金)、椭圆形(蚁鼻钱)、圆形(圆钱)五种。秦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布、刀、贝等币,统一了币制。
-
关键词
蚁鼻钱
爰金
布币
制钱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铜贝
金属种类
官铸
方孔
秦统一六国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